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變藍金 台灣水資源產業拚全球商機

 2021-02-17 18:59經濟日報 徐谷楨

水資源商機持續成長。台灣水資源產業價值鏈完整,資通訊技術領先,可提出具有優勢的解決方案,輸出國際市場,拚出全球競爭力。

據2020年12月《經貿透視》第559期報導指出,由全球水資源情報(GWI)資料可知,全球水資源市場的成長以亞太地區為主,因該地區人口眾多,製造業和建築活動激增,對水資源的需求持續成長。日本、印度、中國大陸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支持和鼓勵城市化,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廢水處理。

在歐洲、北美和南美的市場方面,瓶裝水需求的增加和公用事業部門用水呈現增加。在中東和北非的大多數國家,則面臨水質差的問題,意味著水資源市場的成長空間相當大。

另一方面,按聯合國水資源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加快地表水循環的速度,造成極端氣候,讓暴雨、洪水與乾旱,愈來愈難預測與防範,讓地球上有些區域乾旱發生頻率增加、時間變長。水資源的取得因此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加速需求端對穩定水資源的需求。

面臨氣候變遷和水資源的需求,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指出,政府團隊設想要如何開水源、節水流、並增加調度備援能力,讓社區、企業共同參與,以及讓生產端以永續發展為目標,並強化廠商拓銷海外的能量。

法規帶動產業發展

在水資源產業發展方面,賴建信說,從法規面可帶動產業更加蓬勃興盛,以《再生水發展條例》而言,規定用水大戶需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增加水資源再利用。

例如:台積電的汙水回收技術,目前回收率已高達90%,一滴水可循環使用3至4次;友達光電則打造廢水循環,用水量降低20%,在桃園龍潭廠更達到100%全回收。

《自來水法》也新增規定市售的用水設備必須符合節水標準,《水利法》增加審核廠商用水管理計畫,多管齊下增加相關水資源產品、設備和服務的商機。

此外,賴建信表示,一滴水可以用兩次的話,就有更多水可以提供農業、民生使用;國內廠商在前端汙水處理已有豐富經驗,輔以再生水廠的實務經驗,將有利促成臺灣再生水產業的成長。再生水廠把汙水淨化,提供工業用戶做第二次使用,運用UF中空纖維薄膜系統,濾掉水中微粒、細菌和病毒;以RO逆滲透膜,濾掉離子物質,讓汙水重生再創價值,讓水「一滴變兩滴,黑水變藍金」。

台灣水資源產業聚落包括新竹純水系統、台中過濾材料、彰化水五金等,建構水平與垂直網絡,形成知識、情報、商機的匯流,促成全新再生水產業鏈,讓再生水的質與量能夠穩定供應,滿足製造業嚴苛的品管需求,

台灣首座萬噸級公共汙水下水道系統再生水廠──高雄市鳳山水資源回收中心2018年8月營運以來,每日產出4.5萬噸再生水供臨海工業區使用,用戶包括中鋼等大企業,預計至2021年底,高雄市的臨海與台南市的永康等再生水廠也將陸續完工供水,後者將供應南科高精密度科技製程用水,是全世界先例。

賴建信提到,台灣豐枯降雨差距明顯、枯旱風險增加,要確保供水無虞,基本上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發展項目下的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措施。其中,2020年年底已完成的高屏溪大泉伏流水工程,一天可增加15萬噸水,幾乎是高雄每天用水量的十分之一;預估至2031年,農業、民生、工業的用水量都能備好。

值得一提的是,賴建信指出,台灣通訊產業發達,結合IoT物聯網、監測設備及雲端運算發展,促成台灣水資源產業的全新發展機會。

展望全球市場,新南向國家等新興經濟體,隨製造業發展,將面臨水源分配不均、產業用水匱乏等問題。對再生水等高階水淨化技術有所需求;台灣水資源產業價值鏈完整,結合IoT、ICT及AI等技術,發展高值化的智慧水資源管理。此時充滿機會,得以輸出整體解決方案,以具優勢的商業模式拓銷全球。(深入閱讀: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59期封面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