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為紀念當地漁村景象而建立的魚尾獅,現在背後已蓋滿高樓大廈,彷彿一頭鎮守新加坡文明的神獸,對著飄搖的海風與潮汐屹立不搖,也見證了新加坡的不斷進化。
現在遇到十個新加坡人,起碼有八個人會對你說,「再過個兩年,這裡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魚尾獅的對岸,一樣在夜裡燈火通明,也代表著新加坡變臉的動力。只見漫天的怪手與建築機具,正在大興土木,那是即將開幕的IR(Integrated Resorts)綜合度假城、緩緩轉動的摩天輪(Singapore Flyer),以及不久後將在魚尾獅背後,以時速300公里疾駛而過的F1賽車。
是的,新加坡的確變了,變得更多元、豐富、而且更有魅力。
不再無聊,乖乖牌大變身
同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一直是台灣仿效的目標。
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國土裡,新加坡不但發展出便利的港口與機場,高度發達的金融業更贏得「亞洲瑞士」的名號,也是亞洲重要的轉運、物流及商業中心,吸引逾7000家外商在新加坡投資。
1981年開幕的樟宜機場,每年都在評鑑排行名列前茅,去年有逾3700萬人次旅客在此轉機、過境。去年底,這裡還是全球第一個起降豪華客機A380的機場。
但儘管經濟奇蹟舉世聞名,以往世人想到新加坡,總把Singapore戲稱為 Singa「b」ore,覺得這個曾經禁賭、不准嚼口香糖的國家,太過嚴肅、呆板,缺乏吸引人的休閒娛樂。
近年來,這個過去被認為無聊的小國,已經展現企圖心,欲成為東南亞的熱門觀光地。
去年,造訪新加坡的觀光客首次突破千萬(1030萬人次),為當地貢獻138億星幣的產值,比2006年大幅成長了11.3%,預計今年可繼續提升到1080萬人次與155億星幣。
回溯起來,2003年的SARS,是新加坡決定大力衝刺觀光產業的契機。當年新加坡觀光客驟降至613萬人次,跌破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時的谷底,令新加坡警覺到,必須趕緊跟上國際潮流,才能持續吸引觀光客前來。
2004年,新加坡大膽訂下觀光客倍增計畫,計畫在2015年達成1700萬觀光人次、300億星幣(約新台幣6635億)收入、觀光業值占GDP比重6%的高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