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1984年7月27日開始商轉的台灣核能三廠一號機,終於在今天依法停止運轉,二號機也將於明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成為「非核家園」的國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說,核三廠將進入下個25年的除役作業階段,接下來台灣社會必須學會與核廢料共處,並找到核廢料解決之道,這任務任重道遠,但必須完成,完整的與核三廠告別,就相約2049年的恆春見。
綠盟細數核三廠一號機運轉40年來歷經的事故:包括1985年的七七火災停機一年兩個月;1990年4月7日三支控制棒掉落爐心急停;1996年4月5日排氣管爆裂,反應爐失水的「2A」級緊急事故;2001年3月18日因鹽害造成全黑事件,冷卻系統喪失功能的「3A」級緊急事故;2013年12月4日水泵數位控制系統微處理器故障跳機;2017年1月24日因線路沒接好,冒白煙跳機;2018年4月19日熱交換管出現裂紋;同年5月1日緊急柴油發電機跳脫停機。如今終於即將平安除役。
綠盟指,自今年二月以來,在野黨企圖以修法使核三廠延役,搶佔媒體版面,但核三廠真正的問題「核廢料與斷層」,在野黨卻閉口不提。目前台灣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欠缺法源依據,而依台電計算,最快也要2055年才能完成高階最終處置場的建造與運轉試驗。
綠盟進一步說,依據台電最新的「核能三廠地震危害與篩選報告」,核三廠東側緊鄰恆春活動斷層,西側外海有逆衝斷層,廠內核島區底下的淺層地質也發現剪裂與背斜等地層變形。台電評估,倘若發生地震,地表加速度可達1.384g,不僅是三座老舊核電廠中最高,也已超過核三廠可以安全停機的耐震強度0.72g。隨著不斷發現地質新事證,核三廠必須一邊運轉,一邊花錢修補,宛如邊開車邊修車,尤其核三廠已是40年老車,安全風險與維修成本只會越來越高。運轉40年來未發生類似福島或石川地震規模的強震,可說是老天保佑,不代表未來可以倖免。
綠盟說,日本「每日新聞」昨天報導日本原子力管制委員會審查會議上得出結論,因無法否認敦賀核電廠二號機組(福井縣)反應爐正下方存在活動斷層,且不符合新的監管標準。新的監管標準禁止在活動斷層正上方建造核反應爐等重要設施。除非有相反的結論,否則二號機組無法重啟,除役不可避免。預計將在31日的例會上就二號機的審查做出最終決定。如果未能通過審查,不允許重啟,這將是日本原子力管制委員會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決定。
綠盟說,當日本政府已經意識到斷層對核電廠的危害,進而做出除役選址不當的核電廠的決定時,台灣在野黨仍過度自信,不管不顧科學證據與安全標準,企圖延役核電廠,就是在放水核安,平台主張台灣社會應參考國際最新規範,但凡其他國家禁止興建核電廠的場址條件,台灣就不應在此處興建或延役核電廠。
今天過後,核三廠一號機將正式停機準備除役,那些紛紛擾擾的討論到此告一個段落,綠盟說,應學著優雅地與核三廠暫時告別,讓核三廠進入下個25年的除役作業階段,這25年間台灣社會必須學會與核廢料共處,並找到核廢料解決之道,這任務任重道遠,但必須完成,完整的與核三廠告別就讓我們相約2049年的恆春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