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名文化尋根

基隆: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翻譯 而來的。

台北: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回返了。

景美: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大稻埕。

萬華: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以稱為蘆洲。

板橋: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

後龍: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得名。

通霄: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投社的社名。

埔里: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爍,十分亮麗。

鹿谷: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名。

竹山: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名。

草屯: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花壇。

員林: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嘉義: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義。

民雄: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似的「民雄」。

新港: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得名。

水上: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

新市: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玉井的舊名為「噍吧哖」,是著名噍吧哖事件的發生地,後來日本人把「噍吧哖」的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此稱為「彌濃」。

佳冬: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稱「滿州」。

台東: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枯萎的樣子。

長濱: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之地。

瑞穗: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原的人。

蘇澳: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台灣地名文化尋根













































































































 類別範圍摘要
1方向位置地名-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台西、屏東、西嶼、竹北
所謂「方向位置地名」,就是以「東、西、南、北、中、上、下、前、後…」等字眼來標誌地名,這類地名提供後人了解聚落所在方位,也可藉以追溯聚落之間的血緣和地緣關係。本集介紹: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台西、屏東、西嶼、竹北等八個方向位置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2植物地名-桃園、梅山、蘭嶼、竹山、牡丹、鳥松、楠梓、秀林
花草樹木,是早期移民為聚落命名的重要素材。在眾多的「植物地名」中,不乏以「樹、林、竹、樟、梅、桃、蘭、牡丹…」等花樹字眼作地名者,此外,鳥松,茄苳、蘆竹…等樹種,也常見於新舊地名中。本集介紹:桃園、梅山、蘭嶼、竹山、牡丹、鳥松、楠梓、秀林等八個植物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3氣候地名-雲林、霧台、霧峰、恒春、風櫃、霧社
台灣位處亞熱帶,各地氣候因地理位置而有不同。氣候變化,在地人感受最深,因此「風、雨、雲、霧….」等標示氣候的字眼,常成為移民為聚落命名的依據之一。本集介紹:雲林、霧台、霧峰、恒春、風櫃、霧社等六個氣候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4產物地名-鹿谷、鹿野、魚池、金瓜石、金沙、鹽水、白沙、玉里
自然界中有動物、植物、礦物….等各式各樣的產物,這些產物,或因廣氾存在、或因和人的關係密切,常成為早期移民為聚落命名時的重要素材。本集介紹:鹿谷、鹿野、魚池、金瓜石、金沙、白沙、鹽水、玉里等八個產物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5宗族源流地名-中壢、新屋、東勢、新埔、北埔、大埔、東石、安平
台灣早期移民,主要來自大陸閩粵兩省,移民或將大陸故鄉的地名移植過來、或以家鄉地名中常見的「用字」和「說法」,作為聚落的地名,以示不忘本。本集介紹:中壢、新屋、東勢、北埔、新埔、大埔、東石、安平等八個宗族源流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6象形地名-布袋、鶯歌、西螺、琉球、石門、龜山島、鹿耳門、桶盤嶼
早期移民為聚落設想地名時,因該地的地形,山丘、港灣的輪廓,或者境內岩石的外觀,神似動物、植物、神明或一些東西的造形,就以「象形」名稱做地名。本集介紹:布袋、鶯歌、西螺、琉球、石門、龜山島、鹿耳門、桶盤嶼等八個象形地名的由來,這些地名,雖是信手捻來之作,確也突顯該地地形的特色。
7地理地形地名-澎湖、淡水、大湖、礁溪、大溪、金湖、鳳山、旗山
台灣是個美麗的寶島,地理地形,複雜多變,早期移民,往往會以地形景觀來標誌聚落的地名。舊地名中,帶有「山、崎、墩、崁、湖、溪、水、洲、溝」…等字眼者,皆屬地理景觀的地名。本集介紹:澎湖、淡水、大湖、礁溪、大溪、金湖、鳳山、旗山等八集地理地形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8拓墾、分地地名-新營、七股、官田、五結、左營、左鎮、前鎮、三張犁
漂洋過海來台的早期移民,在長期開墾土地、建立家園的過程中,一些與拓墾、分地有關的地名,也隨之應運而生。台灣新舊地名中,有「股、份、分、結、營、鎮、斜、官田、甲、張、張犁」等字樣者,大都為拓墾地名。本集介紹:新營、七股、官田、五結、左營、左鎮、前鎮、三張犁等八個拓墾、分地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9數字地名(一)-頭份、二水、三義、三峽、四湖、五峰、六甲、斗六
「數字地名」方便易記,地名中的數字,或代表數量、順序,或為番社社名,有些則屬外語譯音或其它性質的文字。本集介紹:頭份、二水、三義、三峽、四湖、五峰、六甲、斗六等八個數字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0數字地名(二)-七美、八里、八斗子、九份、十分寮、萬里、萬巒、田尾
「數字地名」方便易記,地名中的數字,或代表數量、順序,或為番社社名,有些則屬外語譯音或其它性質的文字。本集介紹:七美、八里、八斗子、九份、十分寮、萬里、萬巒、田尾等八個數字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1日治時期新地名(一)-高雄、花蓮、美濃、馬公、岡山、長濱、玉井、大內
日本人治台的五十年間,曾經兩度大幅變革台灣地名,或雅化、或簡化、或保留或重新命名,形成許多新地名。日式地名的特色,是充滿濃濃的東洋風味。本集介紹:高雄、花蓮、美濃、馬公、岡山、長濱、玉井、大內等八個日治時期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2日治時期新地名(二)-白河、清水、龍井、梧棲、燕巢、竹田、田中、關西
日本人治台的五十年間,曾經兩度大幅變革台灣地名,或雅化、或簡化、或保留或重新命名,形成許多新地名。日式地名的特色,是充滿濃濃的東洋風味。本集介紹:白河、清水、龍井、梧棲、燕巢、竹田、田中、關西等八個日治時期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3稱賀、期許地名-彰化、嘉義、基隆、金門、望安、和美、瑞穗、綠島
「稱賀、期許地名」是一種心意的呈現。它是最初命名者從該地治安、社會狀況、生產收成、鄉民忠勇、未來展望等各種角度做衡量,在回顧過去、憧憬未來的心情驅使下,所產生的地名。本集介紹:彰化、嘉義、基隆、金門、望安、和美、瑞穗、綠島等八個稱賀、期許性地名的由來,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4舟車交通地名-鹿港、北港、東港、西港、板橋、橋頭、旗津、北關
舟車交通地名的特色是:地名中常帶有「港、渡、車、路、橋、關、津…」等字眼,這種地名顯示,早期該聚落村莊或位於「港」邊、「渡」船頭;或在船泊往來的「渡津」地;或在「車」潮密集的「路」上,或形成於設有「關」卡要地…,也就是說,地名中透露該聚落位於交通要道上的訊息。本集介紹:鹿港、北港、東港、西港、板橋、橋頭、旗津、北關等八個「舟車交通」地名的由來,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及自然景觀。
15原住民番社地名(一)-新竹、南投、苗栗、宜蘭、埔里、大甲、集集、三地門
早期的台灣,是原住民的天下,渡海來台的漢族移民占領原住民的土地後,常以「番」字、「社」字、番社譯音或原住民語譯音作為聚落地名。本集介紹:新竹、南投、苗栗、宜蘭、埔里、大甲、集集、三地門等八個與原住民有關的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6原住民番社地名(二)-學甲、麻豆、羅東、卓蘭、苑裡、金山、瑪家、卑南
早期的台灣,是原住民的天下,渡海來台的漢族移民占領原住民的土地後,常以「番」字、「社」字、番社譯音或原住民語譯音作為聚落地名。本集介紹:學甲、麻豆、羅東、卓蘭、苑里、金山、瑪家、卑南等八個與原住民有關的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7海岸地形地名-南方澳、富貴角、鵝鑾鼻、貓鼻頭、澳底、西子灣、白沙灣
台灣的海岸線很長,海岸地形異常豐富,「灣、澳、岬、角、鼻、汕、線…」等海岸地形,往往成為移民標示該地地名的依據,既貼切。又一目了然。本集介紹:南方澳:富貴角:鵝鑾鼻:貓鼻頭、澳底、西子灣、白沙灣等八個海岸地形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18防禦、水利、生產地名-頭城、公館、龍潭、貢寮、田寮、枋寮、木柵、竹圍
為確保生命財產安全,早期移民在聚落附近設置「隘、堵、圍、城、柵、石牌….」等防禦設施,時間一久,就以該防禦設施為地名。另外,為了開拓土地、農田耕作,必須講究「水利設施」,久而久之,就以聚落處開鑿的「埤、圳、塘、水、坡…」等水利設施為地名。除此之外,工作生產需搭蓋「寮舍」,「寮」字也常被拿來作地名。本集介紹:頭城、公館、龍潭、貢寮、田寮、枋寮、木柵、竹圍等八個「防禦、水利、生產」地名的由來,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及自然景觀。
19人名、官職、封號地名-太保、將軍、成功、蘇澳、茂林、阿里山、梓官、陽明山
台灣有些地名的形成,和「人」的關係密不可分,有些地名,即是人名,有些則是以某人的封號、官職作為地名。本集介紹:太保、將軍、成功、蘇澳、茂林、阿里山、梓官、陽明山等八個人名、官職、封號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20光復後新地名-光復、大同、信義、仁愛、和平、桃源、和平島、泰安
台灣光復至今,政府重新命名的地名,主要採取三個原則,其一:以「中華文化」傳統和「四維八德」的儒家思想作歸依;其二:以「三民主義」和「復興中華」為命名的最高指導原則;其三:以吉祥如意的文字做地名。本集介紹:光復、大同、信義、仁愛、和平、桃源、和平島、泰安等八個光復後新地名,同時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沿革,人文、自然景觀。


  • 留言者: 部落格
  • Email: qaz7741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8-09-29 14:49:27

台灣的各個地方


再以前都有一個名稱


例如:以前的(桃園)叫做<虎茅莊>


我覺得好有趣呦!


原來每個地方以前都有一個那嚜好玩的名稱      國208 22號   章魚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