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俄羅斯單元補充資料~《俄羅斯史》:戈巴契夫總統以最小代價,徹底摧毀了蘇聯舊體制

文:周雪舫
建立新聯盟
為了阻止各共和國脫離蘇聯,戈巴契夫意識到在舊體制內無法解決危機,必須重新制訂聯盟條約。他在1990年6月12日首次提出以「社會主義主權國家聯盟」取代「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構想(兩者簡寫都是USSR),強調新聯盟是由主權國家組成,各聯盟成員在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方面享有充份的國家主權。
12月17日第四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討論新聯盟條約草案,表決後以壓倒性決議保留「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名,並決定在1991年3月17日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是否保留聯盟。全民公投引起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達維亞的抵制,聲稱蘇聯議會決定的公民投票在該共和國境內不具有法律效力。
3月17日的公民投票有80%的公民參與,其中76.4%的公民贊成保留聯盟,並決定短期內簽署新聯盟條約。然而聯盟的危機仍然存在,為了促成新聯盟條約的簽署,戈巴契夫在4月23日與九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領導人發表「關於穩定國內局勢和克服危機刻不容緩的聯合聲明」,達成共識。
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欽全力支持7月1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的新聯盟條約草案,理由是俄羅斯聯邦的主權宣言獲得新聯盟的認同,將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8月14日公佈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的正式文本,新聯盟大幅縮小聯盟的權力,擴大各共和國的權力;強調各共和國均為主權國家,各國擁有決定涉及本國發展的權利,也有與外國建立外交關係與設領事館的權利。聯盟設總統,由公民直選,有最高的行政命令權力,是聯盟三軍總司令,對外代表聯盟。
新聯盟條約預計在8月20日正式簽署,此後將以此為基礎,重新制定新憲法,並重新建立聯盟中央機構。
八一九政變
戈巴契夫安排好「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簽署的工作後,前往克里米亞別墅渡假,預計8月19日返回克里姆林宮簽署。就在他渡假的前一天,政治局委員雅科夫列夫(Yakovlev)退黨後聲明:「黨的領導正脫離黨內民主派,正在為進行社會報復以及黨和國家的政變作準備」,他預言11月召開的黨大會將解除戈巴契夫的總書記職務。隔日(8月16日)蘇聯軍報《紅星報》呼籲軍隊和黨員加強團結以保衛祖國,並要求用所有的行動重申列寧關於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
8月18日16時50分由保守派人士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派人前往克里米亞與渡假中的戈巴契夫會面,要求他下令「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註1)為合法機構,將總統權力交給副總統,或者辭職,這些全遭戈巴契夫拒絕,於是軟禁戈巴契夫,切斷所有電訊。
8月19日(星期一)清晨6時5分,副總統亞納耶夫(Gennadii Yanaev,1937- )透過廣播電臺,向全國宣佈戈巴契夫由於健康因素無法履行總統職務,依據憲法規定,總統權力全部移交給副總統,由八人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執行六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事務。9時,坦克車開進莫斯科市區,占領廣播電臺和報社,委員會宣佈未經其批准的報社不准再發行報紙。
葉爾欽立即在俄羅斯聯邦國會大廈(俗稱白宮)成立「抵抗指揮部」,於11時46分舉行記者會,聲明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非法性,要求蘇聯人民代表大會號召全國總罷工。下午1時,民眾紛紛支持葉爾欽,在大廈的街道上設置路障;聖彼得堡的宮殿廣場(Palace Square)也聚集大批民眾支持葉爾欽。葉爾欽透過設在大廈內的電臺展開宣傳攻勢。
政變的第二天,美國總統老布希(George Bush)公開打電話支持葉爾欽,並表示政變將會失敗。21日上午數萬名莫斯科人民守住通往大廈的重要道路,以免大廈被攻擊;下午2時綿延五公里長的坦克車和運輸車隊開出莫斯科市,解除了國會大廈的危機。俄羅斯國會派代表接戈巴契夫返回莫斯科,結束共計六十小時的政變活動。

政變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即將產生的新聯盟條約將蘇聯國名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實質上放棄了社會主義;各共和國只要上繳10%的稅給中央即可,破壞了蘇聯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經濟整體,加上各共和國完全享有主權,大大地削弱蘇聯中央的權力。
政變在短短六十小時後宣告失敗,除了葉爾欽果敢領導與民眾的奮勇抵制之外,緊急狀態委員會內部分裂,缺少果敢決斷的領導人,加上準備不周而無法成功。委員會並未完全封鎖傳播媒體與電訊,致使葉爾欽能夠透過電臺呼籲人民抵抗,外國記者仍然在莫斯科繼續自由報導。委員會也未迅速逮捕反對派人士,促使葉爾欽成為反對派的領導人物。至於軍隊和KGB也存在混亂和分歧,19日凌晨開進莫斯科的坦克部隊抵達目的地後,不知道要做些什麼,而許多軍官或者拒絕服從命令,或者在執行命令時猶豫不決,致使命令無效。或許可以說人民經過六年來的「開放」和「重建」新思維的滋養,在這次抵制政變中勇敢地表現出自己的看法。
蘇聯的解體
八一九政變失敗後戈巴契夫重返政壇,卻發現沒有施展權力的空間,此因葉爾欽在抵制政變期間及其後數天內,簽署一系列反政變法令,主要是取消蘇聯中央的權力,其中大部份違反憲法的規定。在政變發生後,葉爾欽立即宣佈自己全權控制駐紮在俄羅斯聯邦領土上的軍隊;8月20日將位於俄羅斯境內的所有蘇聯機構都劃歸俄羅斯政府管轄,實際上蘇聯中央所有的黨、政機構都位於莫斯科,此意味著俄羅斯總統和俄羅斯政府接管了蘇聯中央的所有機構。
8月22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會議宣稱葉爾欽是「蘇聯英雄」,使葉爾欽的聲望又大幅提升。同一天,葉爾欽宣佈蘇聯軍隊中的共產黨組織是非法的,又暫停蘇共報紙《真理報》、《蘇維埃俄羅斯報》、《莫斯科真理報》的發行。23日查封蘇共中央大樓,降下紅旗,換上帝俄時期的白藍紅三色旗。23日下午戈巴契夫簽署一項法令,承認葉爾欽在政變期間所簽署的一切法令。24日戈巴契夫宣佈辭去蘇共總書記職務,要求蘇共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各共和國的共產黨和地方共產黨組織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25日葉爾欽下令,蘇共和俄共的全部動產和不動產均歸俄羅斯政府所有。
八一九政變促成一些共和國趁局勢混亂之際紛紛宣佈獨立(註2),唯獨俄羅斯沒有宣佈獨立。8月24日俄羅斯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9月5日新成立跨共和國的蘇聯國務委員會於次日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獨立,並表示支持三國申請加入聯合國。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總統在明斯克聚會,宣佈蘇聯不再存在,並且宣佈成立「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到了12月21日哈薩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摩爾達維亞、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也加入「獨立國協」,共同在阿拉木圖簽署建立獨立國協的協議書,所有簽字國均為創始國,宣佈隨著獨立國協的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將停止存在。葉爾欽聲明獨立國協中沒有戈巴契夫的位置。然而「獨立國協」並不具備一般國家的特徵,從法律上來講,也不具備相對應的組織結構,它沒有憲法、沒有中央政府、在國際法中也沒有任何地位,可以說「獨立國協」是各個獨立國家之間十分鬆散的聯盟,它們僅在有關共同利益的事務上進行合作。
12月24日葉爾欽取消蘇聯外交部,以俄羅斯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會員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12月25日晚間7時,戈巴契夫在電視上發表演說,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同時也辭去蘇聯軍隊最高統帥的職務,並把啟動核子武器的鑰匙移交給葉爾欽。晚上7時38分,克里姆林宮上的鐮刀鎚子國旗降下,表示結束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代表們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成立僅有六十九年的蘇聯正式走入歷史。
戈巴契夫的改革最終導致蘇聯解體,促成近半世紀冷戰的終結,但是僅八一九政變並不能導致蘇聯解體,蘇聯政府長期累積的弊端,加上戈巴契夫進行六年來的改革,激勵了蘇聯的民族主義和民主革命,正是這些摧毀了蘇聯的舊體制,促使它倒塌。戈巴契夫的確要為蘇聯的解體負責,然而他也值得世人讚譽,至少在民主方面的成果是不可抹滅的,他使蘇聯人民開始享有民主,也使各民族恢復自己的選擇權利。正如雷根總統的回憶錄《我的生涯》(1990年11月3日由法國《費加洛》雜誌發表)稱讚「戈巴契夫是第一個不贊成蘇聯實行擴張主義,第一個同意銷毀核子武器,第一個提出實行市場經濟、支持公開選舉和言論自由的蘇聯領導人。……他引進初步的民主、個人自由和自由企業是明智的」。
歷史上,帝國的終結通常是戰爭或巨大的國際變動下引起的,但是戈巴契夫以最小的流血代價徹底摧毀了舊體制。戈巴契夫提出的「重建」與「新思維」為冷戰劃上了休止符,也在東西德統一的過程中扮演了決定性角色。
蘇聯解體後,國際上重要領袖對戈巴契夫的評價有:雷根:戈巴契夫將永垂青史;柯爾(德國總理):沒有戈巴契夫,就不能解決東西方的衝突,也不可能有數年來空前的裁軍和限武的成就;梅傑(英國首相):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夠改變歷史的發展,但是戈巴契夫做到了。蘇聯現在無疑是走向民主的國家,這是他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密特朗(法國總統):戈巴契夫是本世紀最傑出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準備和組織了自由降臨在他的國家,(造成)冷戰的結束和裁軍;宮澤(日本首相):戈巴契夫的功績將留在本世紀的歷史上,他將受到很高的評價,我對此表示深深的敬意。
註釋
  • 註1: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八名成員除了副總統亞納耶夫外,有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Oleg Baklanov)、總理帕夫洛夫(Valentin Pavlov)、國安會主席克留奇科夫(Kriuchkov)、內政部長普戈(Boris Pugo,1937- )、國防部長亞佐夫(Dmitrii Yazov,1923- )、蘇聯農民聯盟主席史塔羅杜布采夫(V. Strodubtsev)、蘇聯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築、運輸、郵電設施聯合委員會會長季尼亞科夫(A. Tizyakov)。
  • 註2:愛沙尼亞(8月20日)、拉脫維亞(8月22日)、烏克蘭(8月24日)、白俄羅斯(8月25日)、摩爾達維亞(8月27日)、亞塞拜然(8月30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8月31日)、塔吉克(9月9日)、亞美尼亞(9月23日)、土庫曼(10月27日)、哈薩克(12月16日)等先後宣佈獨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