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沃野千里」圖 勾引鄭成功攻台
2015-11-02 02:56:48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攻取台灣,除了有「反清復明」的政治因素,也有經濟考量。因鄭成功自認只要通商日本,然後下販呂宋、暹羅、交趾等南洋國家,他以台灣為基地所建立的海上王國,足以「通洋裕國」不必臣服於清廷。
可惜當時說服鄭成功奪取台灣的地圖形式已不可考。專家認為,十七世紀荷蘭人畫的台灣地圖,台灣常被誇大為島嶼的中腹有一個大海灣的模樣,推估跟何斌當年獻給國姓爺的地圖很類似。
台灣博物館研究人員吳佰祿說,台博館典藏了好幾幅這類型的地圖,如描繪十七世紀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一帶)繁華風貌的「大員圖」等,都把台南的台江內海一帶畫得很誇張,這是因為當時人畫地圖,會誇大較熟悉或較令人感興趣的部位。圖中特別突出大海灣,是為了凸顯這裡有可供貿易船隻停靠的好港灣,有利可圖。
台博館既典藏國寶級的「鄭成功畫像」,還擁有傳世唯一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合像,這幅畫像的上半部為鄭芝龍畫像,他穿著中式服飾,其下穿得很「日本風」的鄭成功畫像,呈現了江戶時期日本人眼中的鄭氏父子形象;這和台灣人熟悉的著明式官服的國姓爺形象大異其趣,也讓人聯想起他的日本血緣。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鄭芝龍則是半商半盜的「海商」。鄭芝龍投降清廷後,鄭成功繼續領導父親的舊部屬及明朝遺臣與清廷對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