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應用地理上課講義~能源問題

現代人的生活脫離不了便利的能源供應系統。能源有時直接作為燃料使用,如提供烹調的柴薪或天然瓦斯、用以推動運輸工具的汽油等;有時則再轉換成電力等能源來使用。隨著人口的增加與生活水準的提高,人類對能源的依賴與日俱增,目前所使用的基礎能源中, 以化石燃料最為重要,然而其儲量有限、分布不均,加上碳排放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使得今日開發替代能源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

自從蒸氣機發明後,人類開始大量使用煤炭,並將之運用在輪船、火車等各式交通工具以及產業部門。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隨著人類的科技文明進展,進一步使用石油作為主要的能源,全球的能源消費量急劇上升。近半世紀以來,由於全球經濟的成長,能源消耗成長更快,兩者呈現明顯的正相關。

全球的能源消耗

化石燃料占全球能源總消費量的85%以上,其中又以石油所占比例最高,2016年占能源總消費量的33%。尤其在交通運輸上,石油仍是最被倚重的能源;水力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僅占能源總消費量的一成左右

各國的能源總消費量,受人口多寡、產業發展程度、國家政策與能源開發技術等因素影響。其能源消費結構,還與各國本身所生產的能源種類與數量有關。


若以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來看,則以富裕國家較高。2014年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每人能源消費量,是全球平均值的近2.5 就區域來看,2014 北美地區的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最高,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的大多數國家,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則呈現較低的水準



目前全球能源消耗最多的前五大國家,依次是中國大陸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合占全球能源消費量一半以上。各國的能源消費量與消費結構,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的能源消費量在改革開放後急速增加, 201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2016 已上升至全球的23%。中國大陸的化石燃料資源豐富, 因盛產煤礦,其能源消耗以煤最多,比例約62,大致可自給自足;石油約占總能源消費的19%, 2003年起已由石油淨輸出國轉為淨輸入國;此外,隨 三峽大壩的逐步完工,中國大陸的水力發電量在2004 年超越了巴西,成為全球水力發電量最大的國家,目前 約占其能源總消費量的9%。
不過中國大陸的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仍低,未來隨著其生活水準持續提升,能源需求的潛力依然十分可觀,也進而牽動全球能源供應平衡,對能源 價格產生影響。
 美國
美國以不到全球5%的人口數,能源消費量占全球的17.3%。長期以來,美國民眾藉著普及的私用汽車在城市與郊區間通勤,大量消費的生活型態,導致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極高。美國擁有產量豐富的化石能源, 2016年石油產量居全球第三位,天然氣為全球第一位, 煤礦也為全球第三。在1979年的三哩島核電廠事件後, 美國提高了核電的安全規範,使能源消費結構更偏重化石燃料。目前化石燃料占美國的能源總消費量85%,除了煤礦尚能自給有餘外,天然氣與石油皆為淨輸入。
近十年來,由於開採技術的進步,使得美國的頁岩油、頁岩氣成為令人矚目的能源,也使得美國石油、天然氣的已探明儲量大增。這使得美國可望提高能源的自給率,也衝擊國際能源價格。



 印度
印度的能源需求也在近年大幅成長,2016年能源總 消費量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印度 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礦占57,目前尚自給有餘;石油與天然氣則部分仰賴進口。

羅斯的能源消費以天然氣所占比例最高,達52。其天然氣產量僅次於美國,自給有餘,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另外石油與煤礦也呈淨出口狀態,化石燃料的出口是俄羅斯重要的外匯來源。


日本
日本是能源消費大國中,自給率最低的國家。除少許煤礦外,幾乎沒有化石燃料的蘊藏,因此日本在化石燃料的消費比重上力求均衡為降低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日本原為亞洲使用核能最多的國家,但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因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件,一度全面關閉核能發電機組。目前日本國內對於是否重新啟用核電,仍有許多爭議








而儘管能源消耗量常與經濟成長呈正相關,但愈來愈多的國家致力於降低能源密集度,透過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高耗能的產業,或在生產過程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方式,使國家的能源消費量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同步地大量增加。









能源貿易與國際政經關係
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費量中,石油、天然氣、煤礦等化石燃料仍合占高達85%以上的比重。然而其產地卻高度集中於少數地區。能源礦物因此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商品。與一般商品不同的是,能源的供應與價格會牽動整體的產業與經濟發展,使得能源礦物也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能源貿易往往與國際局勢互相影響,其中又以石油貿易最為顯著

石油的生產與國際貿易

石油是當前最重要的國際能源商品。2016年已探明儲量最多的,首推西亞波斯灣地區
南美洲巴西委內瑞拉北美洲加拿大儲量亦豐,但因油田品質不如西亞,生產成本偏高,實際產量遠不如波斯灣地區。
原油產量前十名的國家中美國中國大陸入不敷出,仍需進口大量石油。世界前十大石油消費國家中,僅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加拿大自給有餘,其餘皆為石油淨輸入國家。目前最主要的原油出口國,包括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十四個成員國, 分布於西亞北非西非中非南美洲;此外還有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等。其餘世界各國,多需向這些國家進口原油或產品








二次大戰後,以資本為主的幾家大型跨國企業,聯合壟斷國際石油貿易1960年, 以西亞產油國為主的石油輸出國家組成OPEC,藉以維護本身的利益。1973年,OPEC透過實施石油禁運、生產配額等方式,調控國際油價,重創全球經濟。1980 年代以後,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的石油輸出國家崛起,也成為制衡OPEC的另一勢力



能源價格與國際政經局勢

1980年代以來,儘管OPEC或大型跨國企業,不再能像過去一樣牢牢掌控國際油價,然而受到供給量、需求量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油價的波動幅度反而比過去來得更大。當產油國發生軍事衝突,導致原油供應量減少時, 油價通常會上揚。例如1990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以及2003美國進軍伊拉克,都使得原油產量下滑,國際油價攀升2010年起,北非西亞數國陸續發生民主運動阿拉伯之春,政治上的動盪阻礙了石油的生產或運輸,也對油價產生部分影響



石油也是期貨市場的投機性商品。石油期貨的價格,會受到市場上對未來價格的預期、不同投資標的之間的競爭或排擠、以及元匯率的變動所影響。
以近年來影響油價的因素來看:由於2004年以後的油價上揚,促使美國以較高的成本投入頁岩油的開採,以致2013年起美國的石油產量大增。另一方面,美國2014年結束了自2009年以來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元匯率上揚。由於國際石油市場大多以元計價,油價也因此下跌。


油價的不穩定,促使歐美國家為鞏固石油供應狀況,長期介入西亞地區的政局,導致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國家之間,在以阿問題、宗教衝突之外,又因能源爭奪而加深了彼此糾纏不清的恩怨。此外,許多石油進口國家經常尋求和產油國合作,例如:中國大陸積極向海外尋找穩定的能源供應,包含投入資金、技術在哈薩克蘇丹等國開採石油,以及提供鉅額貸款給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國,以換取長期的石油供應協議,並收購跨國石油公司的股權等。然而中國大陸為了爭取能源供應而支持蘇丹辛巴威等獨裁政權,也被詬病是為了能源而忽視環境與人權。

  另一方面,擁有眾多能源可供輸出的國家,則將能源視為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籌碼。例如:俄羅斯以天然氣差別價格政策,作為控制國協成員的手段。








替代能源的開發

全球化石燃料終將有用盡之時,加上其國際價格的波動,以及能源政治的干擾,進口化石燃料始終帶著不確定的風險,因此許多能源進口國將替代能源的開發視為當務之急。近來在永續發展、能源安全、減少溫室效應等維護生態環境穩定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成為替代能源開發的主要項目。然而隨著運用漸多,也衍生了一些新的問題。


核電

核能發電由於其「體小能大」,能以少量鈾礦創造出大量電能,加上排碳量低等優點,在二次大戰後初期,部分先進國家將核電列為能源的新選擇。目前核電占全球能源總消費量的5,且集中於少數國家:美國是全球核電使用量最多的國家法國則是核電占總能源消費量比例最高的國家



水力

水力是較早被開發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消費量約7。利用水力來發電,除了考量水資源量豐沛與否、全年水量的季節分布是否均勻以外,還需尋覓適當地點,興建水壩並架設發電機組。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水力發電量最大的國家,占全球水力發電量近三成。其次如加拿大巴西各占大約一成左右。
然而大型水壩對壩址附近的環境生態、人文社會等造成的影響重大;再者合宜的壩址往往地勢崎嶇,增加開發成本;同時也遠離經濟繁榮、人口密集的電力消費地區,容易降低電力輸送的效率。因此各國對於水力的開發也趨向保守。



其他可再生能源

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費量中,除了水力以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大約占3%。各國情況差異甚大,部分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直接燃燒柴薪或畜糞的比例仍高;其他許多國家則致力於發展新能源產業,其中又以風力及太陽能開發最多,另外還有生質能源、地熱、潮汐等。

 一、風力
風能技術的發展始於歐洲,逐漸擴展至美洲亞洲。風力發電機組多設置於海邊(章首照片)、高山或高原、沙漠等風大的空曠處,目前也發展出架設於海上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中國大陸美國是風能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各占全球約25。受限於風力的強弱,溫帶國家的風能開發較熱帶國家有利。此外,季風地區的風向與風力隨季節變動較大,會影響風能的開發效率。也有人指出風力發電機的低頻噪音大,也會破壞景觀與生態等缺點。



二、太陽能
太陽能的利用需考慮太陽輻射強度,以及日照時數長短。一般選擇晴日多、雲霧量少,地廣人稀的空曠地點設置近年來隨著光電面板技術的發展,加上分散式設置小型電廠的概念,愈來愈多的綠建築,採用在屋頂甚至外牆,架設太陽能面板的方式來發電或供熱



三、生質能源
生質能源是將動植物等有機資源,作為能源使用。傳統社會燃燒柴薪、畜糞等,都屬生質能源,以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地的居民較為普遍使用。目前更廣泛的利用方式是精製成生質柴油或酒精,添加在石化柴油或酒精中使用。

美國利用大豆提煉生質柴油、玉米提煉酒精;巴西則以甘蔗製造酒精。兩國合占全球產量六成以上,是生質燃料生產最多的國家。陸國家如法國義大利等, 則以葵花籽來製造生質柴油。



跨國企業也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投資生質能源。如東南亞大量栽種棕櫚樹煉製柴油,對農村景觀產生很大影響,也對許多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
目前發展生質能源的最大瓶頸,在於因能源作物的需求提高,對糧食市場形成排擠效應,導致玉米、大豆、葵花籽等原物料的國際價格飆漲,使得饑荒問題更加嚴重;另一方面,能源作物的廣泛栽種排擠了其他作物,並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
因此如何更廣泛地使用海藻、芒草、木材等非糧食資源,甚至是稻稈、廚餘、畜糞等有機性的廢棄物,取代大量栽種的經濟作物作為燃料,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並避免間接造成饑荒,是未來在發展生質能源上的重要方向。
例如資的D1油業公司印度非洲印尼等地,開發大規模的痲瘋樹農場,種植痲瘋樹供作生質柴油的原料。




此外,有機物發酵後的沼氣含有可燃燒的甲烷成分,如日本將其運用在下水道淤泥、啤酒工廠的廢水、食物廢棄物處理等方面。臺灣也有不少養豬業者設置沼氣發電機,供作牧場所需的部分電力
 四、地熱
地熱發電量以美國菲律賓印尼等國最多,境內皆有火山的分布(圖4-29);地熱占全國能源消費比例最高的則是位於中洋脊的冰島

 五、潮汐能
潮汐發電是利用高低潮位差,在潮差大的地方設置水壩,藉著漲退潮時水壩內外水流帶動發電機來發),如法國不列塔尼半島朗斯潮汐發電站)、中國大陸浙江江廈潮汐發電站,都是利用潮差大,以及適宜的築壩條件,進行潮汐發電。



儘管替代能源的開發,難免受化石燃料的價格漲跌而有起伏,但考慮能源的永續性、降低排碳量、並提高自給率,許多國家仍競相投入此一新興產業。然而即使是可更新能源,也並非對環境毫無衝擊。如何在提供穩定的能源產品、追求產業利潤時,也關照到自然環境與維護不同社群民眾的福祉,是未來能源開發議題上須思考的方向。





8 則留言:

  1. 能源並非取之不盡,需要研發新技術,並且重視生態環境的技術,來維持大自然和人類的共生存。pu 30322

    回覆刪除
  2. 利用任何能源一定都有利也有弊,我們只能盡量減少能源的浪費,才能延長能源的使用時間。pu30406

    回覆刪除
  3. 再生能源是全球同的議題,若能和鄰近國家達成共識,任何資源造成的危機才能有效處理。pu30405

    回覆刪除
  4. 需要節能是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真正做到的人並沒有很多,只要大家都能減少浪費,就能延長使用的時間。pu30326

    回覆刪除
  5. 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要亂浪費,才能永續發展。pu30218

    回覆刪除
  6. 我們應叫節約能源,不然永遠沒辦法解決問題
    PU30203

    回覆刪除
  7. 節約能約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重視,才能使地球永續經營
    pu30201

    回覆刪除
  8. 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間應該要取得平衡,而能源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更需要你我去關心
    Pu302.25.羅示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