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看中橫 公路巨龍變破碎山河

中部橫貫公路盤踞中台灣,這條道路隨時間變遷,從人行便道到公路巨龍,歷經地震天災後,變成破碎山河,中橫的變遷都記錄在地圖中。
本報透過青刊社地圖工作室負責人黃清琦,整理出1930年到2012年、最關鍵的中橫青山段地形圖,一窺中橫的時光軌跡。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昭和五年台灣總督府繪製了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由台灣日日新報出版;當時中橫山區就有理蕃道路,路徑較接近現在封閉的青山上線。

日本統治時期,昭和五年中橫山區地形圖上就繪有理蕃道路。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中橫興建之前,國軍聯勤總部依據美軍地圖,在1956年出版的地形圖,中橫道路寬度僅2.4-4.8公尺,屬於晴天可通行鬆路面,下雨就無法通行。

中橫興建前,中橫道路寬度低於5公尺的鬆路面,路線接近後來的青山上線。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1955年7月7日中橫動工,由當時的退輔會主委蔣經國與大批榮民艱險開鑿。中橫完工通車,聯勤總部隨後繪製的地形圖,中橫成為硬路面,代表公路的粗紅線畫過等高線,還多了沿著大甲溪的青山下線,這條公路肩負國防、產業、觀光重任,也是安頓無數老兵下半生的家。

中橫公路完工後橫亙東西,彷彿睥睨四方的巨龍。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九二一地震發生前,聯勤總部在1987年繪製新版中橫地形圖,中橫從馬陵派出所到谷關壩中間,有三處主要崩塌地,都緊鄰公路旁,在地圖清晰可見。

九二一地震前,中橫公路青山段有幾處崩塌地。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地震震垮了上谷關到德基的路基,震後七個月,聯勤總部在2000年4月重新繪製中橫山區地形圖,以紅圈細黑點標誌的崩塌地,範圍更寬、數量也變多。

921地震隔年繪製的地形圖,中橫公路從馬陵派出所到青山電廠,沿線都是崩塌地。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從地圖看來,天輪壩到穿雲橋舊址,大甲溪對岸就有三大片鬆動邊坡;從馬陵派出所沿著青山下線到青山電廠,大甲溪兩岸幾乎都是崩土區,再往前青山上線光明橋、下線大勇橋直到大甲溪畔,震出一大片鬆動的山坡。
再翻開2012年「戶外生活」出版的中橫青山段地圖,從中橫便道西側管制站直到東側管制站,全長廿四公里的大甲溪兩岸都標註為崩塌地,代表沿線仍是處處鬆動的土石。

2012出版的中橫青山段地形圖,從上谷關到德基全長廿四公里,公路兩側都崩塌地型。圖/青刊社地圖工作室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