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星國 「水與綠」降溫利器

  林佳彣林麗玉鄭朝陽/專題報導

都市夏季高溫愈趨嚴重,豔陽下的體感溫度動輒飆升超過四十度,造成人們更不想到戶外。如何散熱降溫改善「熱壓力」?新加坡的高溫治理經驗值得借鏡;學者則呼籲都市開發過程中,須更加重視水、綠基盤的建構,配合風向形塑有綠樹遮蔭、有涼風輕拂的環境。

台灣的研究顯示,城市每增加百分之十的綠覆率,能降溫攝氏一點二度。成大建築系團隊實測發現,盛夏午後的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內,空氣溫度卅三點三度,比附近烏日市區的卅六點二度低了二點九度。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高雄的中央公園的降溫效果也有二點四到二點八度之間,效果顯著。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莊振義指出,水與綠是降溫利器,好比桃園的埤塘能為周遭微氣候降溫,還能涵養地下水、調節水資源,但研究二○○○年至今,桃園因埤塘消失,造成桃園、中壢、內壢一帶的顯著增溫。

「都市中的陰影十分可貴,樹蔭更是免插電的天然冷氣」,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說,赤道附近的新加坡長年高溫無風,都市降溫策略是先打好綠化基礎,除了地面層充分種樹植栽,也訂定「綠色容積率」的嚴格規範,要求建物須在屋頂、廊道和陽台等立體平台密植大面積葉子的大型喬木,達成相當於基地面積三倍以上綠化量,除讓建築基地有涼適感、美化市容,也帶動新的園藝產業興起。

其次是都市遮蔭,政府要求捷運站周圍四百公尺內公車站、商業區和公有建築之間,須有不間斷的遮廊或騎樓,確保行人有良好的步行空間與舒適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