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署發現,全台有1974所高中及國中小,新移民學生數超過百人或比例達1/10,因此擬定「火炬計畫」,提供新移民多元文化課程;9月起至民國107年,將全面補助這些重點學校。
移民署已擬出10多項新移民選修及必修課程,供全校學生選讀,諸如新移民親子共讀,多元文化課程等,將與現行課程並行。此外,「火炬計畫」的課程包括新住民故事媽媽培訓及東南亞母語教學。
移民署長謝立功說,「火炬計畫」逐年編列預算,依學校新移民人數,區分3項補助資格,每年分別提供60萬元、40萬元、20萬元,今年會先透過各地方政府教育局來補助330所學校。
市議員楊實秋及台北榮耀堂神父朱台深日前募集30萬元,打算在內港、南湖地區推動新移民服務,日前經本報披露後,引起謝立功注意,謝昨天會同移民署官員至市議會拜訪楊實秋交換意見。
楊實秋說,台灣社會對新移民婦女仍有偏見,會稱她們為大陸妹,同學互相競爭學業,也會嘲笑同學的膚色。他認為,社會不能只以學業成績看待新移民學童表現,也應提供德育獎學金,支持多元發展。
市府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觀察,北市有58所國小新移民比例超過1/4,偏偏這些學區都是都市邊陲或經濟弱勢社區。據統計,北市每年約有6%的兒童為新移民後代,但他們的父母中竟然有4成5離婚。
朱台深指出,新北市狀況更為嚴重,離婚率恐怕高達7成;為避免孩童成為社會負擔,教會早在14年前就進入社區服務,但新移民後代上大學比例不到1/10。
作者: 陳珮瑜 | 台灣醒報 – 2012年4月30日 下午8:16【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以新移民文化為主要題材的新北市電影藝術節已正式開跑!本次影展描寫在台灣的新移民心聲包括5月6日上映的《金孫》、5月13日的《吉林的月光》等,各自描繪越南和中國新娘的處境,帶出外籍新娘在台灣的心情點滴。導演侯孝賢也表示,他很早就開始關注移民問題,希望能透過電影的呈現,讓民眾更了解移民的生活。
相關內容
-
學歷認證阻礙 新移民求學艱辛
【記者張舒涵專題報導】根據移民署統計,截至101年1月底止,台灣外籍與陸配人數已突破46萬人。對於人數已超過原住民的新移民而言,求職、求學時,「學歷認證」往往成為限制新移民在台灣實現自我的重要因素。礙於「學歷認證」申請程序繁雜,還要面對教育部認證與否,許多新移民只能參加國中小補校課程、空中大學、考取技術證照提升能力。新移民湛秀英語重心長地說:「姊妹們都很努力,只希望能被台灣社會認同。」
過程繁雜 花體力也花錢
教育部採認新移民學歷有2種方式,根據高教司表示,陸配學歷可申請高中以下學歷認證;不過,全中國大陸2千多所大學中,台灣僅採認41所;其他國家的外籍配偶,不論大學、高中以下都可申請學歷認證。教育部公布「外國大學參考名冊」,提供台灣的學校參考。然而,不論高中以下或大學完成申請學歷認證並能在台灣使用,都是不簡單的任務。
來自泰國的新移民邱雅青畢業自泰國商業大學,結婚到台灣10多年,擔任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秘書的她長期為新移民權益發聲。
邱雅青觀察發現,外籍配偶申請學歷認證並不輕鬆,首先要把畢業證書拿到翻譯社翻成英語(一字3元計算),再送到台灣駐外經濟文化代表處進行驗證,由辦事處審查學校是否合法登記立案及學制問題後,通過審查,取得學歷認證再送到台灣外交部,申請人還要送律師事務所公證,再翻譯成中文才能使用。每一道手續費用加起來須新台幣4、5千元,往往得費時1個月才能跑完流程。
辦理「學歷認證」的程序相當繁雜,邱雅青說,新移民需勞煩母國家人跑上好幾個單位才能辦完,因此很多人委託仲介,申請高中學歷證明市價5千元,比大學費用還高。
課程落差 只能從頭唸起
來自越南的新移民阮舒婷在台灣的四方報擔任主編,她說,若家鄉並非住在首都,在幅員廣闊的東南亞國家,家人要從鄉下舟車勞頓到都市辦手續,非常困難。畢業於越南東都大學的阮舒婷並沒有申請學歷認證,幼年時,家人為了讓她提早入學,身分證和戶籍證明文件的生日並不相符,若要申請學歷證明會很麻煩。
▲為了理解台灣教育的方式並教導孩子,來自越南的阮舒婷(左1)儘管在越南讀大學時已學過中文,嫁到台灣後,選擇到國中小念補校,從頭學起。(圖/四方報)
雖然她大學時已學過中文,台灣國小補校的課程並不困難,開學沒幾個月,老師就對她說:「妳念國小太可惜。」在老師鼓勵下,她考過國小同等學力鑑測,繼續升上國中就讀。
已有越南大學學歷的她為何願意委屈到台灣國中小念補校?她解釋,台灣和越南課程安排和學習方式不同,「光數學算式就長得完全不同。」她願意親自了解台灣的教育方式,將來才有能力教育孩子。
缺乏證明 工作屢遭限制
學歷認證問題對陸配的影響更為明顯。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湛秀英12年前從中國雲南省遠嫁來台,目前是高雄市空中大學的學生。湛秀英認為,陸配最大的困難就是學歷證明,台灣只承認中國41所大學且排除醫事學歷。陸配雖可申請高中學歷認證,仍要請家人找出畢業證書,在中國辦好公證程序,寄到台灣海基會,申請人再拿去驗證,辦理程序要花上1、2個月時間,曠日廢時。
湛秀英以長期服務陸配的經驗發現,學歷認證是陸配在台工作、照顧家庭的主要限制。不少擁有大學學歷的陸配受限於學歷證明,在台灣大多只能從事清潔工作或到製造業工作。她認識一名陸配,原本在中國擔任大學老師,來台至今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繼續上技術證照課程,自我充實。她也曾遇過在大陸醫科畢業取得醫師證照的陸配,嫁來台灣連從事護士都行不通;想從事保母工作的姊妹想考保母證照,也因要具備高中學歷證明而放棄考照。
▲越南籍的裴翠嬌,嫁到台灣後來婆婆及丈夫相繼過世,家中清苦,他必須白天打零工,但仍利用假日繼續在外配成人識字班學習,希望學好中文教養孩子。(圖文/楊萬雲)
她不理解,常有空中大學針對新移民辦理座談會,卻在參加資格限定要有高中以上學歷認證,許多外籍配偶只好放棄。「不認同妳的學歷,又要妳提證明,這些規定簡直自相矛盾!」
「我們並非失學的民眾,從頭學起浪費時間!」陸配的學習管道仍是國中小補校,湛秀英表示,補校針對新移民開設的課程不分國籍,東南亞外配有學中文的需求,而陸配只有簡繁體轉換的文字差異。雖然如此,很多新移民為考取同等學力證明而念補校。擁有美容乙級證照的湛秀英鼓勵新移民報名美容、美髮、餐飲等技術證照課程,才能在台灣生存。
強調依法行事的教育部高教司表示,外配的學歷採認基本上沒太大困難,台灣駐外經濟文化代表處進行外館驗證,只會針對學校立案和學制課程是否和台灣相同台查證,並不嚴格;大陸大學基於「三限六不」規定,僅承認41所大學;至於其他國家,教育部訂有「外國大學參考名冊」,就算沒在名單內的學校,台灣的大學也能自行評估是否承認學歷。
長期關心新移民議題的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指出,正是因為教育部對學某些大學不承認,新移民才得去上補校,準備同等學力鑑測;此外,很多國立大學仍以「外國大學參考名冊」公布的學校作為學歷認證的指標,對於就讀新學校或非名校畢業的新移民並不公平。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南洋台灣姊妹會組織發展委員會召集人夏曉鵑也建議,學歷認證應由「駐台」辦事處來辦理較恰當,若由「駐外」辦事處辦理,為了取得學歷認證,新住民必須請母國的家人舟車勞頓到都市辦理,甚至直接放棄辦理。她希望台灣政府能把新移民當作自己人,正視新移民的就學權益。
- 留言者: j105 28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05-03 15:21:18
希望我們移民的新娘可以多了解我門台灣一點!!!!!!
j105-28
- 留言者: ★謎星夜:)
- Email: starshine1218@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2-05-02 23:05:03
J105-50 龐宇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