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風成地形
風成地形
乾燥地區物理風化盛行,地面常有大量的沙石碎屑,一般的河、湖、海邊也常有沙礫堆積,這些地方都是風力作用的最佳舞台,發育各種風成地形。
風力作用
風力作用:指風的侵蝕(風蝕)、搬運和堆積(風積)。
風的搬運作用
風 蝕
說明:風的侵蝕包括將地表沙石吹揚的吹蝕,以及將捲起的沙粒對岩石表面進行撞擊的磨蝕。風力能搬運顆粒細小的沙塵,當風力強大時,可將大量沙塵搬運到極遠的地方,例如每年三~五月,從蒙古高原吹揚的沙塵,可以飄落至臺灣。
地形:常見的風蝕地形有礫漠和岩漠。在乾燥地區,地表岩石因風化而崩解為大小不一的岩屑,強烈的風蝕作用帶走細粒沙塵,留下粗大的礫石,而形成礫漠,如埃及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就是沙少礫多的礫漠。如果礫石被風化、搬運殆盡,地表露出光禿的底岩,則形成岩漠,如準噶爾盆地的五彩灣,就是岩石裸露的岩漠。
風積
說明:當風遇到阻礙或沙量超過風的搬運能力時,所攜帶的沙塵便會開始堆積。風積地形的特點是:堆積物的顆粒細小,且粒徑均勻,無明顯層理。
地形:風積地形包括沙丘、沙質沙漠和黃土原。當風遇阻擋時,所攜帶的沙粒便沉積下來,堆積成狀如小山的沙丘。沙丘遍布的沙漠,即為沙質沙漠,如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由於受風向影響,沙丘不僅形態複雜且位置多變,相當危險,故「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即有「進得去,出不來」之意。
臺灣沿海多溪流沖積物,沙源豐富,在風力作用下,常形成海岸沙丘,如臺南市將軍區的馬沙溝沙丘緜延,沙紋清晰可見,為一特殊的旅遊景點。
黃土高原
係乾燥區和冰緣外洗區的風化物,經風力搬運,在下風處堆積而成。中國大陸的黃土高原即分布在蒙古戈壁南邊,而德國與波蘭中部的黃土台地,則分布在第四紀冰河期冰緣區下風處。
黃土
特性包括:顆粒細小、稜角分明、無明顯層理、質地疏鬆、透水性強等,極易受流水侵蝕,
故堆積面上常溝壑遍布;黃土又富含礦物鹽類,若有水源灌溉,則利於農業發展。例如,黃土高原的渭河盆地,農業即相當發達。此外,黃土的垂直壁立性使窰洞成為黃土高原傳統的民居形式。
垂直壁立性
中國大陸的黃土分布區,氣候乾燥,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土壤中所含的碳酸鹽類多被保存在毛管作用形成的毛管壁中。碳酸鹽類具有膠結作用,使細粒黃土聚集為較大和較堅固的團聚體,阻止土壤水的分解作用和溶解作用,以致黃土土質疏鬆多孔,容易透水,土塊沿垂直斷面崩塌,比沿水平或傾斜裂面崩塌普遍。此種特性即稱垂直壁立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