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48小時內放行 條件比韓好

2014年台灣出口到大陸產品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第十二輪貨貿談判昨天登場,我方策略是維持管制農產品不開放,以工業項目支援農業,爭取陸方工業產品開放。
不過,學者指出,雙方關係能否朝向正常化,將是一大癥結點。我國雖想要維持管制品不開放,但有無合理理由?陸方是否會埋單?都是影響接下來兩天談判的關鍵。
據了解,昨天雙方達成高度共識的海關程序以及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措施等,都是我國業者長期向主管單位反映、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雙方要達成這兩件共識,其實並不容易,因陸方口岸太多,配套與規範實施起來難度相當高。
學者指出,陸方願意與我方達成這些共識,看起來是對台灣讓利比較多。如果是一般情況,雙方為達成平衡,後兩天談判時,陸方可能會要求拿回來比較多。
但兩岸關係特殊,貿易談判時有高度政治考量,很難看出未來兩天是否會這樣走。
中經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目前台灣仍有二二○七項產品禁止自大陸進口、三百卅項有條件允許自大陸進口,約占整體產品兩成左右,其中農產品有七零七項。
李淳指出,我方可能會想用工業產品去支援農業,尤其是競爭力較佳的產品,可較快開給陸方。但陸方願不願意埋單接受這樣的安排?將是關鍵。
陸方多次表示,台灣對於WTO會員開放部分,應該取消歧視性待遇,同樣開放給大陸,讓雙方貿易關係正常化。如果陸方堅持,我方在交涉時會有較多變數。
李淳說,我方一直強調要爭取比陸韓FTA更好的條件,其實雙方報關盡可能在四十八小時內放行,就是比韓國更好的條件。不過,陸韓FTA中,約僅有五成項目立即開放寬關稅降為零,我方能否超越此限制,還需再觀察。

兩岸貨貿談判 3領域有斬獲

2015-11-22 03:42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 貨貿談判各章節進度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第12輪兩岸貨貿談判昨(21)日登場,我方主談人、貿易局長楊珍妮表示,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等三章節已大體敲定,但在市場開放、特殊原產地規定等,雙方歧異仍大,今天將繼續努力。
    楊珍妮也說,今、明兩天談判重點將聚焦在農工產品市場開放、技術貿易障礙及貿易救濟,這對我國產品出口極其重要。
    一般認為,今天談判範圍涉及面板、工具機、石化、汽車、農產品、中小企業製品降稅幅度與調適期長短,以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結果為何,關係到貨貿協議端出來的是「牛肉」還是「小菜」。
    貨貿協議共有九章節、三附件,本輪談判為期三天;儘管楊珍妮對貨貿談判能否在這次劃上句點還不鬆口,但盤點已完成協商部分,大致符合進度,讓這次完成談判機率大大提高。
    昨日底定的海關程序章節共有七條,雙方達成六點共識。包括建立雙方海關電子訊息交換系統;儘可能讓雙方報關在48小時內放行;加速快遞貨物通關程序;評選優質企業加速通關;建立預先審查制度;對海關裁定享行政救助的權利。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章節共九條,雙方取得四點共識。包括當一方提書面要求,另一方要即時提供SPS相關資訊;雙方同意選擇部分業務量集中的港埠,公布進口相關程序作業時間;建立食安查緝技術性合作;任一方質疑對方檢疫措施可能造成出口障礙,可要求進行協商。
    至於雙方選定的港埠為何,共有幾個?楊珍妮表示,需待後續工作小組機制,由雙方界定。但外界揣測,台灣銷陸食品、農產品主要集中廈門與上海關區,應為首批選納的港埠。
    楊珍妮表示,SPS章節正是針對台灣農產品銷陸屢遭大陸海關「擋關」的問題對症下藥,有利台灣食品、農產品銷往大陸。海關章節內的加速通關者安排,告知通關時間等,也是一般FTA協定中罕見的,屬於具「兩岸特色」的特殊安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