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福源茶廠 五代傳承,守護百年茶廠

乳姑山上,隱身於桃園龍潭竹龍路巷內,百年茶廠散發著濃濃的古樸氣息。從第一代到第五代,黃家人扎扎實實地承擔起傳承龍潭茶業及教育大眾認識茶葉的工作。
福源茶廠  五代傳承,守護百年茶廠
「我們家族本來是在現今的龍潭成功路一帶種田,曾祖父覺得種茶葉是個好機會,於是決定搬到南蛇崎山窩開墾種茶。」福源茶廠第四代傳人黃文諒說。福源茶廠起源於1903年,那一年是清光緒29年,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年代遙遠的一個決定,左右了黃家五代人的命運。
堅守承諾 機器不停
細說從頭,曾祖父開始種茶,1905年,祖父決定除了種茶之外,還要賣茶,於是開始將茶葉經三坑(大漢溪轉運渡口)送到大溪,再轉運至艋舺的洋行。
隨著時代變動,1949年政府針對茶業頒訂管理規則,並且帶來上海、杭州等地的炒菁綠茶製作技術及外國客戶,把握機遇,福源第三代,也就是黃文諒的父親決定興建茶廠,以機械化方式大量生產茶葉。
1950年代是台灣茶業外銷高峰期,福源茶廠當時的一期茶作連續生產四十天,產量達二十四萬公斤;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公斤。
「當時從竹窩子、三水、三和到楊梅一帶客家人聚居之處,滿山遍野都是茶園,全盛時期大概有數百家茶廠,」黃文諒回想著當時的榮景,卻也感嘆著,「隨著外銷出口轉壞及政策影響,龍潭茶廠相繼關廠賣地,現在剩下的茶廠已經很少了。」 然而,無論世道如何變化,福源茶廠內的骨董級歐洲製茶機具依然在運轉。
「製茶機器不能停下來,只要繼續做茶,我們家人就能有口飯吃。」這是黃文諒的爺爺臨終前交代的話語,為了信守承諾,即便茶業榮景不再,黃文諒及其父親這兩代人仍然堅持茶廠經營。甚至,黃家第五代也從電子業回歸家族事業,勇敢接棒。後有傳人,福源茶廠在第二個百年仍繼續守護台灣茶業的美好。
與茶裏王合作  開辦觀光工廠
與統一「茶裏王」的合作,則是開啟了福源茶廠的觀光之路。福源茶廠對於茶葉品質的堅持,獲得統一青睞成為茶裏王日式綠茶的茶葉來源;茶裏王廣告影片一出,霧氣繚繞的茶園瞬間引發廣大觀眾嚮往。於是,結合茶裏王的行銷訴求,福源茶廠推出觀光體驗之旅,讓有心者可一窺製茶堂奧、親手採摘一心二葉,享受茶香之餘還能飽覽滿園綠意。
不同於時下觀光工廠的富麗堂皇,或者機器僅做為觀賞用,福源茶廠的遊客,看到的就是茶廠的日常運作,茶師傅辛勤地翻茶、機器轟轟運轉著烘茶,一切如實呈現在遊客眼前,導覽者通常是福源茶廠第五代傳人黃政偉,總是要提醒遊客別碰觸運轉中高溫的機器。
曬過陽光後的茶菁移入室內靜置,古樸茶廠內的骨董級歐洲製茶機具依然在運轉。
沿著階梯上到二樓倉庫區,一袋袋茶葉整齊排列著,看著這些等著運往他處交貨的茶葉,懷想著數十年前應該也是同樣的情景,讓人有種歷史瞬間之感。「以前運茶的道路都還是泥土路,只能用牛車拉、用人力推車。」黃文諒回想著彼時情景。
詳盡導覽能讓遊客深入了解製茶流程,從採菁,也就是採茶,到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發酵,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稍有進行不順就可能導致茶香減弱。
用來製作高級茶的茶葉,一般得在早上十時後,待茶菁上的露水蒸發後才能採摘。摘下後置於戶外,利用陽光曬掉部分水分,這就是日光萎凋。萎凋後的茶菁移入室內,以靜置與攪拌交互進行,這是室內萎凋,視茶類的不同,之後的製茶程序可能還包括炒菁、揉捻、乾燥等。
遊客可跟著老師傅了解茶文化、在茶香中釋放繁忙生活的壓力。
在福源茶廠內可以看見捻茶機、滾筒式乾燥機及陰乾茶葉的區域等。機器和人力合作完成繁瑣且細膩的製茶流程,每一步驟都馬虎不得,否則就會影響茶葉的色、香、味,黃文諒強調,「這些流程得一氣呵成,不能中斷,所以完成整個過程通常都是半夜了。」充滿知識性的導覽,讓遊客能在短時間了解製茶人家的辛苦,懂得入口的回甘喉韻是如此得之不易。
體驗採茶、製茶  親近茶文化
不只是聽導覽、看影片,福源並提供多項體驗課程。黃文諒說,「跨入觀光領域,我們隨時都在吸收新知,想著該如何帶給遊客更好的體驗,例如,磨茶粉這項課程,就是我們去日本觀摩後增加的項目。」場內一字排開的數十台石磨,磨出茶香,也磨出遊客的手作熱情。
許多遊客對於福源茶廠的體驗之旅讚不絕口,最常聽到的評語就是,「沒有時下觀光工廠的商業氣息」、「沒有購物環節,不會被強推許多商品」、「遊客可以看到未加修飾、貨真價實的製茶過程」、「可以親手採茶、製茶,很有趣。」不虛此行,是許多遊客的共同心聲。
做好眼前的事  未來由天
「對福源來說,百年歷史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這是我們的珍貴資產,但是我們還是不斷求新求變。」隨著台灣茶業公會出訪日本、斯里蘭卡、越南等地,黃文諒考察茶業商機,也帶回觀光新想法,將來都可能落實在福源茶廠的茶文化體驗之旅中,「像是斯里蘭卡有幾家轉型成功的紅茶觀光工廠,也是我們取經的對象。」
在歷史累積的茶文化基礎上,不斷嘗試及衍生新商業模式,福源茶廠當得起「歷久彌新」這四個字。
問及是否擔心福源茶廠能傳承至第六代?黃文諒忙不迭地搖頭,「這不是我該關心的問題,畢竟世界變化很快,後代子孫生長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都與老一輩不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我能決定的。」
望著茶園,黃文諒只想著做好自己這一代人該做的事;對得起上一輩交代下來的任務,至於這一處茶廠、這一方茶園,以及家族茶事業是否能延續第二個百年,就交給未來了! 
>>
老店小檔案  
店齡:116年,傳承五代
起家所在:南蛇崎山窩
創新:觀光體驗,一覽茶廠日常
老店精神:在茶文化基礎上,嘗試不同商業模式,才能歷久彌新
順道一遊  
阿秋姨牛汶水
位在台三乙線5.5公里處的三坑老街,因為有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等三條水渠流過,所以稱為「三坑子」。老街不長,阿秋姨製作的牛汶水,就坐落在這百年老街屋建築裡。「我一定用純糯米製作,比較好吃。而且一定要用舊米,新米不行。」阿秋姨強調。這道四縣腔叫「牛汶水」的客家傳統甜點,在苗栗南庄也有,海陸腔叫「熝湯粢」。牛汶水加上黑糖薑汁,再灑上花生粒及黑白芝麻增加香氣,趁熱上桌品嘗,口感比麻糬或湯圓更彈牙。夏季版的則是綠豆鋪底加上挫冰,配上剛起鍋的牛汶水,遇冰急冷更Q彈。
馬廄庭園民宿
踏進渴望園區,只聽到四面八方吹來的風聲,在滿是草地、樹木與公園的綠意中,坐落著一棟棟風格獨具的別墅,其中,美式鄉村風格、西班牙進口的屋瓦、兩百多坪的庭院,讓許多初次到訪的客人,才驅車轉進民宿巷內就趕緊煞車,還沒進門就開始拍照。這一切的美好,全因為民宿主人Selina的夢想是成為賽馬選手。騎馬、養馬、蓋房子,「我的馬可以把頭探進來吃早餐」是民宿主人Selina的夢。
看似隱身在什麼都沒有的住宅區內,卻享有渴望園區內大片的綠地與樹林。從這裡出發到小人國或姑乳山看夜景不到十分鐘,到六福村動物園也只要十多分鐘。住了一晚,讓人感覺像是住在家裡,又像是進入主人布置的情境裡夢遊一般,一切「好像不是真的」。
本文作者:陳玉鳳
>>
光點
福源茶廠
桃園市龍潭區竹龍路590巷56號
03-4792533
阿秋姨牛汶水
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45號
0938-313571
馬廄庭園民宿
桃園市龍潭區渴望二路125巷72弄13號
0988-606896
亨味食堂
桃園市龍潭區大平村民治16街87巷25號
03-4111000
本文摘錄自《浪漫台三線產業足跡款款行 喚醒。老舖創生》,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19年3月。

1 則留言:

  1. Pu103 01吳宜錚
    現代有很多的第一級產業漸漸沒落,許多的年輕人都紛紛轉往都市進行第三級產業,很少年輕人還能傳承第一級產業的工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