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於日據時代1929年開始有水道取水口,成為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重要里程碑,後來曾多年埋藏在市區宛如廢墟,新竹市府耗時4年多修復,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昨天啟用,場館內除介紹竹市水資源環境與建築故事,還有戶外攀岩溜滑梯與水池,適合全齡層到訪。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表示,日據時期新竹水道取水口工程完工,城市才邁入使用自來水的時代,她說,水道取水口展示館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教育意義。設備沿頭前溪隆恩圳,埋設六個集水井收集原水,抽到竹市十八尖山,沉澱、過濾的淨水程序。新竹水道取水口見證新竹市的水資源史,極具文化資產價值,建築本身修復後更是歷史教育場域。
根據市府統計,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總工程經費約4千5百萬元,包括古蹟修復及室外景觀工程,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其中,已90年的唧筒室是新竹市邁向現代化城市主要見證,轉化為水資源教育及親子共遊場域,為新竹市古蹟活化再利用添一新範例,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內除呈現保存抽水機具,還有「風生水起水資源環境教育特展」,場館成為最佳科普教育場域。
文化局表示,展示館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時至12時、13時至17時開館。配合兒童藝術節,4月4日至7日連續4天,每天於11時、13時30分、15時安排3場古蹟導覽解說,下午2時30分還有劇團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