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部地方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     位置與範圍
1. 範圍:包括華北與東北,面積約占中國的20%,人口約占中國的40%。
2. 位置:大致位於大興安嶺、【長城 】、【秦嶺 】與淮河之間。
(二)     地形
1. 華北地區
(1) 地形主體:以太行山為界,以西是【黃土高原 】,以東是【華北平原 】。
(2) 地形分布
分區 太行山以西 太行山以東
地形區 【黃土 】高原 【華北 】平原
特徵a. 由【6蒙古 】高原沙漠地區吹來的黃土顆粒長期累積,形成厚達數十至數百公尺的黃土層。
b. 黃土性質疏鬆,易受【7流水 】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呈現崎嶇不平的景觀。
a. 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黃河 】、淮河、海河挾帶泥沙沖積而成。
b. 東側是【山東 】丘陵,突出海洋的部分為山東半島,與東北的遼東半島相望。

2. 東北地區
(1) 地理位置:山海關以外的地區,也稱為「關外」,形勢優越。
(2) 地形主體:山水環繞於外,有遼闊的【平原 】分布其中。
(3) 地形分布
a. 東北平原包括【三江 】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
b. 外圍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與【長白 】山脈所環繞,以黑龍江(及其支流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與鄰國【俄羅斯 】、北韓為界。
 氣候
1. 雨量
(1) 華北地區:降雨集中在【夏季 】,且年雨量變率【大 】,因此水、旱災頻繁。
(2) 東北地區:受【季風 】路線影響,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2. 氣溫
(1) 華北、東北夏季普遍高溫,冬季一月月均溫多在【 0℃ 】以下,愈北愈低。
(2) 東北因【緯度 】較高,冬季較寒冷而長,年溫差也較大。
3. 氣候特徵:由東向西從溼潤的【溫帶季風 】氣候過渡到【乾燥 】氣候。
第二節 經濟發展
(一)     農業
地區 自然條件 產業活動特色
東北地區 平原遼闊1. 因從事農業的人口少,因此採行【機械化 】耕作,且具有肥沃的【黑土 】層,即使年僅一穫,糧食產量仍高。
2. 【三江 】平原因地勢低窪,解決排水問題後,從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今日的「北大倉」,種植水稻。
華北地區 降雨集中夏季,
年雨量變率大
中國開發較早的農業區,由於雨量較少,
因此【旱作 】農業發達。
(二)     礦業
地區 產業條件 產業活動特色
東北地區 【大慶 】油田和華北的勝利油田是中國主要的石油產地,當地並建立了大規模的石油化工基地。 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奠定發展【重 】工業的基礎及優勢。
華北地區 【煤礦 】分布更廣,儲量以黃土高原最豐,如山西省。
(三)     工業
1. 發展條件:【鐵路 】網密集,有利礦產開採與工業發展,許多工業區位於重要鐵路沿線。
2. 工業分布
(1) 華北的「京津唐(【北京 】、天津、唐山)工業帶」。
(2) 東北的「遼中南(【遼寧 】省中南部)工業帶」。
3. 面臨難題
(1) 改革開放後,南部地區經濟快速成長,北部地區則面臨礦產逐漸枯竭、工廠設備老舊、昔日【國營 】事業生產缺乏效率等衝擊,迫切需要轉型。
(2) 目前正積極發展【高科技 】工業,如北京的中關村。
第三節 重要都市
(一)     交通方式:【陸運 】較水運發達,都市多位於陸運要衝。
(二)     重要都市
都市 發展條件
 【北京 】1. 歷史發展
(1) 曾是明、清兩朝國都,目前是中國首都,也是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2) 市區西北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憑藉著鄰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術重鎮的優勢,成為中國高科技工業中心,有「中國矽谷」之稱。
2. 現代發展
(1) 由於強化首都的【工業 】機能,使得北京汙染嚴重,超過環境負荷。為了解決環境問題,許多重大汙染工業已經陸續遷出市區。
(2) 冬、春兩季的【沙塵暴 】造成空氣汙染,影響到北京居民的生活品質。
天津1. 北京出海的門戶,為控制【海河 】水運的樞紐,是重要的商港,也是直轄市。
2. 由於海河含沙量大,夏季常有水患且冬季【結冰 】,為解決天津港河港結冰的問題,現於海河口建有天津新港。
西安1. 古稱長安,是中國北部通往西部的交通樞紐,也是歷史上【絲路 】的起點。
2. 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遺址就位於市郊。
【哈爾濱 】1. 東北重要的鐵路中心。
2. 市區有許多俄羅斯風情的建築,每年舉辦冰雕節。
 【瀋陽 】1. 聯繫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
2. 鄰近撫順、鞍山等礦區,因此重工業發達。
 【大連 】 位於遼東半島南端,腹地廣大、港闊水深,是東北的吞吐港。


第四節 環境議題
(一)     環境問題
1. 主要問題:華北地區的水、旱災頻繁。
2. 發生原因
(1) 華北年雨量變率【大 】、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2) 本區是中國開發較早的地區,【人口 】多,更加劇環境問題的複雜度。
(二)     黃河問題
1. 水患
(1) 原因:黃河流經【黃土高原 】,攜帶大量泥沙,進入華北平原後,由於地勢突然平緩,
   大量泥沙淤積,水流不暢。
(2) 結果:洪水來襲時常造成河水決堤改道。
2. 地上懸河
(1) 原因:【華北平原 】的居民,為了防洪一再加高堤防,而日積月累的泥沙,使得下游
   河床高出兩側地面。
(2) 結果:出現地上懸河景觀,黃河河堤成為海河、【淮河 】水系的「分水嶺」。
3. 斷流
(1) 原因:北部地區氣候夏雨冬乾,加上近年來黃河中、上游大量開墾,用水量大增,因而
   興建【水庫 】攔阻河水,造成黃河在乾季末期發生下游斷流的現象。
(2) 結果:農業、工業用水逐漸缺乏。
4. 整治:中國正透過節約用水、植樹造林、【南水北調 】等方法,來降低黃河斷流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