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822.html
大溪的歷史
桃園市大溪區在日據時期稱為『大科坎』,意即大台地的意思,位於大漢溪溪畔台地上,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明清時期從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來的運輸船可以抵達大溪,『崁津歸帆』也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大溪美景。咸豐年間,當時大溪的繁榮如日中天,到了大正14年,桃園大圳完工,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黃金歲月也隨之結束,如今,我們雖然看不到舊日的繁華勝景,但從大溪老街斑斑的建築美景細賞,彷彿又回到從前。
大溪老街簡介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起點及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近來觀光業的發達,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舊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現。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大溪老街至日據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那時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但是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區重回過去的風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