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肆虐 植樹也能救國

2018-03-29 23:51聯合報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台北市)
植樹對環境保護,有相當大的益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植樹對環境保護,有相當大的益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空汙嚴重,激起民怨。即使環保署長喊話「大家一起省電救空汙」,惟對抗空汙似乎不能只憑意念。台灣自一九九五年開徵空氣汙染防制費以來,當時環保署長張隆盛,即以宏觀前瞻思維,在軟硬體政策上同步推進。
硬體面除執行汙染源管制、督察、改善外,在軟體面積極建置「空氣品質淨化區」,係借鏡先進國家之綠色基盤建設理念,包括建設各縣市大型環保公園、補助工業區、校園、社區、道路、裸露地及各類垃圾掩埋場、棕地之復育綠化。
大力推動環保園林帶之長期育苗,選擇各縣市幹道兩側向台糖租地(道路兩旁至少廿—卅公尺),種植經專家研究可吸收汙染物之鄉土樹種,且所有育苗均自小苗以容器培育,以確保移植存活。廿三年來(總費用約四十億)已達三百公里長、近二千公頃,二氧化碳固定量約十億八百萬噸,包括知名的東豐自行車綠道與關山親水公園、新營垃圾掩埋場復育等。
筆者有幸參與諮詢、輔導、訪視,但見中南部多數綠帶成蔭,也正是碳匯之生命旺盛期。總體言,其耗費國家資源不多,惟因政治人物多喜見大型硬體建設以取悅選票,並未青睞長期性之小投資。
殊不知,這些自小苗種起之環保林帶,其整體綠色經濟價值與環境效益(包括吸收汙染物、揚塵,營造Eco Tone、野生動物通道、棲地、景觀美質與文化地域性價值)應可與今日力推之技術型減汙硬體建設相輔相成。更遺憾的是,部分成蔭之環保園林帶,公路單位因應民眾拓寬道路需求,逐一移植或砍除,包括在交通量不大之花東地區。
這些政府部門間不延續、不具永續思維的政策,不僅令人錯愕,亦難以認同環保署對救空汙之淺碟策略。如果讓全民省電、少生產、少工作,就能快速救空汙,這和大陸為開G20限令工廠停工、百姓出遊、全城淨空以爭取「看見數日藍天」之猛藥有何差異?
依林務局調查,森林覆蓋面積雖仍有近二百廿萬公頃,惟因其多處中央山脈與山坡地保護區,而都市化人口近八十%居住於不到廿%土地;是以,就宏觀之環境保全與空氣汙染抑制面言,未來國土計畫對城鄉發展區之都市林營造、農業發展區之平地造林或雜木林保全與復育,均將是與綠色能源配套之環境保全防護網。
新世紀的永續林業政策,亦將回歸「對地綠色環境給付」之新價值觀,除經濟林外,都市林、風景林、生態林、休養林…等,以「植樹」為媒介之環境基盤建設與合理人工林經營,仍應是最具綜效且符合循環經濟之綠色投資。
植樹不也可以救國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