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水 怎麼用?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五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其實桃園除了石門水庫,還有三千口大大小小的埤塘,蓄水量相當於五分之一座石門水庫。這些分布在台地上的水銀行,仍有相當多的水量,在缺水時期,能不能發揮功能?
桃園台地地下水量不豐,河水也難以取用,先人為了抗旱,開挖上萬口埤塘。隨著都市發展,許多埤塘也轉型成公園或滯洪池。中原大學旁的牛欄埤,現在是中壢地區重要的滯洪池。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陳其澎,研究桃園埤塘歷史,早期埤塘的功能是農田灌溉,但隨著都市開發,灌溉需求減少。以桃園2-5、1-4號埤塘為例,周遭都是住宅大樓,蓄滿的水沒有利用相當可惜。近來午後雷陣雨大多下在平地,此時埤塘就可以發揮蓄水功能。以1-4號埤塘為例,蓄水量可達22萬噸,另外八德區的霄裡大池蓄水量也有8萬噸。
霄裡大池的水不是來自石門水庫,而是源自附近的溪水和湧泉。當其他地區農田因缺水而停灌,霄裡地區的稻田完全不受影響,附近居民也來湧泉取水、洗衣。在湧泉取水的居民說,近年來不管石門水庫怎麼缺水,這裡的湧泉從來沒有斷過。
2020年11月,桃竹苗地區因為乾旱,二期稻作停灌,埤塘水閘門上鎖不再供灌,政府也將埤塘納入抗旱1.0的計畫中,選定了49 口埤塘,做為備援水源,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口埤塘曾啟動反送供水,分別是霄裡大池、社子1A 及1-4號埤塘,三口埤塘累積抽水量35萬噸。北水局表示,埤塘分散,且與自來水廠有很長的距離,取水受到很多限制。除了輸送困難,水質也是一個問題。
因為水量和水質等因素,埤塘反送供水在年初已經暫停。在水情持續緊繃下,四月中,農水署、水利署、桃園市政府和軍方又簽署「合作意向書」,計畫在旱災期間利用國軍的移動式淨水設備,處理埤塘水源,預計每天可以提供兩百噸的水源。不過簽約一個多月,國軍淨水設備還沒上場,北水局表示未來如果水情亮紅燈,可能就會啟用。
陳其澎認為,埤塘水質疑慮並非不能解決。關於埤塘水質淨化在桃園已經有很好的案例。楊梅和平濕地生態農場早期是一座埤塘,之後被填土做為農田,葉斯澍接手後營造生態池淨化水源,讓農場用水不虞匱乏。
和平濕地生態農場總共種了一百多種水生植物,每種水生植物功能都不同,利用水生植物一層一層地淨化。農場內有五十多個生態池,水從第一個池子流到最後一個水池,大約要經過三個月,淨化的水最後會進入地底下的水撲滿。
這個長12公尺、寬3公尺、深4公尺的地下水撲滿,可存蓄一百多噸的水,而且不斷循環,可在乾旱時期支應農場日常用水,因此枯旱至今,農場用水都不虞匱乏。葉斯澍感嘆,其實一、兩百年前,先民在缺水的桃園台地上,就已經有水資源管理概念,埤塘用水都分成公池、母池和子池,分別做為飲用、洗滌、灌溉,只是現在這些智慧漸漸被淡忘。
和平農場的生態淨化系統給陳其澎許多啟發,他認為這種串聯系統,其實也可應用在埤塘上。以桃園市蘆竹區為例,這裡大小埤塘散布,如果互相串聯再應用智慧化的管理,缺水期應該可以發揮極大功能。不過陳其澎也指出,目前埤塘的管理並不完善。以新坡埤為例,面積有19公頃,但是近幾年竟有不肖業者將剩餘土方填進埤塘,導致埤塘面積縮減,水質也有污染之虞。
今年第一期,除了桃三灌區沒有停灌之外,桃園其他農田都是停灌狀況,埤塘水沒有供應農田,也沒有供應民生,閒置在那十分可惜。陳其澎認為,埤塘在未來的定位上,不應該只看成是農業設施,更不只是都市景觀,在極端氣候下,應進一步發揮效能。
埤塘,這先人留下的智慧結晶,在枯旱當下,能不能被善加利用,正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