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平原和洲美地區是台北僅存最大綠地,也是主要風廊入口,畫為農地禁建數十年,今年北市國土計畫審議會決定部分用地改列「城鄉一」分區,外界擔心朝開發之路挺進,未來若高樓林立,海風進市區受阻,大幅削弱涼化效應。但居民樂見開發,認為減碳和降溫是全台北的事,不應由關渡、洲美平原單獨承擔。
關渡洲美地區由「農發五」改「城鄉一」分區案已送內政部審查。北市府副秘書長張溫德說,國土計畫是都市計畫的上位指導,畫為城鄉一不是立刻變更都市計畫,仍依都計區農地規定使用,未來台北的發展仍以既有發展用地集約使用為主,像優先發展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及社子島,關渡洲美地區保留農業多元發展彈性,長期則作為下世代發展的保留區。
台大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石婉瑜說,社子島到關渡平原一帶是台北盆地內海陸風交換的關鍵區,這裡的農田與濕地是北市少數大型且穩定的「冷島」,夏季海風進入盆地時,能透過綠地與河川的涼化效應,進一步調節市區的都市熱島效應。
石婉瑜說明,開發淡海新市鎮已減少淡水河周遭的綠地,社子島及關渡平原若進一步開發,從淡水河來的海風恐會升溫不少;而且新的都市化地區會產生更多熱氣,氣候調節效果也因自然面積縮小受抑制。
在地福興里長蔡柳池表示,居民不希望市府把地擺在那裡無作為,應整體規畫,不見得全區都開發,可保留部分公園綠地。立農里長潘建榮則說,農民願配合市府區段徵收,屆時有公共設施用地,創造市府有政績、對農民有交代、環境保護有規畫三贏局面。
石婉瑜認為,若為保全台北盆地自然通風與降溫,要犧牲居民土地發展權益,不合情理。市府若能凝聚市民共識,保留關鍵土地作為氣候變遷調適屏障,合理補償地主損失或移轉發展權,或能減少衝突,也符合氣候正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