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推動舊城再生 打造16公里都市綠廊如「加長版紐約中央公園」

 2023-10-01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作為國門之都的桃園市,在整體城市規劃上,透過跨局處合作,協調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道路工程等資源,為桃園創造城市進步與生活美學的升級,更將透過鐵路地下化、路面開放綠廊與舊城都市再生計畫,預約城市風貌的嶄新未來。

「桃園市長張善政深知擘劃都市的整體發展,光靠單一局處很難完成。為了讓桃園市政府各局處的目標一致,桃園市成立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由市長領軍,都市發展局擔任會報幕僚單位,透過跨局處方式協作,引導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表示,「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以具共識的人本城市等空間規劃願景為基礎,分為「空間革新組」、「城市美學組」及「人本環境組」併同推動;各項都市發展議題,透過會報形式,跨局處直接討論,提出軟硬體整合改善的具體解方。這項創新的組織改革,彰顯桃園市對城市發展計畫的重視,突破過去各局處各司其職的本位主義。未來,透過各機關合作,能更有效率地解決空間問題,共同爭取預算,逐步為市民打造更宜居的桃園。

鐵路地下化成為桃園市轉型的契機,將創造長達 16 公里的開放綠廊,同時改建現有車站、增設新的通勤站。

鐵路地下化成為桃園市轉型的契機,將創造長達 16 公里的開放綠廊,同時改建現有車站、增設新的通勤站。

提升都市發展高效能,跨局處會報共創解方

近年,外媒以「行人地獄」形容臺灣道路現況,江南志以此為例,說明桃園都市發展的「人」、「車」平衡之道。「以桃園市區來說,老城區的路幅小,需要調整車行道,讓出更多人行空間,也許減少停車格是一種方式。像這樣的空間革新,透過會報可整合局處想法、資源,加速改變的落實;最重要的,桃市府必須提出願景、充分與市民溝通,讓市民願意選擇運用大眾運輸進入市區,創造人行道的安心安全,一起樂見城市的改變。」

「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以 2050 年為發展目標,規劃桃園未來 4 年、8 年、12 年必須完成的短中長程工作,引導城市有序發展。其中,「空間革新組」透過跨局處協調整合土地資源,包括「盤點公有土地資源重新規劃」,像是以都市計畫變更將軍方無使用需求之營區(中原營區、埔頂營區)、國營事業土地(八德大湳機一)、工業區閒置土地等搭配周邊發展重新規劃,並配置適當公共設施,重新形塑都市空間;「整合多項公共設施開發」,優先整合多用途複合式使用,將公共設施效益最大化,如廈門街立體停車場結合里民活動中心及辦公廳舍等。同時,建立未利用或低度利用土地媒合機制,最大化公設效益。

再者,透過「城市美學組」及「人本環境組」執行舊城區都市再生。桃園及中壢車站為舊有發展核心,已無法滿足現有都市機能需求。因此,透過重新審核桃園、中壢兩個城區未來30年都市發展定位與都市空間紋理,除了重塑都市景觀、改善空間環境、提升都市安全、活化閒置土地等,同時將人本設計導入城市美學、結合大眾運輸導向計畫建立步行城市等,打造市民優質生活環境,更帶動產業轉型發展。以桃園火車站為例,盤點成功路、民權路等路段及景福宮廣場,作為舊城區再生的起始路段及示範改造點,串聯在地藝文特色,透過限制車輛改為人行廣場,活絡桃園歷史地標。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江南志。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江南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