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華/《蘋果》國際觀察員(非洲)一個缺水、缺電、沒餐館、沒旅館的非洲小山城,居然滿街咖啡館,而且還是現炒現磨的阿拉比卡豆,相信嗎?要不是親眼目睹、親口品嘗,我也不相信能喝到新鮮的咖啡,用鐵鑄鍋現炒的咖啡豆哦!來幾內亞北邊小城馬力Mali前,安排行程的朋友跟我說,那裡缺電,手機和相機的電池得事先充飽;沒有旅館,他跟親戚借了空房子讓我暫住;沒有餐館,只有小吃攤,但衛生條件差,所以我得自備食物。到了那裡才知道,還缺水、缺瓦斯呢,住的地方有水龍頭,但每天只供水兩小時,再加上處於山區,入夜溫度驟降,要用炭爐燒熱水洗澡。簡陋的生活條件我不怕,唯一缺的,是每天早上的咖啡。我不是咖啡迷也不是專家,只是喜歡喝杯好咖啡當早餐,所以家裡有磨豆機,寧可少睡十分鐘,也要花點時間沖杯咖啡。但出門在外不方便,我又不喜歡即溶咖啡,只好用熱水配麵包當早餐。偶而經過馬力市中心,短短一條街上,就有五家咖啡館,而且是用咖啡豆磨成粉去煮出來的黑咖啡。我很驚訝,不管在首都科納克里,還是東南部知名的咖啡產區,街上都是即溶咖啡小推車,現沖現賣。沒想到,在這偏遠貧窮的小山城,看到真正的咖啡館。奇怪的是,來之前查了很多當地的農業資料,也跟農民協會聯絡過,從沒聽過這裡有種植咖啡樹啊?問了朋友才知道,即溶咖啡得從外地買,所以價格昂貴,當地人很少飲用。相反的,馬力海拔約1500公尺,很多人在家裡的果樹旁,會順便種幾株阿拉比卡咖啡樹。但因為對外交通困難,貨源少又分散各處,很難找到大買主,既然賣不出去,乾脆直接供應當地的咖啡消費市場了。在朋友帶領下,我去了阿馬拉的咖啡館,一個沒有招牌的破房子裡,居然擠滿了人。原來阿馬拉除了賣咖啡外,也兼營鄉下電影院,他用柴油發電,在一個小房間裡放了一台電視和幾張板凳,入場收費,每天播放連續劇、足球賽。我去的時候,老舊電視裡正演著一齣愛恨情仇的巴西連續劇,小房間裡全是女人帶著孩子來看劇。至於咖啡館,裝潢簡單,沒有桌子,只有一排排的長板凳,喝咖啡的全是男客人,先去店後面付錢拿咖啡,再自己找張板凳坐下。因為缺電,咖啡是用柴火煮的,濃濃黑黑,類似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沒有電又沒有瓦斯,那怎麼烘培豆子呢?看我滿臉疑問,阿馬拉叫女兒準備炭爐和炭火,然後再把一個沉沉的鐵鍋放上去。那是幾內亞傳統的鐵鑄鍋,沒有法國鐵鑄鍋外型那麼漂亮,但烹飪效果相似,需要花點時間加熱,又能持續保溫。等鐵鍋熱了後,阿馬拉把生豆倒進去,然後熟練的拿起木勺開始攪拌。大約花了十分鐘,原本灰綠灰綠的生豆變成焦糖色澤,阿馬拉立刻把鐵鍋從炭爐上拿下來,把炒好的豆子用木樁搗成粉。我問阿馬拉是從哪裡學來炒豆技術?他笑著說,一切無師自通啊。今年57歲的他,肢體嚴重殘障,行動困難,既不能種田,也無法外出做買賣,想了半天,開咖啡館是唯一能夠養家的方式。店裡的豆子是鄰居和親戚家種的,至於炒豆深淺拿捏,全靠自己摸索出來。說實話,起初看到阿馬拉炒好的豆子,色澤深淺不一,而且搗碎的粉末也粗細不均,我有點懷疑咖啡的品質。等嘗過後,很意外,雖然香氣不足,但味道滑順,配上微微的酸味和苦味,非常順口。這不是最好的咖啡,但在這個什麼都缺的非洲小山城,能喝到一杯在地咖啡,真的心滿意足。只可惜,好東西沒辦法和大家分享!
非洲隨想:喝過鐵鑄鍋咖啡嗎?
馮淑華/《蘋果》國際觀察員(非洲)一個缺水、缺電、沒餐館、沒旅館的非洲小山城,居然滿街咖啡館,而且還是現炒現磨的阿拉比卡豆,相信嗎?要不是親眼目睹、親口品嘗,我也不相信能喝到新鮮的咖啡,用鐵鑄鍋現炒的咖啡豆哦!來幾內亞北邊小城馬力Mali前,安排行程的朋友跟我說,那裡缺電,手機和相機的電池得事先充飽;沒有旅館,他跟親戚借了空房子讓我暫住;沒有餐館,只有小吃攤,但衛生條件差,所以我得自備食物。到了那裡才知道,還缺水、缺瓦斯呢,住的地方有水龍頭,但每天只供水兩小時,再加上處於山區,入夜溫度驟降,要用炭爐燒熱水洗澡。簡陋的生活條件我不怕,唯一缺的,是每天早上的咖啡。我不是咖啡迷也不是專家,只是喜歡喝杯好咖啡當早餐,所以家裡有磨豆機,寧可少睡十分鐘,也要花點時間沖杯咖啡。但出門在外不方便,我又不喜歡即溶咖啡,只好用熱水配麵包當早餐。偶而經過馬力市中心,短短一條街上,就有五家咖啡館,而且是用咖啡豆磨成粉去煮出來的黑咖啡。我很驚訝,不管在首都科納克里,還是東南部知名的咖啡產區,街上都是即溶咖啡小推車,現沖現賣。沒想到,在這偏遠貧窮的小山城,看到真正的咖啡館。奇怪的是,來之前查了很多當地的農業資料,也跟農民協會聯絡過,從沒聽過這裡有種植咖啡樹啊?問了朋友才知道,即溶咖啡得從外地買,所以價格昂貴,當地人很少飲用。相反的,馬力海拔約1500公尺,很多人在家裡的果樹旁,會順便種幾株阿拉比卡咖啡樹。但因為對外交通困難,貨源少又分散各處,很難找到大買主,既然賣不出去,乾脆直接供應當地的咖啡消費市場了。在朋友帶領下,我去了阿馬拉的咖啡館,一個沒有招牌的破房子裡,居然擠滿了人。原來阿馬拉除了賣咖啡外,也兼營鄉下電影院,他用柴油發電,在一個小房間裡放了一台電視和幾張板凳,入場收費,每天播放連續劇、足球賽。我去的時候,老舊電視裡正演著一齣愛恨情仇的巴西連續劇,小房間裡全是女人帶著孩子來看劇。至於咖啡館,裝潢簡單,沒有桌子,只有一排排的長板凳,喝咖啡的全是男客人,先去店後面付錢拿咖啡,再自己找張板凳坐下。因為缺電,咖啡是用柴火煮的,濃濃黑黑,類似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沒有電又沒有瓦斯,那怎麼烘培豆子呢?看我滿臉疑問,阿馬拉叫女兒準備炭爐和炭火,然後再把一個沉沉的鐵鍋放上去。那是幾內亞傳統的鐵鑄鍋,沒有法國鐵鑄鍋外型那麼漂亮,但烹飪效果相似,需要花點時間加熱,又能持續保溫。等鐵鍋熱了後,阿馬拉把生豆倒進去,然後熟練的拿起木勺開始攪拌。大約花了十分鐘,原本灰綠灰綠的生豆變成焦糖色澤,阿馬拉立刻把鐵鍋從炭爐上拿下來,把炒好的豆子用木樁搗成粉。我問阿馬拉是從哪裡學來炒豆技術?他笑著說,一切無師自通啊。今年57歲的他,肢體嚴重殘障,行動困難,既不能種田,也無法外出做買賣,想了半天,開咖啡館是唯一能夠養家的方式。店裡的豆子是鄰居和親戚家種的,至於炒豆深淺拿捏,全靠自己摸索出來。說實話,起初看到阿馬拉炒好的豆子,色澤深淺不一,而且搗碎的粉末也粗細不均,我有點懷疑咖啡的品質。等嘗過後,很意外,雖然香氣不足,但味道滑順,配上微微的酸味和苦味,非常順口。這不是最好的咖啡,但在這個什麼都缺的非洲小山城,能喝到一杯在地咖啡,真的心滿意足。只可惜,好東西沒辦法和大家分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