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降雨啟動越域引水 挹注南化水庫、澄清湖

 021/04/25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受華南雲雨區東移通過台灣,高雄市區今早出現降雨,甲仙攔河堰流量昨因山區大雨一度暴增8倍,有助於一期稻作灌溉,南水局也啟動越域引水,今可望達到10萬噸,挹注南化水庫蓄水量,並擴大南化聯通管越域引水從每日10萬提升到15萬噸,挹注澄清湖蓄水量提升到120萬噸。

高雄今受華南雲雨區東移通過台灣,鳳山等市區今早出現降雨,氣象局觀測若雲雨帶搭配午後對流,南部水庫將有望進帳;市府水利局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今山區午後熱對流降雨會比昨天大,將對整體水情有幫助,但能否達到「解渴」仍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山區昨受午後熱對流降雨,雖然只下了約2小時的雨,其中甲仙、六龜2區達大雨等級,剛好下在甲仙攔河堰上游,帶動甲仙堰流量提升,一度從每秒0.87立方公尺,飆高到每秒7.1立方公尺。

這波降雨不但對一期稻作幫助很大,有助於最艱困的旗山區灌區,南水局與農水署也達成共識,只要甲仙堰流量超過每秒1.3立方公尺,將持續越域引水至南化水庫,目前是提升到每秒2.69立方公尺,預估引水可達10萬噸。

至於高屏溪流域是全台最大,集水區範圍廣大,高屏堰流量雖無明顯變化,應是地表太過乾旱吸收,不過却能挹注伏流水,目前7口伏流水共51萬噸,將有助於增加伏流水量。

美軍9/11前撤離阿富汗 拜登:焦點轉移到中國等地

 2021/04/19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14日專電)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5月1日起將展開自阿富汗撤軍行動,預計9月11日911恐怖攻擊事件20週年前全數撤回。他也和阿富汗總統甘尼通話,承諾繼續致力於穩固的雙邊夥伴關係。

拜登(Joe Biden)今天正式宣布,在今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20週年紀念日前將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結束這場美國陷入最久的戰爭。最終撤離行動將於5月1日展開。

蓋達組織(Al-Qaeda)於20年前的9月11日發動震驚美國的攻擊事件,造成近3000人不幸罹難,促使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阿富汗展開「持久自由」(Enduring Freedom)行動。20年後這場戰爭終於將結束。

拜登今天在白宮表示,不能繼續延長或擴大在阿富汗駐軍的循環,希望創造一個撤軍的理想情況,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結束美國最長戰爭的時候到了,美國部隊回家的時候到了」。

拜登並指出,美國必須把焦點擺在其他地方出現的恐怖主義威脅,以及獨斷的中國。

拜登今天也與甘尼(Ashraf Ghani)通話,商談美軍撤出阿富汗議題。根據白宮公布的摘要,兩人承諾繼續致力於穩固雙邊夥伴關係,也對美軍,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和行動夥伴、阿富汗人民與人員在過去20年裡的犧牲表達尊敬與感謝之意。

拜登強調,美方會透過持續發展、人道主義與安全援助等方式支持阿富汗人民。他和甘尼兩人也重申努力促成政治協議,以使阿富汗人民能和平生活的共同信念。(編輯:楊昭彥)1100415

美軍9/11前撤出阿富汗 北約部隊也將撤離

(中央社布魯塞爾/柏林14日綜合外電報導)配合美國將於9月11日前撤出駐阿富汗部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軍今天同意,受北約指揮的外國部隊也將撤離阿富汗,並宣示將比照美軍計畫在5月1日開始撤軍。

路透社報導,阿富汗境內現有約7000名非美國軍人,他們多半來自北約成員國,還有澳洲、紐西蘭和喬治亞共和國等國家,總人數比駐阿富汗美軍的2500人要多。但非美軍部隊的訓練任務仍得仰賴美國的空中支援、規劃和領導。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今天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身旁表示,這項決定很艱難。

史托騰柏格在記者會上說:「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須承擔風險。我說了好幾個月我們面臨兩難。因為如果不有序撤離,就得準備好許下長期、無限制的軍事承諾,北約可能得派駐更多部隊。」

他並表示:「我們與阿富汗的關係並非就此結束,而是展開新篇章。北約盟軍會繼續與阿富汗人民站在同一陣線,但現在阿富汗人民得建立終結暴力的永續和平。」

儘管阿富汗和平談判難有進展且叛亂活動不止,美國與北約仍將撤軍,並打算仰賴阿富汗軍隊和警力來維持當地安全。(譯者:楊昭彥)1100415

拜登菅義偉組抗中陣線、關注台海和平 美日聯合聲明重點一覽

2021/04/17

 (中央社華盛頓1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天在華府與到訪的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峰會,兩國領袖誓言堅定聯手抗衡中國,並加強因應氣候變遷及5G通訊方面等領域合作。

拜登上任後首場與外國領袖面對面峰會給了日本並展現盟邦團結,美日會後在聯合聲明裡提及台灣,更是1969年後頭一遭。

拜登在這場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而等待近3個月的與外國領袖峰會告訴菅義偉,日本在安全和其他議題上享有美國「鋼鐵般的支持」。

拜登說:「我們將共同努力來證明,民主仍有競爭力,且能在21世紀勝出。」拜登在白宮玫瑰花園舉行的雙方聯合記者會上,還親切地以「義」(Yoshi)來稱呼菅義偉。

● 聯手抗中

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基於對普世價值和共通原則的承諾,以及促進包容性經濟繁榮的精神,提出關於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共同願景。

雙方體認到藉由嚇阻來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反對任何片面改變東海現狀的企圖,也反對中國在南海的非法海洋聲索及活動,南海應受國際法管轄,在國際法之下讓船隻與飛機航行權受到保障。

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鼓勵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美日對於香港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狀況都深感關切。美日體認與中國坦誠對話的重要性,重申兩國有意直接表達關切事項,並認知需要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

● 美日安保

聲明重申,美國根據美日安保條約重申對日本國防的堅定支持,必要時得使用包括核子在內的所有能力。聲明也重申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的日本名稱)適用美日安保、反對任何企圖破壞日本對尖閣諸島行政管理的單方面舉動,且在各領域加強防衛合作,包括網路和太空。

聲明指出,在沖繩邊野古興建替代基地,是避免繼續使用普天間基地、陸戰隊轉移至關島的唯一解決出路。

美日重申達成北韓非核化的承諾,敦促北韓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規定的義務,兩國也會強化嚇阻力,以維持區域和平穩定,並會跟各方合作因應北韓核武及飛彈計畫帶來的危險。

● 氣候與5G

拜登與菅義偉也啟動美日氣候夥伴關係,內含3大要項:一、落實巴黎氣候協定,實現各自應在2030年前達成的目標;二、潔淨能源科技的研發、使用與創新;三、努力協助他國減碳,特別是印太地區。

法新社報導,雙方會談還提到,美日兩國分別允諾撥款25億美元、20億美元,加速發展與測試5G網際網路和日後的6G技術。

此外,菅義偉還對美國國內興起一股仇恨亞裔的風潮表達關切;日本首相就美國國內議題發表評論相當罕見。(譯者:陳亦偉/核稿:陳彥鈞)1100417

花蓮卓溪布農族射耳祭 25槍聲緬懷先人

 

射耳祭是布農族最盛大的祭典,花蓮卓溪鄉公所昨天舉辦射耳祭暨大分事件周年紀念會,選在卓溪國小運動場舉行,由布農族人傳唱歌謠及祭儀傳承文化,並由25位獵人鳴槍,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案中殉難的23位族人,以及對布農族文化貢獻良多的已故林淵源及陳宗正,感謝先人的付出。

花蓮卓溪鄉有25位獵人鳴槍,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案中殉難的23位族人,以及對布農族文化貢獻良多的已故林淵源及陳宗正,感謝先人的付出。圖/卓溪鄉公所提供

花蓮卓溪鄉有25位獵人鳴槍,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案中殉難的23位族人,以及對布農族文化貢獻良多的已故林淵源及陳宗正,感謝先人的付出。圖/卓溪鄉公所提供

傳統的布農族射耳祭,是中成年男性族人在祭典前上山打獵,把獵物耳朵割下掛在祭場木架或樹枝上,讓部落青年輪流用弓箭射。而未成年的孩童則由父執輩教導學習射擊,傳承狩獵技巧,希望他們成為優秀的獵人。

在今年大分事件周年紀念會上,有25名布農族人發出25聲鳴槍,前23槍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慘案中,殉難的23位族人,悼念祖先捍衛家園的英勇事蹟;第24槍緬懷已故的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服務25年,曾協助多名學者的人文、生態研究,其中台灣黑熊野外調查研究貢獻良多。第25槍是紀念離世的陳宗正,曾參與花蓮文化局「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用心重建及修復佳心舊社石板屋地景,卻身體不適辭世。

活動中各村族人展現布農族歌謠與傳統祭儀,下午的傳統技能競賽有背籃負重、鋸木比賽,今年還加入打陀螺項目,回憶昔日農閒時期的休閒活動。

另外,卓溪鄉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一家世豐電力廠商將在卓溪鄉豐坪溪及其支流,分別設置第一電廠 與第二電廠,每年可發電約2億度綠電,落成後將成為民間最大的水力電廠,預計每年可減少10萬9755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914萬顆樹,讓綠能與地方和平共處。

傳統射耳祭是布農族最盛大的祭典,由布農族人傳唱歌謠及祭儀傳承文化。圖/卓溪鄉公所提供
傳統射耳祭是布農族最盛大的祭典,由布農族人傳唱歌謠及祭儀傳承文化。圖/卓溪鄉公所提供
布農族人射耳祭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 環保少女童貝里斥掌權者輕忽

 

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今天痛斥掌權的政治人物「輕忽」氣候變遷,她要求終止對化石燃料補貼,懇求這世代領袖更加嚴肅因應當前危機。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主持氣候高峰會,世界領袖共襄盛舉。同時,18歲的童貝里在美國聯邦眾議院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中警告,強大的利益相關人和立法者正在「破壞」全球生活環境。

法新社報導,童貝里說:「你們真的相信像你們這樣的掌權者還有多久時間能逍遙於外?」

她質問:「你們以為還有多久時間可以持續輕忽氣候危機、全球公平和屢創新高的排碳量,而不被追究責任?」


「你們現在逍遙於外,但遲早人們會明瞭你們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

童貝里是全球具代表性的年輕氣候行動主義者,以前也曾於2019年在聽證會上向美國國會議員演說。


她今天的演說與拜登的地球日遠距氣候高峰會(Earth Day Climate Summit)主旨相符。拜登在峰會中,就減少碳排承諾了積極的新目標。

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均承諾減排,童貝里仍表示,全球行動遠不及應有水準。

能源迷航…政府隱形 碳中和成死穴

 2021-04-21 03:47:22聯合報 / 記者鄭朝陽、黃有容、吳姿賢/

政府至今未對「二○五○碳中和」氣候願景表態,作法也遠比國際保守,只開始研究「如何達到碳中和」。知情人士指出,政府不敢宣示的原因在於「不確定做不做得到」。本報獨家掌握台電預估未來十五年的用電需求,到了二○三五年,台灣用電將約成長二到三成,加上「二○二五非核家園」設定的能源結構高達八成是火力發電,學者認為這是二○五○淨零排碳或碳中和目標無法實現的主因,也是當今政府的死穴。

台電用電評估 經濟部已讀不回

台電去年底就完成這分預估報告,陸續邀專家討論相關變數。經濟部原訂去年底須依法公告未來十年用電成長預估報告,但拖延至今仍無下文,對台電的電力需求預估也不願表示意見。

雖然到二○三五年,行政院預估台灣人口負成長零點二二,但是台電預估用電量至少成長百分之廿,上看三成。

台電展望未來用電「新大戶」有電動車、國中小學班班裝冷氣、五G和產業回流、擴廠等。其中,電動車有政策引導增量,公務車、大型公車和一般小客車相繼在二○三○和二○四○年須全面電動化。其次是國中小校園將新增十五萬台冷氣,增加夏季用電;網路速度更快的五G基礎建設陸續完成,但基地台用電量是四G的九倍;而產業回流、擴廠更將推升用電需求。

由於攸關未來是否缺電和電源開發不易等危機,台電評估的考慮因素不少,例如氣溫上升趨勢、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後的氣候行動是否加速,以及半導體擴廠與先進製程的耗電量等。

碳中和難達標 火力發電占比高

台電表示,電源開發至少要提前十年部署,但環保意識高張、地方民意反彈,讓幾個重要的燃氣發電開發受阻;加上氣候變遷干擾,去年乾旱,水力發電量腰斬,面對未來電力需求,台電會審慎因應。至於二○五○碳中和,一旦政府訂出政策,台電會設法滿足。

台電環保處副處長溫桓正表示,離二○五○還有卅年,可以十年為期分三階段思考:第一個十年是達成目前非核家園設定的燃氣、燃煤、再生能源各占五、三、二成的能源配比;中期的十年,要透過碳捕捉、氫能等創新能源技術降低排碳;長期的十年要靠科技研發,找出更新的減碳技術,才能達成碳中和。

不過,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葉宗洸和許多環保團體都認為,政府設定二○二五年「無核電」的情境,不僅再生能源占比兩成要達標很困難(目前不到百分之六),藻礁爭議可能讓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案「觸礁」,造成燃氣發電五成目標落空;就算三項都能達標,由於台灣是獨立電網,無法向外買潔淨能源,加上未來用電量大增、不穩定的再生能源要高度依賴調度性高的燃氣支援,火力發電占比居高不下,將使零排碳或碳中和目標無法實現。

碳關稅若開徵 台灣失去競爭力

未來15年新增用電需求 製表/鄭朝陽
未來15年新增用電需求 製表/鄭朝陽

葉宗洸形容,二○五○碳中和成為當今政府的死穴,在毫無對策的困境下,當然「能閃則閃」,不會主動碰觸這議題。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也認為,台灣能源轉型迷航,學到德國的非核家園口號,卻學不到德國政府超前且周延部署的務實,二○二五不只是非核家園,恐也是缺電、高碳家園。

「中央沒有減碳決心,讓各部會能躲就躲」,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鄭楚忻指出,環保署先前公布第二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工業部門排碳占全台總量五成二以上居冠,減排責任卻只有百分之零點二二,敬陪末座。由此可知中央沒減碳意志,經濟部、交通部自然無作為。

鄭楚忻說,台灣企業對G20承諾碳中和國家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七成,碳關稅一旦開徵,台灣產品就不必談競爭力了。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說,行政院去年底就開會要求評估碳中和的可行路徑,從拉高再生能源比率、推動產業效率轉型、交通運具電動化等三項政策工具減碳,但較大的挑戰是電力需求一直提升,因此在循環經濟等各方面都還要再努力。

缺法令缺決心…組減碳國家隊 台灣4條件都缺

 2021-04-21 03:47:23聯合報 / 記者賴昭穎、鄭朝陽、許詩愷、梁玉芳/

放眼國際,若要達成二○五○碳中和,四條件缺一不可:國家領導人的減碳決心、法令、專責組織、政策執行力。可惜,台灣這四項條件都缺。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發表「二○五○碳中和宣言」為南韓設下標竿。南韓要和國際步調一致,這是領導人的決心。

南韓的策略是靠先進的氫能等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新政,設立直屬總統府的「碳中和委員會」。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說,英國花十幾年訂「氣候變遷法」,規畫碳中和的發展藍圖,「目標很清楚,要創造四十三萬個就業機會,每年低碳經濟成長百分之十一」。結果驗證,這些年來減碳百分之四十三,國民生產毛額GDP成長七成。減碳,經濟依然蓬勃。

反觀台灣,「政府缺乏好智囊和研究能量」,許晃雄舉例,「執政黨有五名立委在推動二○五○碳中和目標,行政院有永續會和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眼看著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卻不敢把「二○五○碳中和」目標入法,也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都顯示「這不是一部有執行力的上位法案」。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對案,主張在行政院增設「氣候會報」,列出十三個減碳權責機關,用「碳中和國家隊」投入減碳。

「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是第一步。」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指出,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先把政府「大腦」整合,接著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周桂田主張,台灣要擺脫廉價水電和低工資為基礎的「褐色經濟」。台灣能源轉型落後,是因為政府長期壓低水、電、油價格,讓企業忽視排碳等外部氣候成本。

空拍看台灣/藻礁有多珍貴? 一窺急待救援的大潭藻礁

  

桃園大潭藻礁。記者許正宏/攝影

桃園大潭藻礁。記者許正宏/攝影

今天(4/22)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與環團討論環保議題,由藻礁公投推動聯盟發起的保護藻礁公投案,預計會在8月28日公投,因此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否危害大潭藻礁生態,將是討論焦點。桃園大潭藻礁是以無節或殼狀珊瑚藻為主的造礁生物經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形成,是台灣面積最大、純度最高的現生淺海藻礁生態系,2014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畫定為台灣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這次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引發環團抗議,中油表示大潭藻礁場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在2017年通過環評進入施工階段,施工過程對藻礁採取迴避方案以維護生態,環團則表示三接環評是強行過關欠缺程序正義,施工將永久破壞生態,質疑經濟部與中油隱瞞資訊,發動護藻礁公投,要求三接另尋替代方案維護藻礁生態系。

聯合報經由交通部民航局申請核准,利用空拍鏡頭帶讀者一探大潭藻礁之美與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

更多空拍影片請看聯合報數位版: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406006?from=vipudn_newest_index

桃園大潭藻礁。記者許正宏/攝影
桃園大潭藻礁。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一第二冊L4台灣產業補充資料~台灣去年出口超越俄羅斯、西班牙 謝金河:不可思議的大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台灣的出口超級俄羅斯西班牙,這是不可思議的大事」。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大衰退,而台灣經濟成長率3.11%,是全球僅僅三個成長的國家,也是三十年來首度超越大陸。

謝金河於臉書發文表示,「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3.11%,是全球僅僅三個成長的國家,尤其是30年來首度超越中國大陸。而去年台灣的出口3453億美元,年增4.9%,超過中國的3.7%,及香港的2.6%,台灣的出口成長相對應全球主要國家都出現大衰退,台灣的表現可圈可點」。

謝金河指出,「最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台灣的出口又前進兩名,台灣的出口贏過俄羅斯及西班牙,躍升至全球第15。去年被台灣超車的俄羅斯有1.45億人口,去年經濟衰退3.1%,出口也嚴重下滑,台灣一舉超越人口比台灣多好幾倍的俄羅斯,這是不可思議的大事」。


他也表示,「台灣另一個出口超車的國家是西班牙,去年西班牙經濟衰退12.4%,結果人口4700萬人,比台灣人口多一倍的西班牙出口被台灣追過,這也是很不容易的紀錄」。


謝金河說,台灣的人口只比澳洲少一百萬人,台灣的出口在全球排名第15,台灣算是出口大國了,「我們一點也不小!」

再不減碳 我們都是氣候難民

 2021.04.20

登革熱北漂、珊瑚白化、乾旱危機...台灣已站在氣候變遷的懸崖上,若再不減碳,我們都將成為氣候難民,面對難以估計的氣候災難損失。

天氣逐漸轉熱,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博士黃旌集蹲在南港車站的台鐵月台上,舉著手電筒仔細檢查「誘殺桶」裡蚊子產的卵,「這些都是家蚊,幸好沒有埃及斑蚊」。一年來,黃旌集帶著同事緊盯著南港車站和台北車站,就怕埃及斑蚊搭車北上,引爆登革熱疫情。

「氣候變遷中,北部愈來愈熱,要提防北部的登革熱疫情風險升高。」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去年主動找蚊媒中心合作監測病媒蚊,鎖定高鐵、台鐵兩個終點站定期監測。

劉銘龍說,氣候變遷為公衛帶來巨大挑戰。2015年,登革熱在南部大流行之後,北部登革熱病例數都大於南部,這是警訊,要嚴防埃及斑蚊跨過北回歸線到北部『定居』」。

黃旌集解釋,登革熱靠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叮咬傳播,目前埃及斑蚊多在嘉義布袋以南;若暖化趨勢不變,極端天氣的暴雨頻率增加,濕熱、積水就可能助長埃及斑蚊往北移民。

2015年台南、高雄爆發歷年規模最大的本土登革熱疫情,確診病例合計逾4.3萬人。全台死亡218人,台南市占了一半。死亡人數遠比SARS73人,以及新冠肺炎的10人還多。

升溫造成物種消失,是另一批氣候難民。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團隊去年夏天調查發現,沒有颱風過境的海水溫度居高不下,造成台灣沿海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東北角的珊瑚群更是首度白化。

博士後研究員郭兆揚說,連北台灣的珊瑚都泡在高溫熱水裡,是生態浩劫;珊瑚白化將減少物種多樣性,漁業衝擊很大,以後人們能吃到的魚會愈來愈少。

「不減碳,氣候難民將無所不在。」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張皪心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估計已發生和未來的氣候災難損失,都是天文數字,好比2月美國德州突遭暴風雪侵襲,癱瘓電力系統,一次經濟損失就高達5.5兆台幣;20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遽增1.7倍,奪走1.2億條人命,經損85兆台幣。



另如去年美國加州延燒數月之久的森林大火,導致數十萬人被迫遷離家園。去年因乾旱延燒多月的澳洲森林大火,毀掉將近三個台灣大的森林,動物死亡逾5億隻,結果今年3月老天立刻變臉,連下一周「百年一遇」的暴雨造成大規模水患,乾旱、洪澇接踵而至,在澳洲史上首見。

張皪心說,台灣是海島,現在就像在氣候的懸崖上,高溫、強降雨、海平面上升等危機都在眼前。人民眼看就要墜落氣候懸崖,卻看不到政府有積極的防護作為。

督促政府減碳 全球氣候訴訟逾1700

靠政府主動認真減碳恐為時已晚,近年民間組織透過「氣候訴訟」督促政府減碳,收到許多成效。政府開放民間參與生產再生能源,也是加速碳中和的捷徑。

南韓與台灣長年是國際貿易的競爭對手,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南韓文在寅政府先前也屢遭批評減碳和綠能布局太慢,後來民間組織不斷施壓,環境部門終於與民團、學者共同協作,重新檢討政策。整個社會一起動員,文在寅發表「2050年碳中和宣言」,承諾設立直屬總統府的「碳中和委員會」,也霸氣宣布要讓韓國成為碳中和的世界典範。

民間組織更透過「氣候訴訟」鞭策政府減碳。2019年,法國4個非政府組織發起訴訟,控告法國政府未能付諸行動阻止氣候變遷,結果今年3月法院判決法國政府「有罪」,須支付象徵性一歐元賠償並改善。

在美國,2018年,有21位青少年對聯邦政府提出訴訟,這群11歲到22歲的孩子主張,川普政府對氣候變遷毫無作為,已經侵犯了未來世代享有「不被剝奪生命、財產與自由」的憲法權利。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abin氣候變遷法律中心統計,全球已有超過1,700件「民間控告政府」的氣候訴訟。荷蘭、法國皆有環團勝訴的案例。台灣今年2月,才出現首例氣候訴訟。數個環團不滿經濟部訂的「用電大戶自備再生能源條款」規範過於寬鬆,對氣候變遷毫無幫助,由「綠色和平組織」提告經濟部。

民間的力量不可小覷,台大風險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瑞庚舉例,擁有一兆美元資本的全球最大基金「挪威主權基金」,已在2017年退出所有石油投資,也曾因勞動權、汙染爭議,制裁過許多知名廠商,未來必會關切全球企業的減碳策略,並要求廠商轉型。

減碳支票別亂開

 陳立誠2021年4月23日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美國總統拜登在22、23日兩天召開「氣候變遷全球領袖視訊峰會」,廣邀40個國家與國際組織領袖共同出席,商議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危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出席並發表談話。全球各國宣示2050年達到碳中和,叫得喧天價響。總統蔡英文也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非民進黨執政的3都,台北、新北與台中3位市長不落人後,也相繼宣布3市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個人每看到政治人物宣示2050年達到碳中和就忍俊不住。30年後有任何目前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還在台上嗎?亂開空頭支票到時還需要兌現嗎?

1997年《京都議定書》將第一階段減碳目標訂於15年後的2012年,各國政客都勇於承諾。但除歐洲少數國家外,歐洲之外的美、加、日、澳、紐5國全部跳票,並在2015年紛紛宣布退出2020年第二階段減碳目標。說也奇怪,這些國家的政客又全部承諾《巴黎氣候協定》的減碳目標。理由也很簡單,該協定承諾2030年的減碳目標,政客們一看目標年是15年後,又不是我要兌現,先承諾再說。無怪乎現在各國政客爭相承諾2050年,30年後的碳中和目標。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及台中市盧秀燕市長更進一步宣示,新北及台中在2023年要成為無煤城市。這就不可兒戲了,侯市長及盧市長真的相信在兩年後新北及台中可以成為無煤城市?30年後支票可以亂開,兩年後的支票可是要兌現的。

新北市目前有林口電廠,3部燃煤機組總裝置容量240萬瓩,2019年發電148億度。台中市有台中電廠,10部燃煤機組總裝置容量550萬瓩,2019年發電291億度。兩個燃煤電廠裝置容量共790萬瓩,發電439億度。

2019年台電系統總發電量2325億度,林口及台中即占了近20%。台電系統全部裝置容量4778萬瓩,其中看天吃飯,無法調度的再生能源約400萬瓩,當年夏天尖峰用電3707萬瓩,總裝置容量減去不可靠的再生能源及林口台中兩電廠後剩下3558萬瓩。不要說15%的備用容量完全不見,尖峰供電能力尤低於尖峰用電,是要全台夏季天天限電嗎?再考慮如果核二廠兩部機在2023年除役,已經不是夏天限電而是幾乎要全年限電了。不知兩位市長在做此一重大宣布時,身邊有無稍稍了解能源的幕僚?還是完全偏聽討好環保團體,不惜賠上本身聲譽?

盧市長明年要競選連任,侯市長更是2024年代表藍營角逐大位的熱門人選,在針對攸關民生經濟的能源議題發言時,應戰戰兢兢以全民福祉為念,不能屆時無法兌現承諾,鬧出笑話。(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古巴領袖勞爾允交棒 卡斯楚兄弟掌權時代告終

 (中央社哈瓦那16日綜合外電報導)古巴最高領袖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今天在古巴共產黨大會中證實,他將把黨內領導權力交接給年輕一代,終結卡斯楚兄弟60年來的掌權時代。

古巴共產黨(Cuban Communist Party)由勞爾的哥哥斐代爾‧卡斯楚(Fidel Castro)於1965年創立,斐代爾自創黨開始到2011年擔任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之後由勞爾繼任至今;在古巴一黨獨大體制下,這是權力顛峰的職位。

古巴共產黨大會在哈瓦那召開,為期4天。古巴共產黨大會是這個政黨最重要的會議,每5年舉辦一次,目的在檢視政策、鞏固權力,雖採閉門方式舉行,但國營電視台會播出片段。

89歲的勞爾‧卡斯楚在開幕致詞中表示,新的領導階層將是數十年來不斷力爭上游的政黨忠誠派,這些人「滿懷熱情及反帝國主義精神」。

路透社報導,勞爾‧卡斯楚曾在2016年古巴共產黨大會中說,那一屆大會可能是參加過1959年古巴革命的「歷史性一代」所領導的最後一屆會議。1959年,卡斯楚兄弟與革命分子切‧格瓦拉(Che Guevara)共同推翻美國撐腰的獨裁者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

勞爾‧卡斯楚對數以百計黨代表說:「我堅信同胞們的力量、楷模和悟性,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隨時可以上馬捍衛祖國、革命和社會主義。」

勞爾‧卡斯楚已於2018年移交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給現年60歲的狄亞士-卡奈(Miguel Diaz-Canel)。一般認為,狄亞士-卡奈也將接任黨中央第一書記。

斐代爾於2006年罹病,勞爾即代理國務委員會主席,繼而於2011年接任共黨中央第一書記,展開一系列社會及經濟改革,逐步開放古巴這個共產主義國家,但改革後繼無力。

老一輩古巴人說,他們會懷念卡斯楚兄弟掌權的日子,但多數人也承認,確實到了交棒的時刻。

分析師指出,古巴的新領袖將面臨加速改革的壓力,尤其是經濟轉型,這也是民之所欲,特別是生於危機年代的古巴年輕人。

古巴異議人士艾坎塔拉(Luis Manuel Otero Alcantara)則表示,革命的喪鐘已敲響,「勞爾‧卡斯楚把權力移交給一個沒什麼領袖氣質、也不得民心的人。這讓我們離民主更進一步」。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勞爾‧卡斯楚數度譴責美國抱持敵意。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曾承諾取消川普實施的部分制裁,但白宮今天表示,改變美國對古巴政策,不是目前外交當務之急。

勞爾‧卡斯楚則說,古巴已準備好與美國建立新型態的關係,同時保有古巴自己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原則。(譯者:曾依璇/核稿:陳昱婷)1100417

歐盟肯定東協達成緬甸「5點共識」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東南亞國協(ASEAN)週六(24)於印尼雅加達召開領導人特別會議,就緬甸議題達成5項共識。(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東南亞國協(ASEAN)週六(24)於印尼雅加達召開領導人特別會議,就緬甸議題達成5項共識。(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東南亞國協(ASEAN)週六(24)於印尼雅加達召開領導人特別會議,就緬甸議題達成5項共識,包括制止暴力、進行建設性對話、東協派出特使促進對話、展開人道主義援助、派遣特使訪問緬甸等,然而緬甸軍方並未回應停止殺害示威平民、釋放政治犯的要求。東協坦言,解決緬甸問題仍需要許多時間,但歐盟(EU)樂觀表示,這是令人鼓舞的一步。

《路透社》報導,馬來西亞總理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在東協領導人會議後向媒體表示,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也參與了會議,「這在我們的意料之外」。東協領導人們不願過度譴責敏昂萊的問題,因為現在不是追究誰造成了緬甸現今的局面的時候,重點是遏止暴力,而敏昂萊同意了這項要求。

東協領導人希望敏昂萊能夠承諾限制安全部隊的行為,據示威團體統計,自2月1日的軍事政變至今,已至少745人因參與「公民不服從」示威而被殺害。同時,東協也希望緬甸軍政府釋放被關押的政治犯。

根據東協輪值主席汶萊的官方聲明,東協與緬甸軍政府在5方面達成共識:遏止暴力、各方進行建設性對話、東協將派遣特使促進對話,訪問緬甸並展開援助。雖然慕尤丁向記者表達東協領導人對緬甸政治犯的關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敏昂萊確實聽到了東協領袖們的要求,但這5項共識中沒有提及政治犯議題。

李顯龍指出,解決緬甸危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停止暴力、釋放政治犯」說得容易,但實際行動又是另外一回事。

緬甸問題自2月爆發軍事政變至今歷時2個多月,聯合國(UN)、中國、美國都認為東協是與軍政府直接接觸的最佳方法。歐盟(EU)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發表聲明表示,東協與緬甸方達成的5點共識,是解決緬甸危機令人鼓舞的一步,歐盟與東協一同呼籲立刻聽暴力、開啟建設性談話,並且尋找和平解決方案。

波瑞爾表示,東協派遣特使促進緬甸各方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承諾,消弭各派間的矛盾,避免緬甸危機爆發,同時,緬甸也迫切需要東協的人道主義救援。

對於東協與緬甸軍政府達成5點共識,緬甸軍方經營的官方媒體「Myawaddy TV」24日晚間報導稱,敏昂萊出席東協領導人會議,緬甸將在不同議題上與東協密切合作,包括「政治過渡」以及未來將落實的進程。

緬甸民族團結政府(NUG)則表示樂見東協與緬甸達成共識,但強調必須追究軍政府落實相關承諾的責任。組織發言人莎莎(Sasa)表示,期待東協能夠堅決採取行動、落實共識,恢復緬甸的民主。

歐盟關注南海牛軛礁情勢 陸稱不承認此前仲裁

 中國大量船隻聚集在南海牛軛礁,引發菲律賓不滿,歐盟日前也發聲明關注。中國駐歐盟使團則回應稱,不會接受2016年的南海仲裁;並暗指美國才是南海的不穩定因素。

中菲近日因南海主權爭議關係緊繃,馬尼拉當局指有大量的中國「民兵船」集結在牛軛礁(Whitsun Reef )和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

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24日發布聲明稱,中國的行為危及地區和平穩定,敦促各方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並提到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

中國駐歐盟使團24日則以發言人答記者問的方式表示,牛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中國「漁船」在此作業、避風合法合理。

發言人指,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符合國際法。

他宣稱「南海仲裁庭一開始就是建立在菲律賓違法行為和非法訴求基礎上,不具備合法性,所做裁決是無效的」,並強調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裁決,堅決反對任何基於這項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發言人又稱,南海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風險「主要來自域外」,南海不應成為「個別國家對華遏制打壓的工具,更不應成為大國競爭的角力場」。

他呼籲歐盟尊重地區國家妥處分歧、維護南海局勢穩定的努力,「停止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海牙常設仲裁法院2016年12月就菲律賓提出的南海爭議作出仲裁,認為中國以「九段線」對南海提出的「歷史性權利」主張沒有法律基礎,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則表明不接受仲裁結果,呼籲菲律賓和中國展開雙邊協商談判。(編輯:吳柏緯)1100425

去年太陽能電站安裝量 日商辰亞奪冠

 2021/04/18 

外資系統商進軍台灣光電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根據InfoLink最新調查指出,去年台灣太陽能市場新增安裝量為1668MW(百萬瓦),較二○一九年成長十八%,其中,外資系統商辰亞拿下冠軍寶座。

去年安裝量 年增18%

InfoLink資深分析師陳君盈表示,二○二○年辰亞能源受惠於彰化崙尾東的大型水面型專案於去年底併網,一舉奪得系統商安裝量排名第一的寶座,而中租能源雖然去年暫居第二,但市佔率仍維持相同水準,能連年保持穩定實屬不易。

她指出,去年一線系統投資商(前五名)單一年度併網量全數超過100MW,前五大廠合計市佔率高達四十七%;展望今年,隨著政府優先倡導的漁電共生先行區已開始布局進行外,去年遞延的專案也陸續啟動施工,預估今年太陽能系統投資商排名還會持續進行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系統商開陽與進金生依舊持續維持在前十名排行榜,陳君盈分析,這兩家廠商連續三年都持續進入前十大,代表市場上已具備一定口碑與知名度;而去年前十大中,新進榜名單包括宇軒能源、新晶投控與泓德能源,這三家廠商都屬於在太陽能下游耕耘許久後、去年開始收割;至於表現越來越好的廠商如康舒、寶晶與太平洋綠能等,雖去年無法擠進前十大,但皆具備相當潛力、後勢看漲。

近年來外資系統進軍台灣太陽能電廠越來越積極,除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集團的韋能能源、日本丸紅集團旗下辰亞能源外,還有美歐亞集團的永堯能源、瑞士私募市場投資資產管理公司Partners Group旗下曄恆能源、貝萊德集團旗下永鑫能源等,都在中南部積極布局。

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表示,看好台灣太陽能市場,初期以水面型電站為主,預計今年底太陽能電站裝置量可達300MW,而新加坡商美歐亞綠能同樣積極進軍台灣市場,美歐亞合夥人Clay Kinny日前則表示,「預計兩年內在台投資太陽能裝置量達1GW(十億瓦),目前含在手合約已達600MW。」

國一第二冊L4台灣產業補充資料~名家縱論/讓台灣新創引領全球數位浪潮

 

AI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三月底在東京證交所掛牌,跨過獨角獸十億美元市值門檻,成為台灣第一家新創獨角獸。事實上,台灣還有一批新創公司逐漸在國際嶄露頭角,整體新創生態排名也不斷上衝。

根據Startup Genome統計,台灣二○二○年新創生態系估值為三十八億美元,其中AI、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領域領先全球;另在StartupBlink二○二○年創業生態系排名,台灣首次入榜便取得第卅名佳績。

台灣許多具潛力新創已浮出檯面,包括行動貝果(MoBagel)、聯齊科技(NextDrive)、iKala等,分別打入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得到投資人與客戶的讚賞及認可,展現台灣新創的爆發力與影響力。

近兩年全球情勢動盪,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戰,帶給新創不同的機會與挑戰。5G、AI、雲端、電動車與自駕車持續演進,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也促成智慧與遠距醫療興起,帶動無接觸經濟、電子支付快速發展;台灣新創若能掌握這些數位趨勢,並把握產業既有優勢,從硬體創新邁向軟硬整合,不失為展開全球布局新契機。

舉例來說,自駕車所需智慧鏡頭、感測器、感知系統、晶片、面板,就適合新創團隊切入,並可結合AI及軟硬整合服務;也可憑藉5G、AI、半導體產業鏈、雲端基礎建設等在地優勢,在智慧製造領域發展機器人、智慧監控、環境感測器等軟硬體整合設備或元件,並透過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瞄準製造業服務化商機。

儘管充滿機會,仍須跨越不少瓶頸。首先,部分創業者選題時,格局僅著眼台灣市場,如要突破市場大小障礙,可在創業初期就將夢想放大,放眼東南亞、華人圈等市場,勇於邁開國際化步伐,加速全球區域化布局,充分把握東南亞市場快速成長帶來的機遇。

其次,缺乏資金來源也是部分台灣新創面臨的難題。根據二○二○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超過七成受訪台灣企業,沒有與國內外新創圈有更多形式的互動,疫情衝擊下,海外業務擴展較難掌控,也提高新創募資難度;好消息是,不少台商因應疫情回流,同時加大對台灣新創投資力道。

在這樣環境之下,該如何協助台灣新創發展?許多中、大型企業在數位轉型時,常面臨內部缺乏動能、數位轉型資源或知識不足等問題,其實可借重新創業者運用AI與大數據的數位轉型方案,或透過產學合作成立加速器、企業創投等方式扶持新創成長,也可加速企業數位轉型腳步,創造正向循環的雙贏局面。政府可與新創公司加強雙向溝通,幫助釐清法規風險,同時適度鬆綁相關政策、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更適合新創上市籌資的資本市場。


整體言,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讓台灣產業處在絕佳競爭位置,不管是5G、AI演進,或者台商回流、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新創都能扮演帶動創新動能的引擎。期許台灣在「半導體之島」後,能在軟硬整合的數位轉型浪潮中,孕育出Uber、Airbnb這類改變產業樣貌的新創獨角獸,展現更豐富多元的科技島國樣貌。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