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城鄉風貌營造 應以永續發展為最高戰

內政部營建署自1999年起推動「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至今屆滿10年。上週五(11日)一場由桃園縣、金門縣以及台東縣共同舉辦的「永續──河‧海‧城──國際研討會」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中以三縣市所提的計畫為案例,邀請國際知名的生態與景觀設計專家講評。會中多位政府代表、學者專家都提及正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均同意嚴苛的氣候條件將打擊城鄉風貌,在計畫中應以永續發展為最高戰略。有別於三縣市代表信心滿滿的發表計劃,參與民眾則對資訊平台、與在地居民的溝通、配套措施,如綠色運具之實施存疑。

桃園縣:發展永續城市 看見河岸生態系統的價值

「永續發展」是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最重要的精神。營建署長葉世文致詞表示永續發展3個指標,應因時制地調整,而台灣恐怕要將「環境保護」或「社會公義」優先於「經濟發展」。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教授羅斯曼(Jürgen Rosemann)在談到「河域資產保存與發展的新思維」時提到都市的發展進程,已來到「永續城市」的階段;對照如北京紫禁城這種百年存續的古都,150年前興起的現代都會所謂的「石油城市」(Fossil /Energy Use City),密集地使用能源,然而,當石油耗竭之後怎麼辦,這些依賴能源的城市該怎麼辦?而都會區人口快速增加,約有15億人口,這群佔地球40%的人口卻使用80%的資源。

環境永續逐漸為人們所渴求。而生態城市的概念是指廢棄物由線性使用成為循環式,以及改變對水的態度。因此,當規劃沿岸景觀時,不能只考量景觀因素,而須看到整體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價值,並且要認同河流生態體系,才能永續經營。

羅斯曼認為桃園縣的計畫過於複雜,要介入水資源管理與淨化,目標不容易。大漢溪從水源地到海經過台北、桃園、宜蘭三縣,牽涉到跨地方政府、跨部會(水質與林木)、跨專業等複雜的系統。而永續經營並非只能一個角度、一個原則,在打造社區時,要以社會、經濟穩定為目標,多與居民溝通,以使用者角度來看,鼓勵社區居民參與。此外,觀光也帶動地方形象,因此要考慮吸引什麼樣的觀光客來到社區,還要規劃觀光活動以免失去焦點。

桃園縣景觀總顧問張興傑認為政府一邊談節能減碳一邊又要觀光發展,是一個既基本又弔詭的現象。台灣大學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教授認為制度需要調整,如此在大漢溪流域治理才不會有問題。

台東縣:做好生態調查 保存海岸原始景觀

易道公司亞洲區生態規劃總監Mr. Stephane Asselin以「太平洋海岸步道發展計畫」為題回應台東縣。他提到海洋蘊藏豐富的產值,聯合國核定的文化遺產大多數都在海岸,有些國家因為對海岸認知不足導致慘重代價。台灣沿海具有好幾十億的產值;而在發展海岸景觀時,應強調歷史與文化。他認為需再加強生態和環保資源,妥善處理好水資源、環境影響評估,豐富海岸線的生物多樣性。另外,他也提到須有「願景」,即思考二十年後人們會怎麼想、帶來什麼改變。

對於台東縣海岸步道的計畫,易道公司亞洲區城市設計總監李立人建議進行東海海岸生態資源調查,並藉此帶動聚落發展。至於原始自然的海岸是否要破壞它,規畫上應考慮進去。此外,步道與步道之間的連結是否必要,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郭瓊瑩教授提到三仙台以人工橋墩將三個島連結起來是否必要,確實值得思考。

皓宇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雋怡先生認為海岸景觀應顧及生態、文化兩個面向,台灣應強調自然資源之呈現,有別於迪士尼樂園的人工作做,因此,不要大動作人為介入自然景觀。至於要推動國際化旅遊,則須考慮提升旅遊服務規格。台東須克服交通上的劣勢,發展深度、精緻旅遊。國際團客或背包客一下飛機或火車能到達當地;解說能e化。

金門縣:分散集水技術 middle管理從此實踐

日本鯨設計集團主持人岡村晶義以「雨的建築術」專講,介紹雨水的功能,以及將收集雨水的技術與建築結合在一起。金門雨量一年不到1000毫米,又因澳熱容易蒸發。透過建築設計收集雨水,如「雙層屋頂」的設計,可改善水量不足的問題。而且這種分散(各家戶建築)儲水的方式,將成本降低。至於管理的問題,他說,現在已到了「middle」管理的年代,意味(民眾)自己製作自己管理。應鼓勵民眾多使用這項技術。

岡村晶義此次特別到金門參訪,金門豐富的人文資產,就是重要的景觀。他說,文化加上歷史等於景觀。他提到景觀處於不斷改變的歷程,從歷史來看,不可能停止。因此,金門保留聚落傳統屋舍的努力,不要放在把景觀停留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傳統屋舍要先進行調查,決定哪些具有保存價值。有些內部可以改變,例如將洋樓改成民宿;但居住在裡面的人,是不是很忍耐?為參觀的人忍耐是不合適的,因此必須衡量這些因素。

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表示,廈門在對岸,經常燈火通明,金門與之全然迥異。透過小型風力發電、發展太陽能,經營自己的特色,成為永續的自然生態之島。

考慮在地居民的需要 配套要務實

座談會中有大溪民眾提及大溪老街週休二日塞車、週間沉寂,在積極發展觀光時,在地居民的生活是否被忽略了。她認為大溪不應只剩下老街和慈湖,還需要包含地方居民的聲音。另外,大溪即將發展的花卉園區,將沿岸種植花卉,使用的農藥和肥料是否污染大漢溪?對此,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處長李永展回應,將結合樸門永續設計,以環境保護為指標。成大研究生則提到綠色運具雖然用意良好,但以台灣鄉鎮公車使用的情況不讓人樂觀;此外,在與民眾溝通的方式以及資訊平台為何?營建署推低碳社區,和城鄉風貌計畫很多相同,建議能結合。台大園藝系教授蔡厚男回應說綠色運具是社會層面問題,中央雖補助錢,但受研考制度掣肘,較難發揮實際功能。

提到政府公權力的角色,羅斯曼提出一個例子。台灣的陽明山有如一顆美麗的珍珠,聞名遐邇。他到當地參觀時,眼見沿路有很多色彩繽紛的塑膠管,一問得知為溫泉水管,由業者自己控管。他好奇,政府的角色在哪裡?在德國或瑞士的溫泉區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他認為政府在這些事情上應發揮公權力,說服溫泉業者,商機往往在更好的規劃上。

在城鄉風貌永續經營的同時,中原大學景觀系主任喻肇青提出兩點呼籲,中央政府未認真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將使台灣的環境問題更趨嚴重;政府對農地太不注重,應恢復生命力、生產力與農村景觀。【取自環境資訊中心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2009/1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