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二冊L2台灣產業補充資料~賴揆推智慧農業4.0,釋放人力 翻轉農業缺工補工

歷年農林漁牧業就業人口
行政院長賴清德推動智慧農業4.0計畫,以業界需求為導向,鎖定稻作、農業設施、養殖漁業、生乳產業等10大領航產業,進行智慧生產、數位服務關鍵技術與產品之研發與應用,並開發省工、自動化農機具,協助解決農業人力老化及缺工之困境。
農業人力以數位化方式補足
「缺工、高齡化」是台灣農村相當普遍現象,農委會端出農業缺工2.0、農村再生2.0、新農民培育計畫等,但事實是近10年從農總人口數幾乎文風不動,約在55萬人上下浮動。官員分析,長遠之計仍是將勞動力自農業現場釋放,以大數據、數位化等方式補足。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數據,近20年我國從農人口數每況愈下,83年從農人口總數首次跌破100萬人,下探至97.6萬人,直至93年止每年以數10萬不等的數字不斷下滑,94年更首度跌破60萬人,來到59.1萬人,不過緊接著10年間,農業勞動力都在55萬人左右浮動。
而超過65歲以上從農人口數則逐漸攀升,從82年的6.6萬人,20年間增加至少1.5倍,105年「農業高齡化」現象一舉攀升至9.5萬人;45~64歲的從農青壯人口,也從82年的50萬,逐年下探至105年的30.9萬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間從農青壯人口數都在30萬人徘徊,65歲以上從農人口數也維持在約9萬人。
換句話說,近10年我國從農人口數基本上並未有太大變化,雖然缺工、高齡化老問題仍舊存在,部分地方人士也直言,現階段外勞、外配等是解決缺工問題的最快手段,可以相對低廉或相近於本來的薪資聘請人力,解決燃眉之急。
農試所展開10個場域示範
不過官員認為,農業轉型才是可行之道,將勞動力從農業現場解放,進而從事需要「腦力」判斷、分析之工作,以機械取代純手工,台灣才有機會在下一階段全球農業轉型之際跟上腳步。
事實上,農業試驗所正進行「智慧農業4.0」計畫,於全台展開超過10個農業別的場域示範,從生產端、消費端切入,導入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線上線下串接等,未來若試驗可行將擴及至其他區域,目前也有不少農企業自行投入設備,縮減農業生產現場勞動力,提高人力生產效率。
農業缺工問題短期內可透過政策紓解,長期則應改變思考方式,翻轉「缺工補工」邏輯,搭上全球人工智慧(AI)趨勢,台灣農業才有機會走出農業即悲情代名詞之情況。
(工商時報)

3 則留言:

  1. 農業應要先招募足夠的農民再轉型為精緻農業會比較好。國108 6

    回覆刪除
  2. 希望農業轉型這個辦法行得通,但還是要趕快解決人口的問題。國108 7

    回覆刪除
  3. 農業要轉為精製農業之前應該要先招募更多的農民
    國104 1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