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育賢╱新竹報導】
為推動農村復興運動,推廣「食物里程」觀念,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今年初召集四十五個家庭當「穀東」,在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共同耕種三分田地,堅持天然農作,不少毫無農務經驗的科技人開心體驗土地的友善,日前歡喜收割,第二期的「穀東」更增至一四○穀。
新竹高工老師許天麟退休後即投入農村復興運動,身體力行務農。近年他發現不少田地因農友老邁或其他原因而休耕,相當可惜,希望能號召民眾利用閒暇時間投入農作生產。
正巧,同樣長期關心農村發展的南埔村民魏子強與村長莊明增得知有一塊三分田地欲休耕,代號「海茄苳」的南埔友善農田就此成立。
許天麟說,當時估算三分地可生產九百公斤稻米,因此畫分成四十五等分,每等分收割時可獲廿公斤白米。於是召集四十五個家庭,以股東方式合資「四十五穀」,每穀兩千元、以九萬元當作給老農的租金。今年三月在魏子強「老師」協助與經驗傳授下,四十五個家庭親子下田翻土、耕耘、插秧、撿福壽螺。
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員從來沒有農作經驗,大夥第一次把雙足踩入泥巴中,感受每一寸土地溫度,每一步都是感動。
許天麟說,來自新竹各角落的四十五個穀東有教師、科技人、企業老闆、公務員,假日時,大人帶小孩到田裡撿福壽螺、踩泥巴、找青蛙、看夕陽,觀察稻米生長過程。有人找回兒時的回憶,有人則是首次如此近距離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四個月後,首次收割。「自己種的米,滋味就是不一樣,除了健康、環保,裡頭還有汗滴禾下土的成就感。」許天麟說。
中國時報【陳育腎整理】
節能減碳對抗全球暖化,近年出現「食物里程(Food Mile)」的觀念,減少運輸儘量使用在地食材。清大清華學院執行長王俊秀、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發起的竹蜻蜓綠市集,就是要透過合資種稻,縮短「食物里程」,為飲食節能盡一份力。
食物里程是指從農場到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里程高,代表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產生更多二氧化碳,成為地球暖化的幫兇!
對應之道是,盡量減少購買冷藏空運的蔬果與肉類,多吃「當季」和「當地」生產的食物。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發起南埔友善農田,即是間接以綠色環保的概念,將生產地至使用地的距離減至零。
根據環保署綠色生活網,泰國米到台灣的食物里程二千四百公里,如果能縮短到○,即可落實飲食節能。竹蜻蜓市集辦到了,初步努力結果是十八公里。
(諮詢:清大清華學院執行長兼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取材網路)
他說,「這不是兩千元買廿公斤白米如此簡單的買受過程,大部分穀東都吃不完廿公斤白米,分送給親朋好友,無毒稻米加上親手栽種的南埔友善農田名號因此打開。」
首期合穀農田只有三分地,二期倍數增長,吸引了一四○穀、一○七個家庭加入,讓許天麟、魏子強、莊明增開心的再去找來四分地,共七分地施作二期稻。最快今年底,又可享得農忙收割的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