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特稿)約為新加坡人口14%的馬來人,多數是穆斯林,每年到了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期間,做為馬來族群文化中心的牙籠士來地區,就會亮起五顏六色的燈,加上一年一度的市集,熱鬧非凡。
今年是牙籠士來(Geylang Serai)地區第16年舉行亮燈活動,路燈綿延2公里,是歷年最長的一次。
馬來文化團體中央理事會經理馬勒克(Gaz Malek)說,馬來人在齋戒月期間,會在自己家的走廊或是窗戶點上一盞盞燈,輝映著馬路上的燈,代表齋戒月正在進行。
除了亮燈活動,一年一度只在齋戒月期間舉辦的市集(Bazar),規模龐大。由於齋戒月期間,每天日出到日落時,穆斯林不能吃喝,因此到了傍晚,便可看到滿滿的人潮湧向市集,尋找填飽肚子的食物。
隨著社會進展,市集不只賣馬來人的食物,各式各樣的食物和民生用品攤位都進駐市集,在齋戒月快結束前,馬來人會上市集購買各式民生用品、食物、衣服,做為開齋的準備。
有些馬來人特有的食物,一年一次就只能在齋戒月期間的市集買得到,例如用椰子葉包著米飯的馬來粽(Ketupat),用一片片長條的椰子葉交錯而成立體的三角形,裡頭塞入米飯,很像華人常吃的粽子。
另外像是在竹子圓筒中一樣塞入米飯的馬來竹筒飯(lemang),另一種用芭蕉葉包著米飯的長條形馬來粽(lontong),還有各式各樣齋戒月期間限定的馬來傳統小餅乾,都是馬來族群的特色食物。
相較於齋戒月期間每天晚上熱鬧滾滾的市集,齋戒月結束後的開齋節(Hari Raya),街頭反而沉寂許多,馬來人會穿上傳統服飾,和家人聚集在一起,上清真寺禮拜,之後再拜訪長者或親戚,和家人度過寧靜而神聖的新年。(本文附照片及影音)1010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