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模式」遭衝擊 力促循環經濟求解方

 撰文:黃哲翰

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

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既出於公眾對氣候問題的急迫感,也來自企業競爭求生轉型的驅動力,既能實現永續經營的綠色理念、又能追求地緣衝突下的國家自主,正是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和解的時刻。

2023 年開春,德國一掃過去 3 年疫情不景氣與烏俄戰爭帶來能源危機的陰霾,聯邦經濟暨氣候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在 1 月底宣布「德國已渡過了能源危機最黑暗的時刻」──能源價格的漲幅已透過去年投入 2,000 億歐元所成立之「經濟穩定基金」(Wirtschaftsstabilitätfond, WSF)初步獲得控制,而嚴重的通膨現象也已開始收斂,預估 2023 年的通膨率將從去年的 7.9% 降回到 6%。

相較 2022 年於能源危機發生時的悲觀,如今德國經濟官員與智庫的態度亦轉為審慎樂觀,看好今年景氣,將經濟成長率的預估由原先的 - 0.4% 調整轉正為 0.2%,並預期消費買氣回溫。

「能源危機」促德加速「能源轉型」

對此,哈貝克近期更是頻頻信心喊話,並將 2023 年定調為「產業之年」──德國經濟部將積極採取所謂「供給面政策的轉型」(die Transformative Angebotspolitik),大舉提供誘因,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例如:以 15 年為期,補助企業使用氫電以渡過碳中和轉型的瓶頸期、簡化綠能投資的核准程序,並鼓勵「循環經濟」(Kreislaufwirtschaft)相關的科技創新等。

德國政府之所以抓緊景氣回暖的時間窗口,大動作進行政策宣示、力推產業淨零排放的綠色轉型,除了氣候變遷問題急迫、德國聯邦政府欲推動實現 2045 年碳中和的目標之外,其實也是因應國際政治一連串嚴峻挑戰的不得不然。

最直接的挑戰來自於,過去 3 年以來,動盪的國際局勢暴露了德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德國作為高度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比任何一個工業國家都更加仰賴全球化的供應鏈,特別是中國的原物料與中游產品以及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所謂「德國模式」競爭力即建立在這兩項重要支柱上。然而,先前中國清零防疫造成供應斷鏈,以及西方 2022 年起對俄羅斯能源的禁運制裁,都對「德國模式」造成停產與成本飆升等嚴重衝擊,甚至可能陷入產業外移的危機。

此困局促使德國加快大轉型的腳步,一方面著手降低對中俄兩個獨裁國家之關鍵原物料(例如鎂和稀土)或能源的「不對稱依賴」,將供應鏈多元化,另一方面則更期待以綠色轉型增加能源自主的籌碼,並升級產業競爭力。

另一挑戰則來自一個意料外的競爭者:盟友美國。美國國會於去年 8 月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其中包含要以 3,700 億美元投入能源自主與氣候保護,補助企業發展綠能科技,並提供相關減稅等優惠,前提是受惠的企業必須在美國設廠生產或使用美國本土產品。德國及其他歐盟國家因而相當擔心,該政策將對歐洲的關鍵科技產業造成磁吸效應。因應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競爭,歐盟也不得不加快跟進補助的腳步。

眼下歐盟已準備要大舉鬆綁成員國補助電池、太陽能、風電、熱泵、氫電等領域的限制、擴大減稅優惠的空間、加速相關設施的建造批准程序,並且日後在面對歐盟以外的競爭國(主要即美國與中國)提供相關優惠條件時,允許歐盟成員國滾動式調整跟進。預估歐盟各國也將端出總額至少不低於中國的補助(約 2,800 億美元)。

不過,歐盟畢竟還要花上相當的時間來整合各成員國意見,並與美國協商避免彼此擦撞,因而補助計畫的具體方向預計得等到今年夏季以後才能明朗。但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德國則已加緊腳步率先起跑:經濟部長哈貝克宣告,今年上半年,德國針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優惠補助就要上路,淨零排放、能源自主等相關領域不但已成為國際角力的新戰場,更是德國經濟跳脫過去以高耗能、高耗材(德國企業生產耗材量高於歐盟國家平均的 10%)、不對稱依賴為特徵之生產模式窠臼的希望所在。

德國汽車製造業風向已變

對於這一點,向來彼此關係微妙的德國大企業與綠黨執政的經濟部之間,難得地存在高度共識。淨零排放不再僅是「氣候大罷課」(Fridays for Future)的運動訴求,或來自公眾的外部壓力,早已成為企業自身維持競爭力的預設條件:在石化能源、原物料、運輸等生產成本高漲已無回頭路的時代下,「企業營利」與「氣候目標」這兩個過去彼此衝突的要素,如今則在「循環經濟」這個概念上找到了共同答案。

這樣的轉變在汽車製造業尤其令人矚目。德國在檯面上雖然長期以環保模範生的形象聞名,但事實上,至今的減碳成績與交通空污卻落在歐盟後段班,這有相當一部份可以歸咎於氣候目標與作為德國經濟命脈之汽車製造業的利益彼此衝突,因而氣候政策的貫徹經常不敵後者的遊說。然而最近幾年,德國汽車製造業的風向已大變,電動車、循環經濟相關概念成為主流,而這在 2021 年度德國國際車展(IAA)更是顯露無遺。

BWM、Mercedes-Benz、VW 等汽車巨頭除了大舉投資電動車製造之外,也深刻理解到,其企業競爭的重點還在於原物料的取得與使用朝向循環經濟模式的轉型,確保鋰、鈷、稀土、鋁、鋼等物料的取得穩定且符合氣候標準,建立回收再利用的系統,並研發使用再生材料(目前使用再生材料的部分仍多限於非核心的部分,例如車廂內裝的門把、座位等)。此外,組裝的程序也有相應的創新,例如捨棄車漆、黏膠、複合材料,便於汽車報銷後進行拆解再利用。

綠能科技帶動化工材料需求暢旺

德國另一個令人矚目、朝向循環經濟轉型的領域,則是傳統上高耗能、高耗材、高碳排的化工產業,這又以作為世界最大化工企業的 BASF 集團為典型範例。BASF 是近年受地緣衝突、原料斷供與能源禁運衝擊最深的企業之一,甚至去年因極端氣候導致的萊茵河水位暴降、癱瘓船運的狀況,也連帶重創 BASF 萊茵河畔基地園區的營運。但另一方面,綠能科技的浪潮又帶動相關化工材料的需求暢旺,例如鋰電池正極材料(Cathode Materials)在接下來數年內都將供不應求。這一推一拉的驅力,都使得同時追求氣候目標與能源物料自主的循環經濟,成為 BASF 理所當然的答案。

BASF 創新轉型的具體方向大致有三:(1)擺脫對石化能源的依賴,轉向氫電與風力,預計在 2030 年讓生產過程完全使用再生能源,除了投資建造再生能源與輸電基礎設施之外,其工業設施也需因應改造。為了此一能源轉型,BASF 預計在 2025 年以前投入約 1,000 億歐元,並積極尋求企業合作夥伴。(2)投資研發原物料的再生科技,預計在 2025 年要從石化廢料中回收 25 萬噸的可用原料,此外,亦計畫將鋰電池正極材料的製程轉型為循環經濟的模式。(3)發展碳循環的技術,並研發以二氧化碳為替代原料的生產製程,將碳排放回收再利用。據此要以 2018 年的碳排放為基礎,預計 2030 年降至 75%,並在 2050 年達到完全淨零排放。

零售業加速碳中和轉型

德國大企業吹起的這股循環經濟的風潮,在汽車、化工等關鍵製造業之外,也吹到了零售業。德國是歐洲廉價連鎖超商的領頭羊,超商的削價競爭,讓德國消費者享受到遠低於其他工業先進國家的物價,但也因能源消耗、過度包裝、食物浪費等問題,在氣候目標上屢屢繳出紅字的成績單。近年德國各大超商集團開始加速碳中和轉型,其中又以旗下擁有 Lidl 超商與 Kaufland 大賣場的史瓦茲集團(die Schwarz-Gruppe)表現相對突出。

Lidl 已於 2022 年 3 月達成淨零排放,其實現轉型的措施包括:使用再生能源、在連鎖店的屋頂設置太陽能板、新建綠色建築作為店面以自然調節店內溫度、減少一次性包裝、為「醜食」蔬果提供優惠活動等。此外,史瓦茲集團亦積極投資循環經濟的技術,實現了押金制瓶罐 100% 回收再利用,並研發草本纖維替代紙包裝等。然而碳排占比最高、減碳難度最大的部份,當屬超商商品供應鏈,對此,Lidl 亦開始要求所有供應商在 2026 年提出積極的氣候目標。

人才荒的憂慮

綜觀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的熱潮,既出於公眾對氣候問題的急迫感,也來自企業競爭求生轉型的驅動力,既能實現永續經營的綠色理念、又能追求地緣衝突下的國家自主,此刻似乎正是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這兩個矛盾因素彼此和解的時刻,至少德國聯邦政府是如此相信。

然而,德國在朝向此一轉型目標的路上,除了政府宣示政策、企業設定願景之外,顯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行政程序冗長與公務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相關法規過於繁瑣,或是與氣候目標衝突,例如能源相關稅法如今仍然有利於碳排嚴重的石化燃料。此外,德國目前亦面臨嚴重的專業人才荒,這對需要大量創新人才的綠色轉型而言顯然並非好事。

在這一切問題之外,德國面對的結構性大問題也仍未改變:其處於能源價格高漲、缺乏關鍵原物料來源的地緣位置,有專家即懷疑,儘管聯邦政府寄望於投入大量補助,但這終非解決結構性問題的長遠之計。

德國面臨這個挑戰最為嚴峻、同時也是機會最為有利的時代,是否能成功跳脫過去經濟模式的窠臼,值得繼續觀察。(本文作者曾就讀政大新聞系與哲學系、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院博士畢業,現定居奧地利) 

來源:《台灣銀行家》159 期

屏東縣工業區推廣太陽光電 鼓勵綠能產業及淨零排放發展

2023/06/28經濟日報 鄭芝珊

為逐步落實工業區建置太陽光電設施,27日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協同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及經濟部工業局內埔工業區服務中心舉辦太陽光電推廣座談會,目的是推動工業區產業轉型,邁向太陽能光電綠能廠商。

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及經濟部工業局內埔工業區服務中...
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及經濟部工業局內埔工業區服務中心,舉辦太陽光電推廣座談會。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提供

氣候變遷造成的負面影響已十分告急,引起了國際社會及在地團體的重視,2022年3月已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行動路徑,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工研院陳香如管理師,分享屋頂光電申設之成功案例。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提...
工研院陳香如管理師,分享屋頂光電申設之成功案例。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提供

這次經濟部能源局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陳香如管理師,解說目前國際光電推動趨勢及工業區廠房屋頂設置太陽光電之策略說明,陳香如表示,太陽光電分為屋頂型及地面型,政府目標於2025年達成裝置容量20GW之目標,其中8GW為屋頂型、12GW為地面型,以屋頂型光電設施優先推動,座談會中也分享屋頂光電申設之成功案例。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郭軒甫榮譽理事長,說明工業區太陽光電設置現況...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郭軒甫榮譽理事長,說明工業區太陽光電設置現況。經濟部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提供

針對淨零排放議題邀請昱山環境技術服務顧問有限公司劉乙琦經理及林伯洋工程師,概述中小企業淨零排放策略,並解析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之衝擊及提醒CBAM過渡期草案研擬時程與注意事項,以降低中小產業未來可能面臨之衝擊,促進中小產業升級轉型及永續經營之策略。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郭軒甫榮譽理事長,說明工業區太陽光電設置現況,提出今年度除轄內工業區廠商外,將擴大輔導轄外工業區及工業用地廠商,擴張太陽光電推廣的範圍;並針對儲能議題進行分析,展示儲能應用及電力交易平台之操作方式,強化儲能設施推廣,逐步達成工業區太陽光電推動之目標。

綠能已是國家重要政策,座談會透過建置太陽光電實例,消除廠商安裝太陽光電之疑慮,讓廠商更加了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優勢、成本效益與儲能應用及碳關稅因應策略,強化廠商減碳觀念,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上游終於有雨了!曾文水庫可望補水超過230萬立方米

 2023/06/24 23:27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曾文水庫上游近來水氣明顯不足,水情進步有限,但今天傍晚起終於下雨,雖然截至深夜累積僅15.5毫米,但已是10天來的單日最大,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預估,可望帶來超過230萬立方米的進水效益。

曾文水庫集水區從15日起,單日累積降雨都在個位數,進帳有限,加上持續放水到烏山頭水庫蓄存,蓄水率下降中。

今天傍晚起,曾文水庫上游終於有了比較明顯的降雨,截至夜間10點,累積15.5毫米,雖然沒有很豐沛,但已是近10天來首度達到雙位數,對水情不無小補。

南水局說,豐水期間,各水庫將以高水位操作,把握每場降雨的任何一滴水,全力蓄存、調控,以穩定未來供水,也籲請民眾持續節約用水。

根據南水局的觀測資料,截至今夜10點,曾文水庫的水位標高為196.76公尺,蓄水率12.11%,連同烏山頭水庫合計有效蓄水量逾1.07億立方米。

至於供應民生用水的南化水庫,持續靠著越域引水,水位標高來到172.66公尺,有效蓄水量5569萬立方米,蓄水率62.23%。

南韓對美出口20年來首度超越對中國 凸顯韓中貿易模式轉變

 韓國去年對美國出口額超越對中國出口額,創下接近20年來首見。凸顯在華府將更多盟邦拉進供應鏈,以及北京努力推動製造業自給自足的情勢下,韓國的外貿模式正在轉變。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根據韓國央行「韓國銀行」本週發布的數據,韓國去年對中國的貨物出口額較2021年減少近10%,降至1220億美元;反觀同時期對美國的貨物出口額則躍增逾22%,來到1390億美元。

這是2004年以來,韓國對美國出口額首度超越對中國出口額。韓國是全球第10大經濟體,擁有三星(Samsung)等居全球貿易領導地位的巨擘企業。

這些數據反映出美國對韓國汽車的需求大增,以及在全球記憶體晶片銷售減緩下,韓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銳減。

在韓國前10大出口貿易夥伴國當中,對美國出口額是過去5年間唯一出現成長。此外,在韓國電池製造商如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SKOn、三星SDI及太陽能公司韓華Q-Cells(Hanwha Q-Cells)等業者帶領下,韓企近幾年也一直是美國半導體和潔淨科技產業最主要外來投資者之一。

相反地,中國的重要性則不斷減弱。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韓國自2021年以來對中國出口比重下降的產業,涵蓋煉油、石化、鋼鐵、汽車零件和顯示器。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並指出,今年第一季韓國對中國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率跌破20%,是2005年以來首見。

韓國國際金融中心(Kore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Finance)的分析師將韓國對中國出口出現結構性萎縮,歸咎於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也就是利用國家補貼來強化中國的機械及精密工具製造產業。

英國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韓國研究部主任朴鍾勳(Park Chong-hoon,譯音)也說:「近幾年韓中經濟關係持續出現結構性改變,因為在北京支援下,中國企業在科技價值鏈的地位提升。」

韓銀總裁李昌鏞5月告訴韓國國會議員:「許多中國企業正在製造中間財,而這正是我們主要的出口品。」他並提到:「中國10年經濟榮景帶來的(貿易)支援已經消失。」

不過渣打的朴鍾勳認為,「韓國對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品是高端半導體,這類需求目前走下坡;但隨著全球資訊科技(IT)業界復甦,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也將反彈」。

儘管如此,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去年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未來10年期間,韓中兩國的「貿易結構將會改變」,朝價值鏈的下方移動,因為敏感科技的交換會受到越來越大的管控。

台積增資美廠 台資東進首度超車西進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在「護國神山」大舉增資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三十五億美元的助力下,今年前五月不只台資對非中國以外投資金額大增至八十三.一六億美元,超過對中投資金額十五.○七億美元的四.五倍,對美投資金額也達四十七.七九億美元,是對中投資金額的二.二倍;全年台資東進投資也可望首度超過西進。

台商可說是投資中國的急先鋒,早自一九九一年政府正式開放赴中投資前,不少傳統產業就已繞道偷跑,到二○○一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電子業大舉西進,一度將台灣筆電產線全數拆光光;而馬政府執政期間,短短八年累積西進逾九百億美元,不僅較扁政府時期的五百億美元多了八成,也佔了開放三十多年來累積西進金額的近半。

隨著蔡政府執政後,中國蠻橫打壓台灣,且美中對抗逐步擴及到科技、金融等全領域,過去赴中投資金額遠超過對其他國家投資的一到二倍以上,在二○一六年出現死亡交叉,二○二○年起對其他國家投資已超過西進一倍以上,去年光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就已逼近赴中投資。

前五月 投資新南向金額也勝西進

根據投審會最新統計,今年前五月西進投資持續降溫,不僅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達十九.二四億美元,超過核准對中投資金額的十五.○七億美元,核准對美投資金額在台積電大手筆投資助力下,更達四十七.七九億美元,全年可望首度出現東進美國超過西進中國投資。

另相較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台股上市公司累積赴中投資金額從二.一四兆元成長到去年底的二.二七兆元,增幅僅六%;同期間上市公司「東進」美國金額從三八一八億元成長到五九○○億元,成長逾五十四%,較西進高出八倍。

碳費徵收明年上路 人才待培育

 2023/06/24 05:30

碳盤查報告送第三方驗證 環署開設輔導班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台灣跟隨國際腳步,宣示淨零碳排路徑,環保署、金管會更分別要求工廠、企業等未來要做到「碳排放揭露」,後續才能依照相關計算,收取碳費、碳稅等,碳盤查相關報告雖不需專業證照,但須送第三方驗證機構,取得國際ISO認證,未來相關碳盤查機制人才亟待培育。

歐盟已預計二○二六年全面實施碳關稅,台灣去年公告二○五○淨零碳排路徑,預計明年開徵碳費,衝擊工廠、企業必須認真節能減碳,在此之前,各公司需執行「碳盤查」,環保署已成立「氣候變遷辦公室」並公告相關指引,金管會也要求上市櫃公司在二○二七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盤查是需依照不同法規計算碳排放量,目前歐盟、日本、美國都要求工廠進行盤查申報,但目前各國法規上,並未要求撰寫碳排申報人員需專責或具相關證照,重點放在「盤查什麼」。

蔡玲儀說,環署去年五月已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提供標準化方法與原則,協助完整、準確地盤查資訊,作為推動減量管理的基礎;企業學會碳盤查不難,只要懂得該收集哪些數據,包含工廠用油、煤、電等數據,再透過相關試算平台試算,目前已開設輔導班。

蔡玲儀表示,現行制度雖未強制要求各公司設置「碳盤查管理師」,但各家計算的數據報告,仍須經過「第三方驗證」機構查證。

環保署認可的機構已從七家提升到九家,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也增加更多法人認證碳排,企業碳盤查文件只要被簽署,就獲國際認證,可上供應鏈。

蔡玲儀指出,雖企業免設碳盤查專責人員,但第三方機構的查驗人員會被嚴格要求,也要取得專門證照與許可證,樂見企業雇用具有碳盤查能力的人才,有助內部加速節能減碳規劃。

宋屋國小敲掉花台 解救校樹

 2023/06/24 05:30

記者陳恩惠/專訪

日治時代(一九三一年)成立的桃園市平鎮區宋屋國小,校內三公尺以上的喬木有二百多棵,還有若干百餘歲的黑松、肖楠、茄苳等老樹,堪稱城市中的森林小學,但部分樹木受花台、硬鋪面等設施阻礙生長,甚至死亡,校長桂景星帶領師生「自己的校樹自己救」,敲除人工構造物,讓長期穿小鞋的老樹根部享有健康的伸展空間。

長期穿小鞋的老樹根 有伸展空間

桂景星早在二○一一年八月調至逾百年歷史的桃園大溪區內柵國小時,就曾有九十歲老校友叮囑他要照顧校樹,當年便發現部分樟樹被白蟻啃食、竄根,楓香樹根長滿白色蕈類,因此結識台灣綠色陣線協會理事長林長茂,也向中興大學副教授、「樹醫生」劉東啟求助,診斷病因、改善,幫老樹存活。

桂景星表示,愈理解「樹木健康」照顧原理,愈發覺全國的校園、公園,處處充滿傷害樹木的「人為觀點」作法。他提起宋屋校樹「花台解構」行動,坦言曾遇師生、家長、校友抱怨,但深明解構須從容進行,並提出枯枝砸落、花台撐破等事件,當大家獲悉是為救樹、讓樹繼續活另個百年,最終獲共識。

農家子弟出身的內柵老師簡士寬、宋屋總務主任徐明麟也跟著桂景星救樹,徐還以內柵救樹為例成就博士論文。去年桃園市府教育局也推動「養愛護樹聯盟學校」,號召學校邀請專家進行校樹棲地改善、根系活化等。

桂景星在十二年救樹經驗中,發現這是跨領域的技術專業,還充滿利益爭議,但也從中獲得「學生幸福、眾生幸福、永續校園視野」的啟示,能救多少樹都是緣分,更重要是人的觀念改變。

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認為,校樹的種植從設計基地、樹種、種植方法、維護管理、修剪等都很重要,現行設計都從人的喜好開展,舉例在鄰近校舍之處種樹,會使樹木跟建築間產生結構衝突,這些問題在設計時就該排除。

拉拉山巨木群步道 2200公尺全程手作

 2023/06/24 05:30

記者李容萍/專題報導

遊客、山友來到今年四月十八日成立的「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仰望北台灣知名的數百上千歲紅檜與台灣扁柏巨木群,呼吸芬多精之際,腳下林徑卻是「手作步道」,是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國家森林環境維護志願服務隊」就地取材,以岩石、風倒木,採傳統人力砌石工法,歷時八年修建,約二二○○公尺,讓走過的人都舒服感動。

該服務隊二○一三年成軍,現有六十二位志工,年紀從廿多歲到七十多歲,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有運將、退役上校、大學教授、科技新貴、田僑仔等,共同點是熱愛登山健行。

固定每月第三週上山服勤3天

曾任該服務隊六屆隊長的林國文說,服務隊固定每月第三週的週六至下週一上山服勤三天,主要從事步道勘查規劃、準備材料與工具、施工鋪築等,工區遍及新竹林管處所轄的內洞、滿月圓、東眼山、拉拉山、觀霧等國家森林遊樂區。

拉拉山巨木群步道原本多為木棧道,但高山長年環境潮濕致木頭易朽壞,不利維護,服務隊二○一五年進駐後,逐步更新為手作步道,只是施工面臨狀況層出不窮,如石塊凹凸不合用,常常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又因岩石、倒木又大又重,要多人一起搬,偏偏步道狹窄,過程有志工滑倒,或被撞到、被「懸鉤子」刺到唉唉叫等。




施工狀況百出 砌石堆疊 做了又拆

志工胡僑芸是該隊攝影官、臉書小編,她印象中最具挑戰的事件,是廿三號巨木二○二○年十二月初因連日強降雨,傾倒在環狀步道和橫波臥龍(十七號巨木)的溪床上,阻斷通往十六至十八號巨木的路徑,也使往廿四號巨木的步道崩坍。

但隔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服務隊暫停服勤,胡僑芸說,去年四月疫情趨緩才重新排班,踏勘時見雜草叢生、亂石倒木,「簡直快昏倒!」花了四次服勤時間,以砌石堆疊、枕木支撐、碎石鋪設等工法,才做好橫跨廿三號巨木的陸橋,再完成連接廿四號巨木平台的步道支線階梯。

「服務隊沒有個人英雄,全靠團體合作。」林國文說,大家在一千四百至一千九百公尺的中海拔霧林帶施工,氣溫低時風一吹全身發抖,天氣熱時皮膚曬黑又刺痛,但大家常忙到連水都忘了喝,偶遇午後陣雨才會提早收工,晚餐還討論隔日施工細節,成就感蓋過身體勞累,培養了家人情誼,是無價收穫,樂此不疲。

美印聯手 阻中破壞東海南海穩定

 2023/06/24 05:30

美印深化國防商業關係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廿二日隆重歡迎印度總理莫迪來訪,兩人單獨會談兩小時半後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兩國將在國防和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展現聯手對抗中國及俄羅斯全球影響力的強大意圖。莫迪稱脅迫和對抗的烏雲正籠罩印太,美印反對片面透過武力改變現狀。

莫迪此次赴美國是訪問,獲得拜登最高規格接待。會後舉行聯合記者會,拜登讚揚美印關係重要性為全球之最,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堅強、更緊密、更有活力,且兩國貿易在過去十年內倍增,經濟關係蓬勃發展。他強調,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與美國共同擁有民主,「我長久以來相信,美印關係將成為廿一世紀最具決定性的關係之一」。莫迪則說此次訪美將為印美夥伴關係帶來「新方向和能量」。

兩人雖未點名談述中俄,但強調「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重要,重申將對任何片面顛覆多邊體系的企圖進行反擊;兩人提及東海及南海緊張局勢加劇,不時出現「破壞穩定的行動」,凸顯國際法和航行自由的重要,並反對尋求透過武力改變現狀的片面行動;兩人還對烏俄衝突深表關切,指戰爭對糧食、燃料、能源安全和關鍵供應鏈等造成嚴重影響,承諾繼續向烏國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拜登還說,本世紀世界面臨的挑戰及機遇,都需要美印合作發揮領導作用。

稱習獨裁者 拜登不改說法

此外,拜登近日稱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導致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向美國國務院嚴正交涉。然而,拜登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重申,他不會大幅改變對中國的直率看法,同時也不認為此事會造成任何實質後果,仍預期會在近期與習近平會面。

莫迪罕見接受記者提問,其中美國記者尖銳詢問莫迪將如何改善印度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族裔的人權,莫迪回說印度是血液中流淌民主的國家,絕對不容歧視。莫迪隨後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再次強調印度是世界上所有信仰的家園。莫迪也再次強調,他支持「自由、開放、包容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稱脅迫和對抗的烏雲正籠罩印太,該地區的穩定已成美印核心關切議題之一。莫迪還說印度很快將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美印此次簽署多項協議,涵蓋半導體、關鍵礦產、科技、太空和國防合作、武器銷售等,其中有些旨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依賴中國,也有些試圖壟斷未來戰場可能出現的技術。據了解,美國美光科技公司將在印建設半導體組裝和測試廠;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將赴印生產噴射機引擎;部署印太的美軍艦艇未來可停靠印度進行檢修;印度將採購卅架美製「海上衛士」MQ-9B武裝無人機,協助監控中印爭議邊境的共軍動態。

首年年薪逾130萬!南韓大學生最嚮往入職三星電子

 2023/06/17自由時報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隨著畢業季到來,南韓就業入口網站《Incruit》最新發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南韓大學生最嚮往進入三星電子工作,且比起提升自我價值,如今的大學生更看重待遇。

《韓聯社》17日報導,《Incruit》近日向全國872名大學生進行有關最想就職企業的調查,調查的選項涵蓋總市值排名前130名的上市公司。

結果顯示,三星電子以8.1%最受大學生青睞,選擇三星電子的回答者中,高達56.3%稱該公司的工資和獎勵制度最令人滿意。據了解,三星電子去年將大學學歷的新員工起薪上調至5300萬韓圜(約139萬台幣),等於入職第1年年薪就超過百萬台幣。

南韓IT龍頭之一Kakao以7.5%排名第2,回答者中有27.7%認為該公司福利待遇最令人滿意。南韓最大入口網站NAVER得到6.8%大學生信賴,而現代汽車也有5.6%,兩者分列第3和第4名。化妝品牌愛茉莉太平洋、CJ ENM、SK海力士、三星物產、大韓航空、CJ第一製糖等企業都位居前10名。

值得注意的是,《Incruit》分析,南韓大學生的求職標準與以往不同,過去希望在能夠累積經驗並提升自我價值的企業工作,但如今更希望能在工資高、獎勵高、福利待遇好的單位就職。

尚比亞1954億鉅債 中國等6國允重組

 023/06/24 05:3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爆發外債違約的尚比亞廿二日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債權國就重整六十三億美元(約一九五四億台幣)貸款達成協議,可望為其他也積欠中國巨債的國家提供解套範本。

根據了解,尚比亞是趁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之便,與多個債權國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尚國總統希奇萊馬(Hakainde Hichilema)在推特上發文證實此一消息,稱此協議為尚比亞「邁向經濟復甦與成長之旅上的重要里程碑」。

尚比亞債務總額達328億美元

截至去年底,尚比亞的債務總額達三二八億美元,包括一八六億美元的外債;而今其中六十三億外債已達成重組協議,涵蓋來自法國、英國、南非、以色列、印度,以及被欠債四十一億美元的最大債權國中國等國的貸款。不過,尚比亞積欠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與多方開發銀行的外債無法重組;至於積欠私人債權人的六十八億美元,則得另行與之達成類似的重組協議。

尚比亞的外債協商曾因中國與西方債權國間的分歧而導致窒礙難行,華府一度指控北京拖延債務協議;而今達成協議,出席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對此表示歡迎,並呼籲解決斯里蘭卡等其他國家的債務積壓。彭博指出,尚比亞達成外債重組協議,可望為包括迦納、斯里蘭卡與衣索比亞等仍卡在與中國債權人、世界富國組成的「巴黎俱樂部」以及債券持有人的債務協商中的負債國家指路。斯里蘭卡外債總額約五一○億美元,其中中國貸款約占一成。

尚比亞是非洲最大銅產國,人口近兩千萬,前總統倫古在位六年期間大舉借貸以挹注基礎建設,導致國家債台高築。

南韓年輕人經濟危機 度過難關靠這3招

 023/06/24 10:2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通貨膨脹嚴重且出現就業危機,不少年輕人勒緊褲帶生活,為了度過難關近來開始流行起新的經濟文化,分別為「用APP賺小錢」、「去當鋪」和「不花錢挑戰」。

《YTN》報導,南韓不少上班族最近的午休時間,都一邊外出散步一邊盯著手機,搶著點到散步APP的10韓元(約新台幣0.25元)圖標,有人靠著這個1個月累積到2000韓元(約新台幣47元),並希望下個月能有4000韓元(約新台幣94元),差不多是賺到1杯咖啡錢。

另外,由於南韓對貸款信用評等的審核越來越嚴,不少20來歲、30多歲的年輕人都改去當鋪找機會,抵押品大多是筆電或手機等等,店家透露,有些人來換錢是為了繳信用卡的最低費用,有些人則是拿來當生活費。

與此同時,「不花錢挑戰」也逐漸在南韓流行,民眾會透過社交平台分享日常開支和儲蓄目標,一旦有不必要的花費就會被其他用戶阻止。

不只新南向!台歐關係升溫 台資基金揮軍中東歐

2023/06/24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台灣與中東歐地區聯繫加深,一家政府支持的風險投資公司,正在尋求擴大在中歐和東歐的投資,並為那些希望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發展業務的初創企業,搭建橋樑。

為了深化台灣與中東歐國家經貿投資、產業對接及供應鏈安全合作,設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中東歐投資基金,並以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國為優先合作對象。藉由投資促進我國與中東歐國家之經貿合作及產業發展,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與產業競爭力,由台杉投資受託管理國家發展基金會之中東歐投資基金。

這個政策引起日媒關注,日經亞洲報導,台杉投資(Taiwania)今年再投資4公司,總數至少達到6家,聚焦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領域,並在政府支持的中東歐 (CEE) 投資基金中部署 2 億美元。

台杉投資中東歐基金執行合夥人楊明超(Mitch Yang)表示,我們(台灣)是一個中等強國,希望承擔起與波蘭等國家合作的責任,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要做出貢獻,為該地區帶來美好的事物。

報導提及,近年來,台灣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蓬勃發展,這主要得益於疫情期間的合作,以及立陶宛於 2021 年 11 月允許台灣在其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

中東歐關係升溫,為台灣打開了一扇大門。楊明超指出,台灣的技術實力將有助於像立陶宛創新雷射科技公司Litilit 這樣的初創公司發展業務。該基金成立的第一年,台杉就投資了 Litilit,該公司的技術用於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行業。

報導指出,楊明超和他的團隊5度前往中東歐,與 200 多家公司、40 多家當地風險投資家、行業協會和政府機構進行了交談。尤其關注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和波蘭的企業。

資料顯示,迄今為止,中東歐基金已進行五項投資,總額達 1980 萬歐元,預計其投資的公司中,有超過 40% 屬於健康和生物技術領域。

楊明超還透露,中東歐初創企業可能會參與烏克蘭的重建,台灣現在就想投資這些公司。許多新東西、新的電力基礎設施、高速公路以及許多軟硬體、電子產品,都將用於重建烏克蘭。

動搖中國地位 黃志芳:下個「世界級製造中心」在美墨

 2023/06/23自由時報

〔記者廖家寧/鳳凰城報導〕外貿協會美西當地時間22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辦「台灣科技日」,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 已宣布要把從亞洲進口的產品,其中25%替代為在美洲生產,預期墨西哥會是美國「近岸外包」政策下的最大受惠國,而搶攻墨西哥市場是不容錯失的空前良機;黃志芳也強調,美國南部的亞利桑那州、德州與墨西哥將形成一個嶄新的「世界級製造業中心」,台商要佈局北美市場絕對要考慮墨西哥。

黃志芳會後受訪指出,他在赴亞利桑納州之前在墨西哥進行3天的訪問,期間應墨西哥經濟部的邀請,外貿協會協同電電公會及台灣電路板協會,合組一個大型訪問團赴墨西哥訪問,並由墨西哥經濟部長Raquel Buenrostro Sanchez親自主持兩場會談,陪同訪團參觀普埃布拉州(Puebla)當地工業區、與該州州長進行早餐會,並參訪創新中心,可說是高規格的接待。

「墨西哥現在可說是迎來一個歷史上空前的機會。」黃志芳指出,訪問墨西哥期間也與赴墨投資的台商深度交流,特別是電子業的台商代表,觀察到眾多台商皆傳遞一個訊息,即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動下,美國不僅推動「美國製造」,也積極發展「近岸外包」,在此政策之下墨西哥就是最大受惠國,墨西哥即將迎接未來為期30年的「機遇期」,墨西哥積極向台灣企業招手,以高規格待遇接待台灣訪團,顯見已經準備好要成為USMCA中重要的供應鏈角色。

黃志芳指出,美加墨三國國家元首今年1月舉行高峰會,共同宣布將把從亞洲進口產品的25%比重,替代為在美洲生產,預期就會是由墨西哥製造,金額之可觀不難想像。此外,墨西哥有許多優秀的投資條件,包括1億3000萬人口、廣大國土面積、潔淨能源的供應,包括太陽能、風能、火山帶的地熱資源,還有從美國德州直接拉到墨西哥的天然氣管線。

黃志芳表示,台灣企業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世界局勢變化,要佈局北美地區,「墨西哥絕對是大家要考量的一個重點地區」,光是墨西哥北部就有逾300家台灣電子企業設立生產據點,其中為數不少的廠商更加碼投資生產,全球前10大最重要的電子代工業者有9家就在墨西哥設廠,9家都是台商,就包括耳熟能詳的電子五哥,且亞利桑那與墨西哥接壤,雙邊有10個通道口聯通。

他表示,未來更多台商不只投資亞利桑那,也必須在墨西哥佈局,正是產業分工的考量,墨西哥有廉價土地、勞動力,亞利桑那可提供台灣企業的不只是當地投資機會,也提供要進駐墨西哥的台商另一個選項,也就是在美墨邊界佈局,由此一來,就可以把供應鏈從墨西哥連結到亞利桑那,特別是半導體產業與電子業。

黃志芳認為,墨西哥極度希望能承接北美半導體製造的下游部分,包括半導體、5G、關鍵醫療科技等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拉回美國當地生產,就半導體而言,台積電已投資400億美元在亞利桑納州設廠,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分工,其中下游部分,包括電路板、載版就在墨西哥生產。

黃志芳表示,未來供應鏈的上下游整合會從墨西哥延伸到德州,再到亞利桑那,將北美地區供應鏈都串連在一起,亞利桑那州長(Kathleen Hobbs)聽聞也表達欣喜之情,並期望未來能跟貿協共同合作推動此願景。

他續,上述3個地區也是本次訪問重點,正因全球供應鏈重組之下,美墨地區將形成一個嶄新的「世界級製造業中心」,不同於以往的世界工廠是中國。此外,訪團也會去鄰近的奧克拉荷馬州交流一下,看看有沒有進一步的合作機會。

黃志芳也補充,墨西哥北部有逾300家台商設廠,正是因為墨西哥「太熱了」,可預期未來的蓬勃發展,舉鴻海為例,鴻海在墨西哥的佈局相當深入,在墨西哥的產能已僅次於中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前陣子也公開說明有分散風險的必要,預期其對墨西哥的投入會加碼更多,其他電子大廠亦然。

黃志芳續指,這真的是歷史上的新契機,台灣作為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零組件生產者及管理者,當然不可錯過這樣的契機。此外,許多赴墨北投資的電子業CEO也建言,「墨西哥太熱門了,我們真的要趕快來佈局」,且在美國對中國進行施壓、經貿制裁後,中國公司大量流入墨西哥,這也是為何我國必須急切佈局墨西哥的原因,將來中國會是我國很大的搶單、競爭對手,畢竟台商赴中投資逾30年,許多相關技術恐多被中國掌握。

空拍客家建築 竹縣51處景點入鏡

 023/06/24 05:30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耗時一年半製作,採客語四縣、海陸、大埔、饒平和詔安等五大腔調配音的《瞰見客庄~空拍100》,用一百部影片、一百集記錄客庄建築,其中新竹縣就有十個鄉鎮市五十一個點佔了卅四集,足足是全部「瞰見客庄」節目內容的三分之一,現在已上架Youtube,民眾連假抽空,用一指就可從空中全新的角度欣賞到不一樣的客家建築之美。

新竹縣長楊文科說,《瞰見客庄~空拍100》從空中帶領觀眾俯瞰縣內「竹北問禮堂」、「竹北泉州厝汾陽堂」、「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吳濁流故居」、「蕭如松故居建築群」、「關西東安古橋」、「關西分駐所」等十鄉鎮市、五十一處景點,從家廟、宗祠、天主堂、以及文史遺址等都收錄在內,類型多元,介紹客庄建築的美學特色及其歷史故事。

新竹縣文化基金會已經獲得《瞰見客庄~空拍100》公開放映授權,未來將結合「二○二三竹風縣藝」活動,於八月五日湖口鄉好客園區的懷舊影展中放映「大湖口公學校遺跡」。

新竹市香山濕地生態豐富 喜迎「嬌客」黑面琵鷺、中杓鷸

  張裕珍/新竹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