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沒有無痛的低碳永續轉型

  

今年台灣的氣候幾乎沒有秋天,到了十一月還是三十度C。正在歐洲訪問的我於巴黎市區前往拜訪歐洲知名電力能源公司Engie途中,沒想到遇到瞬間強風驟雨,會後才知包括法國與荷蘭等西歐七國遭史上最高風速的暴風雨侵襲,損失慘重。

此次到法荷考察,與能源轉型、氣候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有關。若非有商務在身,不然十一月拜訪法荷並非好時機,冷、溼、突如其來的雨,多少覺得不完美,但其在永續轉型上持續創新突破帶來的激動與啟發,總能一掃陰霾。這是二○二二年疫後各國逐步開放門戶後二年間,我四度訪問歐洲,每次都看到新的突破。此時,坐在新冠疫災發生期間完工荷蘭浮在水上的Schoonschip社區旁撰寫這篇專欄,心中百感交集。

這個完全採用循環經濟原則與概念建構的漂浮社區及周邊的建築,大量使用固碳的木材,連旁邊陸地上一棟辦公大樓一樣用木材包覆。屋頂太陽能的應用、房屋熱能回收及所有廢棄物資源化等做到極致,連照顧城市中獨行蜂或昆蟲多様性的昆蟲棲所都成為必備設施。更重要的是住戶間的聯結、自主互助的人性化生活空間及議合。

海平面上升已是全球暖化後不可避免的現象,荷蘭在廿一世紀後逐漸體悟還地於水的必要性,年輕建築師開始大膽設計漂浮的設施,從一棵樹、一個小菜圃、一個小空間到一間房、一棟別墅再到一個社區,也直接激發了世界興建漂浮島、漂浮城市的想像與規畫。

全球的低碳轉型原本就是現實與理想間的拉鋸,沒有人有過完整經驗,是一個絕對摸索的過程。最近記者問了一個我沒能回答的問題:有沒有「無痛」的低碳淨零的做法?我拜訪過的每一位歐洲能源及永續專家都說:「絕對痛!」荷蘭的一位能源轉型專家說:「拜俄烏衝突之賜,歐洲人民才看到仰賴俄羅斯化石燃料背後的危機;拜衝突後能源電力價格四到十倍高漲,才興起歐洲各界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電價高漲,企業與人民痛了,積極努力節約能源與電力消耗成為自然;政府被逼得啟動能源補貼,緩解人民的痛,但也帶來財政上的壓力。原本逐漸朝私有化發展的電力公司,卻因補貼人民電力負擔帶來的虧損,又回歸百分百國有。

一場戰爭竟讓歐洲在痛苦下,做到能源緊張情勢中供應仍能大於需求的奇蹟。需求的減少,才能創造真正的減碳。荷蘭的輸配電公司在政府同意下,集體在三年前對供應商實施每噸碳排放五十歐元的碳價(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七百元),每年調整目前已達一五○歐元(相當於新台幣五千一百元)。供應商因碳費造成的痛,立馬轉化為低碳的創新動力,不變都不行。

轉型的痛是一種代價,現在痛不起,歐洲專家說:「以後的代價肯定背不動!」

氣溫創新高 全球碳排未減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日前發布二○二三年排放差距報告,直指今年氣溫創新高,但世界仍未減少排放,同時也再次警告,除非各國能達成超越「巴黎協定」承諾的二○三○年減量目標,否則依目前的排放趨勢,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攝氏二點五至二點九度。學者則認為,面對極端氣候,現在就應盤點相關衝擊與調適規畫。

報告指出,二○二一至二○二二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百分之一點二,達五七四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新高。

台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曾琬鈴表示,今年的排放差距報告不斷透露出「我們的努力還不夠,我們必須要行動,且是立即且有效的行動。」排碳大國責無旁貸。這是COP28勢必要討論的氣候正義主題,今年不該只是話題,而是共識與決策。

她也強調,全球暖化,台灣不可能倖免。氣候變遷相關政策應列為所有政策之上的優先考量,不只是社會大眾、政策決定者更必須了解氣候緊急的程度已迫在眉睫。

中興大學生物與永續科技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徐佩君說,今年七到十月,全球月均溫都破了歷史紀錄,九月全球均溫更較工業革命前高出一點八度,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仍持續上升,顯然離達成氣候目標的差距愈來愈大。面對高溫、暴雨、連續不降雨、強颱等風險,應推行相應的政策、技術去解決,像是輔導轉型智慧農業、作物改良等。

抹香鯨糞便對氣候貢獻大,多明尼加宣布全球首個海洋保護區

 2023 年 11 月 17 日 

臨滅絕的抹香鯨是地球最大動物之一,糞便營養豐富,糞便的生物居民也是幫助捕獲二氧化碳的功臣。加勒比海島國多明尼加周圍海域有 200 頭抹香鯨活動,為了保護抹香鯨不受人為干擾,宣布建立世界第一個抹香鯨海洋保護區,開創全球先例。

抹香鯨有世界最大大腦,最長達 15 公尺,科學家估計,抹香鯨大腦一腔室可能含 1,000 公升鯨腦油,過去抹香鯨被獵殺,就是因人類取腦油照明和加熱,捕鯨文化興起前約有 200 萬頭抹香鯨在海裡悠游,現在只剩 80 萬隻,多明尼加水域約 250 隻。

抹香鯨是母系社會,一個家族約七至八名成員,有母親、女兒和孫女,一生一起生活,雄性都會離開,定居不同區域。現在約有 35 個抹香鯨家族大部分時間在多明尼加海域度過,有些抹香鯨年齡可能高達 60 多歲,科學家稱抹香鯨壽命最長可達 90 歲,且還發展出多明尼加水域抹香鯨族群專屬語言。

抹香鯨每五至七年就能產一隻幼鯨,但抹香鯨經常遭船隻撞擊、被漁具纏住,以及受農業徑流污染影響,破壞生存環境,生存威脅愈來愈大,只要一頭幼鯨死亡,就代表損失一個家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抹香鯨列為易危物種,美國瀕危物種法列為瀕危物種。

抹香鯨對維持氣候穩定有重要貢獻。科學家表示,抹香鯨會在漆黑海面下 850 公尺處吃深海魷魚,然後會浮出水面排便,營養豐富的糞便留在海洋表面,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會捕獲大氣二氧化碳,死亡後碳像雨點落入海底,將多餘碳封存到海洋幫助人類應付氣候變化。估計生活在多明尼加水域的抹香鯨每年可吸收 4,200 公噸碳,等於 73 平方公里森林一年固碳量。

多明尼加抹香鯨可能比其他地方鯨魚排便更多,原因還不清楚,鯨魚科學家認為,可能多明尼加水域抹香鯨食量是一般鯨兩倍,或吃的魷魚種類有特殊之處;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抹香鯨不同,東加勒比海地區抹香鯨不會游很遠。

海洋保護區位於多明尼加西側,佔地近 800 平方公里,劃定範圍禁止商業捕魚,只允許自給性捕魚。還會規劃鯨魚觀光,將來遊客可與抹香鯨一起游泳,或搭賞鯨船賞鯨。多明尼加政府表示將劃定一條國際航線,防止大型貨船進入抹香鯨生活水域。科學家認為,這項保護行動不僅倡導海洋保護,還解決氣候變遷、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促進永續經濟成長。

震撼!嘉義剖烏場驚見烏魚瀑布 漁民笑開懷

 自由電子報 2023/11/18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鋒面來襲,氣溫遽降,加速養殖烏魚魚卵的生長速度,嘉義縣沿海的布袋、義竹是台灣主要烏魚養殖區,這陣子在剖烏場不僅可看到滿地烏金豐收景象,還有機會觀賞卸魚的烏魚瀑布壯觀畫面。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指出,台灣烏魚是唯一從人工養殖到取卵一氣呵成的國家,近年養殖技術提升及加工業製程不斷改良,養殖烏魚子的風味口感甚至超越野生烏魚子,成為市場主流,嘉義縣今年烏魚養殖量2年烏約140公頃、每公頃約放養6000尾,正常每尾可取濕子約5台兩;3年烏約70公頃、每公頃約3000尾,正常每尾可取濕子約8至9台兩。

張建成表示,嘉義今年開始剖烏約10天了,預計下週將進入高峰期,隨著氣溫下降,魚卵將更加飽滿,剖烏場黃澄澄又飽滿的魚卵十分亮眼,運氣好遇到載魚區進場卸魚,更可以看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烏魚瀑布,旁觀者都讚聲連連。

盤商說,烏魚全身都具經濟價值,包括烏魚子、烏魚膘、烏魚肫、烏魚殼,前三者就是大家熟知的「烏魚三寶」,市場行情炙手可熱。

台江處黑琵普查 台南2469隻最多

 中華日報

黑面琵鷺在四草水鳥保護區停棲理羽。(記者陳治交攝)
黑面琵鷺在四草水鳥保護區停棲理羽。(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黑面琵鷺每年九月從南韓、中國大陸千里迢迢飛到台江國家公園度冬,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布十一月份中旬普查三七九九隻,以台南地區二四六九隻最多,嘉義沿海有一二八五隻。

二0二三年全球黑琵族群數量有六六0三隻,台灣地區記錄到四二二八隻,占全球總數量百分之六十四,大台南又是台灣黑琵最集中區域。這幾年,大型光電場改變了沿海的地貌,七股頂山、學甲濕地等的黑琵棲息數量略有減少,但總體數量逐年增加。

台江處與台南市野鳥學會等保育團體合作,分別在台南地區、嘉義及高雄三地進行黑琵普查,十月中旬統計七二二隻、十月底二五二八隻,十一月中旬普查三七九九,以台南地區二四六九隻最多,嘉義沿海一二八五隻、高雄四十五隻。

台江處進行生態基礎調查與棲地管理監測,更與養殖業者簽署「參與生態友善棲地魚塭營造合作意向書」,營造友善棲地環境,一一二年度與二十八位養殖漁民合作,營造八十二點六二公頃生態友善棲地魚塭,一一三年度上半年又有十位合作漁民三十五點六四公頃,總計一百一十八點二六公頃,確保黑琵與水鳥餐廳食物充足。

台江處表示,在地養殖漁民逐漸發現生態保育的價值,慢慢地改變與候鳥對立的看法,是自然資源永續經營利用的重要關鍵,惟有落實在地社區居民、產業的保育策略,才能營造資源永續利用之生態友善棲地環境。

東石鰲鼓濕地黑面琵鷺來度冬 逾570隻創歷史新高

  

時序入冬,嘉義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目前已逾1萬隻候鳥棲息度冬,其中琵嘴鴨與鸕鶿數量達到數千隻最壯觀,黑面琵鷺度冬數量達578隻,創歷史新高。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國內著名賞鳥聖地,每年入冬吸引遠道而來的候鳥棲息,嘉義分署自民國99年起推動「鰲鼓濕地森林園區鳥類資源長期監測計畫」,累計紀錄291種鳥類,並組生態旅遊解說團隊,定期執行環堤濕地水鳥調查監測。

嘉義分署指出,鰲鼓濕地是黑面琵鷺重要度冬棲地之一,自104年起,鰲鼓濕地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穩定維持約200至300隻,約占全台度冬數量的5至18.4%,今年夏季驚喜觀測到數10隻黑面琵鷺滯留,截至11月中旬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創歷史新高達578隻。


嘉義分署指出,生態解說團隊協助觀察登錄有環誌標記的黑面琵鷺,日前在鰲鼓濕地發現1隻編號N16的黑面琵鷺,這隻黑面琵鷺於110年在鰲鼓濕地綁上衛星發報器繫放,已累計29筆目擊紀錄,透過繫放追蹤可了解黑面琵鷺年齡、飛行路徑、棲息地點、停留時間等,提供寶貴的研究資訊,團隊至今累計紀錄73隻標記黑面琵鷺。


嘉義分署表示,鰲鼓濕地解說團隊在今年11月中旬,已調查到近5500隻鸕鶿棲息度冬,也調查到8種雁鴨科候鳥現蹤,其中以琵嘴鴨1600多隻數量最為壯觀。其他包括大杓鷸、黑腹燕鷗等候鳥紛紛抵達,豐富鰲鼓濕地的鳥況。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指出,嘉義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國內著名賞鳥聖地,也是黑面琵鷺重要度冬棲地之一,今年截至11月中旬,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高達578隻,創下歷史新高。圖/中央社(蔡淑麗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指出,嘉義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國內著名賞鳥聖地,也是黑面琵鷺重要度冬棲地之一,今年截至11月中旬,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高達578隻,創下歷史新高。圖/中央社(蔡淑麗提供)

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宏都拉斯在哪裡?兩國82年情誼為何畫下句點?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台灣斷交宏都拉斯一事,早在宏都拉斯總統指示與中國大陸建交後,就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今(26日)我國外交部正式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結束長達82年的友邦關係,台灣邦交國減至13國。宏都拉斯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何多次揚言分手台灣、牽手中國大陸?

宏都拉斯在哪裡?中美洲最貧窮的國家

宏都拉斯地處中美洲,東南與尼加拉瓜接壤,西和瓜地馬拉、薩爾瓦多交界,南邊有一小段太平洋海岸,北臨加勒比海。宏都拉斯國土面積112492平方公里,是台灣的三倍多,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首都是德古西加巴。我國外交部指出,截至2022年4月,宏都拉斯總人口為990萬人。

宏都拉斯主要出口咖啡、香蕉等農產品,2021年平均國民所得僅2200美元(換算新台幣約6.7萬元),經濟狀況不佳,長期面臨鉅額貿易逆差、財政赤字、外債等問題。由於公債高達150億美元,外債也有81.72億美元,宏都拉斯每年不得不將大量預算用在還債,連帶影響基礎建設的發展,惡性循環下,國家、人民越來越窮。

統計顯示,宏都拉斯是中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有六成民眾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加上國內貧富差距大、社會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犯罪、貪腐、難民等問題不斷叢生

台宏邦交關係長達82年 宏都拉斯曾設中華民國廣場

宏都拉斯與我國的緣分,可以回溯至82年前。1941年,中華民國、宏都拉斯正式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65年進一步升級為大使級關係。身為宏都拉斯的友邦,台灣長期和宏都拉斯進行醫療衛生、農業、教育等領域交流,也曾派遣考察團至宏都拉斯尋找觀光商機,希望帶動該地觀光。

為了協助宏都拉斯提升農產品產量、培育自給自足能力,我國擴大進口宏都拉斯的冷凍蝦、衣物、咖啡等產品之外,也積極配合宏都拉斯政府推行的農漁業計畫,展現台灣維護雙方友誼的誠意。

此外,台灣長年提供宏都拉斯金錢貸款,盼能減緩該國財政赤字。兩國關係原本不錯,2016年宏都拉斯首都德古西加巴還新落成一座中華民國廣場,廣場裡有迷你版101大樓、國父孫中山雕像等物,增加宏都拉斯居民對台灣的印象。

宏都拉斯喊斷交不是第一次 新總統早就向陸表示好感

然而,相較其他邦交國在聯合國大會中,通常會替我國發言,爭取台灣參加聯合國的權益,宏都拉斯卻已多年未提及台灣。2021年5月,宏都拉斯也曾傳出為取得新冠疫苗,有意在中國大陸設立商務代表處,似乎暗示與我關係逐漸動搖。

2021年11月,宏都拉斯舉行總統選舉,誓言當選就要與台灣斷交、轉和中國大陸建交的卡蕬楚(Xiomara Castro)贏得大選。當時斷交傳聞沸沸揚揚,外媒甚至報導華府出手介入,才讓宏都拉斯回心轉意。

2022年1月,卡蕬楚表態希望和台灣維持邦交,並邀請我國副總統賴清德飛往宏都拉斯參加她的總統就職典禮,至此兩國看似恢復往日情誼。

不料今(2023)年3月14日,卡蕬楚在推特聲明,自己已經指示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Eduardo Reina)處理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式關係的事宜。

延伸閱讀》渣?不是第一次威脅與台斷交 宏都拉斯總統是誰

宏都拉斯為何一再轉彎?外界分析與錢有關

為何卡蕬楚一下說斷交,一下說維持邦交,現在又說要斷交?外界推測,除了宏都拉斯存在已久的債務危機急需資金挹注,這次卡蕬楚政府再度轉向,可能與興建帕圖卡水壩有關。今年1月,宏都拉斯及中國大陸外交部人馬,就曾針對帕圖卡水壩工程資金進行商議。我國外交部聽聞消息後,也隨即向宏都拉斯外交部表達嚴重關切,並釋出台灣願意持續幫助宏都拉斯的善意。

但宏都拉斯態度堅決,今年3月中宏都拉斯外長雷依納甚至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討論雙方建交事宜,我外交部立刻召回駐宏大使張俊菲表達強烈不滿。3月26日,我外交部長吳釗燮正式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台灣邦交國剩下13個,中美洲友邦僅剩貝里斯、瓜地馬拉兩國。

多明尼加降豪雨沖毀隧道、全國22死 30省進入「警戒狀態」

 2023.11.20 18:28

多明尼加豪雨成災,18日一條位在首都聖多明哥的隧道崩塌,造成9人死亡,豪雨也造成全國22人死亡,當局宣布全國30個省進入緊戒狀態;保加利亞19日則面臨風雪襲擊,整座城市變成雪白一片,當地電力中斷,也造成2人死亡。

街道慘成汪洋!轎車卡路中 民眾涉水而過

街道變成汪洋一片,車輛在湍急水流中載浮載沉,民眾撐傘涉水而過,令人捏把冷汗,洪水順著石壁傾瀉而下,沖毀隧道,多輛汽車卡在路上動彈不得,救難人員把握時間搶救。


多明尼加公共工程部部長阿森松表示,當時牆壁倒塌時有兩三台車輛在路上,困在牆壁下面,這個區域由緊急單位掌控,已經封閉道路作為預防措施。

多明尼加最近豪雨成災,其中南部、東北部以及首都災情嚴重,18日一條位在首都聖多明哥的隧道崩塌,車輛卡在廢墟之中,造成多人死傷,洪水灌進房屋,家當全都泡在水中,災損難以估計,當局也宣布全國30個省進入緊戒狀態。

暴風雪狂襲!保加利亞大斷電2人喪命 路樹慘遭白雪壓垮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保加利亞城市瓦爾納19日也面臨暴風雪襲擊,消防安全與人口保護局局長尼可拉夫指出,很多樹木倒在車輛跟路上,路樹導致道路封閉,隨著清除會優先開放主要道路。

風雪伴隨豪雨,整座城市變成雪白一片,導致當地電力中斷,也造成傷亡,路樹倒塌中斷交通,當局出動鏟雪車協助居民開道,搜救工作仍持續進行中。

宏都拉斯向中國尋求200億美元投資鐵路

 發表時間: 作者:古莉

洪都拉斯與中國建交三個月後,尋求200億美元興建連接該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的鐵路作為雙方貿易投資框架的一部分。中國商務部高官正在該國首都談判自貿協定。

據路透社發自特古西加爾巴的消息,洪都拉斯政府周五向中國官員表示,作為中宏兩國間貿易和投資的倡議的一部分,洪都拉斯需要200億美元修建一條連接該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的鐵路線。

洪都拉斯和中國正在談判一項前所未有的自由貿易協定,要將兩國經濟聯繫起來。洪都拉斯經濟發展部長弗雷迪-塞拉托(Fredy Cerrato)告訴記者,他們還與中國官員討論了與修建水壩和發電有關的基礎設施項目。

塞拉托表示,洪都拉斯政府正在與中國政府討論建造水壩、建造跨洋列車等洪都拉斯有興趣獲得融資的項目,這些項目對我們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也與我們的發電系統有關”。

洪都拉斯經濟發展部長透露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官員,對使用公共和私人資金開發的項目表現出了興趣。

據中國商務部官網公告,中、宏自貿協定談判7月4日啟動,第一輪談判7日在宏都拉斯進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率中國代表團與會。

宏都拉斯在今年3月26日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原因是因台灣沒有滿足其需索。據台灣外長吳釗燮介紹,台灣3月13日收到宏都拉斯外長一封信,調整(要錢的)金額,包括興建醫院9000萬美元、蓋水壩增加至3億5000萬美元,及希望台灣償還20億美元國債三項,共計24.5億美元。吳釗燮說,台灣一般是用項目計畫的方式合作,協助相關工程,但洪都拉斯直接索要現金形同賄賂。

洪都拉斯轉向北京後,有分析認為,北京的撒幣規模應該超過台灣,才能促使洪都拉斯轉變。

越南南海造陸僅次中國 近1年新增面積超過10年總和

 2023/11/17 23:27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路透17日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本週報告指出,越南自去年12月以來,加強在南沙群島的疏濬與填埋擴展工程,造出額外的330英畝土地(133.5公頃)。該擴張速度超越2012年至2022年之間造出的120英畝土地(48.6公頃),使越南在南海的填海造陸上,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國家。

報導說,越南外交部對該報告沒有發表評論。中國對南海廣大區域,包括越南進行填海造陸的島嶼,都宣稱擁有主權。

南海是全球最具爭議性的水域之一,每年有價值逾3兆美元的貿易量通過該海域,然而,中國、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與越南對部分或全部南沙群島,競相提出主權聲索。

CSIS旗下「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報告說,越南近期最引人關注的擴張是柏礁(Barque Canada Reef,越南稱為漁船礁,Bãi Thuyền Chài),過去一年造出210英畝土地(85公頃)。

報告說,越南開始使用絞吸式挖泥船「加速疏濬努力」,上月開始在南礁與中礁進行疏濬。越南的工作仍聚焦在疏濬與填埋,基礎設施的建造尚未展開。

該智庫說,從2013年至2016年中國在該區造出逾3200英畝的土地(1295公頃)。八月間,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與越南拒絕接受中國公布的地圖,該地圖顯示其對南海的主權聲索。

蘇花改通車!東部「最美公路」大變身

作者:沈瑜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0-02-28

從空中俯瞰初登場的省道「蘇花改」,宛若銀色絲絹,蜿蜒繾綣在層疊起伏的群山間。驅車由北南行,左邊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往右則有險峻的重巒疊翠。 蘇花改,也就是「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是針對宜蘭蘇澳至花蓮大清水間三處最危險路段,加以改善。



自2011年開始,交通部公路總局對蘇澳到東澳段、南澳到和平、和中到大清水段進行整建。全長38.4公里,包括開闢山區道路、截彎取直,打通八個隧道。其餘路段,仍與舊蘇花公路共線。

而這條眾人引頸期盼的道路,自今年1月6日全線通車後,過去擾嚷不休的議題——「給花東人一條安全的道路回家」不但獲得最終的正義,也進而宣告東台灣的觀光大門,將更寬敞。

事實上,要在鬼斧神工的東海岸上,打造公路,工程人員的確備極艱辛,施工9年,出工逾360萬人次,每天至少千人,協力、分包廠商更不計其數,等於是集百萬人之勞力,才造就了這起公路奇跡。

如今,蘇澳到花蓮崇德行車時間,從2.5小時縮短為1.5小時;駕駛人也免於被落石擊中、與大車「狹路相逢」的恐懼。因此,前往花東,不但變得輕鬆,也更愜意。

客運重上路,補足環島最後一哩 

然而隨著蘇花改的誕生,也順而讓20年前因效益評估而停駛的北花線客運,再度重生。誠如首都、台北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指出,北花線公路客運的重返舞台,也等於補齊環島客運路網的最後一哩路。

由於別具意義,使得北花線客運在規劃之初,就「未演先轟動」,許多公路迷都細細研究,據了解,未來將由首都客運、台北客運及統聯客運等三家業者提供「南港—花蓮」「板橋—花蓮」兩條全新路線。

最吸睛的莫過於穿梭於台北、花蓮間的11台「北花線回遊號」。這些享有全台最靚移動風景的客運巴士,外觀塗裝以8顆藍綠色花蓮七星潭鵝卵石為主基調,象徵8座隧道與山水顏色;內裝為藍白色皮革座椅,每排僅3排座位,設計講求寬敞、簡約,堪稱是台灣首批強調美學元素的公路客運。

公路總局主任祕書林福山表示,為打破公路客運老態龍鐘的窠臼,打造回遊號由公路總局與經濟部工業局、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跨域合作,與客運業者、車體廠、零件製造業者等共同研發,「這次的『減法美學』可說徹底顛覆各方傳統思惟!」如更換平頭螺絲釘、標語字體,都得同步兼顧美感與安全。

除了別緻的車體跟車箱,車外的風景才是最搶戲的第一女主角。旅客搭乘著客運,世界級的自然景觀盡收眼底,李建文說,車行至東澳灣,湛藍色大海,在金色陽光的照拂下,瀲灩的波光,讓人浸淫於對天外天的遙想;而行經太魯閣,你更難想像,雄偉的中央山脈和無際的太平洋,竟只是一線之隔。

可以想像的是,蘇花改通車,不但能改變東台灣與外界的結界,帶來更多的朝聖者,隨著空間距離拉近,也讓前後山民眾的心理距離,有了更親的依戀。

誠如遠雄遊憩休閒事業副董事長武祥生所言:「通車縮短的不只是空間距離,更是心靈距離。」過去囿於搶火車票等不確定因素,不敢提早規劃行程,現在可隨時出發、說走就走。

花蓮縣政府預估客運通車後,可為花蓮在平日增加35.8%、例假日增加41.6%的旅次,未來五年花蓮的觀光人次預估從現行約1000萬人次,提高至1300萬人次,觀光立縣的烏托邦,再也不只是異想世界。

車程縮短,觀光業者摩拳擦掌 

總之,整個東部觀光業者早已摩拳擦掌迎接蘇花改商機,旅行社、飯店、遊樂園業者紛紛推出優惠方案搶客,更不乏大刀闊斧,升級軟硬體設備與服務,如海洋公園就配合通車,全新三大設施陸續粉末登場,包括全台首座虛實合一「探險島水族館」「奇妙海洋慶典」光雕環景劇場,預估入園人數成長30%。


「夜經濟」更被宜花兩縣視為新藍海。武祥生表示,以往遊客到了花蓮,晚上總是感到「好山好水好無聊」,現在旅遊變得彈性,住宿率可望增加,因此遠雄將布建燈光、小酒吧等,營造夜晚可進行的活動。

不過,幾家歡樂幾家愁,蘇花改的誕生,恐怕也讓東部的旅遊路線、生態重新洗牌。一位花蓮計程車司機就說,由於蘇花改讓部分火車遊客轉為自駕旅行,包車的人變少;有「最美藍色公路」之稱的蘇花海上航線,經營恐雪上加霜,業者正評估是否撤出該條航線。

搶過路客 全家布局服務區 

地方業者有的翹首期盼、有的坐壁上觀,超商倒是卡位積極。如全家搶下東部唯一國道蘇澳服務區6年經營權,還搶在通車前開幕,這是全家第三個國道服務區,可望帶動全家整體國道商場業績成長三成。

蘇澳服務區充滿在地特色,除仿照大船入港的外觀;櫃位上架許多宜花特色名產,如知名伴手禮諾貝爾奶凍、曾記麻糬,都首次跨出花蓮設櫃,二樓還有「綠廊道——從齊柏林看國道五號建設攝影展」。「在這設櫃,想買的客人不用特地跑到礁溪、羅東門市。」諾貝爾奶凍創辦人張智聰說。

回首過往,若搶不到火車票,搭飛機又貴,民眾無奈只能被迫開上路狹、彎多、逢雨必坍、逢震必塌的蘇花公路。為實現花東人的「返鄉正義」,國道「蘇花高」在環評受阻後,改由長度與隧道數減短的省道「蘇花改」接續,歷時9年才完成,蘇澳到東澳段先於2018年通車,今年初搶在總統大選前全線通車。至少安全上,已比蘇花公路好太多。

至於功成身退的舊蘇花公路,公路總局四工處處長李順成透露將進行轉型,禁行大貨車,改以小客車、自行車、機慢車為主,打造一條「慢活公路」,讓民眾沿路欣賞水光山色美景。三月還將封路舉辦馬拉松,是蘇花公路自1932年開通以來首次路跑活動,被譽為「最美賽道」。

總之,蘇花改,不但圓了花東人回家的安全之路,更打通了花東縱谷經濟、觀光的任督二脈,代表的時代意義,值得細細品味。

來台國際旅客 明年拚1200萬人次

 2023/11/18 05:30

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 我6景點入選 較去年倍增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台灣觀光挺過三年疫情,今年已走向復甦之路,交通部觀光署昨日舉辦「用心在地,榮耀台灣」二○二三台灣觀光高峰論壇,邀產官學研共同集思廣益。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時表示,預計十二月中旬達到今年來台旅客六百萬人次的目標,明年朝向一二○○萬人次邁進。

拚疫後觀光 積極加強旅遊環境升級

疫後各國皆重振觀光,台灣亦積極加強旅遊環境升級工作,推動低碳永續旅遊。陳建仁表示,台灣有山有海及難得一見的生物多樣性,加上人民勤勞、善良、好客,皆是觀光潛力,而在疫情期間,台灣透過捐贈防疫物資跟全世界交朋友,讓國際旅客對台灣產生好奇想到台灣看看,今年觀光穩定復甦。

今年6百萬人次目標 可望下月中完成

陳建仁表示,美國旅遊雜誌近日公布讀者票選二○二三最喜愛旅遊目的地,台灣獲選為冒險旅遊目的地,顯示造訪旅客都想體驗台灣自然環境、戶外活動,享受濃厚人情味及享用台灣道地美食等。今年還有六個景點獲選二○二三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較去年增加一倍,包含澎湖石滬、日月潭部落、花東月光海音樂會、鼻頭角廢棄營舍改造、基隆阿拉寶灣祕境、雲林口湖鄉濕地等;台灣還有很多景點具有獲獎潛力,相信台灣觀光能真正做到「越在地越國際」的核心價值。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台灣觀光產業已渡過三年疫情,許多業者都做出很多改變,現在已走上復甦之路,最重要特色包含海灣、小鎮、山脈、自行車、鐵道等元素,觀光署未來會積極包裝、推廣,並持續與民間一起打拚,達成明年一二○○萬人次來台目標。

赴中團旅解禁 王國材︰盼中國看見

至於中國旅遊市場,台灣組團赴中國旅遊,將於明年三月一日開放,每日是否有二千人限額,攸關旅行社到底能招攬多少旅客;王國材表示,旅行業不用操心,就盡量去準備跟攬客,只要業者實務上有需求,就會調整額度;另外,台灣已經釋出極大善意,希望中國能夠看見,並讓中國人民也能到台灣來看一看。

中國日前也呼籲台灣儘快恢復兩岸所有航點,王國材表示,兩岸航點應該是順其自然的發展,有需求才有航點,他不覺得這是政治問題,而是需求問題、航空公司營運問題,航空公司有需求想要飛更多班次,民航局也不會阻擋。

APEC分享台灣離岸風電 張忠謀:亞洲領先地位

 2023/11/18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舊金山17日電)今年APEC峰會重點議題之一為氣候變遷,台灣領袖代表張忠謀分享台灣能源轉型時提到,風電與光電可發揮關鍵作用,儘管曾經歷外界質疑,如今台灣已成功打造蓬勃離岸風電產業,且居亞洲領先地位。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進入最後一天,張忠謀14日起已參與多場會方活動與場邊雙邊會談。

今年APEC將氣候問題列為重要議程,昨天領袖與貴賓非正式對話及工作午餐中,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轉述張忠謀會中發言,主軸即是台灣2016年以來如何推動能源轉型。

張忠謀表示,台灣希望在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30%目標,其中風電、光電可發揮關鍵作用;截至今年,再生能源量能已提高至7倍之多,包含從無到有增加270支風機。

張忠謀提到,儘管當初發展風電、光電外界曾有些質疑,尤其離岸風電有颱風、地震引發風險疑慮,但隨時間推移與發展,現在台灣已打造蓬勃離岸風電產業,目前居亞洲領先地位。

拜登致詞表示,APEC經濟體正在面臨挑戰,氣候變遷是對人類生存唯一的威脅,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乾旱、水災、海平面和氣溫持續上升,天氣愈來愈難以預測,美國的碳排量更是占全世界的大宗,因此要建立新能源的未來,且在這之中不能讓任何人落後,期盼各經濟體都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編輯:徐睿承)1121118

8國保護雨林認真的?亞馬遜雨林《貝倫宣言》無法達成「零砍伐」共識

 

【2023. 8. 9 巴西

8國保護雨林認真的?亞馬遜雨林《貝倫宣言》無法達成「零砍伐」共識

2023/08/09 轉角24小時

「亞馬遜8國宣示保護雨林...但無法達成『零砍伐』共識。」巴西主辦「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峰會,8月8日全體8個亞馬遜雨林週邊的與會國聯合發表《貝倫宣言》,宣示攜手執行諸多共同的環境政策及加強區域合作,以保護面積減少受損的「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然而8國並未能就雨林濫伐問題,形成解決共識——巴西總統魯拉希望促成8國聯合支持2030年「零砍伐」,最終未能如願,峰會決議由各國自訂遏止砍伐目標、各自執行。《貝倫宣言》具體有哪些內容?亞馬遜雨林又正面臨什麼挑戰與機會?

由亞馬遜雨林週邊的8個國家所組成的「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於8月8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貝倫(Belém)舉行為期兩天的氣候峰會,會議由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主持召開,這8個與會國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蓋亞那、蘇利南和委內瑞拉。

會上各國聯合發表《貝倫宣言》(Belem Declaration),同意一系列共同的環境政策、加強區域合作,諸如強化雨林管理法規、成立國際警察合作中心、聯合打擊雨林地區的非法空中運輸、建立相關金融機制來促進雨林地區永續發展、呼籲已開發國家兌現金援開發中國家每年1,000億美元來應對氣候變遷的承諾等等,但對於亞馬遜雨林的砍伐問題仍未能達成共識。

峰會召開的原因,在於近數十年內,缺乏監管的畜牧業、非法採礦、濫伐、濫墾,以及石油探勘,導致超過10%雨林面積消失——而大部分受毀損的雨林地區,都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在巴西境內)。

左翼色彩濃厚的魯拉,在2022年競選總統之時,便在競選綱領中承諾巴西將回歸處理氣候變遷的戰場,以此正面迎擊巴西前總統、也是魯拉當時的競選對手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極右翼的博索納羅任內,對亞馬遜雨林保護議題態度堪稱惡劣,亞馬遜地區受到的破壞急速增加。

魯拉上任後,便推動亞馬遜地區國家的團結,以及決心2030年達到雨林「零砍伐」,並在2023年7月,達雨林砍伐量比2022年同月下降66%的成果。「零砍伐」也是2021年時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達成的重大協議,當時巴西亦是簽署國之一。於本次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的峰會上,魯拉也期望推動8個與會國共同支持「零砍伐」目標和政策。

然而,8日峰會上發表的聯合聲明,對於雨林遭濫伐現象的解決之策,是組建聯盟對抗破壞雨林活動,由各國各自決定國內的遏止砍伐目標、各自執行——由於各國目標自訂,「零砍伐」目標也就無法在亞馬遜雨林完整執行,而會因所屬國境不同,而出現政策差異,讓砍伐現象仍然持續。

《路透社》指出,8個與會國未能在防止砍伐雨林方面達成一致協議,讓科學家及環境團體備感憂心,除科學界認為政策制定的行動速度太慢,無法及時阻止影響愈加嚴重的全球暖化;環境團體「氣候觀測站」(Climate Observatory)成員阿斯特里尼也表示:「我們每天都在打破高溫紀錄,在這種情況下,8個亞馬遜國家必須達成『零砍伐』的共識。」而魯拉與其他國家領導人則並未對《貝倫宣言》做出公開回應或評論。

在與會8國當中,僅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未在2021年簽署COP26的「零砍伐」協議,而《路透社》也引述巴西政府消息人士指出,目前玻利維亞國內的雨林破壞程度與日俱增,玻國政府則對此問題持保留態度。

前一次召開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峰會,已是2019年,會前魯拉受訪時,本對會議高度期待,當時他表示:「我認為世界需要將貝倫會議視為一個里程碑...這次會議是向世界展示我們想做的事情的絕佳機會。」

《BBC》報導,本次峰會頗有為2025年舉辦COP30暖場的意味;而值得注意的是,峰會地點選在貝倫,本身就別具意義——貝倫所在的帕拉州,正是巴西雨林砍伐率最高的地區。而正由於當地的濫墾問題嚴重,近期帕拉州反而因此成為「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的發展重鎮。

一個碳信用額,代表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的權利,許多公司企業會進行購買碳排放權的碳交易,以此獲得碳排額度,而公司企業所支付購買碳信用額的資金,便可用於減碳計畫。

亞馬遜雨林地區的碳信用額市場巨大,世界銀行預估其每年價值高達2,100億美元,然而碳信用額市場的大筆資金,是否真的投入帕拉州本地,仍引發質疑——當地居民羅布森(Robson Gonçalves Machado)表示:「有很多疑點,我住的地區有價值數百萬里亞爾(巴西貨幣)的碳權被出售,但收入沒有投入當地。」

《BBC》另報導,在靠近貝倫的馬拉若島(Marajó),雖有居民樂於與碳信用公司合作,並認為這是確保雨林永續的唯一出路,但該地也有碳信用公司騷擾、強推民眾投資相關項目,卻沒有提供投資回報的詳細資訊的事件,因而引致帕拉州檢察官介入阻止。

儘管魯拉承諾規管碳信用市場、消除相關亂象,然而目前亞馬遜地區市場仍可說是絲毫不受監管——而這也凸顯了,亞馬遜地區政府的行政不力,當地人在難以獲取理應得到的公共服務保障情況下,包括碳信用公司在內的私人機構,如入無人之境。

降雨過多阻礙播種 巴西農業部下調玉米產量預估

 Moneydj理財網

MoneyDJ新聞 2023-11-13 10:35:06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供應公司(Conab)11月9日發布2023/24作物年度第二次穀物收成調查報告表示,隨著11月初播種的進展,目前播種面積百分比低於去年同期,主要是由於南部和東南部地區降雨過多阻礙播種作業,而中西部地區降雨量較少的影響。

報告預估,2023/24作物年度巴西糧食產量將達3.167億噸,較前次報告預估下調約300萬噸,較2022/23年度將減少1.5%或470萬噸。耕地面積則預估將年增0.5%,達到7,890萬公頃。除了頭茬作物的播種期延長至12月底外,規劃面積還包括二、三茬作物和冬季作物,播種期將一直持續到明年6月結束。

國家供應公司總裁普雷托(Edegar Pretto)表示,儘管聖嬰現象可能帶來一些氣候的擔憂,但預期巴西糧食產量將再次獲得豐收,估計會是巴西歷史上第二高的糧食產量,並且由於種植面積的增加,也不排除糧食產量會再創新高的可能。由於頭茬作物仍處於種植階段,而其他作物將從一月份開始播種,Conab使用了統計模型來預測生產力和種植面積。

報告預估,2023/24年度,巴西黃豆產量將達到1.624億噸,與前次報告的預估相同,播種面積增加2.8%,此將進一步鞏固巴西作為全球最大黃豆生產國的地位。玉米種植面積預估將年減5%至2,110萬公頃,預估產量1.191億噸,較前次報告預估下調70萬噸。棉花播種面積預估將年增4.2%至173萬公頃,皮棉產量304萬噸。

報告表示,2024年巴西國內穀物消費量預估為8,4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6.1%。鑑於巴西穀物產量較上年度減少,加上國外市場上的供應量增加,預期2024年巴西穀物的出口量將會減少。不過,2023年1月至10月期間,巴西黃豆出口量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約25%;因此,Conab本月報告將黃豆出口量預估從9,748萬噸上調至9,806萬噸。

美國農業部11月報告對巴西黃豆玉米的產量與出口量預估均與前月相同維持不變,玉米產量預估將年減600萬噸或5.8%至1.29億噸,出口量年減200萬噸或3.5%至5,500萬噸;黃豆產量預估將年增500萬噸或3.2%至創新高的1.63億噸,出口量預估將年增200萬噸或2.1%至9,750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未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聯合國:全球嚴重偏離軌道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今天警告,全球「未能控制住」氣候變遷。一份針對氣候承諾的分析報告顯示,近10年在減少汙染上僅取得些微進展。

法新社報導,關於限制全球暖化的重大談判將於數週後登場,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在今天公布的報告中說,全球未足夠迫切地採取行動,來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隨著氣溫持續攀升,2023年料將成為人類史上迄今最溫暖的一年,科學家說,全球領袖面臨前所未見的緊迫壓力,被要求遏制導致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汙染。

聯合國發現,近200國提出的氣候計畫,相加起來將使全球2030年的碳汙染量,僅比2019年水準低2%。

然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表示,若要讓氣溫升幅限制在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攝氏1.5度以內,也就是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排放量必須減少43%。

聯合國主管氣候變遷事務高階官員斯帝爾(SimonStiell)說:「每一度都很重要,但我們嚴重地偏離軌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我們改變這種情況的時候。」

他呼籲讓本月在杜拜舉行的氣候會談成為「明確的轉捩點」,為已飽受洪水、熱浪與風暴侵襲的世界帶來轉機。

科學家已警告,人類快要危險地超過攝氏1.5度的全球暖化限制,可能會導致所受的衝擊加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說,「全球未能控制住氣候危機」,警告各國在避免災難發生上採取行動的速度不夠快。

他說:「一點一滴的進步是行不通的。每個國家、每座城市、每個行業應該展現出龐大的氣候野心。」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將投資數十億美元,讓美國對全球暖化變得更有韌性,稱「故意否認氣候變遷衝擊的人,都會讓美國人面臨非常危險的未來」。

他又說:「我們看到的衝擊只會變得更糟、更頻繁、更凶猛並造成更重大損失。」

根據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各國必須提交更深入的減排計畫,也就是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

聯合國對這些計畫所做的最新年度評估,涵蓋了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提交的20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包括來自墨西哥、土耳其、挪威與COP28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計畫。

去年的報告使用2010年基準,發現如果全球的國家自定貢獻充分實施的話,到了2030年汙染量將比現在高出10.6%。

斯帝爾說,這陣子全球「僅有小幅改善」,2030年汙染量預計將比2010年高出8.8%。

今年9月,有關機構對全球在防止最糟氣候變遷衝擊所取得的進展進行全球盤點,警告世界距離達成目標還很遙遠。

報告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重大科學評估分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2025年達到高峰,並在之後大幅下降,維持在攝氏1.5度限制內。

如果要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也就是另一個巴黎協定目標,還須要求逐步汰除燃燒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汙染物無法被捕捉或補償。

蕭美琴晚宴歡迎張忠謀:台灣必須跟國際接軌

  

APEC台灣領袖代表張忠謀今天抵達舊金山,駐美代表蕭美琴到機場迎接,她於歡迎晚宴致詞表示,台灣必須跟國際接軌,APEC是台灣少數正式參與的國際組織,預祝此行成果豐碩。

蕭美琴今天以晚宴歡迎張忠謀率領台灣代表團到舊金山,出席今年由美國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她致詞表示,相信在張忠謀帶領之下,今年台灣代表團能夠再次展現台灣稱職與國際接軌的努力。

蕭美琴強調,「台灣必須跟國際接軌」,參與國際組織是非常重要且可以掌握國際趨勢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台灣可以尋求與夥伴合作、貢獻國際社會。

她說,APEC是台灣少數正式參與的國際組織,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貿合作平台,政府稱職參與之外,民間代表包括APEC企業領袖多年來對APEC做出貢獻,展現台灣民間企業的活力。

今年美國主辦APEC會議,主題為「為各方創造韌性及永續的未來」。蕭美琴說,這跟總統蔡英文稱職推動的能源轉型、數位創新、中小企業發展、及工業韌性都息息相關,美國今年也特別強調政府跟私部門合作的重要性。

她相信,未來幾天會議,雖然台灣代表團會很辛苦,但也會有非常豐富的收穫,她預祝台灣代表團成果豐碩。

張忠謀簡短致詞,感謝蕭美琴歡迎台灣代表團,不僅僅舉辦晚宴,若不是她的努力安排,台灣代表團無法在這樣愉快的情況下來到舊金山開會。

今天晚宴有180多人出席,席開近20桌,蕭美琴與張忠謀對坐。

張忠謀伉儷下午抵達舊金山,蕭美琴從機場親自迎接一路陪同,一行人抵達聯合廣場的下榻飯店時,受到超過50名僑界代表盛情歡迎。蕭美琴進入飯店時親切微笑、與張忠謀伉儷一起和僑界代表合影,全程未對媒體發言。

蕭美琴今年1月底曾來舊金山出席僑界年會;副總統賴清德8月出訪友邦,回程過境舊金山,蕭美琴亦出席800人的盛大僑宴,舊金山台僑展現熱情支持。

近日有台灣媒體報導,蕭美琴可能在APEC結束後就會返台,搭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投入選戰。她早上現身台灣媒體團下榻飯店,面對媒體提問時,簡短表示「繼續努力讓APEC的事情順利圓滿」,對返台投入選舉一事不願多談。

對於蕭美琴可能參選,全美台灣婦女會北加州公會前任會長劉玲霞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她和蕭美琴認識很久,樂見並希望她和賴清德搭配,並稱讚蕭美琴很有世界觀,做人也很低調,「這裡的僑胞都很開心,期待這件事發生」。

南灣台灣同鄉會長周信結受訪說,蕭美琴代表中生代優秀人才,在台灣長大、來美國求學,接任駐美代表後深化台美關係,她若跟賴副總統搭檔,相信可以贏得更多年輕選票,台美關係在她駐美代表時期奠定的基礎下,將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