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重霧霾襲遼 污染治理考驗東三省GDP

長春、瀋陽、哈爾濱,三個東北省會城市在進入11月後先後遭遇重霾襲擊。
目前,東北地區已進入冬季供暖季,遼寧省大範圍霧霾持續近3日仍沒有消散。遼寧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9日上午介紹,此次霧霾是2014年遼寧全面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以來,面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污染最重的一次;向北看,11月以來吉林與黑龍江省內多地也遭遇嚴重霧霾,長春與哈爾濱也是霾值爆表。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9日表示,針對本次空氣重污染過程,環保部已要求相關省(市)密切關注污染形勢,全力做好空氣重污染應對工作,採取減排限行措施,盡最大可能減輕重污染的危害。
據亞行和清華大學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以疾病成本估算約為GDP的1.2%。在多位經濟學家所做的經濟學分析中,重污、重耗、扭曲的經濟增長方式應為霧霾負責,反思霧霾將幫助撇掉經濟發展表面的那層泡沫。本已蹣跚而行的東北地區經濟,又該如何面對這場與霾的遭遇戰?
長春指秸稈焚燒為霾源
從2013年哈爾濱遭遇重霾襲擊的新聞爆出開始,3年來每年供暖季裡的重霾天氣都備受輿論關注。
與以往兩年相比,今年的東北三地霧霾格外“爆表”:在長春,參加CBA第2輪比賽的隊員不得不用手和球衣捂著口鼻進行熱身環節;11月8日,瀋陽PM2.5濃度一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哈爾濱當地媒體亦發布實時報導,稱11月9日哈爾濱市仍被霧霾籠罩,主城區煙霧瀰漫,空氣質量指數仍在300以​​上。
遭遇重度霧霾襲擊後,長春率先召開新聞發布會,在這個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氣象、環境監測等部門專家一起出席的發布會上,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室主任曲丹指出,雖然入秋以來長春PM2.5濃度峰值形成的空氣質量指數全國倒數第一,但今年霧霾濃度均值已為3年來最低水平。其拿出3年來一個細分數據顯示,若均以每年1月1日到10月31日總監測304天來看,2013年達到六級嚴重污染天數為13天,2014年為5天,2015年僅為3天。
此外,會上指出,秸稈焚燒是秋季重度煙霾天氣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整個吉林地區正拉開對抗“秸稈焚燒”的大陣勢。檢索吉林省環境保護廳11月1日至11月9日的“地方動態”,13條吉林各地市的“地方動態”裡就有4條關於“禁燒秸稈”。
“秸稈焚燒有一個集中的時間段,從目前數據來看焚燒秸稈不會對霧霾天氣形成如此持續的影響,綜合來分析整個東北地區的霧霾情況應與焚燒秸稈有關聯但關聯不大。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先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該說,短時間內形成如此高濃度的PM2.5,還是與東北地區供暖期開始,同時局部地區又沒有形成有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條件、污染源不斷疊加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