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徵晶片25%關稅 川普:還會更高

 美國總統川普18日宣布,美國預計4月起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另外也將對半導體及藥品徵收25%或更高關稅,他並暗示稅率將逐步提升,以促使企業轉往美國境內生產。外媒認為,亞洲半導體廠商包括台積電、韓國三星及SK海力士等企業將首當其衝,在川普掀起的貿易大戰中,沒有亞洲國家會是贏家。


川普在海湖莊園對媒體表示,他已要求商務部等相關部會4月1日前研擬各式對等關稅措施,2日將正式公布汽車關稅細節;他也考慮對半導體和藥品課徵25%或以上關稅,且稅率會在1年內大幅提升。但川普沒有說明確切時間和稅率,因為他願意「給企業少許機會」,暗示新關稅會分階段實施,讓企業有足夠時間將生產基地移往美國因應。

川普透露 已有大廠將返美投資

川普先前已對中國全面加徵10%關稅,並對鋼鋁製品徵收25%關稅。外電分析認為,這符合川普一貫強調的平衡貿易及戰略產業回流政策,意在縮小貿易逆差,強化國內製造業。

雖然美國仍具全球科技業主導地位,但過去數十年,由於生產成本與技術優勢,半導體製造已高度集中於亞洲。據美國國貿委員會(ITC)統計,2024年美國IC進口額363億美元,其中台灣占102億美元、馬來西亞86億美元、韓國22億美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預測台積電、韓國三星及SK海力士等企業將首當其衝。

上述半導體企業可能選擇在美設廠或擴廠,以降低課徵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目前台積電與三星已分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德州設廠,但產能尚無法滿足需求。川普也提及,拜關稅政策所賜,多間汽車和半導體大廠將於數周內宣布全新對美投資計畫。

利潤變低 美國本土藥物恐短缺

在汽車項目上,美國是全球最大汽車進口國,汽車也是美國進口總額最高的產品,2023年進口總額2080億,其中84.8%來自墨西哥、日本、加拿大、韓國和德國。

美方尚未宣布墨加兩國是否因美墨加協定(USMCA)而獲得豁免,新一輪關稅實施後,將直接推升進口車售價,美國消費者每輛車可能需額外支付數千美元,路透稱,全球汽車產業將面臨顛覆性衝擊。美媒預測,歐亞兩地車商將受到最嚴重影響,25%稅額甚至已相當於豐田2025年預期利潤的3分之1。

在醫藥領域,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藥品進口國,2023年進口額達1760億美元,主要來源包括愛爾蘭、德國、瑞士、印度及中國,上述5國占比高達49.4%。《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指出,無論原廠藥或學名藥都難以避免關稅衝擊,但因學名藥利潤較低,關稅可能讓海外藥廠選擇停產,導致美國本土藥物短缺或藥價上漲。

參院通過 盧特尼克任商務部長

此外,參議院也在18日以51票贊成、45票反對,通過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任命。金融大亨盧特尼克是川普親信之一,長期支持保護主義政策,主張輸入美國的產品一律課徵關稅,可預見未來美國將採更嚴苛的貿易政策。

盧特尼克稍早在聽證會承諾延續拜登政府《晶片法案》的補助,促進更多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

川普宣布關稅政策後,亞股18日普遍走跌,顯示投資人對不確定性抱持謹慎態度。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分析,川普第二次貿易戰的目標已不僅是中國,任何亞洲國家都不可能成為這場貿易戰的贏家。據美媒預測,墨西哥和韓國受影響最嚴重,兩地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分別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4%和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