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政府大力推動綠電,屏東縣林邊鄉有495公頃被劃為光電專區,農地是否為良田的認定標準及其適不適合種電等都有爭論,不過,日本「太陽能共享協會」(Solar Sharing Association)本週拜訪屏東縣環保局綠能辦公室,分享協會試行4、5年的「農電共生」經驗,也翻轉整個種電概念,協會執行長大村淳說,「光電板發電後,供給農棚生產作物所需電量才是核心理念」,他也到林邊鄉現勘,有國內業者相中這個技術,著手規劃5公頃的示範區。
屏東縣目前僅林邊鄉近500公頃農地被劃為「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簡稱專區),但不論專區內外,都有產糧良田恐因種電淪為荒田的爭論聲浪,坊間也有農民租不到農地歸咎於種電的風聲,但更多的則是農民卡在出租種電恐喪失農保資格,或在堅守貧瘠農田卻低產值的關卡間躊躇。
「兼顧發電和務農!」大村淳說,農電共生最核心理念是供給高經濟水耕作物或盆栽作物溫室或網室的電力,自給自足是最優先目標,因此,不像印象中農棚上鋪滿太陽能板就是發電、賣電,而是採間隔式架設的「網柵式光電板」,讓農棚高度能符合自動化機器進出需求。
大村淳說,植物行基本光合作生長,但需光量卻非多多益善,產量最高的「光飽和點」因物種而異,例如玉米,需光量在植物中已經算是相當高,但全天的曝曬仍會超過光飽和點,基於這個原理,在農棚上設置網柵式光電板,整個空間就如同網、溫室,而發電的同時,具備有遮陰亦能透光的特性,從近10年前與人探討、研究,到現在已研發出數種植物的網柵式遮陰比例的最適數據,其中,藍莓每分地可達300株,番茄則是一棵植株可達1萬顆成果,高經濟作物尤其適合在這類被稱為「未來光電」的光電板下耕種,兼顧高經濟作物和種電達高產量目標,國內農委會也曾到日本向他們考察取經。
國內能源業者力暘公司本週現勘後,決定引進技術,率先於屏東縣設立5公頃的示範基地。力暘公司指出,屏東嚴重地層下陷地帶土地較貧瘠,作物產量不佳,土地所有權人往往選擇將土地出租給能源業者,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但並非每塊農地都適合做光電設施,實務上有些土地無法變更或無饋線,能源公司也就無法承租,土地只能維持原本低價值產出的農業使用。
力暘公司說,引進日本農業栽培技術,結合農電共生,在光電板下種植高經濟作物,農民不僅務農收入提高,且更為穩定,有利於在地農業發展,雖然這類農棚成本每分地達500萬元,但也可讓無饋線區域自給自足,實際務農也代表不會喪失農保資格,還能有高經濟作物收入。
pu30208
回覆刪除參考日本的做法後引進台灣也是一個好方法,但要「因地制宜」,不要一昧地模仿而忘了考量環境的不同,也不要因為種電就荒廢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