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能源轉型 鎖定地熱 經長:第一個4千公尺深層月底前探勘

 2024/10/12

〔記者李文馨、陳政宇/台北報導〕立法院昨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針對賴總統國慶演說提到將推動二次能源轉型,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關於地熱,將先從四個地方開始探勘,月底之前會有首個四千公尺的深層探勘,若成功就快速複製到其他地點;至於小水力,將配合水利署的整治計畫,還在規劃。

地熱探勘 先從4個地方開始

郭智輝強調,到二○三○年為止,電廠的穩定供電計畫都已完備,只要地方政府與民眾支持,電廠就可以蓋,並且穩定供電。

政府預計撥補台電二千億元,但在野黨阻擋總預算案審查,是否擔憂造成台電財務困難?郭智輝說,二千億元補助對台電的獲益與財務幫助非常大,若二千億元沒辦法進到台電,台電會比較辛苦;這二千億元大部分是貼補民生用電,他相信立委跟經濟部一樣,不願意看到物價波動。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質疑,前任蔡政府規劃二○二五年發電量占比為天然氣提高至五十%、燃煤占比降至卅%、再生能源提高至廿%為目標,但再生能源今年只占十%,政策看來會跳票,能源配比政策是否再調整或「蔡規賴隨」。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能源政策是國家長遠既定且推動的目標,每位總統都有看法,但進行中的政策希望能持續,政府沒有否定現在的能源政策,在全世界看來,發展綠能也是必要的。

郭智輝說,目前的能源配比是延續蔡政府能源政策並稍微修正,先將燃煤降為零,並以綠電來補;再生能源本來在二○二五年可達廿%,因烏俄戰爭而延宕,將在二○二六年十一月達標,經濟部的目標是二○三○年讓綠電滿足台灣企業需求。

日月潭淤積90年搏回春 台電建4公里輸泥管 可發電又排砂

 2024/10/12 05:30

記者劉濱銓、佟振國/專題報導

日月潭潭水倒映著美麗的山景,但水面下默默進行搶救水庫大作戰,台電公司正施作抽泥平台與四公里長的潭底輸泥管線,規劃將淤砂抽到發電放水口,再混合潭水稀釋,執行「水力發電排砂」,可達到發電兼顧清淤雙目的,預計明年試運轉,永續日月潭水庫運作。

目標水力發電排砂 拚明年試運轉

南投縣日月潭水庫原始設計庫容一億七千萬噸,一九三四年啟用至今營運九十年,淤積量約三千多萬噸,有效庫容現為一億四千萬噸,淤積率約十八%。

淤積主因為潭區水源從上游武界壩經輸水隧道進入潭中,進水口多少挾帶泥砂,長年累積以致當地大竹湖水域出現大片沙洲,加上這兩年颱風頻仍,環潭周邊山區泥砂也會流入,估計每年新增卅萬噸淤砂。

針對水庫淤砂,過去以陸挖方式清淤,但每年僅能清除三、四萬噸,為淤砂年增量的十分之一,台電今年起施作抽泥平台及潭底輸泥管線,打算以作業平台將淤砂抽起,再經由四公里多的潭底輸泥管,送至發電放水口,混合潭水稀釋後進行「混水發電」。目前抽泥管線工程進行中,抽泥平台預計十月底組裝完成,潭底輸泥管於明年初接管完畢,就能試運轉。

同樣位於南投,已經營運七十年的霧社水庫也面臨淤積問題,原有效容量一億四千萬噸,歷經重大天災等因素,今年四月統計有效容量僅剩二八六八萬噸,淤積率已達八十%。

霧社水庫淤積原因多指向天災,台電曾統計一九九八年前平均年淤積量約一三九萬噸,九二一大地震後,二○○○至二○一三年又遭遇敏督利、莫拉克、辛樂克等颱風,總淤積量高達三九八四萬噸,平均年淤積三三二萬噸。目前台電積極治理集水區,以陸上機械開挖、抽泥等改善,預估二○三○年防淤隧道完工後,每年可望清淤逾一五○萬噸,減輕淤積程度。

日月潭大竹湖水域淤積嚴重,台電正在施作抽泥平台與潭底輸泥管線(圖下方黑管),要透過抽泥進行水力發電排砂,達到發電兼清淤的目的。(記者劉濱銓攝)

日月潭大竹湖水域淤積嚴重,台電正在施作抽泥平台與潭底輸泥管線(圖下方黑管),要透過抽泥進行水力發電排砂,達到發電兼清淤的目的。(記者劉濱銓攝)

稱以色列實施「種族滅絕」 尼加拉瓜宣布斷交

 2024/10/12 09:08

〔中央社〕尼加拉瓜今天宣布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係,稱以色列政府是「法西斯主義者」並實施「種族滅絕」。

路透社報導,尼加拉瓜政府透過聲明表示,斷交是因為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領土。

尼加拉瓜國會今天稍早通過決議,要求政府在加薩戰爭滿一週年之際採取行動。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以色列隨即反擊,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掀起戰爭。

尼加拉瓜政府表示,這場衝突如今也「擴及黎巴嫩,並嚴重威脅到敘利亞、葉門和伊朗」。

在伊朗本月1日朝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後,中東地區提高警戒,擔心區域情勢進一步升級。以色列近期針對黎巴嫩民兵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發動一連串致命攻擊,而真主黨背後有伊朗相挺。

伊朗也是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政府的盟友。奧蒂嘉於2018年鎮壓反政府抗議,人權團體估算造成約300人喪命,此後尼加拉瓜在國際上愈來愈孤立。

西北雨發威!曾文水庫水位再創莫拉克以來新高 南化水庫也滿了

 2024/10/09 11:36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集水區8日在午後雷陣雨的助攻下,帶來明顯的入流量,蓄水率再度突破100%,截至目前,已上升至230.34公尺,又創「莫拉克」風災後新高;而供應民生用水的南水庫,也來到滿水位,自然溢流中。

曾文水庫集水區8日的降雨量超過34毫米,比「山陀兒」颱風期間的累積還要多,上游逕流湧至,一舉突破滿水位標高的230公尺。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由於二期作的灌溉時程還有1個月,農業用水仍需6000萬立方米,現階段曾文水庫以「蓄滿」為操作原則,讓各項供水確保無虞。

南水分署觀測,截至今天上午11點,曾文水庫的水位標高230.34公尺,連同烏山頭水庫的合計有效蓄水量超過5.63億立方米。

南化水庫集水區昨天累積降雨則近56毫米,今天上午11點的水位標高180.12公尺,仍超過滿水位,有效蓄水量8982萬立方米,溢流持續中。

南化水庫再度超過滿水位,自然溢流中。(記者吳俊鋒攝)

南化水庫再度超過滿水位,自然溢流中。(記者吳俊鋒攝)

暌違5年曾文水庫再度潛水打撈沉木 3個月雜物清理量驚人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暌違5年,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再度委請專業的潛水團隊,展開沉木的打撈,以及污泥、雜物的排除等任務,必須下水60米深作業,7至9月累計清理量達14.3公噸,成功地為取水斜塔「通樂」,維持穩定供水;大家的歲月靜好,其實是因為有人負重「潛」行。

曾文水庫因集水面積廣闊,一旦颱風暴雨,上游不僅有來砂造成淤積,也會挾帶沉木、雜物,容易堵塞在取水口,影響出水,移除堵塞因子刻不容緩,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的潛水人員,堪稱幕後無名英雄。

曾文水庫無法直接進行各標的供水,而是透過壩堤旁的斜倚式取水塔,先放水、再引水,來到連通的烏山頭水庫後出水,以滿足民生、工業、灌溉等用水需求,顯見取水口暢通的重要性。

取水斜塔在水底深層的攔污柵,常有沉木、雜物等卡住,甚至淤泥堆積,阻礙放水過程,影響出水效能,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密切監控,並委請專業團隊下水探測,評估是否展開清理計畫。

由於之前颱風多次閃過台灣,上游劇烈降雨較少,曾文水庫隔了5年,再度由潛水團隊進行欄污柵及其週邊的清理作業,實施後,計畫效益不錯。

南水分署強調,為維持曾文水庫取水斜塔的穩定運轉,必須常態性辦理抽泥清淤與沉木打撈,但要有作業範圍限制,以保護原結構物的安全。

抽泥只能在取水斜塔底部半徑50公尺範圍外進行,若要排除靠近攔污柵的沉木、雜物與積泥時,無論打撈,或者使用中小型沖淤機具,都得下潛至深水區作業,執行困難度相當高。

深潛團隊主要工作項目包含水下淤泥、沉木與雜物等的打撈、疏浚、清運,並進行取水斜塔內、外部的設施結構檢查,確保發電機組正常運轉,若在汛期時有特殊狀況發生,也要全力配合南水分署的因應需求。

取水斜塔內的永久河道放水道的進水閘門高度155公尺,發電放水的進水口為165公尺左右,承攬廠商開始履約時,曾文水庫的水位標高205公尺,因集水區降雨明顯,「凱米」颱風後的7月底,已來到滿水位,在230公尺上下,更增加深潛的挑戰性。

水位不斷上升,意味著潛水員要下水更深,尤其得「全副武裝」,甚至拿著機具,等於背負近40公斤的重量,徒手執行任務,真的很不容易。

隨著潛水深度增加,壓力更大、溫度更冷,風險也更高,還有突然打雷、暴雨等天氣驟變的因素,都考驗著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

清除計畫啟動後,團隊先在水面上打造組合式的作業平台,上千萬的設備陸續進駐,包含最重要的控制室,、減壓艙,以及下潛時必須轉換的各種氣體等,缺一不可。

目前潛水員在深水時,先使用84%氦氣與16%氧氣的海底混合氣,作業30分鐘後,會依照減壓程序逐漸上升,並進行氣體轉換,一定要按部就班,絕不可搶快,避免人員發生危險。

人員在90呎時,再轉換為氮氣、氧氣各50%的減壓氣,依序緩步上升,而抵達40呎後,就直接到作業平台,卸除所有裝備,立即進入減壓艙。

此時人員在艙內進行水面氧氣減壓,會先下到50呎的狀態,陸續展開3個氧氣呼吸期,每半小時就要間隔5分鐘做空氣呼吸,任何過程都不能馬虎,確保安全。

3個月來,潛水團隊清理的沉木與雜物,總重逾14公噸。(記者吳俊鋒攝)

3個月來,潛水團隊清理的沉木與雜物,總重逾14公噸。(記者吳俊鋒攝)

潛水人員上岸後,要迅速進入減壓艙,同事密切觀察狀況。(記者吳俊鋒攝)

潛水人員上岸後,要迅速進入減壓艙,同事密切觀察狀況。(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來到滿水位,潛水員就要下水更深。(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來到滿水位,潛水員就要下水更深。(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取水斜塔的攔污柵,必須時常清理。(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取水斜塔的攔污柵,必須時常清理。(記者吳俊鋒攝)

風電發威 連50小時發電逾2GW

 2024/10/12

東北季風加持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近日東北季風增強,風力發電發威!台電觀測到我國風力發電量自七日下午起突破二GW(約二百萬瓩),便維持穩定發電,九日至昨晚更連續逾五十個小時出力二GW以上,換算已逾一億度綠電,可供應近一千萬個家戶一日用電,有助於秋冬空污季節擴大降載燃煤發電。

助秋冬空污季擴大降載燃煤發電

台電指出,九月二十八日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二.九三GW、創下歷史新高後,近日風電更穩定出力,成為供電要角;根據台電觀測,本月七日下午二時四十一分開始,風力發電出力超過二GW,且八日整天也都保持此水準。

換算已逾1億度綠電 可供近1000萬個家戶一日用電

台電觀測,只有在九日凌晨零時到五時出力略降,但五時左右又開始突破二GW,到目前為止也都維持同樣水準;台電統計,九日清晨起至昨晚已連續出力二GW以上超過五十個小時,風力發電度數超過一億度,可供應近一千萬個家戶一日用電。

台電表示,秋冬期間風力發電效果佳,可進一步擴大燃煤機組降載幅度,也讓抽蓄機組在白天有餘裕儲存電力,優化空污季的電力調度模式。

台電說,再生能源成果逐漸展現,近年在政府與民間全力推動下,離岸風電已完成三七二座風機,將持續推動風場併網發電;除了風光瞬時發電量屢創新高,現今再生能源更可維持長時間穩定出力,成為供電要角。

台電補充,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時,燃煤與燃氣等機組就可減少發電,也讓機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

土耳其祭反傾銷 中國鋼品關稅增1.8倍

 2024/10/12 05:30

稅率達43.31% 對俄、印、日調升至9%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土耳其政府公報十一日宣布,已對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與日本的進口鋼材課徵反傾銷稅,其中,中國關稅最高,從十五%一口氣升至四十三.三一%。該公報稱,這項措施是在本國業者去年提出申訴後,安卡拉當局做出的決定,以防止「不公平的競爭行為」。

路透報導,在土耳其業者提出申訴後,安卡拉對熱軋鋼進口展開調查,結果顯示,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與日本的傾銷鋼材已威脅本地業者的生產,因此決定加重相關國家的鋼材關稅,除中國外,俄羅斯、印度與日本的鋼材關稅從六%調升至九%。

報導說,安卡拉做出該決定的時機,正值中國與歐盟因電動車、白蘭地與其他產品的新關稅措施,雙方貿易緊張升溫時;之前,中國也因土耳其徵收電動車四十%進口關稅,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告訴。

中國膠合板 也面臨歐盟反傾銷調查

金融時報也報導,歐盟上週在通過對中國進口電動車課徵最高四十五%關稅後,正對中國廉價的進口膠合板展開反傾銷調查,為雙方的貿易爭端開闢新戰線;向歐盟投訴該案的歐洲綠木聯盟說,「這項調查對於保護歐盟整個硬木膠合板價值鏈至關重要,價格不公的中國進口產品威脅許多歐洲企業的生存與就業」。

硬木膠合板由山毛櫸、樺木和白楊等樹木製成,經久耐用、還耐低溫,重量輕,可用於屋頂、牆壁、地板、家具、汽車與船舶,也可用於液化天然氣油輪的船艙;歐盟主要生產國為波蘭、芬蘭、法國與波羅的海國家。美國、土耳其、摩洛哥與韓國等,已對中國進口木材徵收懲罰性關稅。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高級研究員賈西亞—埃蕾蘿說,「歐盟執委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表明,雙方以接觸為基礎的時代已經結束,如今中國與歐盟在公開市場上競爭的是同類產品,公平的遊戲規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學者:供應鏈去中化 二印一馬將崛起

 2024/10/12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昨出席台北政經學院研討會表示,世界正處於全球化放緩之中,各國政府多強調國家、經濟和環境安全,全球供應鏈透過「友岸外包」、「中國加一」、「中國加N」等政策而分散,反而因進口來源單一而降低了其韌性,但同時也讓洗牌後的貿易增加多樣和包容性。

他預估,未來五至十年內,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低於過去二十年,貿易更趨區域化及碎片化,美中對抗可能會致使「兩I」印度、印尼及「一M」馬來西亞崛起成為下一波新興大國,而台灣必須在美中緊張關係中謹慎避險。

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昨舉行「亞洲視野與聲音:美中緊張下的地緣政治後果」研討會,鄧希煒以「全球化受地緣政治、技術衝擊下的新趨勢」為主題演講。

鄧希煒表示,現在所經歷的並非首次全球化放緩或「去全球化」,但全球化永遠不會消亡,只是不斷改變發展出新趨勢,隨著被稱為「友岸外包」、「中國加一」或「中國加N」的供應鏈拆分持續發展,許多東南亞、美洲國家都因中國外移的供應鏈而受益。但此趨勢反而導致許多被拆分後的供應鏈過於仰賴單一進口來源,在亞洲是中國、在北美則是墨西哥,實際上降低了供應鏈的韌性。

鄧指出,讓中國二○○八年以前崛起成為經濟霸主的過程正在逆轉,全球化的新趨勢將圍繞區域化、更加以服務為導向、更加數位化此三方向發展,因此像台灣、新加坡及其他小型經濟體而言,應該更積極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新的區域型協定。

鄧強調,現今主要大國多首重安全、包容性,而非經濟效率,因此未來五至十年內,可預期經濟成長率將低於過去二十年,貿易也會更加區域、碎片化。

東協場邊會 石破直指共機侵擾

 2024/10/12 05:30

與李強會談 關切台海、南海 擔憂東海局勢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十日出席寮國「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期間,與中國總理李強進行場邊會談。過程中,石破茂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對日本與國際社會來說極為重要,亦關切南海、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情勢;李強則表示,期望發展具建設性且穩定的中日關係。

要中說明在日周邊緊密的軍事活動

日本外交部指出,石破茂向李強重申日方對於東海局勢的深切擔憂,包括中國在日本周邊區域的緊密軍事活動,尤其是八月中國「運-9」電子偵察機首次入侵日本領空,以及九月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首度進入日本領海外側鄰接區(毗連區),盼獲得中方詳盡說明。

石破茂提及旅居中國的日僑急遽升高的人身安全憂慮,要求中國壓制「惡意及反日社群媒體貼文」,落實保護日僑的安全措施;針對九月十八日中國深圳日僑學校學童遇刺案以及六月蘇州日僑母子遇襲等事件,敦促中方釐清事實、盡快提出說明。另提醒盡早釋放在中國遭關押的日本人。

不過,石破茂也說日本無意在產業與供應鏈上和中國脫鉤、切割,願意與之合作強化雙方政府高層交流,加深所有層級對話溝通,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

日本「共同社」報導,石破茂會中引述一九七二年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前首相田中角榮發言:「日中兩國領導人為了未來進行對話很重要」,此舉可能意在推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等高層級交流。

中盼望加強對話 推進戰略互惠關係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李強表示,希望中日不斷加強對話合作,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他說,中日兩國發展對彼此是重要機遇、而非挑戰,中方願同日方加強多邊領域協調合作,共促區域和平穩定、繁榮發展。

本屆東協峰會聚焦南海衝突、烏俄戰爭和北韓威脅等全球、區域性議題。以美日為首的與會國共同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明確違背國際法;俄方反控美國及其盟友試圖孤立中俄,拉攏東協成員加入美方陣營。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在本次會議期間,隻字不提「亞洲版北約」構想。

俄外長演說 布林肯未交談 遺憾無新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沒有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交談,但也沒有在他發表演說時離開,「很遺憾,關於俄國正在對烏克蘭進行的侵略,沒有聽到任何新的說法」。拉夫羅夫則向媒體批評美國在「摧毀」亞洲,並抨擊石破茂亞洲版北約等構想是在使日本軍事化,「顯然是受到美國的推動步上此類路線」。由於各陣營立場壁壘分明,因此會後沒能發表聯合聲明。

此外,今年也是二○二一年緬甸政變後掌權的軍政府首度出席。東協領袖聲明對緬甸前景感到深切擔憂,重申包括「緬甸境內的暴力必須立刻停止,所有相關人士必須表現出最大克制」在內的「五點共識」。

迎戰進口牛乳 酪農盼降通路抽成

  李柏澔賴昀岫/台北報導

「班班喝鮮乳」政策近來爭議不休,農業部有意改推鮮乳券,補充學童鈣質,也促進國產乳銷售量。不過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進口鮮乳相較國產鮮乳有明顯價格優勢,每公斤最高甚至可相差到廿一元之多,隨著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即將在明年上路,未來差價恐更嚴重,要求農業部應規畫本土乳業轉型以因應衝擊。


酪農直言,通路上架費過高,墊高台灣鮮奶價格,政府應設定最終通路抽成上限。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則說,各廠牌上架費用都不同,將規畫和經濟部及通路業者討論。


至於進口乳品標示相關規範,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因涉及國內產業保護,以及國家標準(CNS)等議題,預計在今年底前召開兩次會議,預計明年七月上路。

根據審計部報告,二○一九至去年度,國外進口鮮乳(含保久乳)每公斤單價介於卅三點六七元至四四點六一元間,國內產製每公斤單價介於五十三點七八元至五十七點二七元,每公斤最高甚至可相差廿一元,顯示進口鮮乳(及保久乳)價格上具有優勢。

審計部強調,未來若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開放,將對國內乳品業者造成嚴重衝擊,應審慎評估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全面生效對酪農產業的衝擊程度,積極規畫及產銷調節政策。

台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龔建嘉表示,進口乳的運送和滅菌方式都會影響其風味,新鮮仍是進口乳無法取代的優勢,然而鮮乳在貨架上的時間相當短,超商、量販店的上架費抽成比例也都不同,較高的通路費用確實是墊高國產鮮乳的主因之一,盼政府有計畫和通路來談上架費用的調整。

李宜謙說,國內酪農的生產成本本來就比較高,進口乳品在規模經濟下的量與售價一定是較低的,為期四年的「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計畫」已提報行政院爭取經費,確保國內酪農產業發展,不過目前行政院僅同意部分經費,例如學童乳及部分產能調節計畫等,其他經費如食農教育等,認為農業部應再斟酌,行銷策略也還能再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