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第四冊中國西部補充資料~上課講義

  
上課影片 中國西部


3-1 自然環境

1. 範圍:包括西北與青藏地區,面積約占中國的 55%,人口約占中國的 5%,地廣人稀,
是中國【游牧 】民族主要的分布地區。
2. 位置:位處邊疆,國界綿長且鄰國眾多,軍事地位重要,同時也是東、西方經濟與文化
交流的通道。
3. 特徵
分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位置
大致位於長城西北方
位於中國的西南方
地形分布
包括【內蒙古 】、河西走廊、
新疆 】等地區。
以【青藏 】高原為主體,
包括藏北高原、藏南縱谷、
柴達木盆地、青海湖盆地等地區
氣候特徵
多為【乾燥 】氣候。
多為【高地 】氣候。


 
 


 ▲ 中國西部地區地形簡圖


3-2 區域特色
一、 西北地區
(一) 區域分布:西北地區可分為【內蒙古 】、【河西走廊 】、【新疆 】。
(二) 內蒙古
1. 地形:以【高原 】為主體。
2. 氣候
(1)大興安嶺 】阻擋夏季季風,使背風坡的內蒙古氣候乾燥。
(2) 雨量由【 】向【西 】遞減,由溫帶草原氣候過渡到溫帶沙漠 】氣候。
(3) 景觀從牧草茂盛、牛羊成群的草原,轉為乾早的礫漠或沙漠。
    ▲ 中國西部地區年雨量分布圖
3. 產業活動
(1) 畜牧:本區氣候乾燥,以畜牧生活為主。
(2) 農業
a. 因【黃河 】流經,部分地區利用渠道發展灌溉農業,如【河套 】地區。
b. 其中,【西套平原 】在夏季利用河水灌溉,可以種植水稻,故有「塞上江南」之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精華區。
4. 人文活動
(1) 主要族群:【蒙古 】族。
(2) 生活方式:傳統上以【游牧 】生活為主。

以牛、羊的肉和乳為主食。
馬與駱駝是常見的交通工具。
以動物的毛皮製成長袍、長靴。
宗教
受到西藏影響,主要信奉藏傳【 】教。
蒙古包。
節慶
每年78月的【那達慕 】大會,是蒙古族最重要的活動。


「那達慕大會」的圖片搜尋結果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的圖片搜尋結果
5. 現代經濟
(1) 近年來游牧漸漸轉為【定居放牧 】,並將畜產品投入商業性買賣。
(2) 部分牧民接待外來遊客,發展【觀光 】增加收入。


(三) 河西走廊
1. 位置
(1) 位於【黃河 】之西。
(2) 自古即為東、西往來的交通要道。
2. 自然環境
(1) 地形:介於祁連山與內蒙古高原之間的【地塹 】。
(2) 氣候:距海遙遠,屬於乾燥少雨,年、日溫差皆大的【溫帶沙漠 】氣候。
3. 產業活動
(1) 農業:祁連山夏季高山融雪,於山麓形成沖積扇,引雪水灌溉發展【綠洲 】農業。
(2) 聚落: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皆是古代提供駱駝商隊休息及交易的綠洲城市。
(3) 觀光:發展出往來東、西的【絲路 】,現在以其大漠風光及歷史古蹟吸引觀光客。
相關圖片

      
      ▲ 河西走廊地塹與綠洲示意圖

 (四) 新疆
1. 位置
(1) 位居歐亞大陸的中心,位於河西走廊的西側。
(2) 深入歐亞大陸,與【中亞 】國家比鄰,軍事地位重要。
2. 自然環境
(1) 地形:由兩個盆地所構成,以【天山 】為界,以北的北疆為準噶爾盆地,以南的南疆則為【塔里木 】盆地,呈現「三山夾兩盆」的地勢。
(2) 氣候:【距海遙遠 】,四周又有【高山 】環繞,水氣不易進入,所以除了山地之外,多為溫帶沙漠氣候。
3. 產業活動
(1) 新疆氣候乾燥,居民以【畜牧業 】為主,少數有水源的地方,發展【綠洲 】農業。
(2) 為避免水源蒸發,區民興建【坎兒井 】,利用暗渠引水灌溉,種植小麥、玉米、    【棉花 】、瓜果等。
(3) 灌溉系統發達,加上沙漠地區日夜溫差【 】,所以葡萄、哈密瓜特別香甜,新疆有【瓜果之鄉 】的美稱。


坎兒井
 
 (4) 現代經濟
a. 貿易:因位居絲路要道,自古即有貿易活動,促成文化交流。
b. 工業:近代因盛產【石油 】,發展石化工業,加上【鐵路 】興建,交通日漸便利,使新疆成為新興工業地帶,成為中國與中亞貿易的窗口。
4. 民族與族群
(1) 主要族群
a. 民族組成:本區位居邊疆,民族組成較為複雜。
b. 族群主體:從事畜牧的【哈薩克 】族和以農耕為主的【維吾爾 】族為主。
(2) 信仰宗教
a. 哈薩克與維吾爾皆篤信【伊斯蘭 】教。
b. 生活作息和社會規範皆以【古蘭經 】為依歸。 


二、 青藏地區
(一) 區域分布:可分為【藏北高原 】、【藏南縱谷 】、【柴達木盆地 】、【青海湖盆地 】。
「藏北高原」的圖片搜尋結果  ç›¸é—œåœ–片
藏北高原犛牛
(二) 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於【高地 】氣候。
(三) 地區特徵

分區
自然環境
產業活動
藏北
高原
1. 地形:平均高度超過4,000公尺。
2. 氣候
(1) 因地勢高聳,全年【寒冷 】,低溫使得水氣含量少,故雨量、植被稀少,呈現【寒漠 】景觀。
(2) 又因空氣稀薄,晴朗無雲,夜間散熱快,因此,氣候呈現年溫差  【 】、日溫差【 】的特徵。
1. 居民多以山牧季移維生。
2. 犛牛 】能適應嚴苛環境,是當地主要的牲畜,號稱「高原之舟」。
藏南
縱谷
1. 地形:位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雅魯藏布江 】谷地。
2. 氣候:隨高度呈現垂直變化。
1. 雅魯藏布江谷地受印度洋【夏季 】季風影響,氣候較為暖溼,主要作物為【青稞 】。
2. 此區是西藏的精華區,90%的人口集中在此。
3. 拉薩 】是西藏首府,有「日光城」之稱。
柴達木
盆地
地處內陸,四周又有高山圍繞,水氣不易進入,雨量較【 】。
1. 農業發展條件差。
2. 煤、【石油 】、【湖鹽 】等天然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
青海湖
盆地
1. 因中國最大鹹水湖而得名。
2. 由於位置較東,受到海洋水氣的影響,雨量較【 】。
可發展農、牧業。
  
    ▲ 新疆與西藏地形剖面圖
(四) 民族與宗教
1. 主要族群為【 】族,糌粑與酥油茶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飲食。
「糌粑」的圖片搜尋結果 ç›¸é—œåœ–片
糌粑與酥油茶
2. 宗教信仰
(1) 日常生活與【藏傳佛教 】緊密結合,傳統上依靠「政教合一」制度維持社會運作。
(2) 達賴與班禪是兩大宗教領袖,但此制度遭到中國政府破壞後,藏人的傳統文化受到衝擊。 


3-3 經濟發展與環境議題

一、 現代經濟發展
(一) 新疆與柴達木盆地開採【石油 】,發展石化工業。
(二) 蒙古地區開採鐵礦及【稀土礦 】,並發展【鋼鐵工業 】。
二、 環境問題
(一) 傳統生活改變
1. 原因:隨著經濟發展,西部地區的傳統生活逐漸改變。
2. 結果:工礦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使得部分牧民移居都市從事第【二、三級 】產業,雖帶動經濟發展,但也製造環境汙染。
3. 案例:【青藏鐵路 】通車後,帶來許多觀光客,也對青藏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衝擊。
「青藏鐵路」的圖片搜尋結果

「青藏鐵路」的圖片搜尋結果青藏鐵路 
(二) 生態環境惡化
1. 原因:【人口 】增加:在糧食需求下,草原被開闢成耕地,牲畜頭數也不斷增加。
2. 結果
(1) 土地過度利用,超過環境負載力,使得【草原 】退化,生態環境也持續惡化。
(2) 湖泊乾凅、【荒漠化 】面積不斷增加、【沙塵暴 】等自然災害頻傳。
「沙漠 沙塵暴」的圖片搜尋結果沙塵暴

「沙漠 沙塵暴」的圖片搜尋結果
    內蒙古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
地區
西部
東部
地形
阿拉善高原
呼倫貝爾高原
氣候
沙漠氣候(距海較遠,雨量較少)
草原氣候(距海較近,雨量較多)
景觀
乾旱的礫漠或沙丘
牧草茂盛、牛羊成群
傳統生活
游牧
放牧
    新疆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
地區
地形與氣候
產業活動
主要族群
天山以北
準噶爾盆地
沙漠氣候(雨量較多)
牧業為主(山牧季移)
哈薩克族
天山以南
塔里木盆地
沙漠氣候(雨量較少)
農業發達
(坎井灌溉的綠洲農業)
維吾爾族
    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
地區
地形
氣候
產業活動
岡底斯山以北
藏北高原
因地勢高聳,全年寒冷
山牧季移為主,犛牛為主要牲畜
岡底斯山以南
藏南縱谷
緯度較低,氣溫較溫暖;
東南部受夏季季風影響,
雨量較多
雅魯藏布江谷地可發展農業,
種植青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