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艾達侵襲路易斯安那州釀1死 百萬人斷電

  

威力強大的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侵襲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造成至少1人死亡,包括紐奧良整座城市,有超過100萬居民斷電。

四級颶風艾達昨天登陸路易斯安那州,但在今天上午減弱為熱帶風暴。

根據蹤網站poweroutage.us,這場風暴導致路州超過百萬人無電可用,包括紐奧良全城。

紐奧良市長肯崔(LaToya Cantrell)在推特發文說:「我們斷電了,整座城市!大家現在必須繼續待在安全的地方,不是出來遊蕩的時候!」

提供電力的Entergy說,負責管控抽水站以避免洪水的紐奧良下水道與供水委員會(New OrleansSewerage and Water Board)有備用電力可用。

國家氣象局對多個地區發布風暴潮與洪水警告,包括紐奧良南方的吉恩拉菲特(Jean Lafitte),當地市長凱納(Tim Kerner)說,河水迅速上漲,已經漫過2.3公尺高的堤防。

美國總統拜登形容艾達颶風足以威脅生命。他宣布路州遭遇重大災難,可以獲得聯邦支援。

警方表示,在紐奧良西北方60英里處的普雷里維爾(Prairieville),有一人被倒下的樹木砸中身亡。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U.S. National HurricaneCenter)今天指出,艾達颶風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

國家颶風中心表示,艾達在接下來一天會持續快速減弱,預料今晚會成為熱帶低氣壓。

而另一個颶風諾拉(Nora)也減弱為熱帶風暴,但在周末帶來強風暴雨,造成瓦拉塔港(PuertoVallarta)的一棟建物部分坍塌,一名男孩身亡。

國家颶風中心表示,諾拉29日晚間的位置在墨西哥的馬薩蘭鎮(Mazatlan)西北方165公里處,正以每小時19公里速度,朝北北西方向移動。

留沙 七股潟湖延壽記

 留沙 七股潟湖延壽記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陳添寶

二十多年前,台南七股潟湖躲過濱南工業區開發,保住原本的養蚵產業,也發展起生態旅遊。然而潟湖的沙洲往內陸移動,導致淤積,潟湖面積逐漸縮小。想保護潟湖,首先要保護沙洲,想保護沙洲,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沙留住。

「出來就收蚵或巡一巡看能不能收了。」今年五十多歲的黃智育,從父親手中接下蚵田,數十年來細心照顧。七股潟湖有青山港汕、網仔寮汕、頂頭額汕,三座沙洲屏障,海水從潮口內外流通,造就半淡鹹水的生態系,潟湖內風浪平穩,先民立起蚵架,造就今日蚵田景象。

水域面積約1000公頃的七股潟湖,像個聚寶盆,目前記錄到125種魚類,有3種是國際上列為極度瀕危的魚種,冬季更是候鳥的重要驛站。這樣一個生態豐富、產業富饒的環境,二十多年前,曾面臨開發壓力。1990年代,東帝士和燁隆集團提出的濱南工業區,計畫開發七輕石化煉油廠、大煉鋼廠與工業港。

這項計畫影響巨大,遭到居民強烈反彈,在2006年宣告停止。2009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七股潟湖真正被保護下來。養蚵產業每年有上億元產值;遊潟湖、烤蚵的旅遊活動,在疫情前也穩定發展,許多人的生計仰賴七股潟湖。

雖然避開了大型開發,大自然運行的力量,持續影響著它,護著潟湖的沙洲,被稱為鯤鯓,就像一條大魚,一直都在變動。

沙洲的沙,一部分來自季風,一部分來自溪流,曾文水庫興建之後,來沙量減少,加上漁港興建的突堤效應,沙洲不只有垂直的沙量變化,還有水平空間,持續往東、往南漂移,向內陸退縮。

台南市水利局主任秘書蔡國銓說,從航照圖看見,1994年到2009年,每年大概有50公尺的退縮。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林宗儀說明,由於內陸側已經興建堤防,一邊動一邊不動,導致潟湖越來越小。

養殖區域就在潟湖北邊的周萬松,一家三代都在七股養蚵,一部分蚵田因為青山港汕內移,而沉在海裡,還在潟湖內的蚵田,也被埋了不少。

淤積最明顯的區域,就在青山港汕東側。再加上沙洲之間,原本有兩個潮口,現在只剩一個潮口,水循環變慢,泥沙的流動變緩,七股潟湖逐漸淤積變淺。

淤積影響養殖,蚵農向台南市政府陳情,台南市水利局陸續在六孔碼頭附近的航道與南潮口進行清淤,清淤的沙正好拿來補沙洲。水利局主任秘書蔡國銓說明,近幾年運用柔性工法,把抽出來的沙裝進沙腸袋,放在沙洲兩側做保護,希望能讓沙洲培厚加高。

畫面提供:台南水利局

目前沙洲的復育有93公頃,抽沙120萬立方公尺。近十年投入3.3億元經費,青山港汕退縮有延緩,2012年到2016年 每年退縮量是6公尺,2016到2020年後續監測,呈現穩定狀態。

想辦法把沙留住,不是最近才努力做的事,2007年,當時的台南縣政府,就曾經舉辦「手牽手護沙洲」活動。十多年後,水利局沿用圍籬定沙,另外加鋪稻草、植生綠化。青山港汕因為侵蝕嚴重而變窄,颱風天海浪會直接打上來,植生則選擇匍匐類的沙灘植物為主,能耐受海浪、高鹽分與強風。

畫面提供:台南水利局

另一座網仔寮汕,台江國家公園為了保護遊憩設施,在臨海側,嘗試用木樁來消能。

想辦法與海浪拼搏,因為侵蝕作用不但使得沙灘退縮,也傷害到沙洲上的防風林。台江國家公園環境維護課課長呂宗憲說,網仔寮汕上面本來有很多樹,十年前,包括青山港汕,有滿滿的防風林,結果現在一棵樹都沒有。網仔寮汕的樹也少了很多。

數十年前種植的防風林,以木麻黃為主,因為不怕強風、鹽沫,生長快速。前線倒下的木麻黃,用殘軀保護著僅存的防風林。即使是在海浪打不到的地方,壽命僅有數十年的木麻黃,也已經老化。樹林中的底層,台江國家公園計畫與慈心基金會、民間企業合作,進行補植。另外在網仔寮汕最窄處,原本有樹林但現在裸露的地方,圍籬定沙來種樹,慈心基金會要在三年內種下七萬棵。

圍籬定沙與植生,只能護住一些表層的沙,但無法改變沙洲退縮與內移的趨勢。林宗儀以土石流為例說明,土石流崩塌,樹都跟著下來,因為移動面不是在種樹的地方,沙洲也是如此。

自然之力無法擋,沙洲退縮、內移、潟湖淤積與海面上升,依然考驗著七股。台南市水利局每年編列2000萬元經費,持續做維護,努力把沙留著。

天地萬物,從來沒有靜止不動,七股潟湖的前身是廣闊的台江內海,它也是從變動而來。隨順自然力,這些為七股潟湖延壽的方式,能產生什麼效果,就留待時間來印證了。

美國20年阿富汗戰爭在恐攻中結束 最後三千美軍撤離

 

美國總統拜登訂定的8月31日撤軍阿富汗期限今天到來,留在喀布爾機場的最後3千多名美軍預計撤光,為美國史上最長、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畫下句點。

白宮28日說,自14日以來已有超過11萬人撤離阿富汗。各國在喀布爾機場的撤軍撤僑行動28日幾乎完成,29日到31日主要是最後一批殿後的美軍撤離。經過上周末後,喀布爾機場的美軍已不到4千人。

根據美國國務院29日提供的最新資料,大約還有250名想離開阿富汗的美國人仍滯留當地。28日美國約有50架次撤僑專機起飛,使撤出阿富汗的美國公民達到5500人。英國28日已結束撤僑並撤離所有英軍,法國27日結束。

●數萬阿富汗人 未及撤出

雖然西方國家盡可能撤走更多人,但仍有數萬阿富汗人恐怕來不及撤出。喀布爾機場外一名阿富汗女子說:「我們的生命非常危險,所有能試的方法都試了。西方必須給我們一條活路,讓我們離開阿富汗,或給我們一個安全的地方。」

兩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會優先撤出面臨極高風險的阿富汗人,其他國家也這麼做。


●燒1兆美元 棄守收場

美國2001年出兵阿富汗,推翻窩藏凱達恐怖組織的神學士政權。20年來,美軍在阿富汗約有2500人陣亡,英國等盟軍合計約1千人,另有超過2萬美軍受傷。阿富汗政府軍損失約7萬人,阿富汗平民和神學士各有5萬人喪生。美國在阿富汗的軍費等開支,合計約1兆美元。


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結果是神學士20年後竟班師回朝,美軍倉皇撤離,最後撤軍階段還遭呼羅珊伊斯蘭國恐攻,導致13名美軍和100多名阿富汗人陣亡,顯示美國想要消滅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標也未達成。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29日說,拜登政府承諾,在撤軍期限過後,美國人與阿富汗盟友仍能「安全離開阿富汗」。蘇利文接受CNN專訪時說:「8月31日過後,我們仍握有大量籌碼,能讓神學士信守承諾,允許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和持旅行文件阿富汗人安全離境,抵達美國。」


●神學士稱「想走可走」

另外,全球百國29日發布聲明指出,神學士已保證,在美軍全數撤離後將繼續允許外國人和持外國旅行文件的阿富汗人「安全有序」出境。這100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不包括中國大陸與俄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時說,過了8月31日,美國「不太可能」在阿富汗維持外交存在。


華盛頓郵報認為,由於缺乏計畫,美國在喀布爾的外交存在將在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中斷,這可能會讓拜登政府難以兌現承諾,在8月31日後繼續幫助想離開當地的美國人和阿富汗人。

我們可以學學荷蘭 讓千年古城,還地於河嗎?|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2020-04-09王茜穎

1995年的大洪水,讓荷蘭一座2000年的奈梅亨古城幾乎滅頂。慣於與水爭地的荷蘭,決定拋開築堤防水的舊思維,改為拆壩遷堤、還地於河,讓河水、洪水有路可走。台灣的淡水河沿岸堤防不斷加長,部分堤防早加高過10公尺,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我們可以做不同的選擇?

有句話說「上帝造人、荷蘭人造陸」。13世紀以來,荷蘭人築堤造壩,與海爭地,卻在700年後轉了個大彎,推出國家計畫「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決定放手,與水共生。

在荷蘭隨處可見堤防、運河。圖片來源/李岱縈

氣候變遷 荷蘭洪水高出地面20公尺

還地於河計畫中,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依著歐洲第一大河萊茵河的分支—瓦爾河(River Waal)而建的奈梅亨(Nijmegen)。它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河港。

1995年,暴雨再加上氣候變遷導致高山冰雪快速消融,荷蘭境內河水水位達到有史以來的高點,最高紀錄超過海平面13.5公尺,高出河岸城市地面20公尺。這場洪氾讓這座2000年的古城幾乎滅頂,水位一度與堤防齊高,17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而且,這場噩夢很可能成為常態。根據2006年KNMI荷蘭氣候模式研究報告(KNMI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2006 for the Netherlands),因為全球暖化及地層下陷,2100 年荷蘭的海平面將上升2.5至5公尺,沿岸城市的水患威脅至少成長10倍。面對這樣的威脅,據2010年的統計,卻有近1/4的堤防無法因應暴漲的洪水。

圖片來源/Unsplash

與民爭地是為了還地於河

但荷蘭人卻捨棄了加高堤防的慣常作法。「我們不能再築更高的堤防了,否則我們將會被關在一座10公尺高的牆內,」荷蘭資深政策顧問韋弗倫(Harold van Waveren)說。

荷蘭政府投入23億歐元(約900多億台幣)在包含奈梅亨在內的30個重點地區,後遷堤防,還地於河,讓出一片開闊的氾濫平原,並移除阻礙水流的丁壩群等,以保護沿岸城市的400多萬居民。

「說的比做的簡單,」荷蘭基礎設施和環境部特別顧問布爾(Ingwer de Boer)在接近竣工時曾這樣感慨。要知道,還地於河,就是與民爭地。

當荷蘭政府公布將把原有堤防內遷350公尺時,奈梅亨北邊的Lent區炸了鍋。這裡約有50戶人家,多為務農。

雖說河灘地大多屬政府或治水委員會所有,但因戰後經濟發展,都市擴張,加上沒有發生大型水患,人們開始進入氾濫平原墾殖、居住、設廠。原本就因上游壩堤興建,導致下游地下水挹注減少,發生地層下陷,開發河岸無疑讓問題更惡化。

把這些土地回歸河流,恢復洪氾平原的蓄洪功能,不僅有助於防洪,亦能減少地層壓力,恢復下游地區地下水的挹注,解決地層下陷問題。此外,河中央創造出的新興島嶼區、串連自然保護區,舊北岸也更新為住宅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圖片來源/Unsplash

官民對話找共識 讓人與河雙贏

因為居民的強烈抗爭,在奈梅亨市府的堅持下,國務卿任命研究其他兩個替代方案,即使結果顯示原方案在安全性和成本上是最佳選擇,居民的意見仍然被審慎評估,嚴肅看待。之後,甚至撥研究預算給居民版替代方案,並與官方版一同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實質的對話更是不曾間斷。CityLab的報導指出,「還地於瓦爾河」計畫主持人希珀海因(Karsten Schipperheijn)多年來和Lent的居民保持密切聯繫,截至計畫完成前一年,他仍堅持每周親訪每一戶人家。

「我們從一開始就組織了社區會議……我們傾聽他們的批評,並詢問他們真正的疑慮和希望。結果發現,他們多是在意交通、施工期間的可及性和文化保存等務實考量。所以我們試著解決他們的疑慮。例如,我們盡其所能地保存對當地居民意義非凡的歷史建築。」希珀海因說。

真正的對話,還建立在透明、開放的資訊分享上,讓雙方有機會站在相同的對話高度。

荷蘭政府公開相關的圖像化工具、地理資訊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手法和數據,以及可能的影響推估,讓利益團體與居民得以深入參與討論、監督,進一步建立共識。最後,居民爭取到了一座迷人的觀光碼頭,以及一座提升交通便利性的新橋樑。

「我從沒想過50歲還要重新開始,」56歲的汽車修理工普呂姆(Frank Pluym)曾是強烈抗爭的一員。他也曾為了漫長又充滿不確定性的談判而苦,「但是最終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我必須說Lent確實從中獲利,變得更有吸引力,有更多活動。當然,有些人只想要和平與寧靜,但那在我們的時代是一種幻想。」


還地於河:荷蘭傳統水利工程框架下的政策發展

 By  on  in 環境 & 科學

荷蘭還地於河計畫(圖片來源:Factsheet Room for the River
前荷事生非曾介紹過,荷蘭人治水的態度,正逐漸從「與水爭地」轉變為「還地於河(Ruimte voor de rivier)和「與水共存」(註 1)。但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讓荷蘭人翻轉過去幾百年來「與水爭地」的治水文化呢?況且觀念的轉變並非一蹴可幾,新政策的推行必定遭遇衝突,荷蘭政府又使出哪些法寶,來應對政策執行遭遇的種種問題呢?
白鸛計畫(Plan Ooievaar):還地於河的發想緣起
荷蘭百年來的河堤系統,是以夏冬兩堤構成。夏堤與冬堤之間的土地,稱為洪泛平原(Uiterwaard),依河岸情況可能寬達 200 至 400 公尺。從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這三十年間,因為戰後經濟蓬勃發展、都市快速擴張,加上沒有發生任何大型水患,使得地方政府與民眾慢慢忘記 1953 年大洪水的教訓,開始在洪泛平原內墾殖,興建住宅與工廠。但這些使用土地的方式增加了地層壓力,使得原本就因為上游壩堤興建,使得下游地下水挹注減少,而存在地層下陷問題的地區,地層下陷情況越來越嚴重。
面對這樣的問題,荷蘭 H+N+S Landschapsarchitecteng 景觀建築事務所在 1985 年公布的白鸛計畫(Plan Ooievaar),從區域計畫的尺度提出「還地於河」概念。該計畫構想的創新點,可說是今日荷蘭政府「還地於河」政策的原型:將夏堤破除,把夏堤與冬堤之間的土地回歸河岸自然生態系統。這個白鸛計畫,也讓 H+N+S Landschapsarchitecten 贏得 Eo Wijers 基金會的荷蘭河地競圖首獎(註2、3)。
20140905_Ruimte voor de rivier1
白鸛計畫將「還地於河」之規劃概念,應用於萊茵河區域的規劃,規劃範圍東西約五十公里,南北約二十公里。圖中河流從上而下分別是,下萊茵河(Nederrijn)、瓦爾河(Waal)和馬斯河(Maas),黃色區塊主要為非都市使用地區,紅色區塊為主要聚落分佈地區,右上方聚落為Arnhem,其下方為Nijmegen。(圖片來源:Plan ooievaar the “Casco” concept
在白鸛計畫中,「還地於河」的「地」,即是指夏堤與冬堤之間的洪泛平原。如果這部分的土地可以回歸自然,不僅可以減少地面活動對地層造成的壓力,恢復下游地區地下水的挹注,解決地層下陷問題,又可以健全河岸生態體系,增加休閒遊憩空間,提升整體環境與空間品質。此外,由於這個地區的土地本來就屬於政府或治水委員會(waterstaat)所有,不需要額外徵收私有地,政策可行性看似不低。因而,這個提案的創新構想,開始在相關部門發酵。
20140905_Ruimte voor de rivier2
上、下圖分別為白鸛計畫規劃設計前、後的空間段面示意圖。規劃設計的重點在提升洪泛平原的自然發展,引導該區生態自我調節機制的建構。(圖片來源:Plan ooievaar the “Casco” concept
然而,一直等到 1993 至 1995 年間,荷蘭境內河水水位達到有史以來的高點;以及1995年,海爾德蘭省的堤防幾近潰堤,二十五萬居民與一百萬頭牲畜雖然預先撤離,但也造成將近一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龐大的損失,喚醒荷蘭政府與民眾的水患意識,讓他們重新審視既有的治水系統。隨後,荷蘭的國家治水政策,才於1997 年起開始納入「還地於河」的概念。
20140905_Ruimte voor de rivier3
九個主要的「還地於河」工程規劃設計手法(圖片來源:Factsheet Room for the River
如何整合民眾意見?參與式規劃與圖像化工具的應用
雖然洪泛地區的土地,本來就屬於政府或治水委員會所有,但民眾在此墾殖、居住與從事生產活動,卻也是既成事實。那麼,荷蘭政府如何面對反彈聲浪,讓各地民眾團體達成共識,將土地回歸滯洪使用,著實是個大問題。
在整個「還地於河」政策的溝通過程中,圖像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參與式的規劃方法,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荷蘭水利規劃部門發展一套特殊的參與式規劃方法與技術,主要藉由圖像與地理資訊系統工具,如 Planning Kit(註 4)等,供各利益關係團體利用。軟體中內建相關環境地理資訊、700 種工程規劃設計手法、以及與該手法相對應的數據設定,民眾可以藉此對規劃方案提出具體建議,且該系統工具可推估該規劃方案可能帶來的結果與影響,供各利益團體參考,據此選擇方案,建立共識。
其次,在空間規劃過程中,荷蘭政府透過各種溝通管道與場合,整合中央政府、地區與地方政府、地方居民、設計單位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讓方案最終得以完成協調,創造自然與農耕、水與人共存的空間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政府與人民的對話—荷蘭 Overijssel空間規劃案 )。
20140905_Ruimte voor de rivier4
還地於河案例:在 Nijmegen 與 Lent 附近,處理方式是於 Waal 河北側挖鑿河川支道以增加水流空間,同時配合該工程進行河岸土地使用與空間規劃,以提升河岸生態系統與空間品質(圖片來源:ruimte voor de rivier
這樣的系統設計,反應出荷蘭政府部門與規劃單位的開放態度。除了將相關資訊公開,讓規劃設計更透明外,他們也研發相關輔助系統工具,降低其他利益團體與民眾加入討論的門檻。一旦利益團體與民眾理解規劃設計的考量與執行後果,不僅可以增進信任程度,有助案件推行,又可以激盪創新方案,凝聚共識,可謂一舉數得。
筆者認為,如此開放民眾參與的策略,正是目前台灣政府部門相當缺乏的一塊。雖然台灣政府在資訊公開方面耕耘已久,但這些公開資訊卻囿於檔案格式與系統限制,難以為民眾或相關利益團體運用,讓資訊開放流於形式,十分可惜。從荷蘭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這些政府花費大筆經費獲取的資訊,如地理資訊、氣象資料等,確實可以轉變為開放知識,成為促進民眾參與政策研擬與空間規劃設計的工具。台灣政府除了可從態度上根本反省,還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務實的面對與化解民眾對政策的疑慮。或許讓政府資訊成為更開放的資料(open data),運用新科技讓政府資訊能被民眾更有意義的使用,降低民眾參與門檻,是增進民眾對於政策的理解,建立互信的一個有效辦法。
現實層面:水利工程與空間規劃的持續角力
從 80 年代萌發的概念,並於 1997 年起嘗試實踐的「還地於河」政策,象徵荷蘭政府在傳統的水利工程基礎上,導入空間規劃手法建立跨領域的合作平台,將空間品質、自然景觀、生態系統等其他專業領域納入整體規劃中。在新思維底下,「安全性」不再是水利管理政策的唯一考量。
只是,由於「還地於河」政策尚處於執行與發展階段,整體效果還不明顯。加上荷蘭的水利管理體系向來為工程派所主導,而水利工程專家對於「還地於河」的規劃理念,終究還是抱持懷疑的態度。隨著「還地於河」計畫將在 2015 年實施完成,自 2012 年開始,三角洲計畫(Delta Program)(註 5)成為荷蘭全國主要的治水綱領。但在該計畫中,空間品質再度遭到忽略,「安全性」依舊是唯一考量。部分空間規劃設計師認為,如果1997 年的「還地於河」政策象徵了荷蘭治水觀念的進步,那麼新版的三角洲計畫,則彷彿又往後退一步。這也許是水利工程為主導的治水委員會運作的結果。
就筆者的觀察來看,空間規劃設計者與水利工程專業者最大的衝突點,在於對生態與空間品質的堅持。水利工程專業重視安全,但對空間規劃設計者而言,除了安全外,若能同時兼顧生態與空間品質是更好的。在此思考脈絡下,空間規劃設計者思考的重點,在於如何兼顧兩者,而非完全屏棄傳統的水利工程技術。亦即在發展兼顧兩者的創新方法時,絕對需要水利工程專業的協助,以預估安全風險。我們可以預期的是,強調安全性的傳統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和強調環境系統與空間品質提升的空間規劃設計領域,在荷蘭未來的水治理議題上,將繼續角力與磨合,但這未嘗不是一件促進技術創新的美事。
那麼,「還地於河」的設計理念適合成為其他國家的水治理策略嗎?荷蘭台夫特水利工程教授 Bas Jonkman 於今年六月舉辦的 Urbanized Deltas in Transition 座談會上表示,荷蘭空間規劃設計師將「還地於河」、「與水共存」的觀念與規劃手法輸出到開發中國家時,必須格外謹慎。否則一旦發生水患,將影響該國經濟發展甚劇。他認為,不是不可以「與水共存」,只是必須在水利設施的保障下進行。

註 1:政府與人民的對話 — 荷蘭Overijssel 空間規劃案
註 2:De Eo Wijers-stichting Prijsvraag 1985: Nederland Rivierenland
註 3:Plan Ooievaar
註 4:Planning Kit
註 5:Delta Program

超級颶風/墨西哥灣區 關停原油九成產能

  

美國東南海域的大型颶風艾達(Ida)29日已迅速增強為非常危險的第4級超強颶風,即將挾帶時速241公里的強風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與紐奧良地區。墨西哥灣區的原油生產商紛紛關閉鑽油平台,估計已暫時關停逾九成產能,分析師密切觀察颶風是否造成持久性的傷害。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29日宣布,艾達已迅速升級為第4級颶風,成為美國五級颶風分類中等級第二強的颶風。路州州長表示,這將是170年來直接登陸路州威力最強的颶風。艾達還可能就在卡翠納颶風侵襲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的16周年當天,登陸紐奧良。紐奧良市已要求居民撤離、暫停大眾運輸系統、加強防災,唯恐16年前的噩夢重演。


美國安全與環境執法局(BSEE)統計,墨西哥灣560個有人員的鑽油平台中,28日已有半數(279個)平台撤離人員。墨西哥灣的原油產能關閉91%,約等於每天少掉165萬桶;天然氣產能也已關閉84.87%。煉油廠也已關閉約每日190萬桶的產能,佔全美國約10%。


除了海上油井,分析師也關切艾達颶風會不會直接衝擊墨西哥灣區的煉油廠,造成長久傷害。氣象學家麥斯特說,艾達的預計侵襲路徑「剛好就是颶風侵襲最糟糕的路徑」。


美國能源部統計,墨西哥灣區占全美國石油產能的17%、天然氣產能的5%。西德州輕原油期貨價格上周漲逾10%,攀抵每桶68.73美元價位。

災損分析公司CoreLogic估計,艾達可能造成近100萬戶住家損毀,重建費用可能超過2,200億美元。遭到侵襲的地區可能斷水斷電數周,使已在面臨美國最嚴重疫情的路易斯安那州更加分身乏術。

塔利班允女性上大學 但須男女分班

奉行嚴格伊斯蘭教律法的塔利班本月中旬推翻西方國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迅速掌握大權。 美聯社

奉行嚴格伊斯蘭教律法的塔利班本月中旬推翻西方國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迅速掌握大權。 美聯社 

 阿富汗武裝組織塔利班(Taliban)高等教育代理部長哈卡尼(AbdulBaqi Haqqani)今天說,將允許女性接受大學教育,但在塔利班統治下會禁止男女合班。

奉行嚴格伊斯蘭教律法的塔利班本月中旬推翻西方國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迅速掌握大權後,承諾會改變統治方式,不同於他們在1996年到2001年執政時實施的規定,即女孩和婦女們都不得受教育。

哈卡尼今天在與長老大會「國民會議」(loyajirga)舉行的會談中說:「阿富汗人民將繼續依據伊斯蘭教律法安全地接受高等教育,不會處於男女混合的環境中。」

他表示,塔利班想要「創設合理且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課程,與我們的伊斯蘭、國家和歷史價值一致,另一方面要能和其他國家競爭」。

法新社報導,在中小學,男生和女生也將分開上課,這在相當保守的阿富汗早已是常態。

塔利班承諾尊重女權方面的進步,但仍要以伊斯蘭法律的嚴格詮釋為前提。最急切的問題包括女性能否工作、接受各種程度的教育,以及能否男女合班。

但外界對塔利班的洗心革面抱持懷疑態度,許多人質疑他們能否遵守承諾。

在今天於喀布爾舉行的會議中,除了長老和哈卡尼之外,還有其他塔利班高階官員與會,沒有任何女性出席。

一名曾在塔利班掌權之前擔任一所城市大學講師的女性說:「在恢復大學功能的事項上,塔利班高等教育部只諮詢男教師和男學生。」

她說,這顯示「一律不讓女性參與決策」及「塔利班的承諾和行動之間有落差」。

塔利班於2001年被推翻後,20年來,大學入學率持續升高,尤其是女性,她們得以和男同學一起上課,也可以參加男教師的研討會。

近幾個月,阿富汗各地教育中心遭受襲擊,數十人喪命,引發恐慌。塔利班否認發動這類攻擊,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地區分支已承認是其中部分事件的始作俑者。

塔利班20年前執政時,不准女性參與公眾生活,也禁止娛樂,還實施殘酷刑罰,例如通姦者會被判石刑。

塔利班尚未公布新政府成員,要等到美軍和其他外國部隊撤離後才會宣布。美國訂定的撤軍期限是本月31日。

義民祭看見客家文化與土地連結 展現義民精神

 【大紀元2021年0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27日陪同總統蔡英文前往「新埔褒忠亭義民廟2021全國義民祭慶祝大典」時表示,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歷經百年香火鼎盛不衰,是全台客家信仰的中心,也體現客家忠義、保鄉愛國的傳統,而義民祭為15聯庄輪值祭典活動,包括中壢、觀音、新屋、楊梅等地曾輪值過祭祀區,每年的義民祭活動讓大家看見桃竹生活圈中客家文化與土地連結的情感。

鄭文燦表示,感謝蔡總統、蘇院長及內閣團隊,推動浪漫台三線計畫,北以桃園為起點,南至台中,推動許多客家亮點建設,其中桃園有龍潭的客庄茶故事園區、平鎮義民廟旁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及海洋客家精神的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3個亮點建設將於今(110)年完工,期盼未來以客家建設敘述活歷史,讓市民朋友看見客家,也讓客家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

每年的義民祭活動讓大家看見桃竹生活圈中客家文化與土地連結的情感。
每年的義民祭活動讓大家看見桃竹生活圈中客家文化與土地連結的情感。(桃園市府新聞處提供)

鄭文燦也感謝義民爺保佑桃竹地區歷經百年大旱,終能緩解旱情,疫情也得以控制,使台灣展現更大的韌性,也希望永續台灣的理念宛若客家精神一般代代相傳。

總統蔡英文表示,很高興看見與許多客家好朋友親臨現場參與義民祭活動,雖然今(110)年受到疫情影響,但在疫情挑戰下,更應該共同來緬懷義民爺團結、捨身保鄉的精神。今年以來,台灣面對疫情、水情及風災的挑戰,在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齊心面對、守護家園,使台灣受到世界的關注和肯定,也正是義民精神的展現。

除了祈求義民爺保佑台灣之外,也希望大家繼續做好防疫措施。
除了祈求義民爺保佑台灣之外,也希望大家繼續做好防疫措施。(桃園市府新聞處提供)

蔡總統提到,感謝國人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努力讓台灣的疫情得以控制,經濟能夠成長;然而疫情尚未過去,除了祈求義民爺保佑台灣之外,也希望大家繼續做好防疫措施。另外,感謝新埔褒忠亭義民廟的用心,配合防疫規定辦理活動,並新增線上轉播,讓更多人共同參與義民祭,關心客家文化;也感謝15聯庄的努力,百年來敬拜義民爺的香火不斷,讓義民爺守護家園的團結精神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李悅

逾百人死亡、含13名美軍!喀布爾爆炸現場「慘不忍睹」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26日傳出爆炸案,導致100多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13名美國軍人和90名阿富汗人,當時2起爆炸襲擊試圖進入機場撤離的人群。法新社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26日傳出爆炸案,導致100多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13名美國軍人和90名阿富汗人,當時2起爆炸襲擊試圖進入機場撤離的人群。法新社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26日傳出爆炸案,導致100多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13名美國軍人和90名阿富汗人,當時2起爆炸襲擊試圖進入機場撤離的人群。

「華爾街日報」報導,官員指出,在機場的艾比門(Abbey

Gate)發生第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後,另一起炸彈襲擊則發生在機場外的一家飯店附近。根據襲擊現場的畫面顯示,有多具屍體和血淋淋、致殘的倖存者被運走。


這次襲擊是美軍自2011年以來在阿富汗傷亡最慘重的一次,距離總統拜登(Joe Biden)要求從阿富汗全面撤軍的期限僅剩5天,無疑為撤離進度增添變數。


美國官員將這起襲擊事件歸咎於伊斯蘭國的地區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該組織也在事件發生後發出聲明,聲稱對這場襲擊負責。


美國海軍陸戰隊將軍麥肯錫(Frank McKenzie)向記者表示「軍方預估會有更多襲擊發生」。總統拜登26日晚間也表示對暴力事件感到心碎,並發誓要對襲擊進行報復,同時指示國家安全顧問制定應對襲擊的計劃,而撤離工作也不會停止。


麥肯錫將軍表示,美國將繼續與神學士就機場大門外的安全問題「進行協調」,同時透露神學士人員這期間一直在機場進行搜查,不知道自殺式炸彈客是如何通過檢查站,坦言「某個環節失敗了」。


這場襲擊是對神學士先前誓言在阿富汗重建和平的直接挑戰。「國際激進主義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漢明(Tore Hamming)表示「ISIS-K有意揭露神學士的無能」,更指出這是一場權力之爭。

美國官員將這起襲擊事件歸咎於伊斯蘭國的地區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該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便發出聲明稱對這場襲擊負責。截自推特
美國官員將這起襲擊事件歸咎於伊斯蘭國的地區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該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便發出聲明稱對這場襲擊負責。截自推特

廣角鏡/印尼西納彭火山 噴發濃煙

  印尼北蘇門答臘的西納彭火山廿七日噴發濃煙,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法新社)

印尼北蘇門答臘的西納彭火山廿七日噴發濃煙,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法新社)


印尼北蘇門答臘的西納彭火山廿七日噴發濃煙,正是夕陽西下時分。

全國環境結盟會議線上舉辦 河川垃圾亂倒問題待解決

 

雖然在疫情期間,成大社會科學院等單位仍透過線上方式,邀請全台各地的產官學研與NGO團體,昨天一起參與環境結盟論壇活動,希望未來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打擊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其中第4河川局提到最近因為各地垃圾焚化爐的年限紛紛到期、處理費用大增,使得很多垃圾都被倒在河川,需要環保單位從源頭管理做起才能杜絕。

論壇活動是由成大社科院政治系及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辦,參與人員約有60人,包括來自台南、桃園、台中、彰化、南投、橋頭地檢署的檢察官,環保署、林務局、水利署河川局公部門代表,及成功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台南市社區大學教授,與彰化、台南環保聯盟。

環境結盟行動最早是在台南萌芽,目前已推展到其他縣市,主辦單位表示,2004年時台南鹽水溪、二仁溪兩條河流長時間充滿惡臭、死魚,地方政府束手無策,後因台南地檢署加入環境執法行列,結合環保局、警察局、環保署、警政署、環保團體等單位,得以有效進行環境執法,讓惡劣的二仁溪與鹽水溪汙染在短時間大幅改善。


論壇中橋頭地檢署檢察官楊翊妘分享結合橋頭、嘉義與南投地檢署偵破山老鼠案件。台南社區大學老師黃煥彰認為,環檢警林聯合執法有其必要,但認為對於廢棄物清理法修法,環保署有放水之嫌,特別是爐渣入侵農田、魚塭的議題是否有政治力介入,請檢調機關強力查察。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處長楊瑞芬指出,因為外勞參與山老鼠盜伐,必須將移民署納入合作機關。同時因為山老鼠可能同時涉及槍砲、暴力、毒品等案件,林務局對於結構性組織犯行,單兵作戰已無法有大突破,需更多公私協力與跨部會分工合作,也是一種環境結盟。


此外,水利署第4河川局局長李友平說明透過與南投、彰化、雲林地檢署的國土平台讓河川疏濬作業在近年來沒有砂石盜採案件發生,並說明目前因垃圾焚化爐處理費大幅提高及垃圾焚化爐即將屆限,導致大量一般垃圾、事業及有害廢棄物趁夜黑風高濫倒在全國的河川區域,導致汙染河川水源的問題,語重心長的建議環保機關必須源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