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最快明晚海警!氣象局示警後半週西南風「強降雨」

 2023/07/31 11:17

〔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卡努」影響拉長、最快明晚海警!卡努已帶來沿海長浪,中央氣象局預報員朱美霖表示,卡努今天(31日)朝北北西轉西北西方向移動過程,移動速度略微減弱,未來一兩天將持續接近琉球附近海域,外圍雲系明起影響北台灣、週四起至下週日中南部降雨時間長,並不排除明天(8月1日)深夜至後天清晨發布海警。

朱美霖指出,由於導引氣流較弱,目前為中度颱風強度的卡努,路徑較原先預期朝西接近中國浙江一帶略往東偏,預測明後天接近琉球北方近海後,若高壓減弱,將朝北北東方向前進,原預估最近台灣的時間為週二、週三,可能持續延後為週三、週四,週二起外圍雲系和環流就會開始影響台灣。

朱美霖表示,「卡努」週三後接近台灣附近時移速略減慢,距離台灣較近時強度將會略增強,但週三之後的路徑分歧較大,屆時不論路徑是東北東方向偏移或西北西方向移動,台灣附近的西南風強度都會增強,週四至下週日中南部降雨持續,但降雨強度要看低層大氣的狀況。

中央氣象局觀測,「卡努」中心今天上午在琉球東南方650公里海面,以每小時18轉15公里速度向西北轉西北西方向移動,中心最大風速40公尺、相當於13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50公尺,預估明晨8點約在琉球東南方海面250公里海面、台北770公里海面上。

週二至週四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花東地區易有焚風發生,明天起北部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週三後中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及東北部山區趨緩為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

週二至週四沿海風浪明顯,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恆春半島沿海留意長浪,今天目前屏東小琉球及台東台東、蘭嶼已觀測到1.6至2.2米的浪高,非必要勿前往沿海活動。

朱美霖提醒,週三、週四颱風距離台灣比較近,外圍環流影響,台灣附近水氣增多,中南部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強度視距離遠近而定。

週四之後由於台灣附近西南風增強、後半週持續增多,中南部整體降雨明顯,週四至下週日中南部將出現持續性局部較大雨勢,各地沒有降雨時約33至34度。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今晚7點就開始跨年!迎接2019最早、最晚的是他們

 2018/12/31 18:5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從台灣時間今晚7點起,全球各地將陸續迎來跨年夜,最早迎接2019的國家是太平洋島國東加王國、薩摩亞、吉里巴斯,還有紐西蘭,最晚迎接2019的地方居然是美國!

最早迎接跨年夜的國家是時區為UTC+13的東加王國(Tonga)、薩摩亞(Samoa),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Kiribati)的恩德伯里島(Enderbury Island),還有因為實施日光節約時間,會將時鐘撥快1小時的紐西蘭,這4個國家都會在今晚7點迎來2019年。

有趣的是,使用時區UTC+13的這3個國家,雖然用東半球的時區,但實際位置卻在西半球,這3個太平洋島國由於經貿高度仰賴鄰近的澳洲與紐西蘭,不希望與紐澳有1天的時差干擾貿易發展,才特別使用了UTC+13的時區。

而最晚迎接2019年的地區同樣在太平洋上,是位於UTC-12時區的美屬貝克島(Baker Island)與豪蘭島(Howland Island),但因為這兩座島嶼均無人居住,實際上最晚迎來2019的地區其實是時區在UTC-11的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島上的居民,台灣時間明晚7點才會跨年。

其他還有澳洲雪梨將在台灣時間今晚9點跨年、日本與韓國將在台灣時間晚上11點跨年、俄羅斯莫斯科將在台灣時間1日凌晨5點跨年、英國倫敦將在台灣時間1日上午8點跨年,美國紐約則會在台灣時間1日下午1點跨年。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台灣時間提前1小時?網提案改成「和日韓同時區」 連署破2千人

 2017年10月19日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台灣和日本、南韓分屬不同時區,時間比日韓慢1小時。現在有網友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台灣的時區提前與日韓相同,脫離大陸標準時區,目前已獲超過2000人附議。

世界時區劃分。(圖/中央氣象局)

世界時區。(圖/中央氣象局)

提案人表示,台灣其實在過去也曾經屬於GMT+9時區,與台灣類似經度的南韓也屬於GMT+9時區,由GMT+8改為GMT+9,也可象徵性脫離大陸(GMT+8)的從屬,讓到台灣的陸客、外國旅客淺意識體會到台灣與大陸互不相從屬。

提案人認為,台灣所處的地區如果時區提前1小時,在冬季下班時間不會這麼暗,夏季也可充分利用陽光。提案者16日提案,17日通過檢核開始附議,目前已有超過2000人連署,若通過5000人門檻,主管機關得在2個月內公開回應。

▼日本時間比台灣快1小時,圖為楓紅點綴的京都清水寺。(圖/記者蔡玟君攝)

▲▼京都清水寺。(圖/記者蔡玟君攝)

▼南韓和日本同屬「GMT+9」時區。(圖/路透社)

南韓大選(圖/路透社)

對此,網友的意見兩極,「台灣應該與日本、南韓相同時區!因為生活習性相似,而且假想敵相同」、「其實滿合理啊,往前一小時白天時間會多一些」、「地理位置為基準吧!不要牽涉政治關係」、「說真的不太想改欸,因為早就習慣這樣的作息了,而且說夏天早起享受陽光什麼的,我是高中生每天早上5點起來根本就沒看過太陽......」

其實國家更改時區有例可循,北韓在朝鮮半島脫離日本統治70周年、2015年8月15日宣布用新的「平壤時間」(GMT+8.5),比原本的時間晚30分鐘,因此晚南韓半小時、但比台灣早半小時。

另外,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以前為配合主要貿易國家美國的開市時間,將時區劃在國際換日線以東;近年來經濟重心轉移到鄰近的紐西蘭、澳洲,為消除和兩國相差一天的時間,2011年12月29日將時區換到換日線西邊,從「GMT-11」改為「GMT+13」,且跳過12月30日,直接進入12月31日,等於消失一天。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改變世界那天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創立

 中時新聞網李靖棠

公元1884年10月13日,舉辦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的國際經度會議(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決議,以英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GMT)為標準,將全球劃分成東西半球共24個時區(Time Zone)。英國是全球首個統一全國時間的國家,早在1855年就將英倫三島絕大多數區域統一為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時間,爾後由一名加拿大籍工程師佛萊明(Sandford Fleming)提出以格林威治為標準,劃分全球為24個時區,才形成今日的全球標準時間。

這個時區差異與需求,來自於英國1858年一件地方的訴訟案件,法院與訴訟人認知的抵達時間不同,但因無標準可循只能重審,加上工業革命後,交通、航海和電報通信日益發達,讓時間的精確性必須建立一個標準,許多英國城市居民發起請願,希望政府統一一個「標準時間」,故1855年將英國與愛爾蘭(Ireland)絕大多數地區統一為倫敦時間,也就是建於1675年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畔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時間。

當時仍是英屬殖民地的紐西蘭(New Zealand),也於1868年宣布與格林威治時間連動,制定出當地的標準時間,但此時尚未有全球統一的標準。直到1876年由加拿大籍工程師佛萊明提出,將全球劃分為24時區,以格林威治為標準的建議,最終在1884年的國際經度會議上獲得41國與會代表通過,以通過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度設為零度子午線(Prime meridian)、180度為換日線(Antimeridian),才形成現行的24個標準時區。

現行的時區劃分為一時區等於一小時,每15經度為一時區,東邊的時區時間比西邊時間來得早。但實際執行上,部份面積較大的國家會因為其需求進行變更或統一時區,例如中國大陸,過去在民國時期於民國7年(1918)將全境分為5個時區,從東往西依序是:長白時區、中原時區、隴蜀時區、回藏時區和崑崙時區,而進入到中共建政後,將全國統一為北京時區,又稱中國標準時間,屬於東半球+8時區,雖然統一時區,但新疆西藏部份地區在實際生活作息上仍會因時差有所調整。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10月22日──全球時區劃分標準 英國格林威治0度經線成為「本初子午線」

 簡恒宇

每次出國旅遊,換算時差總是不容易,就連在美國境內旅遊,從東岸到西岸也都橫跨4個時區,究竟全球時區是如何劃分?134年前的今天,26國在美國首都華府召開國際子午線會議(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投票確立以穿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區的0度經線為基準劃分時區,而這條經線也被稱為「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

統一火車時刻表 各國盼選定本初子午線

1870年代以前,各國依據不同的子午線劃定時區,但都希望能夠確立一條基準線,方便全球航行時間及當地的鐵路時刻表,而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在1871年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各方通過一項動議,偏好以格林威治的子午線作為劃分時區的標準,並建議在15年內把這條子午線訂為本初子午線。

1881年,IGU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目標為選訂本初子午線,確立時區的劃分標準,而美國國會在1882年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召開確立本初子午線的國際會議。1884年,時任美國總統亞瑟(Chester A. Arthur)召開國際子午線會議,來自25國的41位代表與會表決,同意以通過格林威治的0度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並在10月22日正式生效。

22國投票確立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線

不過當時稱為聖多明哥(San Domingo)多明尼加共和國(Dominican Republic)反對這項決議,法國及巴西則是棄權,丹麥缺席會議,因此只有22國贊成以通過格林威治的子午線作為劃分時區的基準,而法國不同意的原因是希望本初子午線通過中立地帶,像是位於北大西洋的葡萄牙領地亞速群島(Azores),或是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

地球自轉速度不固定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有誤差

這條本初子午線共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多哥、迦納8個國家,以及挪威在南極大陸佔領的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全球也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為基準,但因地球每天自轉速度並不相同,所以時間可能出現誤差,最大誤差可達到16分鐘,因此現今全球以原子鐘報時的世界協調時間(UTC)為準,但UTC仍以GMT刻度為主,只是每隔3到5年就要多加潤秒,也就是比GMT多1秒時間。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真正的經線原點,其實不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線」上

 文:謝育哲2020/06/24, 生活

去(2019)年跨年期間,筆者買了張機票規劃前往英國倫敦慶祝新年。10天的旅程中,走遍英國倫敦與比利時布魯塞爾各處的博物館與景點。而本次要介紹的散步景點,是位於倫敦東南處的城鎮格林威治(Greenwich)。

劃分東西方的本初子午線

格林威治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本初子午線與格林威治天文台(圖一)。天文台位於格林威治公園(Greenwich Park)的小山坡上,進入公園後步行10~15分鐘即可抵達。此公園曾經是英國皇室的狩獵地點,也是倫敦東南區域最大的公園之一,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非常適合在此野餐放鬆睡午覺。

圖一(3)
Photo Credit: 科學月刊
圖一:黃昏時刻格林威治天文台大門旁的一隅,旁邊的山丘看下去是美麗的倫敦夜景

由於筆者當日的行程被各種問題所延誤,導致抵達天文台時已接近關門時間,所以沒能入內參觀。歐洲地區的博物館等景點大約都在下午5點左右關門,因此建議有興趣的讀者提早抵達,以免像筆者一樣撲空。

雖然如此,傍晚時站在天文台的小山丘上,俯瞰倫敦的夜景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可惜筆者手機的夜拍功能太差,不然真的很想和大家分享美麗的夜景呀)。天文台雖然無法進入,但仍舊可以在周邊走走逛逛。像是可以在天文台門口的謝普赫爾德門大鐘(Shepherd Gate Clock)留影(圖二)。

圖二(5)
Photo Credit: 科學月刊
圖二:裝置於格林威治天文台大門旁的謝普赫爾德門大鐘。讀者可以發現該時鐘為24小時制,共有24個刻度,與一般常用的時鐘不太相同。

一條經線,各自表述

本初子午線與赤道不同,是可以任意選取與定義,因此在歷史上有許多區域,都曾被視為或建議作為經線的原點。

有趣的是,曾舉例來說18世紀時,歐洲各國的首都等區域都有自己的子午線,如法國的巴黎子午線、德國的柏林子午線、丹麥的哥本哈根子午線,及英國的格林威治子午線。

為了統一經線的原點,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上,選定英國格林威治作為本初子午線。

真正的本初子午線不在這?

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內的地板上,標示了本初子午線的位置,這條線雖然在19世紀被訂定為經度的原點,但如果讀者有機會到此,並拿出手機使用GPS功能時會發現,這條線並非在0度上(圖三)。

這是因為地球形狀並非正圓,而是偏向橢圓形,於是在經過大地測量系統(geodetic datum)進行量測並利用GPS的定位修正過後,計算出的「實際」本初子午線,位於格林威治天文台以東約102公尺外的地方。有新聞報導該位置剛好有個垃圾桶,所以讀者若想找到經線原點,去找那個垃圾桶就對啦。

圖三
Photo Credit: 科學月刊
圖三:雖然本初子午線的經度為0度,但讀者可以看到位置其實有稍微偏西,這是因為GPS所定位的子午線,大約在本初子午線的東方102公尺之外。

好大的帆船:卡蒂薩克號

離開格林威治天文台與公園後,往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河畔的方向走去,可以看見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卡蒂薩克號(Cutty Sark,圖四)。

卡蒂薩克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飛剪式帆船(clipper),目前則為博物館。由於19世紀時的大英帝國是海權國家,卡蒂薩克號作為遠洋貿易商船運送茶葉、絲綢及瓷器等商品功不可沒,對航海歷史或古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來此一探究竟。

不過由於門票不算便宜,一張全票線上購買為13.5英鎊(現場購票為15英鎊)的情況之下,如果只是想踩點,建議在外面拍拍照,欣賞卡蒂薩克號的宏偉即可。

國家航海博物館,喜好航海的你千萬別錯過

有去過英國的讀者們一定知道,英國的物價貴桑桑。但當地許多的大型博物館等景點卻是免費的,非常適合文青前來。而這次要介紹的國家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就是其中之一。

與倫敦市中心的博物館不同,格林威治的國家航海博物館不會像大英博物館等景點整天人擠人,非常適合在此隨意閒晃。館內包含各種與航海相關的展覽品,喜歡電影《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又或是想成為海賊王愛海成癡的讀者不容錯過。

集合免門票費、豐富又有趣的館藏,再加上博物館內一定有廁所等優點(誰叫歐洲公用的廁所都要收錢呢),就算是路過上廁所也值得呀。

還會想再來的有趣城鎮

由於時間安排的問題,筆者也僅只於此逗留幾個小時,但卻已深深被格林威治這個步調輕鬆,多元有趣的城鎮深深吸引,有機會一定會再到此一遊。

當然當地的景點絕對不止於此,有機會到此觀光的讀者,可花一日的時間,靠著雙腳漫步,細細品嘗格林威治所帶來的輕鬆寫意。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聯航班機「2023年起飛、2022年降落」 網友驚:時光旅行

  陳睿中/即時報導

聯合航空UA858航班因出現「2023年起飛、2022年降落」的有趣現象,引發網友討論。圖/擷取自Flightradar24.com粉絲頁
聯合航空UA858航班因出現「2023年起飛、2022年降落」的有趣現象,引發網友討論。圖/擷取自Flightradar24.com粉絲頁

莫非是時光機回到過去?2023年正式到來,世界各地陸續迎來嶄新的一年。也因為時區不同,跨年時間有所不同。一架聯合航空自首爾出發、飛往舊金山的班機,竟然就出現「2023年起飛、2022年降落」的奇特現象,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本次於航空網站「Flightradar24.com」引起討論的聯合航空UA858航班,表定於2023年1月1日00:35自首爾起飛(實際起飛期間為00:29),預計2022年17:55降落於舊金山(實際降落時間為17:14)。由於途經國際換日線需倒退一日,因此才會出現「2023年起飛、2022年降落」的現象。

雖然在航空界常會出現因飛越國際換日線而調整日期的現象,但是在跨年的時候發生,也顯得更為有趣。隨著貼文發布,短時間就吸引超過千則網友留言,並有超過2萬名網友按讚與留下心情。有網友表示「回到未來」、「時間旅行是存在的!」,也有網友表示「從澳洲飛去加拿大也是一樣」、「誰想回到2022?」。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這裡「搶先全球」最早迎接2023! 神奇小鎮每半小時就跨年1次

 2022年12月30日

記者張寧倢/綜合外電報導

2022年將邁入尾聲,全球最早迎接跨年的國家是太平洋中央3個島國東加王國(Tonga)、薩摩亞(Samoa)以及吉里巴斯(Kiribati),相當於在台灣時間12月31日晚上6點就搶先迎接2023年!從薩摩亞搭機1小時到美屬薩摩亞後就可以跨第2次年。另外,澳洲一個小鎮位於3個時區的交界處,還能每30分鐘就跨1次年。

綜合外媒報導,位於南太平洋西部的東加王國剛好坐落於國際換日線西側,因此有著「日出之國」的美譽,也是率先全球進入新年的國家。雖然東加王國使用的是東半球UTC+13的時區,事實上卻位處西半球,這是因為各國可以自由決定時區要在「國際換日線的哪一邊」,東加當地的經貿高度仰賴澳洲、紐西蘭,政府不希望時差影響貿易發展,才選用與紐澳相同的UTC+13時區。

▲▼全球最早跨年、第一個跨年國家是太平洋的3個島國東加(Tonga)、薩摩亞(Samoa)以及吉里巴斯(Kiribati)(藍圈處)。(圖/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

▲全球最早跨年的幾個國家是太平洋上的東加(Tonga)、薩摩亞(Samoa)以及吉里巴斯(Kiribati)(藍圈處)。(圖/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同樣最先跨年的還有薩摩亞,但其實薩摩亞也是從2011年才決定「越線」選用與紐澳相同時區,就此從最晚跨年的國家變成最早敲響新年鐘的國家之一。由於相隔不到幾公里的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仍然使用UTC-11時區,當地獨有的跨年活動就是先在薩摩亞跨完年後,再搭乘1小時飛機到美屬薩摩亞,於台灣時間1月1日7點迎接全球「最後一個」跨年時刻。

吉里巴斯和夏威夷位在同一條經線上,幾乎位於夏威夷的正南方,不過慶祝新年的時間卻提前夏威夷整整一天,也是全球最先跨年的地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吉里巴斯曾經是「被國際換日線穿越」的國家,處在同一國家、不同島嶼日期卻可能差了一天,最終是在1995年政府才統一時區,也迎來許多想要率先跨年的國際旅客。

▲澳洲一處小鎮橫跨了3個不同時區。(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澳洲小鎮卡梅倫角(Cameron Corner)可以在1.5小時內連跨3次年。因為卡梅倫角地理位置特殊,剛好位於新南威爾斯省(NSW)、南澳省(South Australia)和昆士蘭省(Queensland)3個州、3個不同時區的交界,每個時區時間相差半小時,因此當地的居民只要在跨年夜跑到不同時區,就能每30分鐘跨年1次。

你可能會好奇,橫跨所有時區的南極洲又該如何計算跨年時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腦科學家艾格特(Paul Eggert)表示,南極大陸上每個科學研究中心都遵循著不同的時間,例如南極洲最大的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是與紐西蘭相同的UTC+12時區,帕爾默站(Palmer)則是使用智利的UTC-3時區,追根究柢來說,「在南極,其實時間沒那麼重要。因為你每年有長達6個月的白天和6個月的夜晚,時間就隨便吧。」

RCEP發威 大陸掀東盟水果熱

 旺報翻爆中心

東南亞「果中貴族」榴槤進入產季,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加上高效率、多樣化通關運輸途徑,大陸廣西邊境貿易吹起「東盟水果熱」,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的各品種榴槤及熱帶水果湧入,價格親民。

其中,泰國榴槤最受歡迎,泰方資料顯示,2月至5月,短短120天,出口至中國的榴槤銷售額即突破1000億泰銖,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90%,銷量創新高。馬國政府則是急得直接呼籲業者加把勁,農業及糧食安全部副部長陳泓縑指出,初估中國有2億人愛吃榴槤,馬國榴槤卻僅占300萬人的市場。

《東方日報》報導,陳泓縑坦言,泰國榴槤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中,已取得優勢,「如何打開中國市場,提升市占率,是馬來西亞榴槤業界的共同課題。」

《中新社》報導,與東盟山水相連的廣西,是中國-東盟水果進出口主要通道。目前在廣西南寧商超,及農產品批發市場,榴槤價格每公斤約40元至60元人民幣,且不少店家把榴槤擺放在店舖門口或醒目的「C位」,吸引顧客。

而這「榴槤自由」的背後,來自於更開放、互惠的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2022年7月,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越南鮮食榴槤進口。2023年,菲律賓的榴槤通過南寧機場口岸首次進入中國。此外,馬來西亞的紅毛丹、印尼的火龍果、柬埔寨的龍眼等,也順著貿易合作的東風,進入中國家庭的「水果籃子」。

目前正是東南亞水果進口旺季,有「中國最大的水果進出口陸路通道」之稱的憑祥市,其友誼關口岸一輛輛滿載榴槤、百香果、火龍果、菠蘿蜜等東盟進口水果的貨車往來不斷。在貨物接駁區,工作人員忙著將一箱箱查驗後的越南榴槤,裝進中國貨車,準備運往河北、浙江、廣東等地銷售。

萬成喜(廣西)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理李文志說,「目前我們進口榴槤的業務量不斷增加,1個月大概300多個貨櫃。公司已累計進口超過1000貨櫃的越南榴槤。」正是看中廣西憑祥市友誼關口岸區位和RCEP相關政策等優勢,該公司於去年落地憑祥,主要業務是進口越南榴槤。數據統計,今年第1季,憑祥市口岸進口水果64萬3400噸,同比增長246%。當中,友誼關海關已監管進口榴槤6萬1000噸,同比增長633.6%,進口量占廣西96%,占中國66.3%。

李家超訪印馬星 簽33協議新高 稱3國確認挺港入RCEP

 

出訪馬來西亞的香港特首李家超昨總結在東南亞的訪問行程,他說新加坡、印尼及馬來西亞再次確認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這次出訪東協(香港稱東盟)三國達成三目標取五成果,包括簽署共33份合作備忘錄及協議,數量是歷來外訪中最多,形容成果「超預期」。

綜合明報、大公報報導,33貢協議涉及多個不同領域,例如香港天文台與印尼氣象局在提升天氣預報技術等方面作共同研究,香港亦有衛星公司與印尼製造業公司合作。李家超說,今次外訪與三個國家及東協領袖建立友誼及良好溝通,對未來合作有更積極的互動作用。

李家超率領訪問團在馬來西亞訪問兩日,共達成11份合作備忘錄,涵蓋貿易、金融科技、鐵路及房地產發展等。其中港鐵與馬來西亞捷運公司簽署備忘錄,就連接柔佛新山及新加坡的「柔新捷運系統」訂立合作框架,合作範圍包括技術設計和施工、周邊地區長遠規畫等。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昨出席午餐會時表示,希望香港與大馬在航空物流業加強合作。他說,吉隆坡國際機場是區域樞紐,擁有前往幾乎全部東協國家的航線,也是亞洲最大規模的廉航之一亞洲航空總部所在,期望兩地機場可加強合作,同時作為前往東協與香港的航空樞紐。他又提到,沙巴前往香港與吉隆坡的航程相若,冀香港可成為出口沙巴海鮮至世界各地的物流中轉站。


李家超則在致辭中感謝馬來西亞讓特區護照持有人入境的免簽證期限,由30日延長至90天,認為是增加人員往來的里程碑,並感謝馬來西亞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對於身為RCEP成員的日本會否在排放核廢水爭議中,為香港加入RCEP帶來阻力,李家超期望申請是基於經濟因素,不涉及政治考慮。

李家超將於今日返回香港。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地理位置與範圍

 一、相對位置

意義:與周圍關係的位置;即以某一點為基準,來標示另外一個點的位置。
台灣的相對位置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方海面上,太平洋的西側,日本的西南方,菲律賓的北方』。

sshot-10.jpg
sshot-4.jpg
二、絕對位置
意義:用明確的座標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最常使用的是經緯度與網格座標。
台灣的絕對位置東經120度至122度,北緯22度至25度。

sshot-12.jpg

sshot-7.jpg
三、地理的定位
方位和方位角東、西、南、北是四大基本方位,如果要更精確地進行描述,可細分為八方位、十六方位,而三十二方位,只有在航空或軍事上才採用。方位角就是從正北開始,依順時針方向量度出來的角度。例如東(90度)、西南(225度)、北北西(337.5度)。

網格座標座標值由網格的橫座標和縱座標二者合成。先讀橫座標,再讀縱座標。例如台中縣潭子鄉主要街道圖的潭秀國中(1A)、合星戲院(3C)、農會(2B)。


四、地理網線
sshot-16.jpg

經線國際上以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作為起點(經度0度),稱為本初經線。本初經線以東為東半球,經度稱為東經;以西則為西半球,經度稱為西經。東、西經各180度。
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同在一條精線上,稱為國際換日線。


sshot-18.jpg

緯線將遞表和南北及點距離相等的點連結呈現,稱為赤道(緯度為0度);地表上和赤道平行的現稱為緯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緯度稱為北緯;赤道以南為南半球,緯度稱為南緯。
南北緯各90度,北極是北緯90度,南極是南緯90度。
南北半球23.5度的緯線,在北半球稱為北回歸線,在南半球稱為南回歸線。
在每年夏至時(6月21日或6月22日),陽光會直射北緯23.5度,夏至後陽光直射點逐漸南移,在冬至時(12月21日或12月22日),陽光直射南緯23.5度,之後陽光直射點又逐漸北移,因此,北緯23.5度及南緯23.5度的圓圈線,分別稱為北回歸線及南回歸線。

sshot-20.jpg
五、經度與時區
時區地球自轉一圈360個經度,平均每小時自轉15個經度。國際上每隔15度經度定為一個時區,相鄰時區之間相差1小時。
國際標準時間以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度(0度經線)的時間為世界一致的標準。




地方標準時間每個時區內的時間皆以該時區的『中央經線』的時間為準,例如台北是中原時區(東經120度)。



sshot-24.jpg
sshot-31.jpg

sshot-32.jpg

六、緯度與溫度帶
1.赤道至回歸線之間,稱為低緯度,屬於熱帶氣候區。2.回歸線至極圈之間,稱為中緯度,屬於溫帶氣候區。
3.極圈至極點之間,稱為高緯度,屬於含帶氣候區。
4.介於熱帶雨溫帶之間的過渡地區,屬於副熱帶氣候區。



sshot-36.jpg

七、地圖
1.地圖的類型
普通地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沒有特定的主題,例如:東北亞地形圖、臺灣全圖等。

主題地圖主題非常明確,例如:國家公園分布圖、氣候圖等。

與生活相關的地圖例如:街道圖、交通路線圖等。


2.地圖的構成要素
圖名說明了一張地圖的類型及主要內容。
圖例代表各種地理現象的簡化符號,是地圖的語言。

方向標是地圖中標示方向的指標。

比例尺又稱為縮尺。定義:顯示的是地圖與地表間的長度比例關係。



sshot-48.jpg
sshot-49.jpg



八、台灣的範圍與行政區
台灣的範圍
包括台灣本島、澎湖群島、金門列嶼、馬祖列嶼、太平島、東沙島及其他離島。

sshot-37.jpg
臺灣行政區
「台灣行政區劃分」的圖片搜尋結果
中央政府下:兩省(台灣省 福建省)及六大直轄市
「台灣行政區」的圖片搜尋結果



sshot-41.jpg

越南崛起!東南亞經濟擊敗強國 神操作2件事台灣輸了

 郭宜欣2023年7月27日 週四 

當已開發國家陷入高通膨、低需求的經濟困境中,東南亞的前景依然相當亮眼,專家分析指出,東南亞是全球供應鏈重組的主要受惠者,且加入兩個自由貿易協定(RCEP與CPTPP)增加龐大的經濟與投資吸引力。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匯豐銀行東南亞與南亞業務主管Amanda Murphy表示,觀光業的復甦對東南亞來說是一個福音,而貿易、淨零和數位化轉型推動該地區未來數十年的經濟成長,種種因素讓充滿活力的東南亞地區,成為全球成長引擎。

匯豐預測今年東南亞6大經濟體,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4.2%,明年有望來到4.8%,遙遙領先已開發國家的成長1.1%及明年的0.7%。

Amanda Murphy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給予東南亞很大的助力,尤其是RCEP削減關稅和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原產地規則,增加東南亞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吸引力,已經獲得企業認可。

匯豐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亞太地區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將其24.4%的供應鏈設在東南亞,高於2020年的 21.4%,突顯疫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現況。

Amanda Murphy提到,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倖免於全球經濟挑戰,成本的上升只會增加每一筆投資的審查,無論是用轉移生產、改善供應鏈還是數位化營運,東南亞是人口結構有利的經濟成長引擎,完全有能力抓住這些長期趨勢帶來的機會。

紐時:非洲2年6國軍事政變 美國「頭殼抱咧燒」

 2023/07/29 22:24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時報》29日報導,非洲從東岸的蘇丹到西岸的幾內亞,在2年內相繼有6個國家遭遇軍事政變,最新一起是26日爆發的尼日政變,使得這個橫跨3500英里的廣大區域,成為全球最長的「軍事統治走廊」,而軍事領袖透過武力推翻民主領袖的骨牌效應,不僅加劇當地不穩,也為美國帶來巨大難題。

最近一位倒台的尼日總統貝佐姆(Mohamed Bazoum),是經由民主選舉上台的美國盟友。他在26日被總統衛隊軟禁後,衛隊首長、陸軍將領查尼在28日自行宣布擔任「國家國土保衛委員會」主席,亦即國家新領袖,指政變是為了因應聖戰士殺戮造成的國家安全情勢惡化,並警告任何外國干預將產生負面後果。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等其他非洲領袖認為,軍事接管政權是非洲民主的「嚴重倒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兩度與貝佐姆通話,表達對其「堅定不移的支持」,並於29日訪問澳洲期間警告尼日軍方,若貝佐姆不能恢復總統職務,美方將終止對尼日的財務援助和安全合作。官員透露,布林肯雖不想這麼做,但他態度十分明確,認為美方給予的重要援助正為尼日人民的生活帶來實質改變,但這顯然處於危險之中。尼日的前殖民國法國28日也要求軍方恢復民主政府,並表明不會承認政變政權。歐盟同樣揚言切斷對尼日的援助。

對美國及其盟友而言,政變導致剿滅沙赫爾沙漠地區(Sahel)伊斯蘭武裝份子的行動變得更緊迫,開打(Al Qaeda)和伊斯蘭國(IS)等恐怖組織正在當地以驚人速度擴張勢力。沙赫爾地區與非洲新形成的「軍事統治走廊」大部分重疊。在貝佐姆倒台以前,尼日堪稱五角大廈區域戰略的基石,至少1100名美軍駐紮當地,且美軍也在首都尼阿美和北部城市阿加德茲建立無人機基地,其中一個基地還耗費1億1000萬美元,但這一切如今都危機四伏。

據報導,沙赫爾地區已超越中東和南亞,成為全球聖戰暴力中心。根據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編製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沙赫爾地區去年有6701人死於聖戰暴力,占全球43%,而2007年才占1%。英國牛津大學經濟與公共政策教授柯立爾(Paul Collier)表示,他非常擔心沙赫爾地區會崩潰。

此外,美國在當地的任何撤軍決策,都可能為俄羅斯打開大門。在尼日政變後,尼阿美曾有政變支持者揮舞俄國國旗,與鄰國布吉納法索去年政變後的景象相呼應,但分析家不認為這意味克里姆林宮是尼日政變的幕後黑手,更多是源自非洲各地近年出現的反西方、尤其是反法國的情緒。儘管如此,俄國總統普廷日前在聖彼得堡的非洲峰會上,仍試圖利用非洲的反西方情緒,提議將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解放出來。

國一地理第一冊氣候單元補充資料~颱風卡努估31日增強為中颱 北轉角度是影響台灣關鍵

2023年7月29日

中央氣象局根據氣象資料預估颱風卡努31日增強為中度颱風,31日預計在琉球東南方海面開始轉向朝西北方向,屆時北轉的角度跟位置是影響台灣的關鍵。

(圖取自中央氣象局網站)

中央氣象局觀測,颱風卡努今天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1度,東經133.8度,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氣象局預報員曾昭誠受訪表示,颱風卡努目前在鵝鑾鼻東南東方1530公里處,朝西北西前進,預估31日將會增強為中度颱風,並通過琉球東南方海面後會轉向朝西北前進,預估8月1日到8月2日通過台灣北方海面。

根據目前預報是否會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曾昭誠表示,須看卡努31日北轉的角度跟位置而定,目前卡努的路徑跟預報都還一致,研判通過時距離台灣會有一段距離。

曾昭誠預報未來天氣指出,明天(30日)天氣與今天類似,水氣多、天氣不穩定,東半部跟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有零星不定期降雨,但主要以午後雷陣雨為主,明天午後雷陣雨的雨勢會比今天還要大。31日起水氣減少,基隆北海岸有短暫陣雨,午後南部有午後雷陣雨,8月1日到2日則受到卡努外圍環流影響,西半部都有局部短暫雨,東半部則是背風面,為多雲的天氣型態,要留意焚風,山區則有午後雷陣雨。

曾昭誠提醒,7月31日起到8月2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有長浪發生機率,民眾要特別留意。

曾昭誠指出,颱風卡努登陸中國大陸後將為台灣帶來西南風,8月3日到5日,受到西南風影響,中南部整天都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則是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目前看起來還是西南風等級,是否會達到西南氣流等級還須觀察。

國一地理第一冊地圖單元補充資料~Apple地圖台灣版教學:細緻的3D街景、紅綠燈顯示功能、Apple Watch連動導航

 by 討喜小姐  2023.07.03

Apple地圖3D街景功能終於也能在台灣使用,利用2指手勢向上推,地圖就能從2D變成3D,比較重點的景點像是台北101、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圓山大飯店或是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等等,都有細緻的3D建模。大部分功能和Google Maps都差不多,最大差異就是紅綠燈顯示的功能,道路雍塞顯示也有差異。Apple地圖在導航時可以與Apple Watch連動,會同時在手錶上顯示導航狀況,手錶上就會顯示接下來的路段要左轉還是右轉。


▲打開Apple地圖之後,2指同時點螢幕向上滑就能讓2D地圖變3D。

地標名勝的3D建模特別精緻

要使用Apple地圖的3D街景功能,點開應用程式後,2指輕點螢幕向上滑,地圖就會從2D變成3D。如果手勢沒效果,可以點選右上角的圖示接著選探索,就能開始3D街景功能。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是圓角柱狀,重點建物才會有比較精緻的建模,像是台北101、台北大巨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統府、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台北世貿、故宮博物院等等,細緻的外觀建模方便想要前往的人能夠一眼就找到。

Apple地圖與Google Maps的差異處

Apple地圖與Google Maps的核心功能都是以導航為主,兩者都有3D街景地圖顯示的功能,Google Maps有實景街景、店家景點評價功能,Apple地圖則是海拔高度顯示、Apple Watch連動導航功能等等,兩者在功能完善度方向不同,使用起來都很直覺好用,如果是以iOS系統為主的使用者,可以2個應用程式交叉使用。


▲以同樣起點和目的地導航,左邊是Apple地圖推薦的路線與路況,右邊是Google Maps推薦的路線與路況,路線大致上相同但時間和道路壅塞情況有些差異,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使用。

112學測社會》首次考地圖設計,「合科題」和SDGs為命題主流,考知識整合、圖表判斷

 素養題蔚為命題趨勢,社會科考題不僅題目變長,且常有圖表,甚至還需要閱讀資料或文獻,才能順利答題。也就是說,想要考得好,除了學科先備知識之外,還必須具備閱讀理解、圖表轉譯,以及整合知識的能力。

112學測社會科考題來看,歷、地、公三科合科題仍是顯學,考驗學生整合跨科知識的能力。其中,第60至62題組,第62題要求學生以1918年底美國三個都市的流感死亡人數,繪製「流感死亡人數」的統計地圖,相當創新。

大考中心闈內老師指出,過去,地理科教學很著重地圖、圖表、照片影像的判讀,今年是第一次讓考生依照條件,自行設計統計地圖的圖例,學生不僅要熟悉地圖的基本概念,還要能夠適當的使用地圖,考驗高層次的應用能力。

綜合多位社會科老師的觀察,112學測社會科大致包括以下五大特色:

1 呼應108課綱精神

108歷史課綱中「人群移動」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也反映在這兩年大考的歷史試題中;第9題考「人群移動」,探討宋元時期波斯人的移居與文化交流。第27-29題,從全民換發數位身分證,思考「國家權力行使與個人權利保護」。第40-41題,探討美國油井與天然氣井附近居民,以經濟弱勢的族裔為主,呼應課綱多元文化精神。

2 命題創新,融入SDGs議題

全國教師會分析,社會科試題命題創新,且融入SDGs新興議題,例如:第36-37(氣候行動)、42(災害應變、永續城鎮與社區)、50-51(陸域生態)、52-54(性別平權)、63-65(終止饑餓)。

另外,除了文字敘述之外,特別導入圖像(第17題)、電子資料庫原始資料(第28-29題)等不同形式的文本,也十分創新。

3 結合時事

台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團隊指出,時事入題包括:第21題考大洋洲的所羅門群島與大國間關係的變化;36-37題考2021年七月西北歐的洪患;38-39題透過考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以及區位條件分析。

全教會也提到,第4題提到租金補貼對於人民租屋決策的影響,雖然此題為公司補助租金,但與111年底政府擴大租金補貼政策對人民租屋決策有些許關連。

4 合科題是顯學

自107學測起社會科就已出現合科題,112年合科題組合更加多元,突顯社會領域內跨科整合的趨勢,考題靈活。

如:第42-45題選擇題組,以南投鄉仁愛鄉的賽德克族為例,探討在風災肆虐的部落搬遷歷史背景(歷史),在新聚落如何透過地圖判讀、疊圖分析選出避難中心(地理),如何與政府合作找回自己的文化認同(公民)。

闈內老師指出,合科試題要求學生具備整合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如61題以西班牙流感為情境,從社會領域觀點出發,考生要能選出合適的材料外,還要能說明材料適合的理由,考驗整合、分析能力,具鑑別度。

5 圖表題多,考圖表判讀

地理科的圖表題多,包括:20題、32-33、36-37、42-45、50-51、55-56、57-59、60-62、63-65題。其中有12題要依照圖表內容進行判讀才能作合,約占地理總題數54%,除了柱狀圖、折線圖等統計圖,還有空照圖、等高線圖、線量圖、分級符號圖等多元的地圖呈現,培養學生能以各式地圖資料解釋地表現象、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56、62兩題為畫圖題。第56題整合歷史背景知識,畫出明代時期東洋與西洋分界;62題依照美國三個城市因西班牙流感的死亡人數畫出分級符號圖,必須有先備知識才能作答。

歷史科略古詳今,史料判讀多

今年歷史科整體「略古詳今」,史料判讀多、閱讀量大,重視文意理解並強調閱讀素養,也重視文化區域族群交流的議題。測驗領域分布平均,台灣史、東亞史和世界史均為6題,分佈平均,往年常出的經濟、伊斯蘭也入考題。

歷史科單科選擇題共計16題,和地理、公民合科的試題則有5題,其中合科題中以非選擇題(混合題)呈現有3題。闈內老師指出,除了考歷史時序、事件因果等基本能力外,也須判讀史料、具備分析歸納能力。

全教會團隊指出,此次命題著重「人群的交流與移動」與「社會階層的形成與互動」兩大議題,政治史的比重下降,以社會史、經濟史作為命題切入點,著重知識點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例如第31-32題提及戶籍探究的應用。

地理科取材多元議題

地理科取材重視台灣地議題,32-33題,透過林強〈向前走〉的歌詞、外籍移工引入、加工出口區等不同時代的文本,進行人口移動地圖的判讀。其他台灣議題包括:有第34-35題金門的地方特色,第50-51題高雄壽山彌猴移動趨勢與環境負載力關係。

除關注在地議題,也重視國際或各區域重要議題,如:第19題因移民形成的合成文化、第20題中南美洲首要型都市問題、第40-41題美國處境不利的族裔分布公園、第63-65題全球飢餓與糧食問題等。

麗山高中教師廖偉國分析,第32至33題,林強的〈向前走〉並未特別強調大量人口移往台北市的年代,要以歌詞去判斷屬於圖五或圖六的年代是有難度的,且33題不論是圖或題幹都沒有資料說明是反吸或擴散,學生不容易以此做判斷。

公民科貼近生活和時事脈動

台北市高中公民科教師團隊指出,命題取材十分生活化,合科命題類型也多。命題主題包括:原住民族的集體權利與民主治理(44部落民主治理、45文化權)、政府權力運作與法制政策(24萊豬政策、27換發數位身份證、52生育政策、57匡正正義、66食安問題)、性別平等議題(2遺產繼承)、網際網路與媒體影響公共意見(46同温層現象、60媒體再現),十分貼近生活、因應時事脈動,也透過題目鼓勵學生關心政府政策與社會現象。

內湖高中教師施立菁分析,今年公民科中間偏難,部分題目資訊和圖表判讀難度較高,且選擇題選項誘答性亦高,學生要具備圖表判斷、資訊整合、理解力才能從中做出最佳判斷。

另外,全教會指出,第22題提到以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日本進行貿易的背景,測驗學生對於經濟學供需理論、國內生產毛額的觀念,十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