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消失幾十個村莊 「鄉愁」在中國引熱議

每天消失幾十個村莊 「鄉愁」在中國引熱議
 2013/12/22
【新華社】
中國最近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頗具清新詩意的表述「鄉愁」,引發專家和網民的熱議。中國每天消失幾十個村莊的現實也讓專家和網民呼籲,莫讓「鄉愁」成為稀缺品!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愁』一詞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城鎮化規劃,這是很少見的。」在此間參加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呼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在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每天消失幾十個村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專員杜曉帆考察了中國多地的古村落,他大聲疾呼——「人類永遠走在歷史的延長線上。粗放的城市發展,拆除的不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續下來的民俗和鄰里文化,拆掉了人們對鄉土的情感,傳統村落如何有傳承的土壤?」
新浪網友「就是玉米的小屋」表示,每次回鄉都難覓兒時的記憶,那小橋流水,深巷,亭柱畫樑的老宅,青磚鋪路花草滿園的庭院,都只能在夢裏依稀。
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中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擴張了50%,而城鎮人口只增加了26%。大力推動城市化建設,在一些地方變成了追求GDP增長的「跑馬圈地」,成了塑造政績的大拆大建。


快速膨脹的城市規模,也使一些城市不堪重負,「城市病」愈加明顯。網友「有人區」說,三十年前家門口能挖到野菜,二十年前需要步行半個小時,十年前需要騎上摩托,現在,開車兩小時見不到田野……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柳忠勤說:「迅速擴大的城市規模導致基本農田逐年減少;居住用地緊張促使房價居高不下;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使城市的環境與品質不斷下降;盲從混亂的規劃使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喪失獨特的歷史文化個性。」
「此次會議對於城鎮化建設的定調,是對過去城鎮化建設思路的某種糾偏。」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李兵弟認為,發展和推動城鎮化建設,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必經之路,但在實際情況中,或多或少存在發展思路的「迷失」。城市的發展沒有融入大自然,居民望不見山、看不見水,「鄉愁」成為稀缺品。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正體現了對這種傳統「鄉愁」文化的保護。
「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張懷西提出,「現在中小城市處於快速增長期,人口會進一步增加,建設用地規模會進一步增長,尤其要關注結構優化,功能完備的規劃與實施,才能讓鄉愁留住。」
「時光延續,建設才有延續。」張懷西表示,沒有歷史傳承,就會喪失風格,失去人文氣息,就會千篇一律。城鎮化建設必須延續文化、繁榮文化,不同地區的文化遺產,如地名、建築、民俗、民風等,不僅會使城鎮化建設各具特徵,而且還有利於開展文化旅遊。
【2012-12-22 新華社】


全文網址: 每天消失幾十個村莊 「鄉愁」在中國引熱議 - 新華觀察 - 區域脈動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91153#ixzz2oCgUeVF5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