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一場逆全球化的經濟大實驗

2023-01-21 00:06 經濟日報/ 社論

面對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美國這個世紀霸權顯然已陷於空前的焦慮之中。美國在20世紀,總共對付了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納粹帝國到蘇俄的四個「老二」,無不手到擒來,游刃有餘,哪想得到,一個從來在西方及美國眼中被視為手下敗將的中國,才不過半世紀,竟從極端貧窮落後,似乎搖身一變,迅速茁壯強大,把一眾西方國家全都甩到了後頭,在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了全球第二之後,開始直追美國。

一開頭,美國明顯掉以輕心,不信中國大陸的異常表現得以持久,是以有「中國崩潰論」;但中國大陸久久並不崩潰,崛起勢頭不衰,甚至還有挑戰西方之勢,乃興起被威脅之感,遂有「中國威脅論」。

儘管西方已有警惕,卻絲毫難以扭轉趨勢,甚至到了除美國之外所有西方國家均被中國超越之後,美國終於出手,遏制中國,此即近年來從歐巴馬到川普再到拜登一再對中國壓制的背景,尤其是川普一上台強調的「美國第一」,及隨後展開一連串的關稅戰、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但先後幾輪下來始終效果不彰。

這時,美國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原來是長期以來讓美國受益的全球化,如今卻在製造業核心力的喪失下,使美國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成了吃虧者,於是美國一反一貫支持鼓吹強力推動全球化的態度,忿然宣布「退群」。

退群之意,這即是美國退出TPP,而且也不再加入CPTPP的緣故;但沒多久,又發現美國退了,但中國不退,還在群裡從全球化中汲取養分,這才終於決定使出撒手鐧,從科技產業著手,全面切斷中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科技產業鏈的任督二脈,比如禁止各國對中國出售高端晶片、製造設備,又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施加制裁,列入實體清單,還對日、韓及台灣的高科技企業利誘將工廠設備甚至人才遷往美國。

所有這一切行動,都是「逆」全球化而行,目的全為對付中國,甚至不惜犧牲美國自身及一眾盟友企業利益於不顧,也要對耗中國。

另一廂,中國在面對西方陣營以「反全球化」之道遏殺下,卻矢志不渝地繼續推動全球化,以中國為中心,向亞洲、阿拉伯世界,甚至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積極推展一帶一路,配套措施如與東協的10加3,上海合作組織、中俄及中伊投資協定、與阿拉伯世界各種經貿合作等等。於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形勢正在形成,即上個世紀以來的全球化進入新世紀後已然分為兩塊,一塊是以美國為核心,範圍覆蓋了傳統西方如西歐、英、加、澳、日等的「美國板塊」;一塊是以中國為核心,範圍覆蓋了東南亞、中亞、阿拉伯世界,及非洲還有拉丁美洲的「中國板塊」。「美國板塊」運作的是「逆全球化」;「中國板塊」運作的是「順全球化」。換言之,20世紀的全球化大時代在進入21世紀之後,形成一個以「中國板塊」vs.「美國板塊」的全球化大PK形勢。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是不能做實驗的,沒曾想到卻因美國為了對付中國讓經濟學出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實驗,這個以整個地球作為實驗室的大實驗,最終結果會是如何,當然必須留給時間來給答案,但也不妨在這裡做一些推論與研判:

(一)先就理論而言,全球化無可取代的好處是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及優勝劣汰,這三大優點確保了效率與競爭力。所以「逆全球化」的美國板塊與「順全球化」的中國板塊博弈,長期間或將顯得吃力。

(二)就現實來看,「中國板塊」內部結構在不同國家間的互補性極強;「美國板塊」則同質性甚高,換言之,亦相對有利於前者,不利於後者。

(三)如前兩條均能成立,那麼現階段兩大板塊PK的狀態將是一個不穩定的過渡性狀態,長期間,可移動生產要素如資本與人才等終將在兩大板塊間出現移動,從而令全球再度向一個新的方向「回歸」。

阿富汗女權堪憂 聯合國決派員關切

 

阿富汗女權倒退、多人凍死,讓聯合國18日派遣女性官員與代表團到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溝通,並呼籲塔利班政府解除女性工作禁令,讓女性能謀生。除了女權堪憂外,阿富汗今年冬天最低攝氏負33度,至少已有70人、7萬頭牲畜凍死,民眾生存環境劇烈惡化,也讓聯合國擔憂。

提醒塔利班改善女權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納19日率領聯合國代表團訪問塔利班,她是聯合國最資深的女性官員,聯合國希望藉此提醒塔利班要改善女權,並取消對女性的工作禁令。聯合國安理會近日也一致通過對人權與基本自由的保護宣言,對於政府(未指名)侵害人權的作為提出譴責。

塔利班則由外交部長穆塔奇接待代表團,不過對於外界批評塔利班保守、侵害女權,他則辯稱是外界不夠了解塔利班,希望西方也能增加對他們的接觸,否則經濟制裁已經讓政府的施政效能出現重大阻礙。

人道援助不只給男性

塔利班外交部則發出聲明,希望透過與代表團真誠交流,共同擘劃阿富汗未來的發展藍圖,但聯合國代表團回應說,聯合國給的人道援助不能只有一半的阿富汗人享有(意指女性被排除在外)。

半島電視台》提到,阿富汗今年恐面對最寒冷的冬天,許多山區平均要面對攝氏負17度的低溫,在阿富汗中部地區甚至測得攝氏負33度的歷史最低溫,至少已經有70人、7萬頭牲畜凍死。阿富汗氣象局總監穆拉迪指出,2022到2023年的冬天是近年來最冷,未來還有會幾波強烈寒流。

卡在女權難解危機

阿富汗目前正處於人類最大的人道危機之一,全國估計約有3800萬人面臨食物與電力短缺,西方不滿塔利班侵害人權因此對塔利班發動經濟制裁,此外,《半島》認為塔利班也有自我孤立的傾向,讓情況更加惡化。許多仍駐留在阿富汗境內的NGO都指出,若塔利班能恢復女性工作權,他們就會恢復救援工作。

高一地理第二冊人口單元補充資料~新住民學生跌破30萬人 外配難救少子化


教育部統計一一○學年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數達廿九點六萬人,近年首跌破卅萬,且同樣受少子化影響,幼兒園至國中階段新住民學生數均較五年前減少。學者分析,台灣近年經濟優勢漸流失,外籍婚配數減少,直接影響生育數,各級學校飽受少子化之苦,想再靠外配子女支撐教育已不切實際。

教育部調查國內跨國婚姻下的新住民學生數,幼兒園至國中分別為一點六萬、七點九萬以及四點八萬人,但受到少子化影響,人數均較五學年前遞減;高中則為七點二萬,大專校院最多八點一萬人,其中大專校則因學生出生時新住民婚配數仍在成長階段,持續走高。綜觀新住民學生父母母國或地區,中國大陸者占比約四成四最多,其次為越南和印尼。

台大國發所教授薛承泰表示,外配嫁至台灣高峰期約落在二○○三年左右,近年台灣經濟優勢漸流失,取而代之是東南亞經濟發展快速,外配在理性考量下少再遠嫁台灣,外籍婚配數減少,則直接導致生育數下降,儘管東南亞籍配偶多生育率仍較台人高,但經濟壓力使然,亦不會多生。


薛承泰表示,過去廿年來外籍配偶已幫了台灣一把,新住民家庭支撐將近一成生育量,但自九○年代推行教改,廣設高中、大學,一直忽略人口因素,如今要靠外配子女支撐教育已不切實際。


全教總幼兒教育主委楊逸飛也表示,跨國婚配已不若廿年前興盛,面對少子化,還是應改變前端經濟、勞動、房價等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高一地理第二冊人口單元補充資料~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全球最少子化的5大國家,為什麼面臨老化危機?

年輕人不願結婚,已開發國家出生率慘澹
文 / 魯皓平    攝影 / 魯皓平2022-08-22

台灣的生育率目前是全球最低的嚴峻,如果整體育兒環境依舊不改善,少子化只會愈來愈嚴重……

一直以來,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都是探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重要的依據,它代表著社會福利制度、稅收、教育基礎等條件,也同時牽涉到人口老化、高齡化等國家組成結構,一個國家生育率過高未必是件好事,但若生育率的水平低到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值以下,未嘗不也是個嚴重危機。

根據美國(USA)中央情報局(CIA)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統計,一般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至少須達到約2.00,才能維繫出生和死亡的水平,在世代交替的輪迴下,維繫國家正常的發展與運作。

而生育率的數據,係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數字愈高代表胎兒數愈多──全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是尼日(Niger),生育率達6.82,意即平均每位婦女生6.82個孩子。

已開發國家的少子化現象愈來愈嚴重

目前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國家都集中在非洲與中亞。wikipedia圖/目前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國家都集中在非洲與中亞。wikipedia

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環境的改變、經濟壓力的重擔,愈來愈多已開發國家面臨生育率極低、嚴重少子化的挑戰,長久下來,將徹底改變國家人口組成年齡,當青壯年人口愈少、中老年人口比例愈高,整個社會都會面臨高齡照護上的崩解危機。

以台灣為例,台灣目前正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房價不斷飆漲、薪水永遠凍結、物價持續上升的年代,年輕人都對結婚、買房這件事避之唯恐不及,更何況生小孩的壓力,會讓多少人在生活上根本喘不過氣。

事實上是,在台灣想要達成結婚生子的夢想,對現代人來說卻是愈來愈不易,不僅房價和30年前相比簡直漲到天際,但人們的薪資所得卻沒有當年來得要優渥,加上工作壓力的重擔、經濟來源的桎梏,妄想結婚、生子、買房的藍圖,常常都在難以想像的惶恐背後,逼著人們不得不打退堂鼓。

讓我們一起看看中央情報局統計全球出生率最低的5個地區,它們正面臨的少子化危機:

5、香港與澳門(Hong Kong & Macao)──生育率1.22

香港的超高房價是許多年輕人不敢生子的主因之一。aperturetours圖/香港的超高房價是許多年輕人不敢生子的主因之一。aperturetours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2020年時,香港的出生和死亡人口出現了所謂的「死亡交叉」,這是香港歷史上首次出生人口少於死亡人口的狀況,最低的生育率甚至來到0.8。

公開數據顯示,香港和澳門近10年來的出生率都不斷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婦女不再願意生和年輕人口外移所導致。

由於養育一名小孩的成本不斷增加,加上各種教育費用的開支,對許多家庭來說都愈來愈難負擔;更遑論香港的超級高房價,想要在香港買房,一般上班族根本完全不敢奢望──因為香港的房價收入比值高達45.71,是全球第3難買房的地方。

4、義大利(Italy)──生育率1.22

義大利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都在歐盟是末段班。hotels.com圖/義大利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都在歐盟是末段班。hotels.com

和香港、澳門出生率相同的義大利,是整個歐洲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也是倒數前5名出生率國家中,唯一的歐洲國家。義大利所碰到的問題,是人們的結婚意願低,在愈少人結婚、成家的狀況下,就不用妄想出生率會多高了。

根據歐盟統計,義大利的結婚率是歐盟的後段班,不僅結婚率低、總生育率低,就連非婚生育率的數字也遠遠被其它國家超越,特別是在每4位義大利人就有1位是銀髮高齡長者的人口結構下,義大利的老化狀況也令人堪憂。

和社會福利較好的北歐、西歐相比,南歐的經濟狀況確實在各種條件下都讓人安心的撫養孩子,像是西班牙(Spain)和葡萄牙(Portugal),出生率數字也很低落。

3、新加坡(Singapore)──生育率1.16

新加坡經濟發展良好,但大多年輕人重心都在事業上。aa圖/新加坡經濟發展良好,但大多年輕人重心都在事業上。aa

身為亞洲經濟發展非常蓬勃的國家,新加坡卻也面臨了嚴峻的出生率低落問題,但他們普遍不是收入不高的原因所導致,而是在工作機會多、發展前途光明的條件下,許多女性將生活重心都留在事業上,在工作壓力大的情況裡,自然漸漸晚婚,而不是把目標留在養育孩子身上。

為了搶救低生育率的問題,新加坡政府也祭出了「凍卵」政策,決議2023年起允許21至35歲的單身女性冷凍卵子,因為過去有關當局都持保守態度,導致相關技術窒礙不前,如今轉為開放,就是期待能讓更多結婚夫妻有育兒的可能。

2、南韓(South Korea)──生育率1.10

南韓出生率也非常低,整體育兒環境都不佳。articlestheme圖/南韓出生率也非常低,整體育兒環境都不佳。articlestheme

南韓當今社會發展的狀況,其實可以完全從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等大獎的《寄生上流》裡略知一二──在貧富差距極大、工作壓力爆表的環境裡,有些人可能無論一輩子多麼努力,都只能居住在半地下室的殘酷空間中,永遠沒有翻身機會。

韓國的出生率,已經是連續多年「生不如死」的狀況,而且現況看起來依然會更加嚴峻發展。像是2021年,全韓國只有約26萬人出生,是1971年有統計數字以來最低的紀錄,多年下來人口持續都是負成長,而且沒有趨緩的態勢。

韓國的問題也反映在結婚率上,由於物價極高和工作壓力甚鉅,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2021年的結婚登記對數甚至首次低於20萬件,人口老化、結婚人數變少、育兒年齡提高、經濟壓力大等因素,都是出生率難以提高的主因。

1、台灣──生育率1.08

薪水凍漲、房價高漲、經濟壓力極大,照顧孩子愈來愈不容易圖/薪水凍漲、房價高漲、經濟壓力極大,照顧孩子愈來愈不容易

台灣的生育率狀況目前是全球最慘,寫下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紀錄。箇中原因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薪水凍漲、房價高漲、經濟壓力極大、育兒成本過高、生活負擔龐大等因素,這些影響更牽涉到成家的種種考驗。

根據2021年的數據,台灣的新生兒僅有15萬3820人,是史上首次低於16萬,而同年台灣的死亡人數為18萬3732人,人口持續負成長。

在整體生養環境都不佳的狀況下,許多已婚夫妻不是不願生小孩,就是最多也僅願意生一胎;而晚婚、高齡產婦等因素,都讓不孕症的比率逐年提高,特別是在台灣女性平均第一胎生育年齡已經達到31歲的狀況下,生育的條件確實愈來愈不友善。

雖然政府不斷提供各種生育、教育補助,包含「0-6歲,國家一起養」方案,但整體幫助確實顯得雞肋,且生兒育女是一輩子的事,在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狀況下,與其讓自己和孩子過上不好的生活,倒不如不生還更加愜意。

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CIA圖/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CIA

高一地理第二冊人口單元補充資料~中國人口首次負成長 《紐約時報》:恐有地緣政治效應 建議美國採取3行動

 Newtalk新聞 | 國際 | 李鎮宇 編譯報導 發布 2023.01.18 | 10:36

中國人口超過60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去年底人口數為14億1175萬人,2021年為14億1260萬人,外媒指出,中國人口下降恐帶來地緣政治效應,建議美國政府應採取3項行動,來避免中國對外侵略,包括強化威懾力、貿易戰休兵,以及捍衛人權。

專欄作家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國人口逾60年首次減少,上一次中國出現人口減少的情況,是因為毛澤東的大躍進政策,導致全國約3600萬人死於饑荒,這次人口減少的原因則是因為中國年輕人不想生小孩,與許多已開發國家面臨同樣的問題。

史蒂芬斯認為,目前中國人口下降的幅度還不大,據中國政府的資料,去年有956萬人出生,1041萬人死亡,而該國總人口數高達14億人,佔比不大,不過,從長期趨勢來看,北京面臨嚴峻考驗,在1978年鄧小平實施經濟改革時,中國的年齡中位數為20.1歲,到了2021年,年齡中位數增加為37.9歲,超越美國。

另外,中國的生育率為1.18,但維持穩定人口的生育率須為2.1,該國還有男女比失衡的問題,截至2018年,中國男性人數比女性多了3400萬人,這是過去一胎化政策下許多女嬰遭墮胎的結果。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也持續減少,一位政府發言人指出,到本世紀中期,這個數字會下降至7億人。

他指出,不管對中國本身或其他國家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中國越來越有可能「未富先老」,數億中國人必須經歷孤苦潦倒的晚年,曾擔任摩根士丹利全球策略師的夏爾瑪(Ruchir Sharma)表示,人口下降通常與經濟衰退相關聯,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經濟成長大約也會下降一個百分點。中國作為重要的出口樞紐和廣闊市場,過去40年來一直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動力,它的衰退將會影響全世界的經濟。

史蒂芬斯強調,最可怕的是,中國衰退恐帶來地緣政治效應,如果是民主國家面臨經濟問題,民主國家會向內審視,避免從事冒險行為,但當獨裁政權發生同樣問題時,它們不會藉由經濟及政治改革處理國內人民的不滿,反而會開始關注外部事件,並傾向於對外冒險行動。

他說,北京的經濟成長率已來到40年來最低,近因當然是習近平對COVID疫情的處理是一場災難,先是嚴厲的疫情管制措施、拒絕外國疫苗、又突然解除限制,以及不斷說謊。但中國經濟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陷入困境,包括:中國房市面臨泡沫化危機、前所未見的資本外逃、香港「一國兩制」的終結,以及華為等中國企業因間諜活動與竊取智財問題,在西方國家越來越不受歡迎。

史蒂芬斯提到,如果中國有一個務實的政府,或許能應對這些挑戰,但習近平於去年10月史無前例的展開第三任總書記任期,而他任命的政治局常委,全部都是唯命是從的人,當經濟情況逐漸惡化,他們更有可能選擇以侵略行動來解決問題,如同1982年面臨嚴重通膨問題的阿根廷政府,對福克蘭群島採取軍事行動,以及1990年面臨破產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一樣。

他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做三件事,第一,強化威懾力,烏克蘭軍隊若在戰場上有力抵抗俄國,北京會學到教訓,知道拿下台灣沒有如想像中這麼容易,美國應儘早幫助台灣取得易操作、敵方難以瞄準的武器,如「刺針防空飛彈」(stinger missile)、標槍反戰車飛彈(Javelin missile),美國越是幫日本、澳洲等盟友強化其軍隊,對中國的區域野心就能產生越大的威懾力,美國目前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但它需要做的更多、更快。

第二,貿易戰休兵,藉由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來懲罰北京,會惡化與中國的關係,且讓雙方經濟都受傷,美國應該撤回對中國的關稅措施,換取中國保證不會透過駭客攻擊美國機構,如果中國違反這項約定,則可重啟比現在更加嚴厲的關稅措施。

第三,捍衛人權,美國國務院應該把握每一個機會,為中國的異議人士挺身而出,包括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中國政治犯秦永敏等人,應該像1970年代的蘇聯人權運動家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夏蘭斯基(Natan Sharansky)等人一樣,被美國人民所認識,美國國務院在每場與中國官員的雙邊會談中,都要提到這些中國異議人士的名字,不僅出於對他們生命安全的擔憂,也是提醒美中之間最根本差異不在戰略,而在道德。


高一地理第二冊人口單元補充資料~人口「跌跌不休」 年輕人不想當 共軍人才荒

 2023/01/19 05:3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隨著中國進入人口下降時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強國路線」,也因此蒙上一層陰影:出生率走跌,意味從軍或進入工廠的年輕人人數愈來愈少,危及中國的製造大國地位,以及在中美長期對抗上的優勢,但以習為首的領導班底迄今仍未能推出任何改善良方。

未來10年勞動力將減少9%

日本經濟新聞十八日報導,中國近六十年來首度人口下滑,凸顯其所面對的人口挑戰,影響層面除了身為全球經濟引擎的中國將更進一步缺工,中國軍事野心亦岌岌可危。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人口)早在二○一六年登頂,隨即將至的中國嬰兒潮世代(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出生者)的退休潮,勢將令缺工問題更為緊迫。日經估計,中國未來十年將有二.三四億人屆齡退休,但僅一.六六億生力軍投入勞動市場,勞動力將減少九%。

中國在二○二一年改變生育政策,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但大城市高昂的育兒成本令「三胎政策」並未奏效。在此同時,中國結婚率去年恐創下連續第九年下滑紀錄。

中國製造業一直有缺工問題。一項針對九萬多家廠商的官方調查發現,四十四%廠商將徵才不易列為最大挑戰。在此同時,中國年輕人不願進工廠從事要求高又單調的工作、愈來愈多人擠進大學窄門改當白領,以及高房價與工作前景黯淡,讓年輕人拒絕拚搏只想「躺平」,在在危及中國的製造龍頭地位。對此,當局透過立法鼓勵培訓更多工程與護理專業人員,中央政府去年底還允許地方當局透過基礎設施債券募集資金,以建設職業學校。

共軍拍愛國片 誘青年從軍

就連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有招募問題,急缺研發與操作先進飛彈、航空母艦與戰鬥機的工程人員。去年八月的官媒報導指出,中國徵兵入伍年齡上限從廿四歲上修到廿六歲,並優先批准理工科大學生及「備戰打仗所需技能人才」。但在以獨生子女居多的中國,鮮少父母會願意讓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放棄進大企業領高薪改去當兵。中國軍方為了搶人,只好狂打愛國牌,推出有如中國版「捍衛戰士」、描述戰鬥機飛行員的電影「長空之王」,盼能吸引年輕人從軍報國。

隨著美國重新聚焦印太地區、中國經濟減緩、人口減少,一些美國觀察家認為,可能會促使北京當局更快對台灣採取激烈行動。雖然掌握資源的家庭不會願意讓孩子從軍,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亞洲研究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認為,一旦習近平決定對台發動戰爭,獨生子女家庭的感受不會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高一地理第二冊人口單元補充資料~印度人口超過中國,專家:人口紅利將成負擔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8 日

中國去年出現 60 年來首度人口減少,現在多研究機構估計,印度可能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 2022 年底印度人口可能達 14.17 億人,比中國多 500 萬,且大部分是 30 歲以下年輕勞動力。

中國去年出現自 1960 年代以來首次人口下降,人口下滑時間點比中國官方和聯合國預測早 9~10 年,反觀印度,聯合國專家去年曾預測,印度人口將達到 14.12 億,世界人口評論 (WPR估計實際上可能已經來到 14.17 億。

▲ 2021 年中印美總人口數估計。(Source:Google)

且印度一半人口年齡在 30 歲以下,2021 年印度勞動人口為 4.7 億人,印度政府稱預計未來十年勞動人口將突破 10 億人。雖然印度的人口增長已經放緩,但 WPR 預計至少到 2050 年印度人口將繼續增加,印度政府估計到 2036 年將達到 15.2 億人。

印度是大米、小麥和糖的第二大生產國,糧食生產可以自給自足,印度也擁有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是最大的食糖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食用油進口國。印度也是黃金和鋼鐵的第二大消費國和原油的第三大買家,還擁有世界第三大國內航空市場。印度可以利用人口紅利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但是現在印度的問題是缺乏就業機會,龐大的勞動力可能會成為負擔。

現在的問題是就業,由於缺乏機會和低工資,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放棄找工作。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2021 年數據,印度勞動力參與率只有 46%,在亞洲處於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同年中國和美國的比率分別為 68%  61%,印度女性工作參與率更低,只有 19%,低於 2005 年的約 26%。且印度接近五成勞動力都是農業領域。

缺乏高品質教育是印度失業危機背後的最大原因之一,且專家批評印度教育強調死記硬背而不是創造性思維,不良教育和缺乏工作的有害結合,使得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甚至博士學位的人被迫申請低級的政府工作,這些工作的月薪不到 300 美元。

印度政府也看到人口增長的壓力,為了充分利用人口紅利,以及隨著國家從農業工作崗位轉移,創造就業機會是首要任務。印度組織行為學專家表示,印度正坐在一顆定時炸彈上,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就會出現社會動盪。

麥肯錫 2020 年報告指出,到 2030 年,印度需要至少創造 9 千萬個新的非農就業崗位,以吸納新的勞動力。製造業與建築業能夠涵蓋龐大就業人口,世界銀行報告表示,工廠只占印度 GDP  14%,莫迪政府目標是將製造業在經濟中的占比從目前的 14% 提高到 25%

印度的經濟成長率也必須更快,印度本財政年度 GDP 增長率可能為 6.8%,但專家表示,印度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就業增長。印度儲備銀行前行長稱,「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軟體工程師或顧問,但我們需要體面的工作」。麥肯錫估計,要實現這種規模的有酬和生產性就業增長,印度 GDP 十年內每年需要增長 8.0%~8.5% 才夠

反制中國!美國將重開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2023/01/0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為了反制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攻城掠地,美國政府正推動重開駐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大使館的計畫,與北京較勁。國務院規劃初期派駐2名外交官,每年經費180萬美元(約台幣5576萬元),最終設立常設機構。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務院已在去年12月通知國會,近期內將在索國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的前美國領事館所在地,設立臨時大使館。國務院曾在去年2月向國會表示,中國在南太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重開駐索國大使館已是當務之急。

在冷戰結束後調整全球外交佈局的考量下,美國1993年關閉在荷尼阿拉的大使館。如今面對中國在南太積極佈樁,與索羅門簽署安全協議,進而可能在索國建立海軍基地,華府認為必須將索羅門納入抗衡北京的印太戰略。

索羅門去年4月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後,索國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曾向美國及澳洲、紐西蘭等其他區域國家保證,不會讓中國在當地建立海軍基地,但此舉並無法消除外界對中國意圖的疑慮。

中國比照拉攏其他太平洋島國的方式,增加對索國的經濟和基礎建設援助。美國國務院向國會強調,中國運用高額基礎建設貸款支票、高風險借貸等手段,積極尋求與索羅門群島政壇和商界菁英接觸,因此美國必須在荷尼阿拉建立常設外交機構,以平衡中國的影響力,並深化美方與該地區的接觸。

而在加強與索羅門群島關係的同時,美國也機其加強與其他太平洋國家的關係,包括就延長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帛琉之間的《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協定進行談判,並在去年9月召開太平洋島國高峰會,公布美國在該地區的新戰略,包括氣候變遷、海事安全和保護該地區免受過度捕撈等迫切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將在未來10年內向太平洋島國增加8.1億美元的新援助,包括1.3億美元用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的努力。

抗衡中國野心 美國即將與馬紹爾、帛琉續簽合作協議

 美國即將與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帛琉達成協議,以擴展關係。在中國迅速擴大其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力之際,此舉對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之爭與中國維持勢均力敵極為重要。

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和帛琉本週簽署備忘錄,行政官員希望這為迅速完成更廣泛的協議鋪路,協議將在未來20年內規範這些島國和華府的關係。這些關係給予美國在這些島國獨特的軍事和其他安全權利,以換取美國大量援助。

美國政府認為,延長美國與馬紹爾群島間所謂的「自由加盟協約」(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COFA),將是努力保持美國實力和削弱中國在整個印太地區獨斷態度的關鍵。

本週簽署的備忘錄列出,如果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的協議重新談判成功,美國將向這兩國提供的資金數額。美國正與第3個協議國密克羅尼西亞談判類似備忘錄。

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的20年協議將在今年到期,與帛琉的協議則於2024年屆滿,但美國政府官員說,他們相信與這3國的協議都可以重新談判並簽署,時間落在今年春季中、後期。

官員不願討論涉及的金額細節,因為這些協議尚未具法律約束力,而作為預算程序的一部分,金額仍須由國會審查和通過。

密克羅尼西亞的新聞媒體Marianas Variety 12日報導,根據馬紹爾群島簽署的備忘錄,它將在4年內收到7億美元。但這項金額僅涵蓋20年協約延長版的1/5,且不包括帛琉將獲得的金額。

負責協議談判的美國總統拜登特使尹汝尚(JosephYun)說,這些金額將遠遠超過美國過去所提供。

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不斷挖走台灣的盟邦,包括2019年的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美國2022年宣布在索羅門群島重開大使館的計畫。索羅門群島已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

好天氣只到今天 吳德榮:午夜變天 明天強冷空氣南下

 

今天西半部地區及金門、馬祖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中央氣象局發布濃霧特報,金門及馬祖已出現能見度不足200公尺的現象。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今天在暖氣團內;各地大多晴朗,白天微熱、早晚偏涼,為暖陽如春的天氣型態,西半部及金、馬容易起霧。

他說,下午起因鋒面接近,大氣略不穩定,中部以北偶有一些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今天北部16至28度,中部17至30度,南部17至31度,東部16至31度。

吳德榮說,明天凌晨鋒面抵達、強冷空氣緊接南下,北部、東半部轉雨,氣溫驟降,愈晚愈冷。下周一至周三受強冷空氣影響,北、東有局部雨,新竹以南晴朗穩定;北台灣冷,其他地區氣溫亦下降、早晚冷。

吳德榮指出,各國模式模擬的強度,台北氣象站約在12度上下,為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機率較高,北部平地最低氣溫約可降至8度左右,應注意保暖。美國模式(GFS)雖曾數度模擬,大幅超越寒流門檻,最新模擬業已修弱。此波強冷空氣,高山氣溫不夠低,水氣亦不足,降雪條件差。

下周四冷空氣略減弱,吳德榮說,下周五小年夜起至23日年初二冷空氣有增強、減弱、再增強的變化,氣溫也隨之略有起伏,時而觸及大陸冷氣團的標準,北台灣大致偏冷,中南部早晚冷;北海岸、大台北東側、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南大致晴時多雲。但愈接近模式的末期,模擬調整愈頻繁,應繼續觀察。

他說,24日年初三之後的春節假期天氣仍有變化,但準確模擬已超過電腦模式的理論極限,應避免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