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本報訊】
兩千多年前的牛肉,保存至今是什麼樣子?陝西省一座秦漢時期墓葬中,就出土了裝滿牛肉的銅敦(古代食器)。歷經兩千多年,牛肉雖已碳化,但一根根牛肉絲仍清晰可見。
據北京《光明日報》報導,陝西省考古專家最近在臨潼區灣李村的一座秦漢時期墓葬中,出土了銅敦,銅敦直徑二十餘公分,造型精美但銹蝕嚴重。揭開後,除一股刺鼻硫酸味外,還有大量已碳化的肉製品,掰開後能用肉眼看到一根根的肉絲,保留白色肌腱膜也還有彈性。
經過紅外線分析和蛋白質組學方法鑒定,專家判斷為黃牛肉。而這結果和這批墓葬中陪葬有大量帶骨黃牛肉製品相一致。考古人員表示,這應是大陸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製品。
普通牛肉存放過程中會消耗水分和蛋白質,難以保存且體積重量也會減少。為何銅敦中的牛肉能存放兩千多年保留至今?考古人員分析認為,這除了和銅敦本身密封嚴實有關外,恐怕和肉製品本身經過處理(風乾或臘肉)及墓葬形制豎穴土坑墓都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土坑墓要比洞室墓人骨架保存要好,這和早期空氣隔離有關。(劉經省)
- 留言者: 20529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10-31 21:16: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