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埔頂社區理事長呂柑榮自畫草圖,重建當年的樁米「水碓」。(楊明峰翻攝) |
新屋埔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呂柑榮,感念當地門牌以「水碓」為名,年輕人卻不知古老的水碓是何物,他以新北三芝、新竹竹北的水碓為藍圖,展現木工長才,自畫草圖歷時三個月,重現當年以水車帶動的樁米水碓,三日完工驗收,極富文化傳承意義。
新屋鄉埔頂村分為埔頂、水碓地區,「水碓」以六十年前的新屋鄉唯一水碓為名,住戶少有人知道水碓原貌,學童甚至不知「水碓」二字的確切讀音。
呂柑榮去年獲耆老提議,製作水碓意象,讓民眾緬懷先民農忙辛苦,不過無人能描繪出確切原貌,只知是先民用水力樁米的工具。呂柑榮從當地鄉土畫家余秀雄的水碓畫作,並到三芝根德公園、竹北親水公園觀摩,僅用廿一萬就完成八尺長的水車及水碓。
呂柑榮因有木工經驗,材料挑選、設計、施工、裁切都不假於他人之手,但在水車組裝最費工,最後憑藉耐心,才精準裝上各片木板,經多次調整,水碓才能正常運作。
「連圳溝都是自己挖的!」呂柑榮說,以水車帶動圳溝水力,再把水流引到水碓啟動樁米,計畫邀請附近學童前來戶外教學,體驗先民農忙辛苦,未來將擴大園區,讓這裡成為觀光新亮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