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產業-魚池五城村台灣紅茶萌芽地


我們的客家人 客庄產業-魚池五城村台灣紅茶萌芽地

作者: 沈揮勝╱南投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0月2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沈揮勝╱南投報導】


日月潭是台灣紅茶的故鄉,但少有人知道,其原始濫觴地出自潭區北側的客家庄五城村,日人於一九一八年在該村蓮華池設植物栽培試驗地,並引進印度阿薩姆大葉種茶籽播育出小苗後,再移植日月潭貓 山「第一區」,而後就地設立茶改分場,推廣為區域產業。


台灣各品系茶種,為免雜交走味,全採無性繁殖;譬如目前最夯的紅玉紅茶,全省任一棵植株,皆為編號四○五八(民四○年第五八顆)茶籽,萌苗長大後不斷分枝、剪枝、扦插而來。因此日月潭第一區茶園,意同台灣紅茶共同鼻祖,而它們萌生地,全都在五城。


五城村目前住有二百六十多戶、戶籍人口千人,但實際居住者不足五百人。其中客家比例占八成,他們的祖先多是日治初期蓮華池試驗地(今蓮華池研究中心)設置前後,從竹、苗遷徙而來。也因身處台灣紅茶萌芽地,茶園、茶菁成了鄉親生活重心。


四十五歲的五城國小總務主任葉宏德,是家族遷此後第三代,其祖父於民國六年,在庄外最偏遠的火焙坑落腳;他曾聽長輩描述,先民初以採樟腦、種香茅為業,幾年後紅茶產業迅速成型,舉目四望全是茶園。


七十四歲阿婆吳玉英,對光復前後紅茶業盛況印象深刻。她回憶,十歲隨長輩上山採茶,大清早得先摸黑出發,天微亮抵達目的地。


她說:「採了五、六十公斤,還得自己挑下山,哪來力氣唱山歌?」


吳玉英嫁給同庄鍾姓人家,栽茶園六分地,挽茶、萎凋、揉捻,樣樣得自己來。四○年代,一斤茶菁換兩斗米;五○年代,一斤茶菁大約十塊;但到了六、七○年代,物價飛漲,但茶菁跌到剩兩塊錢。


六○歲紅茶阿婆羅玉英笑稱:「同樣名喚『玉英』,伊是『五城嫁五城』,我是『五城嫁新興』…啊旁邊這姐妹淘張金花,則是『新興嫁新興』!」


張金花解釋,不管是五城,或是比鄰的水里鄉新興村,同樣都是茶園處處、設有茶廠的客家庄;兩村生活型態一模一樣,年輕族群也常會互邀受雇採茶,四十多年前一天工資十塊錢。工作機會互通有無、連婚嫁都不落外人。


六十八歲、種有八分多地的許月珠,及六十二歲、種一甲多地的黃森田感嘆說,魚池茶區茶園總面積最多時曾達二千公頃,但七○年代因工資飆漲及南洋崛起而急速被取代;近幾年乍現曙光,應珍惜契機,用品質換永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