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部門發出年底即將進入缺水期,未來一年面臨乾旱,可能是十年最嚴重的警訊,農民也擔憂春耕用水是否會受限制。只是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卻往往只有五分鐘熱度,熬過去後就少人持續關心,也未見政府提出具體對策,讓缺水夢魘如幽靈般,在台灣上空盤旋。
缺水原因固然多元,但專家指出,全球水資源危機,主因在於水資源分配不平均,加以管理不善,許多地方因水管老化滲漏及非法連接,多達四成以上的水被浪費掉。要做好完善水資源管理,最重要的是運用技術減少農業用水、合理定價、加強發展都市用水的再利用系統,以及減少人為對水資源汙染。從水的商品屬性出發,建立產權明晰、價格公平的水權水價機制,是根本途徑。 台灣年降雨量雖是全世界平均值的二點六倍,但實際可利用水資源只占降雨量兩成,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排名第十八的水資源貧乏地區。面對國內逐年提升的用水需求,及水資源開發不易情況下,節約用水更顯重要。 目前農業用水仍是最大宗,占總量六至七成(農業用水占世界用水總量的四分之三,工業用水不及五分之一,生活城市用水僅占十分之一),隨著經濟結構轉變,農地休耕甚至轉為其他用途,部分地區農業用水,理應有重新檢討空間。 尤其不同作物用水量不同,如何透過調整作物種類,水資源有效管理及提升用水效能,應是台灣思考節約用水,合理分配水資源的重要考量。國外甚至有以進口穀物,做為最有效取得國際水資源的方式。 考量氣候變遷帶來更的乾旱氣候,政府應該加強培育能耐高溫與乾旱的作物種類,發展節約灌溉設施與技術,加強維護及改善現有農田水利設施與制度、採用較精密灌溉供水管理等等,因應缺水可能引爆的糧食危機。 水資源短缺,不僅可能引發國際間搶水爭端,對人類健康亦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專家提醒,水資源將成為未來影響人類生活與生存的重要因子。 只是對於善於短線思考的政治人物,如何贏得下一次選舉,恐怕遠比如何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環境重要。面對能源危機如此,水資源短缺如此,糧食危機亦如此。問題是,台灣還剩多少可以虛耗的時間與資本! |
備戰乾旱 檢討用水分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