中地理論(英語:central place theory),出自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於1933年出版的著作《地圖的中心說》中。著作裡克里斯塔勒以系統性的科學概念,配以數學計算,勾勒出不同聚落的分布規律。
克里斯塔勒假設: (均質平面 英語:Homogeneous surface)
- 在一塊平地上,各中地間距離相等,不同中地售賣不同等級的商品。
- 而土地上的肥沃度、資源、起伏一致,而且人口分布均勻,所以相應的收入分布、對貨物需求、消費方式均一致。
- 交通的運輸條件一致,例如運輸工具與運費都一樣。
(理性人)
- 消費者與生產者皆是理性經濟人。消費者會以最低交通費用,到最近的城市購買商品或享受服務;生產者會力求擴大市場,以謀取較高利潤。
- 由於人們前往中地購買的過程需要交通時間,通常會選擇最近的地方購物,如是一些低等級商品絕大多數中地都會出售。低等級商品一般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如麵包、牙刷、牙膏、肥皂等。而一些高等級商品,如名貴貨品和名牌商品,人們通常願意花費較高交通費用購物,因此出售高等級商品的中地必然比銷售低等級商品的中地少。
- 各城市的易達性一樣,交通費用與距離成正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