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國家對於生質燃料的需求,卻造成了瓜地馬拉的糧荒夢魘!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腳步,近年來歐盟與美國都大幅增加了對生質燃料的補貼與需求,但這項綠能政策卻使得全球糧價上漲,並嚴重影響了瓜地馬拉等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發展。
「世界對於生質燃料的追尋,卻害瓜地馬拉的百姓們飢腸轆轆。」非營利組織Idear的研究員維克勒(Katja Winkler)表示,先天不良配上後天失調,讓瓜地馬拉在3年內陷入嚴重的糧食危機。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指出,超過50%的瓜地馬拉兒童有營養不良的問題,飢餓指數更高居全球第四,「3年來糧食價格整整暴漲了一倍,而國際糧價的節節上攀,我們再也無力進口足夠的糧食穀物。」
自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生質燃料補助法案以來,全球農業市場可真是掀起一場作物革命,為了搶進利潤更高且前景大好的綠能市場,各國也都一窩蜂地調整農業政策,從原本過剩、甚至種到虧本的糧食耕作,轉換成甘蔗、油棕等可以變為生質乙醇的高價值作物。然而劇烈的農業變動,卻也改變了糧食市場的供需比例,進而引發了全球糧價的高速飆漲。
全球農業版圖劇烈變動,也讓中美的瓜地馬拉首當其衝。90年代以前,瓜國的農產雖不發達但尚能自給,但北方強鄰—美國,卻因本國農產過剩,而以補貼傾銷的手段搶攻拉美市場,其侵略搶市的結果造成了瓜國糧食生產的單位平均在10年之間驟降30%,進口比例更是超過二分之一。
此外農民們的失業,也使得國內耕地更集中到財團與地主手中,讓糧食危機外,貧富不均更也日漸惡化。
喪失了農業自主權後,07年開始的綠能作物風,也讓瓜國面臨發展窘境。由於可耕農地已在過去20年間落入財團之手,自09年開始,瓜國更是積極地以大規模的油棕梠與甘蔗等種植,取代原先薄利難銷的玉米耕作。但國際糧價本就因氣候不穩與作物調整而升高,進口成本高漲配合本國糧產下滑,雙重夾殺之下,瓜地馬拉就這樣成為這波「綠能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連吃都吃不飽了,瓜地馬拉民眾哪有錢買車,這些不能吃也不能用的生質乙醇對我們根本沒有用!」農民公會(CUC)的代表岡薩雷斯指出,瓜國生產的乙醇近乎100%都出口到歐盟與美國,貧窮的民眾們根本沒有閒錢餘力再購買新款汽車,換句話說,政府對生質燃料的投資根本與一般百姓完全無關。
目前美國全國約有40%的交通燃料含有生質能源的成分,而歐盟當局也已擬定在2020年前,交通燃料10%的生質佔有率目標。然而這5年來的糧價瘋漲卻也造成了先進國家的疑慮,以歐盟為例,日前歐盟執委會就修改了綠能政策,以阻止各地財團捨本逐利,為搶進綠能而惡性併購糧作農地,以避免瓜地馬拉的糧食危機進一步擴張,讓環保減碳的美意,反變成開發中國家的飢餓夢魘。2013/01/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