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缺電時代 政策面臨難題

能源政策多頭燒,英國缺電威脅嚴重逼近!為配合減碳環保新政策,自4月開始,英國將開始對舊型煤礦火力電廠展開大規模的汰除計畫,但面對節節攀高的電力成本,英國未來究竟是要擁抱核電?還是增加天然氣的使用?在環保考量、經濟成本以及時間逼近的種種因素下,英國政府縱使頭痛,但卻仍陷在這政策難關而苦苦掙扎。

第一波大缺電

未來10年內,英國經濟將面臨兩波嚴重的缺電威脅。自今年4月開始,英國將提高碳排稅的稅率,並配合歐盟減碳與空污的環保規定,進入舊型煤礦火力發電的汰換時期。然而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卻表示,雖然各大電力公司都準備以加重天然氣電廠的建設,維持火力發電在後煤礦時代的效率,但建設與汰換的比例卻嚴重失衡。

Ofgem指出,在減碳政策的要求下,未來3-5年內,英國將因淘汰電廠而減少10%左右的發電能量,在不考慮用電增加的狀況下,國內發電的「彈性餘額」也將從現有的15%,緊縮到5%以下,進而造成工業缺電與民生電費暴漲的問題。

第二波大缺電

至於第二波缺電的威脅則落在核能問題上。自1988年之後,英國就沒有再增建核能電廠,然而依照現行的估計,未來10年內英國將陸續汰除現役9座核電廠中的8座,僅剩賽斯威爾的1顆反應爐。

目前英國的核能使用約佔總發電量的19%,若8座電廠全數退役而沒有新反應爐替代,那麼未來10年英國核能的發電規模將會萎縮至現有的10分之1,並在2018與2023年分兩階段「除役斷電」。

解決方案:天然氣

而為了解決眼前即將發生的「火力斷電」,英國能源部積極地向各電力集團協商天然氣計畫,並計畫在2020年之前,將當前30%的發電比例拉升至60-70%左右,以作為英國未來的能源主力。

不過,天然氣的使用卻有著兩個嚴重的問題,除了開採過程的溫室氣體污染不下煤炭發電外,成本的問題更令英國民眾詬病。由於英國長期倚賴的北海氣田已逐漸枯竭,但英國民眾與環保團體卻又反對在本土開採頁岩氣,因此,天然氣的發展策略勢必將從海外進口,而發電成本也將隨國際市場的波動而更難預期。

解決方案:綠能

「英國更該趁勢與石化能源道別!」另一方面,像是風力發電公會「再生英國」(RenewableUK)副執行長史密斯(Maf Smith)卻將危機視作為轉機,認為接下來3到5年的「火力缺電」,將是英國能源轉型、進入綠能世代的「關鍵時刻」。

近年來,英國政府在鼓勵綠能的發展方針下,也以加倍電力補貼的方式,大力推動鄉村與沿岸地區建設風力發電廠。不過風力的發電輸出並不穩定,同時在補貼之餘,風力業者、英國能源部與地方政府,三者之間更欠缺協調規劃,不僅未能妥善調整風力電廠的發電效率,以吸取補助為目的的胡亂開發,更讓英國鄉間出現了「發電風車滿地插」的混亂現象。

解決方案:核電

至於核能電廠的部分則更為複雜,由於地方政府的反彈,英國境內仍無法規劃核廢料的「永久型」儲存場,讓後段處理的問題與成本估算懸而不定。同時,英國政府與法國核電巨擘EDF對建設預算的談判與規劃也始終談不攏。

「在所有發電方式中,只有核能會越變越貴。」《金融時報》的能源專欄作家布特勒(Nick Butler)表示,三哩島、車諾比或福島核災的發生,雖都沒說服人類放棄核能科技,但新增的維安壓力卻大幅堆高了核電的防災成本,像是EDF在法國的母公司就與法國政府共同墜入了弗拉芒維爾核電廠的建設錢坑,除了技術碰壁外,一再追加預算更將這座電廠成本拉上85億歐元以上的天價。

布特勒指出,現代的發電應該是綜合式的應用,如何在經濟、環境與發展政策,取得三方和諧則將是各國政府先後都將面對的選擇難題,而英國眼前的缺電危機,或許也可以成為外界借鏡的對象,作為各自檢討能源政策的發展指標。【取自台灣醒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