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38年 全球最大活火山驚醒

  

遠處的全球最大活火山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正在噴發。(美聯社)

北約外長會議討論助烏過冬 美將宣布協助復電

 

北約29及30日舉行外長會議,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將呼籲盟邦承諾加強援助烏克蘭過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定將宣布援助烏國復電的計畫。

●北約外長會議登場 聚焦討論援助基輔過冬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29日及30日兩天會議中,將呼籲盟邦承諾加強援助烏克蘭過冬。由於俄軍攻擊基礎設施,烏國總統已告訴居民,準備迎接寒冷且黑暗的另一週。

路透社報導,北約這兩天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外長會議,將聚焦討論加強供應烏克蘭防空系統和彈藥等軍事援助,但也會討論到非致命性武器援助,例如燃料、醫療補給、冬季裝備、無人機干擾器等。

部分非致命性武器援助已透過一項北約援助方案送出。北約盟邦可透過這項方案捐贈,史托騰柏格希望將它擴大。

●烏克蘭變電站遭襲 美將宣布復電援助計畫

美國國務院高層官員表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將宣布一項對烏克蘭的最新援助,要協助烏國恢復電力傳輸能力,以因應俄羅斯對電網的攻擊。

路透社報導,布林肯已抵達羅馬尼亞,隨後將與北約盟國及七大工業國集團(G7)已開發經濟體的外長會談。

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向媒體簡報說,華府一直在與美國公用事業、硬體供應商及歐洲國家合作,試著取得設備來協助烏克蘭恢復遭俄飛彈破壞的高壓輸電站。

這位官員說,布林肯將透過一場新的能源協調小組會議,一來展現美國目前調度了哪些東西,二來說明相關計畫,以在未來幾週盡快將這些設備運送到烏克蘭。此一能源協調小組成員包括G7和其他國家。

●烏東戰況仍熾 俄拿巴赫姆特市消耗烏軍兵力

俄烏目前在烏東戰況仍熾,俄方有意將頓內茨克州(Donetsk)戰術要地巴赫姆特市(Bakhmut)當「絞肉機」消耗烏軍兵力。烏軍本月初收復的赫松市(Kherson)則因砲擊日趨猛烈,現在開始安排撤離當地居民。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頓內茨克州,俄軍正費勁要奪取巴赫姆特市,為連月來的失利止血。烏克蘭9月以來的反攻已收復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大片失土及開戰之初就淪陷的南部港市赫松市。

雖然烏克蘭聲稱俄軍有意奪取巴赫姆特,但掌控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普里格津(YevgenyPrigozhin)在社群媒體上的訪談內容顯示,俄軍對巴赫姆特「另有打算」。

普里格津說:「巴赫姆特是一座大型、工事良好的據點,有道路、郊區和攔水壩,烏軍早做足充分準備並能頑抗。」

「我們的任務並非巴赫姆特這座城本身,更非進城,而是摧毀烏軍有生力量、減少烏軍作戰潛能,這會對戰場其他地區帶來積極影響,這也是為何這裡的作戰稱為『巴赫姆特絞肉機』。」

●路透:美俄軍事熱線 俄烏戰爭以來只通話1次

路透社獨家報導,不具名美國官員透露,美俄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之初設置的軍事熱線至今只打過1次,是由美國發起,對俄軍在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附近的行動表達擔憂。

此一軍事熱線連結美軍歐洲司令部(US EuropeanCommand)及俄羅斯國防管理中心(National DefenseManagement Center)。關於引發這次通話的具體事件細節,外界所知甚少。

這名美國官員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但他說,11月15日一枚偏離軌道的飛彈落在北約成員國波蘭並造成2人死亡後,美俄並未動用軍事熱線。

●不讓普亭偷走佳節 基輔將立起沒有燈飾的耶誕樹

烏克蘭飽受摧殘的首都基輔將立起耶誕樹,以彰顯濃厚佳節氣氛,然而俄羅斯近來頻襲烏國基礎設施,導致基輔數百萬居民無電可用,因此這些耶誕樹上將不會有美麗的燈飾。

路透社報導,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沒有人會放棄慶祝新年和耶誕節,新年的氣氛應該存在。我們不能讓(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偷走我們的耶誕節。」

為基輔供電的民營能源供應商YASNO執行長科瓦連科(Sergei Kovalenko)在臉書貼文說,為了節省電力,這些耶誕樹上將不會有閃閃發光的燈飾和花環。

生不如死! 中國人口數逼近「負成長」警戒線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僅1062萬人,創下近年來新低,31個省分當中,共13個省分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中國總人口已經快達到負成長的警戒線。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17日報導,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公布31省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經梳理發現,去年雖有4個省分出生率超過千分之10,但13個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

總計出生人口僅1062萬人,創下近年新低,而48萬人的淨增人口更創下近60年來(1962年以來)新低,中國總人口已經快達到負增長的警戒線。

4個超過千分之10的省分,都是位於西部的西藏、貴州、寧夏和青海,5個省分超過千分之9,分別是海南、廣西、甘肅、廣東和雲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達到或超過了千分之8,陝西逾千分之7.52也超過全國平均值。

另由人口自然增長率分析,中國31個省分中,13個省分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分別是黑龍江、遼寧、吉林、四川、重慶、內蒙古、湖南、江蘇、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

從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於東北、華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區,山東和安徽這兩個省分也在人口自然負成長的邊緣,而且13個省分中,江蘇、湖北、湖南、內蒙古、山西、天津為近幾十年來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

雖然人口出生率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鎮化較低的地方,不過也有例外,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去年的城鎮化率居中國第4,僅次於上海、北京和天津,但廣東的出生率達千分之9.35,與雲南並列全國第8。

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出生人口118萬3100人,連續兩年成為唯一超過新生兒逾百萬的省分,比居次的河南多39萬人。

探究中國人口數的變化為何日益衰微,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北京政治獨立學者吳強表示,目前中國遇到了人口結構的轉折點,這是過去數十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加速結果。

〈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2022/11/07

台灣進入「生」不如「死」的風暴正以排山倒海的威力重擊各行各業,疫後各產業爆大缺工,餐飲業者形容,「現在人力不是很缺,是超級缺」;飯店業者更直言,「缺工已變成國安危機」。



台灣在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人口在2020年1月上升至2,360.4萬人高峰後隨即開始下滑,今年9月最新統計,人口數已下滑至2,319.8萬人,等於是短短不到3年,人口數減少了40.6萬人。

其中,勞動市場基礎的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2020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今年5月已跌破2,000萬人關卡,至今已下滑至1,999.4萬人,不到兩年少了逾24萬人,顯示台灣生育率低、人口高齡化,台灣勞動力估計將以每年減少約16萬人的速度遞減,大缺工時代來臨。

飯店業 7個工作只有1人願意做

晶華(2707)董事長潘思亮表示,目前飯店業最大的挑戰是人力荒,已經不是薪水的問題。房務、清潔人員及洗衣等工作已經很難找到人,缺工比例是7比1,7個工作機會只有1個人願意做,認為人力荒是台灣即將面臨的最大「國安危機」。

連鎖餐飲業者則舉例,開1家高級鐵板燒餐廳,平均需要34個正職員工和25個部份工時員工,人力需求很大。業者形容,以前徵人還可以挑三揀四,現在17歲至70歲,只要有意願的且體力還行的人力都要。

便利商店和量販店業者為避免步入日本少子化缺工的後塵,早從3年前開始因應,過去堅持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現在很多門市會考量商圈特性不再24小時營業。

同時積極導入無人的智能販賣機、自助式「智能咖啡機」、自助式「EC智取櫃」,以及自助結帳機台等設備進行測試,以科技零售降低人力需求。

汽車業 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

和泰汽車(2207)協理劉松山則觀察,台灣步入少子化,投入就業市場的人力減少,且小家庭平均只生1-2個小孩,栽培比較多,經濟也足以支撐,多數年輕人不喜歡朝九晚五或沒日沒夜的工作,傾向選擇上班彈性或可在家上班的新創公司,造成人力排擠。

他舉例,和泰招募企劃和行銷型的人才供給算穩定,但資訊人才很缺,不僅應徵人數不到非資訊類職缺的一半,開出的資訊類職缺平均招募天數達204天,且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今年任用資訊類職缺2人結果離職5人。

光陽執行長柯俊斌則指出,面臨人力荒,光陽積極透過「移工」、「建教生」、「契約工」補足,但「建教生」半年換一批,必須重複教導,品質不穩定;「契約工」流動性高,隨時準備教導,隨時換人,品質最不穩定;移工最穩定,但是有名額限制及逃跑的風險。

冬天正消失,研究:北半球將迎史上最熱冬天

 2022 年 11 月 18 日

歐洲天然氣危機關卡在冬天溫度,最近科學家更確定,歐洲今年冬天不但可安然度過俄羅斯斷氣要脅,還可能迎接史上最熱冬天。

歐洲理事會和歐洲太空總署聯合倡議的哥白尼計畫 (Copernicus Programme) 稱,歐洲今年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 10 月,11 月持續這氣候模式,第一週歐洲多國打破歷史高溫紀錄,上週歐洲大陸均溫比 1979~2010 年氣候平均值高 6°C~8°C

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 (C3S) 表示,今年冬天歐洲人更有可能經歷明顯高於正常的氣溫,波羅的海、地中海和北海沿岸地區的氣溫幾乎肯定會超過歷史平均。

異常高溫對瑞士和奧地利的影響更明顯,奧地利 10 月最低氣溫超過 20°C,山區氣溫比平均氣溫高整整 4°C,降水量也比長期平均水平低 33%。世界氣候歸因組織 (WWA) 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北半球發生乾旱的可能性至少高 20 倍。

由於多數天氣模型預測 2022 年冬天氣溫相對溫和,即使到 2023 年真正寒冬襲來,天然氣也夠滿足需求,歐盟應可今年冬天輕鬆應付能源危機。高盛 (Goldman Sachs) 表示,由於近期天氣溫和,歐洲冬季結束時的天然氣儲量將超過預期,將緩解歷史性能源危機,明年 3 月底歐洲天然氣庫存將接近 30%,之前預期為二成,讓歐洲夏季時為明年冬季重建天然氣庫存提供更多迴旋餘地。

 10 月以來西北歐經歷的異常溫和天氣,也導致天然氣價格比高盛預期更快大幅下跌。但波動性依然存在,目前天然氣價格仍比過去五年平均高三倍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 (Gazprom PJSC) 10 月警告,如果歐洲遭受一週或更長時間異常低溫襲擊,「上帝保佑,整個城鎮和土地都將凍結」。

全球今年冬天也將異常溫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 (NOAA) 數據指出,今年北半球陸地出現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 10 月。哥白尼報告指出,美國中部和南部及中國、日本和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將遠高於正常,確定性達七成,這是長期全球暖化趨勢影響經濟的訊號。

北半球的冬天消失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表示,隨著全球暖化程度增加,幾乎所有有人居住地區,極端炎熱頻率和強度將繼續增加,極端寒冷的頻率和強度繼續減少。

地球人口衝上 80 億,中國人數成長將減速

 2022 年 11 月 08 日

人口成長減速

聯合國人口司(UN Population Division)估計,地球人口將在15日成長至80億人,比1950年25億人高3倍多。然聯合國人口司的史諾(Rachel Snow)表示,經過1960年代初期高峰後,世界人口成長率大幅減緩。

全球人口的年度成長率已從1962年到1965年2.1%,降至2020年不到1%。聯合國預測,由於生育率持續下滑,2050年可能降至約0.5%。考慮到預期壽命增加及生育年齡人數,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持續成長至2030年約85億人、2050年97億人,並在2080年代達約104億人高峰。

其他團體則算出不同數據。

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2020年研究,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達高峰,但不會到100億人,且會在2100年降至88億人。

研究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教授沃塞特(Stein Emil Vollset)表示,「我們預測要比他們(聯合國)低,且我認為我們有合理理由」。沃塞特說,據「相當不同的生育力模型」,人口只會達90億至100億的某一點。

聯合國表示,2021年平均生育率是每名女性有2.3個孩子,低於1950年5個以上。聯合國預測認為,這數字2050年將降至2.1個。推動全球人口成長的關鍵因素,是平均預期壽命增加:2019年是72.8 歲,比1990年增加9歲。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平均預期壽命將達77.2歲。

這結果加上生育率下降,預計超過65歲的人口比例,將從2022年10%增至 2050年的16%。全球高齡化將對勞動力市場和國家退休金體系造成影響,且需要更多老年人護理。

地區差異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有逾半人口成長只來自8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

史諾表示,不同地區平均年齡也有重要意義,目前歐洲是41.7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sub-Saharan Africa)則是17.6歲。史諾說這種差距「從未像今天這麼大」。部分專家認為,地區人口統計的差異,可能會在未來地緣政治發揮重要作用。

趨勢改變例子是,2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印度,最快將在2023年交換位置。聯合國預測指出,中國14億人口將開始減少,2050年降至13億人,並在這個世紀結束前減少到只有8億人。印度人口雖然低於中國,但預料將在2023年超越中國,並在2050年增至17億人。

聯合國預測,美國2050年仍是世界第三高人口的國家,但將以3.75億人和奈及利亞並列。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鄉親鄉情/中壢聖蹟亭 歷史源自清代

桃園中壢區延平路及新街國小旁的聖蹟亭建於晚清時代,日治時期昭和年間重建。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中壢區延平路及新街國小旁的聖蹟亭建於晚清時代,日治時期昭和年間重建。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及新街國小旁的聖蹟亭建於晚清時代,後於日治昭和年間重建,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4年更和一旁的伯公廟擴大登錄合稱為「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為地方重要信仰中心,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可見虔誠信眾參拜,悠久的歷史文化也隨著香火不斷傳承延續。

桃市府文化局表示,中壢在清朝乾隆年間開荒,最先發展的區域為老街溪東岸,俗稱老街街區,到了道光年間,竹塹、台北等地發生閩粵械鬥,客家移民為避禍,陸續移居中壢,逐漸在新街溪西岸形成聚落,後來演變成新街街區,且擁有一座小城池。清制科考時,城內人文蔚起,聖蹟亭即在此背景下建造,不僅是客家文化指標性建築,更代表客家人敬字惜紙的傳統。

聖蹟亭原先坐落在仁海宮廟埕、橋頭左方,沿溪步道20公尺的一戶民宅後方,日治昭和7年前後,日本人拆除舊的聖蹟亭,在現址興建紅磚混凝土構造、洗石子裝修、中西合璧式樣的聖蹟亭,後來曾經重建,今日所見聖蹟亭即是重建後風貌。

由於伯公廟也為客家民俗信仰重要一部分, 2014年與聖蹟亭同列歷史建築,合稱「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當地里長莊金泉表示,伯公廟也有百年歷史,是新街里民信仰中心,伯公廟及聖蹟亭的存在,對地方別具意義。

習近平會泰國總理帕拉育 籲加快「中寮泰鐵路」合作

  廖士鋒/即時報導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中午與泰國總理帕拉育會談。雙方宣布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為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也喊話帕拉育,雙方應「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往、多走動」,更呼籲雙方加快「中寮泰鐵路」合作。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習近平指大陸高度重視發展對泰關係,願同泰方弘揚「中泰一家親」特殊情誼,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賦予「中泰一家親」新的時代內涵。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繼續相互堅定支持。


習近平還呼籲雙方要加快「中寮泰三方鐵路」合作,積極推進「中寮泰聯通發展構想」,重點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做好物流通關「軟聯通」,擴大泰國優質農副產品輸陸。他亦表態願同包括泰國在內的各方一道,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讓這一全球最大自貿區安排釋放更大紅利。


報導並稱,帕拉育指出,泰方願同大陸加強高層往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積極落實「泰中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和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加快泰中鐵路建設並與中寮鐵路銜接,落實中寮泰聯通發展構想,加強貿易、投資、扶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路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合作。歡迎中國大陸企業更多到泰投資。


此次會談,雙方簽署「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2022—2026)」、「中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合作規劃」以及經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文件。雙方並發表「中泰關於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

拜登、普亭沒來…習近平APEC獨秀 爭取外交主動權

  

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完20國集團(G20)峰會之後,接著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密集活動引發海外廣泛關注,外媒普遍認為,過去三年新冠疫情限制了各國與中國政府高層的直接接觸,中國藉此展開外交攻勢,取回主動,環時社論則指,這一輪中國元首外交,做出了大國表率。

據路透報導,領導人因新冠疫情封關而缺席面對面外交,為中國帶來巨大代價,這次習近平外訪是為了在與美國的影響力競爭中取回主動權,同時推動該國倡議並鞏固其作為「新興世界」領袖的地位。

報導指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及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副教授伊斯利表示,習近平發動「魅力攻勢」,未必能為經濟及安全問題帶來進展,但至少有助防止外交關係惡化。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亭未參加在曼谷舉行的APEC峰會,觀察人士分析,這使得習近平成為在本屆APEC舞台上能獨自發揮的唯一大國領導人,吸引媒體焦點。

美國之音報導,亞太地區是美中爭奪影響力最為激烈的地方,拜登缺席讓出席APEC峰會的各國領袖更多聚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領導人習近平;而普亭的缺席,則讓習近平免去因對這位盟友表達支持而產生的尷尬。

對於習近平接連出席G20及APEC會議,環球社評指,APEC會議東道主泰國總理巴育敦促大家把重點放在建設一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世界上,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說,愈來愈多國家被置於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兩難境地「是一個巨大錯誤」。社評稱,這樣的氣氛已經對美國構成了無形的約束力。

社評指出,中國這一輪元首外交,贏得各國對中國外交的更全面理解和讚賞。習近平主席與十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舉行會晤、會見,引領雙邊關係向前發展,中國主張和國際社會主流意見存在高度一致。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雖然中國與西方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但習近平的外交攻勢已經讓他在抵達曼谷時處於更加有力的地位,習近平在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之餘,還將與商界領袖互動,同時繼續與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內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舉行雙邊峰會。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級研究員孫韻表示,習近平的出擊,到目前為止是成功的,世界接受了他的第三任期,他也展示出他能掌控國內及外國聽眾的能力。


APEC領袖聲明 大多數成員譴責俄烏戰爭

 2022年11月19日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19日發出聲明說,APEC「大多數」成員譴責俄烏戰爭。法新社報導,此舉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進一步受到國際壓力。

A general view at the APEC Leaders' Informal Dialogue with Guests during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Summit 2022, in Bangkok, Thailand November 18, 2022. REUTERS/Athit Perawongmetha/Pool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19日發出聲明說,APEC「大多數」成員譴責俄烏戰爭。(檔案照/路透社)

APEC的21位成員經濟體代表在泰國曼谷舉行一天半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烏戰爭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這場峰會公報經過所有APEC成員經濟體同意,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大陸,但不乏一些外交上的含糊其辭,並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聲明說:「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在烏克蘭的戰爭,並強調戰爭為人類帶來巨大苦難,並使全球經濟現有的脆弱性惡化。」「對於目前情勢與制裁措施,還有其他觀點及不同的評估」。

APEC的聲明強調俄烏戰爭「為人類帶來巨大苦難」,感嘆對於經濟成長、通貨膨脹、供應鏈以及能源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除組織的名稱之外,這項聲明措辭與上周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後宣言內容相同;這項聲明是經過激烈外交爭論的結果。

美國和盟邦利用上周的G20峰會擴大陣營,共同反對俄國入侵烏克蘭。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拒絕參加G20和APEC峰會,改派外交部長赴印尼出席G20峰會,並派副總理到曼谷參加APEC峰會。

風評:未走先跑─從淘汰煤變淘汰化石燃料,台灣該留意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7次會議(簡稱COP27),持續在埃及召開中,最新值得注意的是:有提議各國同意「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這是比去年通過的「逐步淘汰煤」涵蓋更廣、同時也「更激進」的提議,更特別是提議的國家是印度,最後結果對全球減碳是好是壞亦有待觀察,對至今仍持續增加化石燃料發電的台灣,是該留心了。

相較過去,今年COP27召開的外在環境顯得特別惡劣:一個是從2015年簽訂巴黎協定至今,全球減碳表現差,去年碳排再創新高,再來是受俄烏戰爭、能源危機的影響,化石燃料再次抬頭,即使是原本支持去煤、減化石燃料的國家,也基於能源安全與社會需求而重啟煤電。

也因此在去煤無成甚至倒退之際,有國家提出範圍更廣泛的「淘汰化石燃料」,是讓人意外;這個提議讓環保人士「感到振奮」,而且也逐漸得到更多的支持。

一個意外是此議案由印度提出,而印度卻是被外界視為在減碳上較不積極的國家。印度人口超過14億、預估明年就要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平均GDP只有二千多美元,算是中低收入水準。這種國家大多倚賴相對較便宜的傳統石化燃料(特別是煤)甚深,印度有超過7成的電力來自煤,而印度對外承諾的零碳排時程訂在2070年,也是全球主要碳排國家中最晚的國家─歐美承諾2050年、中國承諾2060年,印度的2070年被環保人士批評「缺乏企圖心」。

因此,這次印度提出遠比淘汰煤更有企業心的淘汰化石燃料提議,就讓人「眼睛一亮」,至於最後是否能得到支持並通過,仍在未知之數。

不過,從實務面來看,這個提議卻很明顯非常「不切實際」。如果連去年「逐漸淘汰燃煤」的結論都在以執行,各國甚至反其道而行,那範圍更大的「淘汰化石燃料」,更完全無可能推動,這時談推動淘汰化石燃料,就如小孩「不會走就要跑」一樣不實際。(相關報導:「世界氣候高峰會」開場演講,13年來台灣首位,蔡宏圖:強調淨零決心 透過金融創新尋求淨零轉型更多文章

從更政治與權謀的角度看,印度這個提議頗有對先進國家「將了一軍」的味道。歐美先進國家一直譴責、也對開發中國家施壓,要求其不再建煤電廠、甚至去煤,中國即在此氛圍下承諾不再對外輸出煤電廠。在去煤時,天然氣被視為是「過度性替代能源」,歐洲國家減碳的作法之一就是「以氣代煤」。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煤,富裕的歐洲國家負擔得起,但那些窮國就不必想了。

現在如果要直接淘汰化石燃料,某個角度而言,就是把所有國家都拉到同一個立足點。如果富國也務實的說淘汰化石燃料成本過高、不實際、現實上作不到,那對窮國而言,要他們拒用、淘汰煤電,情況其實相同,不用煤電用氣電、綠電,對窮國而言也是成本過高、難以作到。

再者,全球減碳一直牽涉到南北問題,富國要如何補貼、或是說出資協助窮國減碳,一直無定論,COP27的主題之一就是氣候融資、賠償。去年的COP26中,與會的印度總理莫廸就指出,印度的挑戰在於減碳達標的財源,他說「印度希望已開發國家盡快拿出1兆美元作為氣候融資」,這個數字是富國原本承諾的10倍。如果減碳要由去煤變成去化石燃料,其成本更高,換句話說,富國要給予的氣候融資與補償也要更多。

當然,這個議案很難有結果。如果連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都要東折西扣、無法達成,如果說連去煤都難、甚至歐洲國家還重啟煤電,那就不用肖想更多的氣候融資與淘汰化石燃料了,那些產油國當然不會接受。如果這些事全部都作不到,那富國也沒有太大的「道德制高點」要求落後國家作這作那的了。

雖然相關發展尚待觀察,但台灣還是該留心了,因為台灣這幾年減碳成績不及格,在COP27上,「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公布今年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倒數第7名、比中國的51名還差;另外有一個名為「氣候追蹤」網站公布的監測資料,全球前500大排放源中,台灣有5處上榜;而台灣的電力計劃中,正大幅增加化石燃料發電的數量。(相關報導:「世界氣候高峰會」開場演講,13年來台灣首位,蔡宏圖:強調淨零決心 透過金融創新尋求淨零轉型更多文章

不論印度的提案是否得到支持、或是南北之爭如何解決,台灣減碳無成、化石燃料發電又持續且快速增加,未來遲早要面對國際壓力,是該多留心了。

能源危機見真章 氣候績效指標中國大跌 台灣倒數第七

 2022/11/18 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趙燕 編譯;陳文姿審校「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於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會場上公布。 圖/路透社

年年引發台灣關注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於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會場上公布。台灣今年上升1名,進展到57名。跟日、韓等國同屬「非常差」的後段班。

列在「非常差」的還有兩大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美國比去年進步3名,中國則因增加燃煤投資下跌13名。丹麥、瑞典、智利領先各國,但沒有國家符合「非常好」的標準,因此前三名跟往年一樣從缺。

CCPI於去年發生爭議。環保署指稱該指標引用台灣人口數出錯,影響排名,並揚言不再參加。主辦單位承認錯誤後將台灣去年成績從60名往前修正2名。

能源危機下,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呈現各國的氣候成績單。 擷取自記者會直播...
能源危機下,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呈現各國的氣候成績單。 擷取自記者會直播畫面

台灣倒數第七 氣候政策與再生能源趨勢略佳

CCPI由德國看守(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共同評比。CCPI依據四大指標——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發展(20%)、能源使用(20%)與氣候政策(20%)評比59個國家與歐盟在減緩氣候變遷上的表現。

台灣今年上升1名,排在第57位,倒數第7名。去年CCPI引用了錯誤人口數,在年底將台灣排名從60名修正到58名。跟往年一樣,今年依舊未能跳出「非常差」的低段班。

從分項指標來看,台灣的「氣候政策」表現較好,列在42名。此外,台灣在溫室氣體、再生能源、能源使用的「趨勢指標」(current trend)上都有較佳的表現,特別是「再生能源目前趨勢」(Renewable energy current trend),得到罕見的「佳」(High)。

氣候成績單:中國名次大跌 美微上揚

在俄烏戰爭陰影下,部分國家受到能源供給不足的強大壓力,轉而依賴化石燃料。然而,也有國家趁此加速減碳、追求更高的能源效率,讓今年的排名起了變化。

「這是『見真章』的時刻」,看守德國資深顧問詹伯克(Jan Burck)說,危機中更能看清各國對氣候承諾的重視程度。

今年依舊沒有一個國家的表現符合控制升溫在1.5°C內的標準,代表「非常好」的前三名從缺。丹麥和瑞典保持長年的優等生(第4和第5名)狀態。智利、摩洛哥和印度等(第6至第8名)正加緊趕上。

去年成績不差的中國今年慘跌,從37名降至51名。CCPI解釋,雖然中國積極推展再生能源,但同時也新增了燃煤電廠的投資。

排放大國美國則微幅上升,從55名升至52名。詹伯克說,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提出新的氣候行動目標和政策,拉高了不少分數。不過,美國人均排放與人均再生能源仍表現欠佳。

國家發展用電走向呈兩極 燃煤非唯一解答

CCPI也為整體「歐盟」進行評比。今年歐盟提出了「55套案」(fit-for-55 package)而攀升了3名。成員國表現參差不齊,西班牙上升11名,進展最快,法國則下降了11名。

氣候行動網絡的米隆加(Janet Milongo)稱許印度和智利。這些開發中國家對能源需求正在上升,卻選擇擴大再生能源,而非一味地倚賴傳統化石燃料。相較之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再生能源進展欠佳,依舊嚴重依賴石油。

CCPI的作者之一、新氣候研究所負責人霍恩(Niklas Höhne)表示,能源危機下有些國家開始建置新的燃氣電廠、天然氣管線。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我們該做的不是增加天然氣,我們需要的是有企圖心的氣候減緩政策。

澳洲在今(2022)年大選後,偏向支持氣候政策,排名推升了4名。俄羅斯在「氣候政策」的分項成績得到0分。因戰爭因素,今年CCPI並未針對烏克蘭進行評分。

* 報告以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稱呼我國,本文於圖表亦忠實呈現報告用語。

補償受氣候變遷影響窮國 歐盟建議中國共同出資

(中央社台北19日電)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7即將落幕之際,各國針對建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的議題依舊爭論不斷,歐盟最新提出的妥協性建議包括將中國在內的新興工業國家擴大為補償基金出資國。

綜合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7屆締約方會議(COP27)6至18日在埃及舉行。各方代表希望在會議結束前針對向開發中國家建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找到妥協方案。

歐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氣候問題首席談判代表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表示,歐盟建議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擴大為補償基金出資國。

報導說,這建議提出,氣候損害補償基金不是僅由歷史上碳排放最多的富裕發達國家出資,而中國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的新興工業國家也應被納入基金出資國。

報導指出,COP27舉行前,「77國集團(Group of 77)和中國」這一開發中國家集團的談判代表提出建立「損失和損害」基金,為那些最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開發中國家提供經濟補償,並應依照1992年的排放量來確定哪些國家向基金提供資金。

針對該基金何時建立存在大量爭論。有些建議認為應該立刻或明年建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

17日公布的一份草案包含針對設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的3種選項:立刻建立新基金、在2023年底杜拜氣候峰會建立或達成具有普遍性的「融資協議」。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稍早前在COP27表示,美國不會支持建立這樣一個基金,而是應該利用現有平台,「我相信,我們將找到一種方法,能夠進行財務安排,來反映我們將如何處理氣候危機的現實」。

據報導,堤孟思指歐盟提出的妥協性建議獲得積極的反饋;但在被問到美中兩國是否支持歐盟的建議時,堤孟思避而不答。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日前在氣候峰會表示,中國支持開發中國家尋求全球變暖的損害賠償,但表示補償方案應考慮富裕國家自工業化時代以來的排放。

他說,中國一直主張「歷史責任」原則,以反映過去的排放。中國沒有義務參與這項補償機制,但重申支持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受氣候變遷影響而追討損害補償的最脆弱國家。

設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重要議題,逾130個開發中國家一致要求建立基金,以幫助它們應對洪水、乾旱和其他與氣候有關影響所造成的不可挽回損失。

張忠謀:跟許多別的國家領袖見過面 成果相當的圓滿

由泰國主辦的本年度「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AELM),於19日台北時間午間圓滿結束。我國由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擔任領袖代表,全程與會並傳達我國理念立場,與會過程順利,圓滿達成任務。張忠謀說,他覺得很愉快,而且也跟許多別的國家領袖見過面,成果相當的圓滿。

張忠謀19日晚間於泰國曼谷召開國際記者會,說明此次與會成果並接受記者提問。有關媒體詢及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會面,雙方互動及談論議題,張忠謀說,他跟賀錦麗副總統見面非常的愉快,其實他們在昨天就已經見面,當時雙方也稍微講了幾句話,雙邊會談則是在今天,也一起照相,賀錦麗對於晶片特別有興趣,也提到非常歡迎台積電在亞利桑納州設廠。

張忠謀提及,他們已經請到美國商務部長到亞利桑納州參加12月6日的開幕典禮,也邀請許多跟台積電有商務關係的企業,也就是所稱的TSMC Grand Alliance大聯盟,這大聯盟包括了客戶、智慧財產的提供者,以及許多的供應商等。此外,賀錦麗表示非常高興與他會面,同時也重申美國幫助台灣的決心等。

媒體詢及領袖代表是否有與習近平主席見面打招呼,或是在閉門的領袖會議中,雙方有交流的機會?張忠謀表示,他跟習近平的確有互動,昨天上午,習主席到休息室時,雙方互相問好,他恭喜習主席20大的成功,習主席則提到四年以前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與他問候。他也跟習主席談到去年曾動過一次髖關節手術,習主席回應他現在看起來氣色很好,「有這樣的互動」,「都是很愉快、很客氣的互動」。

媒體亦問及此次峰會成果是否比2018年進步或有所突破。張忠謀認為,這很難比較,兩次峰會都滿完美,這次見到與碰到的人的確較2018年多,此次21個領袖及領袖代表,一半以上都有見到並交換意見,這個部分是比2018年多。

有關媒體詢及對APEC達成一致領袖宣言的看法,張忠謀說,與會者能夠一致同意領袖宣言,這是本屆APEC會議的一大成果。

有關透過參加APEC會議及與各國領袖見面,對台灣而言,是否有助於舒緩區域的緊張情勢與競爭? 張忠謀表示,是有幫助,他認為此次會議中很多領袖都表達了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強烈期待。

張忠謀曾提過在美國設廠成本較高,媒體詢問有關在亞利桑納州擴廠將面臨挑戰的看法。他回應說,現在仍然認為在美國的成本比在台灣高,依照經驗至少高50%,但這並不排斥台積電將部分產能移到美國去,這其實只是台積電相當小的一部份,我們移到美國的產能,可以說在美國無論哪個公司之中都是最先進的,這對美國非常重要,也非常需要。

媒體詢及領袖代表對於泰國政府主辦2022 APEC的評價,張忠謀表示,他對泰國政府為今年APEC會議所做的努力印象深刻,也非常感謝泰方的盛情款待。

對於在會議中是否有與其他領袖針對台海和平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張忠謀表示,他雖然並沒有特別提起這個問題,但是許多領袖都已經表達他們對這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希望,他認為這點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

有關媒體問及領袖代表與習近平主席互動時,有無表達對台海穩定的關切或總統想傳達的訊息,張忠謀指出,這是兩個分開的問題。首先,他跟習主席就是問好,以及剛剛所說明的互動,沒有談到其他的。第二個問題跟這個是沒有關係的,蔡總統要他傳達的,他都已經做到了,在他的兩篇演講中,他就已經完全傳達蔡總統要他傳達的訊息。

對於台積電未來是否規劃於東南亞或APEC地區進行進一步合作,張忠謀表示,台積電考慮了很多地方。事實上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美國是APEC會員國;台積電也已經在日本建廠,日本也是APEC會員國。當然台積電也有可能考慮其他地方,但他現在不會談論具體細節。

媒體問及領袖代表與日本岸田首相會談時,針對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一事,對日本政府在加入的程序當中有無什麼期待。張忠謀回應,要加入CPTPP,需要所有現在的會員同意,當然我們希望每一個會員都同意我們加入CPTPP,因為需要每一個會員都同意,所以他當然希望所有的會員都能同意。

有媒體詢問當美國國家利益與台灣或台灣企業利益,若產生不一致或甚至衝突時,台灣或台灣的企業可以如何應處。領袖代表表示,這個問題,應該是由台灣政府來回答。這個問題背後的假設很多。他認為,在國際上,共同利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不只是共同語言或共同文化等。假如兩國之間共同利益被違反了,那應該是由政府來決定,他只是APEC的代表,無法回答此問題。

針對有關日本岸田首相高度讚許台積電與日本半導體的各項合作,並尋求進一步與台灣半導體企業的合作。張忠謀說,他相信岸田首相相當滿意現在台積電與日本的合作關係。台積電跟日本的合作,不只是工廠,還有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事實上,岸田首相親自對他表示滿意,也相當欣賞現在台積電與日本合作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