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冊火山地形單元補充資料~敏迪散步:除了網美景點牛奶海之外,你所不知道的龜山島!

有時候旅途中能學到的事情,可能不比課本少!《翻轉教育》與《敏迪散步》合作,帶你探訪台灣各個角落,認識這塊土地的故事。現在就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認識除了最近爆紅的網美景點「牛奶海」之外,你所不知道的龜山島!

這次要帶著大家搭著船,從三貂角跳島到龜山島,我們參加《島內散步》龜山島的行程,經過早上8點到下午3點超豐富之旅,總共準備兩篇龜山島遊記給大家。

這篇先講龜山島的歷史,下一篇再帶大家到漁市場的拍賣現場,了解當地拍賣員快如子彈的喊價,以及當地漁販跟我們說怎麼買漁貨才是最新鮮,就讓我們帶著你搭船,準備前往龜山島!

路線|烏石港遊客中心(集合)→龜山島→龜山島舊社區巡禮→烏石港→拱蘭宮(午餐)→大溪漁港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大溪第二漁港(罹難紀念碑、製冰廠、拍賣區)→大溪第一漁港 →頭城車站(解散)

在宜蘭外海明顯可見的龜山島。敏迪提供

在宜蘭外海明顯可見的龜山島。敏迪提供

聽龜山島第六代的口述傳說

龜山島的歷史很多不可考,就像船隻導覽員,不同人就會有不同故事,會有各自的詮釋方式。

這次我們的帶路導覽員是龜山島第六代,長輩們的口述傳說他也沒有完全相信,因為這些都會加入口述者自己的詮釋,內容可能會跟文獻不同。有些傳說在導覽員說完之後,他自己也不相信,因為有些是不合邏輯的,但仍然被流傳下來。

例如有人說第一批先民可能是原本要到搭船到「雞籠嶼」,也有人說可能是要從中國大陸走私過來,但因為海上風浪大,不小心漂到了龜山島,漂過來後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島,於是留下來居住、開墾。

但這個說法我們的導覽員說不可能,他認為我們台灣人、福建人、河洛人需要的是米食,但龜山島的環境無法種植稻米、小麥,土壤不夠肥沃,怎麼可能有人漂過來,覺得很漂亮就住下來?

 但也因為沒有辦法考證哪個說法是對的,所以我們就依照聽到的說法呈現給大家,大家也可以自行上網查,看你相信哪一個版本。

敏迪搭船前往龜山島進行深度旅遊。敏迪提供

敏迪搭船前往龜山島進行深度旅遊。敏迪提供

日前龜山島在台灣人心中有另外一個形象,曾經有活動是名字裡有個「龜」字的人,就可以免費登島,但現在可不是自己隨意就可以前往,因為龜山島其實是個軍事管制區,每天只能有1,800人可以登島(根據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每日登島總人數限制會因季節和日期有差異,詳情請上官網查詢)。

應該說現在只隸屬於海巡署,龜山島現在屬於中央單位管轄(根據觀光局網頁資料:現在龜山島已非軍事管制區,只有在戒嚴時為軍事管制區,民國88年後屬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

這又有一點蹊蹺了,現在龜山島上有宜蘭縣的門牌(龜山里282號),但是現在這個島本身現在是屬於中央,應該是國家公園(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控,所以不能想登島就登島,需要申請。

如果想要登上龜山島最高的401高地,也需要另外申請,一天只能有100人,之前剛好有個朋友從龜山島回來,他說去爬401高地很累,像在爬101,因為都是階梯,我們的導航員老師也說,401高地階梯單趟有一千多階(401高地告示牌顯示為1,706階),來回走完相當於爬85層樓的101,非常非常累。為什麼叫401高地?因為整個龜山島最高的地方是海拔398公尺,軍事戰備上,制高點可以看到最遠,以便看到來犯的船隻,加上3公尺的哨站,總共401公尺,所以稱為401高地。

龜山島特有的海域生態:牛奶海

前面提到大家最近比較熟悉的龜山島,是因為龜山島的牛奶海,近年很流行划 SUP,遊客會搭船到龜山島旁邊,下船划 SUP。

在網路搜尋龜山島牛奶海,照片裡可以看到一片很清澈的海水,有些白色像牛奶的東西從海底冒出來,這個就是牛奶海。

為什麼龜山島會有牛奶海?因為龜山島是一座活火山,從地底下噴出來的白色東西,其實是海底溫泉,但這是不能泡的溫泉,泡的話會被燙熟,像溫水煮青蛙的感覺。

這種海底溫泉常態是40~60幾度,別看它白白淨淨很漂亮,不要隨便下去。雖然有些人會在附近划SUP,但不會到高溫區,或是會選擇到牛奶海更外圍,不會靠近。

搭著環島一圈的賞鯨船,可以仔細看龜山島的地質或地形,它是非常豐富多變的,正是因為它是火山,所以每噴發一次,就會留下一層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樣子。

龜山島近期因為特殊的海域環境「牛奶海」而成為大家爭相拍照打卡的景點。敏迪提供

龜山島近期因為特殊的海域環境「牛奶海」而成為大家爭相拍照打卡的景點。敏迪提供

不確定是從北面還是南面,龜首的部分是垂直接往海裡的岩壁,岩壁就可以看到一層、一層不同的噴發紀錄。

在龜首下面就是另外一個地底溫泉,更早之前,龜山島的龜首,是會冒出黃黃的煙,因為含有硫磺,也正因為龜山島是活火山,所以它會發生很多截然不同的景象,它可能還再長大、地底會噴溫泉、岩壁會冒煙或是岩層會風化崩塌。

所以通常環繞龜山島的船不能離島很近,有一段距離,船上的導覽員說岩壁因為風化跟地質關係,其實每天幾乎都會有大大小小且不定時的崩塌。

龜山島的地形會隨時改變,除了是活火山之外,還有人說它是活的烏龜,活的烏龜說法是因為龜尾會擺動的關係。

當然龜尾不是真的擺動,而是因為有不同的洋流,冬天的時候龜尾會往一邊擺,夏天的時候不同洋流,就會往反方向擺,所以會說這隻烏龜是活的。

龜尾剛好也是細長的礫石地形,有點像港口,從它的龜尾延伸出來的礫石灘,龜尾的北邊跟南邊,就是左右兩邊,各是一個港,一個叫南港 一個叫北港。

除了前面提到的岩壁會冒煙、海底溫泉、會擺的龜尾巴,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就是龜山島的日出,這裡的日出跟日落都很漂亮,這些景色讓龜山島被放在一首詩裡,叫做《蘭陽八景詩》。

我們導覽員用台語唸了超帥的版本:

「曉峰高出半天橫,環抱滄波似鏡明。
一葉孤帆山下過,遙看紅日濤生。」

《蘭陽八景詩》是講整個蘭陽平原所有地方,包含礁溪、南方澳,而描繪龜山島的只有一段。

這首詩是烏竹芳寫的,白話文來看就是:在晨曦當中的龜山島,聳立在太平洋上,海波環繞周圍,以昂揚的姿態往上提升,好像有半天高一樣,遠方的一葉扁舟劃過龜山島的腳下,一輪火紅的晨光正從碧藍的波浪上誕生。

這就是《蘭陽八景詩》裡,講龜山朝日的一段。

走進龜山島 看見現在與過往

登島之後我蠻訝異的,發現龜山島上可行走、可住人的面積其實很小。回程後跟同行的遊客聊天,他們也說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島上居住的地方只有一條路.大概5分鐘可以走完,他們稱那條路是是龜山島的林森北,等於是一個聚落,聚落的全盛時期,大概在1960年之前,有約100多戶左右,導覽老師說大概有3排的房子。

我們走的路線,一開始先碰到龜山島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拱蘭宮(後改名為普陀巖,下文提到時仍用舊稱),宗教在聚落裡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等於是路的一開端;走到最尾端就是軍事基地,那是後來才建的,如果還沒有軍事基地之前,它的聚落就到龜尾的地方,不到200公尺,正常走路速度10分鐘內一定可以從頭走到尾。

龜山島小學舊址。敏迪提供

龜山島小學舊址。敏迪提供

那邊有3排房子,沿著那條路,靠近路中間是第一排,後面第二排靠近馬路邊,第三排最靠近海,也就是堤防那邊,因為是兩端都有,所以它有一面一定是面海的。

看到這邊我還蠻相信導覽員說的,怎麼可能覺得這邊很棒就住下來,因為這裡真的能住、能活動的地方很少,也沒地方可以種植,想想看只能排3排的房子,哪裡還會有田地可以種?

我目測那3排的房子直接小於在台灣本島看到的一塊田,所以登島大概會花1.5~2小時,如果不去爬401高地、不去多走奇怪地方、沒有認真講解的話,1小時內就會結束了。 

導覽員特別帶我們去看神木,那是在拱蘭宮之前、沒有道教的時候,島民的第一個神祇。位在島上稍微往上走一點,那邊有一棵台灣黑檀木,在同緯度是非常少見且幾乎不會有的黑檀木(但中南部很多)。

龜山島靠台灣的東北邊,通常北部比較少有黑檀木,祂是唯二兩棵的其中一棵,但第二棵其實是由祂分枝出去的,所以那棵黑檀木非常難得,龜山島的祖先們就視那棵黑檀木為神明,叫毛柿公。

以前的人沒有偶像崇拜的時候,其實就是對自然的崇拜,像原住民的信仰也是,沒有神祇,就是樹的神、土地的神、河流的神,所以導覽老師帶我們去看那棵龜山島神木的時候,說這是最早期還沒有其他宗教信仰時,當地人的信仰重心。

飄洋過海到龜山島的傳說

龜山島附近的船隻。敏迪提供

龜山島附近的船隻。敏迪提供

龜山島一開始是怎麼會有人住在那裡?說法有很多種,我自己採信了其中一個說法。

在1853年的時候,有一艘船叫順天號,順天號是從福建過來的,本來是要出貨到雞籠嶼,但當時因為整個北海岸,從三貂角到龜山島的海流非常不穩定,有時候還有東北季風,所以在風浪當中,不小心搖搖擺擺來到龜山島。

本來船員們想說擱淺了就休息一下再去雞籠嶼,當時船上的水手們發現這裡有很多魚貨可以捕撈,就抓得很開心,沒有要回去了。

於是他們捕魚到雞籠嶼,再回來龜山島,覺得這邊實在是福地、寶地,而且也沒有其他人發現這邊的魚貨資源豐富,他們覺得很棒,就決定住下來。

但很多生活物資,還是需要長期往返雞籠嶼跟台灣本島才可以獲得,前面也提過龜山島完全不適合種植,沒有地可以種東西,所以除了魚貨海鮮之外,其他物資都是需要靠船隻往來本島或是福建。

在當時的貿易都是不合法的,屬於走私,所以其實當時島上真的沒有辦法住太多人。

龜山島民的信仰中心:拱蘭宮(普陀巖)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海島文化裡面道教,尤其是媽祖,是最重要的一個神明,是大家的精神依託,因為不知道這次出海什麼時候會回來,尤其在東北角這樣的海岸。

剛剛說到在龜山島上面有一座拱蘭宮,拱蘭宮最一開始其實不是供奉媽祖,而是三太子,它甚至也不是一尊神像。通常我們蓋一座廟是因為有神像,三太子那時候沒有神像,島民們是用某一家人的香火袋,香火袋裡面有三太子的米符令,然後就供奉著那個香火袋。

有一個香火袋的傳說,當時他們去捕魚,船都會被風浪打壞或是淹沒而死人,可是在一次的船難過程中,有人看到有一個小孩出來幫忙,他們覺得是三太子在幫助他們,所以在這個島上最一開始供奉的是三太子。

後來慢慢經過一段時間,突然又有一艘沒有人開的船自己漂到龜山島,而且船上面有一尊媽祖,那艘船上面還有很多漂流木,船擺也有。

記得導覽老師說,那艘船本來要運送神像跟建材去某個地方蓋媽祖廟,可是因為大浪或洋流的關係漂到龜山島,不過船上沒有人,所以可能是原本船上的人發生了船難或其他事,總之一艘有神像跟建材的船就漂來島上,網路上查得到各式各樣的說法。

因為漂來的媽祖在道教的輩份比三太子高,所以他們就在拱蘭宮裡面改供奉媽祖,而三太子當然也還是繼續用香火袋的方式供奉在拱蘭宮。

後來關於媽祖的傳說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去過南方澳一定也知道。

有一次,一艘船載著5尊湄州媽祖神像,因為船上還有別的物資,他們是一起走私的,其實是龜山島要走私那一批媽祖跟貨物,但走私到大溪漁港就被抓了。

通常走私物會被海巡署燒掉銷毀,但當時有人阻止他們,說把神像燒毁不太好,於是南方澳有間廟的理幹事說要將這5尊神像請去。這間廟就是南方澳的南天宮,南天宮很大,有三層樓,供奉著金媽祖、玉媽祖,金碧輝煌的,傳聞金媽祖就是來自那艘船。

所以當時龜山島人很生氣,怎麼走私失敗?如果當時金媽祖有留在龜山島,至少是一個很有名的觀光景點。

媽祖在龜山島的傳說,在後來遷回到本島的時候,也都一起帶來本島繼續流傳。

關於拱蘭宮(後改名為普陀巖)的由來有不少傳說。敏迪提供

關於拱蘭宮(後改名為普陀巖)的由來有不少傳說。敏迪提供

拱蘭宮的屋簷很特別,沒有像其他的廟一樣翹起來,視覺上好像被應聲截斷,但實際上是故意截斷的。

有兩種說法,導覽老師說他們在遷回本島的時候,一併把媽祖請回本島供奉,這間廟就沒有主神了,所以把它燕尾尖尖的地方截斷,變成平的,不讓鬼知道這是一座廟,對它們而言,屋簷的尾巴是一種廟的象徵,沒有尾巴就是一般的建築物,鬼就不會住在裡頭。

另外一個說法是因為他們後來遷回本島,媽祖也離開了,當時的海軍司令是星雲法師的弟子,比較信佛教,他就把那間廟改成供奉觀音,所以那間廟現在不叫拱蘭宮,改叫普陀巖。

現在去龜山島,裡面的主神是觀音,有人說換了神明,所以屋簷要打掉,因為佛教的廟宇也沒有尖尖的屋簷。

關於拱蘭宮的故事,到本島也可以聽別人說,在龜山島登島之後直接看到廟,也可以一窺一二。

日治時期的龜山島

龜山島在日治時期最有權勢的人叫做陳楊朝日,因為他是全島上第一個有皇名化四個字名字的人,皇名化名字表示日本人認同這個人當區域的管理者,他也是日治時期龜山島最後一個警察保正。

陳楊朝日當了保正不到1年時間,日本就戰敗了,但他還是繼續擔任龜山島的里長,因為新的政府接管地方,通常會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直接從中央派人,一個就是本來是誰管的,就沿用他的制度去管,龜山島這麼小,中央也不會再派一個人過來。

民國66年後的龜山島:軍事管制區

大致上講完民國66年前龜山島的歷史,因為民國66年對龜山島來說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決定在民國66年將龜山島作為一個軍事管制區。

根據我們的第六代龜山島民導覽員所說,其實不是國民政府把他們趕走的,而是大家後來因為子孫越來越多,生活不方便,島上又有太多的颱風、風浪、海難等;而且龜山島的港口怎麼開都開不起來,在我們去找神木時,就有看到一個開港紀念碑,但實際上港口則是在龜尾的地方。

因為龜山島地質關係,會一直有落石,在當時的技術上,好不容易挖出水道,隔天又會不見或是被填滿,總之當時的龜山島生活非常不方便,所以他們的祖先就陸陸續續前往本島,也不是真的是國民政府把他們趕走的。

導覽老師說,又因為居民大多都遷回本島了,加上當時國民政府想要嘗試比較長程的炮彈,就把龜山島設為軍事基地。

當時有情報說共軍有一條路線想要從宜蘭攻打台灣,我們去參觀島上的炮台時,砲台瞄準的窗口對著本島,應該是為了應變當敵人從宜蘭上岸時,就可以在龜山島上從後方攻打反擊龜山島跟本島之間海峽。

曾經作為軍事管制區的龜山島,還是可以看見許多戰地遺跡。敏迪提供

曾經作為軍事管制區的龜山島,還是可以看見許多戰地遺跡。敏迪提供

龜山島島民在民國66年時,大部分一起遷到宜蘭頭城,從此之後龜山島就關起來不讓人進去了,變成一個軍事管制區,所以當時會有一句話叫做「全島跑透透,單單龜山島沒去過」,我對龜山島的印象也是近年才比較多,所以覺得龜山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

到了2000年時,宜蘭縣應該是游錫堃當縣長,他才開始跟中央政府要求開放龜山島登島,讓很多歷史人物或是故事可以傳承出來。

所以在登島時就會看到比較多軍事管制時期留下來的裝備,他們把炮管變成裝置藝術,還會看到岩壁上面有「鐵的紀律」等字眼。類似的軍事景觀,去金門或是綠島也都會看到,但金門的會比較嚴肅或是誇張,因為那邊的戰情在當時更敏感,例如「打倒萬惡共匪」。

我前陣子去金門,牆壁上真的是肅殺的氛圍,可是在龜山島沒有。我們還有去了一個通往炮台的坑道,那個坑道看起來像是比金門坑道還要晚建造的,所以狀態維持的還不錯,是一個觀光景點。

龜山島上的砲台。敏迪提供

龜山島上的砲台。敏迪提供

在環島時導覽員也說了一件讓我們訝異的事,他說龜山島的脖子,其實是炮彈打出來的。

台灣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將軍叫帥化名,跟日本在爭奪釣魚台時,他擬了一份作戰計畫,本來準備在龜山島上直接架設大炮,要把釣魚台轟為平地,龜山島這隻哈巴狗,包含睡美人,都是被軍方打出來的。

宜蘭壯圍沿岸有個炮彈試驗所,專門研究炮彈跟試打,當時就是把龜山島當靶,直接從壯圍打過來,睡美人的「孕婦」區塊是比較天然的地形,但哈巴狗旁邊就是砲擊打出來的痕跡。

龜山島上砲台基地的90公釐砲保養潤滑指南。敏迪提供

龜山島上砲台基地的90公釐砲保養潤滑指南。敏迪提供

龜山島民「紅油衫、臭油桶」的生活智慧

我們8點從頭城開始搭船,中午回到大溪漁港吃超好吃、超新鮮的海產料理,再次吃到石花凍,北海岸有很多地方都有石花凍,再來就是海菜。

大家要記得「石花菜」跟「石蓮花」是不一樣的東西,到東北角一定要嘗試看看石花凍,尤其在夏天吃超級冰涼,還有不同的口味,黑糖口味或是烏梅口味都很好吃!

下午接著到漁村文物館,那邊是龜山島第六代傳人、也是我們的導覽員和一群同是龜山里的人成立的。他們在民國66年把很多文物帶到本島,存放在文物館裡面,當時他們做了很多文獻研究,也把拱蘭宮一代、二代、三代的外觀復刻出來。

文物館天花板上有一張深紅色的漁網,為什麼它是深紅色的呢?因為以前島民會使用一種叫「薯榔」的植物,它可以洗出紅色的纖維質,曾經龜山島的島民被叫做「紅水衫,臭油桶」,就是因為衣服上都有薯榔的顏色。

薯榔需要用工具搓揉,擠出紅色汁液,而紅色的汁液可以讓纖維更堅固,以前島上物資缺乏,島民們會把他們的衣服染成紅色,可以穿得比較久,所以叫做「紅水衫」。

「臭油桶」的話就是他們出去捕魚的船使用的燃料是柴油,他們會把臭衣服丟在船上,沾滿油味,所以龜山島民「紅水衫,臭油桶」就是這樣來的。

他們其實是有很多海洋智慧,現代人生活方便,都使用化學纖維,以前的人必須要自己想辦法。

如果要去文物館,建議預約導覽員,而且最好是在那邊生活過的人或是長輩來講會比較有感覺。

我們在文物館地上有看到一塊塊、圓圓像石頭的東西,一開始以為是捕魚時,用來拉網子或固定船隻用的,後來知道材質是骨頭!原來是曾經有很大隻的鯨魚擱淺在龜山島上,風化後只剩骨頭,島民就把牠的脊椎骨一節一節拿來使用,讓當時的生活更便利。

7 則留言:

  1.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第一次了解到龜山島附近居然有一個叫牛奶海的地方,是個海底溫泉,溫度還特別的高,真的十分新奇,要是他溫度低一些,應該會有許多人會想要親自去摸摸看吧(普10218)

    回覆刪除
  2. 上次去龜山島時,看到牛奶海真的非常漂亮,還有淡淡的硫磺味(普10208)

    回覆刪除
  3. 只有在網路上看到過牛奶湖的相關報導,希望有一天也能去看看(pu10510)

    回覆刪除
  4. 龜山島是一個很漂亮的島嶼,當時我坐船到牛奶湖附近時,那邊還在冒出煙,不得不說是真的很美![Pu10516 蔡宇棠]

    回覆刪除
  5. 原來龜山島有漂亮的牛奶海以及豐富的歷史,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pu10508)

    回覆刪除
  6. 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原來龜山島有個叫做牛奶海的地方,感覺那邊很漂亮,希望有機會可以去看看(普10209)

    回覆刪除
  7. 普10230 第一次知道龜山島那裏有牛奶海,聽起來感覺很香的樣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