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二冊L6離島區域補充資料~由民生需求著手,放眼東亞的兩岸樞紐金門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 金門縣政府
 
歷經戰爭、小三通至今日的觀光大縣,金門獨特的歷史與地理條件,具有無窮的發展潛力。但多年來基礎建設的不足,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也限制了金門的產業發展。如何扭轉金門?由在地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缺乏與可能性開始。
「金門」的圖片搜尋結果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金門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前線,兩岸之間最後幾場戰爭發生在這裏,也歷經長達四十三年的戒嚴時期;但站在金門立場而言,旁邊的廈門自古就是隔壁鄉親,1990年代兩岸開放後,金門人也頻繁至廈門通商探親甚至房產購置;從戒嚴時期的十萬駐軍,到2001年後的小三通,金門已經從戰地烽火的最前線,轉為兩岸和平交流的最先鋒。因為這樣特殊的地理與歷史因素,金門人最能體會「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交流無悔、合作無敵」的重要性,金門也成了兩岸互動最重要的樞紐。
相關圖片
現任金門縣長陳福海上任以來,決定打破以往從台灣看金門的施政方式,從改善居民生活為出發點,建構兩岸人民互惠交流平台為目標,來打造「金門價值」;第一步就是解決金門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
金門縣長陳福海

十年不缺水電的福利島

「金門常住人口只有六萬,對位於台灣的中央政府來說,只是一個小地方,以人口的投資報酬來說,不可能撥出太多的建設經費……」陳福海縣長說明為何解除戒嚴多年,金門許多基礎建設,包含民生用水、用電、道路、醫療、教育……等,還是戰地政務時期的規劃。為了跳脫以人口評估預算的邏輯,陳縣長積極讓各方了解金門民生實際的困難,另一方面也以發展兩岸交流支點的概念,向中央溝通,以爭取關鍵性的預算支持,有效厚植金門的民生基礎建設。
金門一向少雨,又缺乏高山大河,一直以來只能仰賴地下水及人工湖庫供水,長期缺水,以往民生用水匱乏時,就只能仰賴自台灣運水,費用高昂且緩不濟急。為了解決這長年的困擾,陳縣長推動「金沙溪及前埔溪水資源開發計畫」及「大陸引水計畫」來改善金門水資源的問題。透過海底管線,引接福建晉江的水源至金門,減輕民生用水的壓力,預計2018年6月即可正式啟動兩岸「通水」。
另一方面,陳福海縣長也爭取前瞻計畫中的水資源建設補助,改善島上水資源的利用率,希望未來每一滴水都能留在島上,並重覆使用。各項水利建設完成後,縣長有信心讓金門未來十年不缺水。
「水有了還需要電」陳縣長解釋為了小三通及觀光產業發展,金門用電量越來越高,台電公司評估在現有條件下,2019年就會短缺電力。為此,在縣長及各界的爭取下,經濟部核定總投資十九億的「金門塔山電廠新設第九、十號機發電計劃案」,預計2019年啟用,增加自主電力供應減輕短期缺電危機,完成後預計可保金門十年不缺電。另一方面金門還具有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天然條件,行政院賴清德院長抵金視察時也承諾給予協助,讓金門成為低碳示範島;目前金門許多公共設施已裝有太陽能光電系統,透過再生能源節省發電成本,享受節能減碳的好處,並逐步推廣至民間。

由居民需求出發,發展國際觀光醫療產業

金門因為常住人口少,以往醫師至島上執業的意願偏低,重大傷病經常需要後送至台灣治療。為此,金門推動設立「醫療照護發展基金」,每年編列二億元補助金門醫院聘請足額醫師駐診,並採購醫療設備,有效降低二成以上的後送醫療人數;縣政府也爭取衛生福利部的「離島地區救護航空器駐地備勤及運送服務計畫」,將緊急後送時間縮短一半以上,維持在地居民的醫療照護品質。
台灣的醫療具有國際競爭力,金門位於兩岸交流的樞紐位置,也希望能引入國際醫療產業,吸引大陸及國外人士至金門進行觀光醫療。之前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就看到了市場與機會,到金門考察設立國際醫療專區的可能性。事實上,兩岸皆進入老齡化社會,健康保健市場有無窮發展潛力,金門若能設立醫療健康專區,針對健檢、人工生殖及癌症治療等台灣醫療擅長領域發展,不僅可提升縣民醫療品質,更可發展國際觀光醫療產業,帶動地區與產業的發展。
烈嶼后麟營區有全國第一座步槍模擬射擊館

保留戰地、歷史與天然環境,獨樹一格的觀光特色

1949至1979年金門被劃為軍事特區,海岸線禁止開發、地上限制建築,因此至今仍保有大量戰地遺跡、閩南建築,以及完整的自然生態,這些都是金門獨樹一幟的觀光資產。
以戰地遺跡來說,除了已開放的翟山坑道、馬山觀測所、獅山砲陣地……等令人驚嘆的景點外,近年來縣府也積極開發新的戰地資源:烈嶼沙溪堡營區、后麟營區,金沙金東戲院、西園成功堡等的整建活化等,並結合環境資源,開創體驗式遊程,包括:生存遊戲、步槍模擬射擊烈嶼懷舊行、老兵重返英雄島……等,將戰地歷史轉化為觀光資產。
來過金門的遊客會發現,整個島彷彿是個大博物館,到處是吸睛的傳統建築,不僅有明清時期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的宗祠及古厝,也有清中葉後,僑民匯款回鄉興建,混合了南洋風情的巴洛克式洋樓,不論是保存的質或量皆令人驚豔。金門的傳統建築彷彿凍結近代閩南華人的發展史,有極高的藝術與歷史魅力。
金門也是賞鳥迷的天堂。位於候鳥必經之地的金門,春麥、秋高粱、潮間帶的海產,都為各種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環頸雉、戴勝、栗喉蜂虎等難得一見的鳥類,都能在這裡找到,還能見到台灣僅有的歐亞水獺,是探索自然生態的不二聖地。
金門已經成為兩岸高等教育薈萃的殿堂

人才濟濟的金門大學島

在二十一世紀,人才與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將越來越高,保有年輕高素質的人力,是各地發展的重點。在金門六萬常住人口中,便有五千名的大學生,這些由各地而來的大學生,不僅提升地方學術文化水準,也帶動青年學子對金門與兩岸的深入研究與理解。
為了讓高等教育產業進駐,縣政府設置「金門縣獎助大專校院建校基金」,鼓勵大專院校在金門設立。目前除金門大學外,國立空中大學與銘傳大學已在金門建立分校,清華大學設立「國立清華大學金門辦事處暨專班籌備處」,政治大學也正評估設立分校的可行性。金門將爭取陸生、僑生就學,並與兩岸大專院校積極交流,使金門成為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
陳福海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四年任期搭乘飛機超過千趟,不斷地和各方溝通金門的故事與需求,希望中央官員能對金門有基本了解,進而換位思考金門的可能性。由金門出發,三十分鐘可以到達中國,有六十多萬僑民在東南亞,金門從戰地到小三通的中繼站,一直是台灣、中國、南洋三角關係中的支點,若能擺脫政治上的束縛,單純提升在地人民的實質生活品質,甚至可以聯合廈門一起發展,就民生用水、用電、觀光、醫療……各方面積極互動。當基礎建設逐步落實後,搭配現有的歷史與地理特質,不論是優化在地生活品質,或發展兩岸經貿特區,金門都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1 則留言:

  1. 金門越來越進步,或許以後會成為台灣最熱鬧的地區之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