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主轉型的最後一哩路

作者:陳凱軒(文字工作者)2015年11月11日

緬甸國會選舉,在正式結果仍待選委會陸續公布前,聯邦團結與發展黨(USDP)代理黨主席塔歐承認敗選。以「全國民主聯盟」(NLD)勝選為開端,「萬塔之國」在艱難的民主路上,正朝向民主轉型的最後一哩路邁進。

緬甸在平和的氣氛中舉行國會大選,在官方確認公布的121席中, NLD囊括107席,並自估可獲8成選票,贏得70%議席。緬甸政局的劇烈改變,被視為是結束軍政統治,邁向民主的關鍵戰役,將為緬甸帶來深遠影響。伊洛瓦底江畔新興的民主國家,預期也將會為東南亞帶來新的政治風貌,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全面解除經濟制裁後,可望為緬甸經濟注入活力,然而,內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諸多問題橫亙眼前,更考驗新政府的執政能力。

在政治方面,翁山蘇姬在選前表示,勝選後會「凌駕總統之上」治理國家,勢必要挑選一位名孚眾望,能接受翁山領政且受軍方效忠的「名義」總統代行職務,直到完成修憲,「大政奉還」翁山。緬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資格的重大修憲案,必須獲得75%國會議員同意,軍方在國會牢牢掌握25%議席,要跨過修憲門檻,翁山和全民盟必須與代表少數民族的政黨和USDP政治協商,必要時釋出部分權力與之分享,否則很難通過修憲案。

在經濟方面,緬甸歷經軍政府統治50年及西方經濟制裁,空有能源、玉石、銅等重要天然資源,卻百廢待舉。不僅國家經濟控制在與軍方關係密切的權貴/商人手上,所有基礎建設幾乎處於破敗狀態,教育和醫療預算是全球最差的國家,有1/3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是東南亞國民總收入最低的國家。新政府上台後,面臨基礎建設嚴重不足、電力供應不穩、貧富差距懸殊、官僚體系貪腐惡習、難以維生的低工資和缺乏公共服務等問題,才是考驗全民盟執政能力的開始。

在社會方面,翁山曾為政治妥協,對羅興亞難民議題保持沉默,選前激進佛教組織煽動仇視穆斯林,羅興亞人更被政府剝奪投票權;其他少數民族的武裝力量如佤邦聯合軍和克欽邦獨立組織割據一方與政府軍交戰,迄今仍未達成停火共識。族群關係左右民主進程,新政府組成後,轉化「轉型正義」政治口號為實質政策,處理因前軍事政府的政治壓迫所導致的政治、族群和種族的分裂,解決國內持續延燒的族群爭議和宗教對立,團結人民維持國家穩定,更是翁山和新政府的難題。

緬甸民主轉型的關鍵在於,USDP和軍方保守勢力,接受敗選結果,在明年順利選出新總統並和平轉移政權。全民盟勝選,已開啟緬甸轉型民主的大門,同時啟動翁山蘇姬與軍頭和少數民族共治的時代。緬甸人民將國家發展和轉型之鑰交在翁山蘇姬和「全民盟」手上,翁山蘇姬在沒有名分的情況下,將如何「凌駕總統之上」治理國家,更是緬甸邁向真正文人政府挑戰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