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12火山地形補充資料之三

大屯火山群
大屯火山彙大屯火山群)位於台灣北部,其主體乃是由大屯火山群彙所構成的火山地形,為台灣主要的火山分布區,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火山外型多為錐狀或鐘狀火山體,其火山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口湖與爆裂口等構成台灣北部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





依據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料指出,大屯火山彙主要分二階段噴發:
  • 第一階段噴發由二八○萬年前持續到二五○萬年前,分為二期:
    • 第一期由二八○萬年前開始噴發,原始的丁火朽山噴出大量火山碎屑岩,堆積在中新世沉積岩上;
    • 第二期約在二五○萬年前,在今日的大磺嘴附近也有了噴發活動,形成原始的大屯山。
在第一階段噴發之後,大屯火山群沉寂了約一七○萬年,直至八○萬年前,才開始第二階段的噴發。
  • 第二階段噴發由八○萬年前持續到二○萬年前,分為三期:
    • 第一期是八○萬年前至六○萬年前,首先噴發的是竹子山亞群,分布極廣的熔岩流構成竹子山的底部,到了七○萬年前,是大屯火山群噴發活動最猛烈的時期,幾乎所有的亞群均陸續噴發;
    • 第二期是指六○萬年前至五○萬年前,此時只有七星山、大屯山及磺嘴山還有噴發活動。除了七星山有大規模的噴發外,其他的活動均很小。
    • 最後一期是自五○萬年前至二○萬年前,只剩下大屯山亞群的烘爐山、面天山兩處噴發與七星山腰的寄生火山-紗帽山形成,之後整個大屯火山群的活動又進入了休止期。
  • 圖四
    大屯火山群的溫泉及熱水換質地區分布圖。圖中紅線表示斷層線,深紫色區域即為熱水換質區。

火山活動觀測

大屯火山群的活動性在近年來普遍受到火山與地球物理學家的關注。近年的火山沉積物調查發現,大屯火山群於最近的兩萬年中仍有持續活動的現象。目前已知的最後一次活動很可能在5000年前,已符合國際火山學會的「活火山」定義,並非休火山。 與此同時,透過火山氣體的調查亦顯示大屯火山彙的深部的岩漿庫仍舊存在,該地區的地震活動亦顯示出明顯的熱液或是岩漿活動訊號。因此,國科會2011年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建置「火山爆發預警系統」以嚴密觀測大屯火山的活動,並作為研究、教學用平台。近年的地殼變形監測也發現大屯火山彙有明顯的垂直地殼變形,2008年至2009年間上抬約0.9cm,因此大屯火山群的活動監測勢不容緩。
2011年10月17日「大屯火山觀測站」正式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菁山自然中心啟用。
2014年2月12日,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台北士林區凌晨發生的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初判與大台北活動斷層山腳斷層無關,也不是大屯火山爆發的跡象,而屬岩漿冷卻過程中出現的「應力調整」,這是指在岩漿冷卻過程中,因熱脹冷縮原理,岩漿體積縮小產生空隙,上方岩石往下掉,造成塌陷,才發生地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