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新南向2.0情報站:亞洲四小虎的虎年經濟運勢(鄭貴尹)│財經

 威傳媒/品觀點2022.07.05

1959年~1975年間越戰爆發,至使美國駐軍遍及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凡有美國駐軍之處,都成為整場戰事後勤的加工生產基地,以供應美軍及其他聯軍的後勤補給,這16年的戰事苦了越南,但卻帶動了亞洲各國的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有四個經濟體因此快速騰飛,分別是「臺灣、南韓、香港和新加坡」,這四個經濟體從原先的農漁業和輕工業重鎮,轉型往金融與科技領域發展並獲得成功,因此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F.Vogel)提出「亞洲四小龍」一詞,迅速廣為全世界所採納,並寫入各國語言經濟類教科書上;在四小龍茁壯的過程中,亞洲還有另外四個國家正在邁開成長的步伐,分別是「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它們在1990年代的成長速度,被外界期待能接下四小龍的棒子,所以將其稱之為「亞洲四小虎」(Tiger Cub Economies),可惜的是,才正要蛻變的它們,卻在1997年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風暴,即「亞洲金融風暴」,在危機發生的前十多年,外界無比期待亞洲四小虎的未來發展,也因此全球大量資金往東南亞移動,當地經濟體為了吸收更多資金,於是提高了利率,並連帶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卻也埋下危機發生的種子。

時間回到1990年,這年東西德合併統一,李登輝就任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全球政經環境因各國出現不同情況的合併及分裂而出現震盪,美國為了對抗通膨,同如今一般的拉高利率,致使原本聚集在東南亞的資金快速回流美國本土,再加上中國崛起,外國企業便紛紛把工廠遷往中國,「四小虎」的經濟開始每況愈下。

一張含有 地圖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同時嗅到了大撈一票的機會,他看準泰國經濟基本面有問題,因此主導「量子基金」大借泰銖,之後將泰銖拿到外匯市場拋售,營造出泰銖即將貶值的風向,引發許多人急於將泰銖兌換成美元,結果外匯存底不夠多的泰國政府被迫放棄跟美元掛鈎,實施浮動匯率制,改由市場決定貨幣的匯率,此更造成泰銖的劇貶,最高曾在一天就貶值了17%;於此同時連帶著國際金融炒家進攻菲律賓、印尼與馬來西亞,至使東南亞主要貨幣紛紛貶值,資金流出也引發企業和金融機構倒閉潮,泰國光是危機後的一年,破產大型企業就超過萬家,失業人數多達200萬人以上,印尼的處境更悲慘,面臨其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人數超過2千萬人,雖然之後亞洲四小虎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重整旗鼓,但從現今的數據來看,它們並未複製亞洲四小龍的成功,不過其中也有國家以不錯的速度在成長及轉型,以下我們來看看:

一張含有 旗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印尼:印尼在1980年時GDP是725億美元,1990年成長到2,000億美元,2021年達到1兆1502億美元,人均所得3,869美元;亞洲金融風暴後一年,印尼除了要應付經濟疲軟的問題,還要面對社會與政治上的動盪,直到新任總統瓦希德上台後,才積極於IMF(國際貨幣基金)簽署合作計劃,推動一系列結構性的改革;隨著經濟逐漸復甦,擁有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印尼也開始發揮「內需市場」的優勢,加上不斷完善的金融系統,以及本來就相當豐富的天然資源,至使經濟表現日漸優異,但政府機關貪污、人民貧富差距以及基礎建設不足仍是最大的難題。

一張含有 床, 室內, 毯子, 寢具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泰國:泰國在1980年時GDP是323億美元,1990年成長到1,800億美元,2021年達到5,462億美元,人均所得7,644美元;泰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把改革的焦點放在廣大的窮人及奄奄一息的財團,所推出經濟政策時稱「塔克辛經濟學」(以時任總理的塔克辛命名),該政策的一大重點是為農民和中小企業提供低利貸款,同時參考臺灣啟動一部份的「全民健保計畫」,以緩減貧窮人口的生活壓力;另一方面推動國營事業私有化,扶植財團提高產品出口實力,同時與中國、紐西蘭、澳洲和印度等主要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致使泰國經濟全面復甦。

馬來西亞:馬國在1980年時GDP是245億美元,1990年成長到1000億美元,2021年達到3,711億美元,人均所得10,402美元,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馬國貨幣暴跌,外資撤離,當時IMF敦促該國政府減少開支,提高利率以吸引資金回流,但時任馬國首相馬哈迪獨排眾議,在東南亞各國紛紛取消貨幣與美元掛勾時(外匯存低不足的不得以而為之作法),馬來西亞卻反其道而行,多數人認為此舉將導致馬國進入更嚴重的衰退,但奇蹟的是馬國反而成為復甦最快的國家,用馬哈迪自己的話來說,他的種種措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恢復金融市場的穩定,讓企業更能設定投資計畫,人均收入也因此超過其他三虎,但該國既有的種族問題,以及政府所實施的「馬來族」種族至上政策,導致拖慢國家的轉型發展,幾乎沒有什麼科技工業技術,人才也因此持續流失中。

一張含有 旗, 傘, 配件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菲律賓:菲國在1980年時GDP是324億美元,1990年成長到800億美元,2021年達到3,937億美元,人均所得3,570美元,與其他三虎相比,菲國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較小,但它卻有相比金融風暴而言更大的問題:「貪腐」;上個世紀50-60年代,菲律賓經濟曾經獲得了高速發展,人均GDP曾僅次於日本位居亞洲第二,當時號稱亞洲第二富裕的國家,但在前總統馬可仕獨裁的20年任內(1965年-1986年),讓國家背負巨債以推動多項大型建設計畫,這些債務並無有效推動菲國發展,反而成了官商勾結的溫床,各種建設後續不僅延滯,更多的是巨型且多到無法收尾的豆腐渣工程;而另一方面資源分配不均,導致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綜合以上內容來看,亞洲四小虎中,印尼的經濟規模最大,若以人均收入來說,馬來西亞與泰國的表現較佳,尤其馬來西亞有望在2030年前成為東南亞下一個中高收入國家,不過這二國也有各自的問題,馬國人均GDP停滯成長了10年,而泰國則因近年幾次大小政變,十來年GDP增速吊車尾。從經濟成長動力來說,印尼內需市場強大,泰國與馬國則是出口型導向國家,至於菲國則是四虎中出口總額最低的國家。

最後補充分享另一個「亞洲虎」:越南。2016年美中貿易戰後,許多中資及外資轉投資到越南而使其經濟成長亮眼,它甚至被主要媒體將其名列「亞洲虎」的行列之中,過去20年,越南的經濟成長幅度遠超過其他四小虎,從出口總額來看,它超越了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加總;就工業競爭力指數而言,越南更是超車印尼跟菲律賓,2022年Q1+Q2的股市規模同比去年增長近四倍,甚至較2020年高出了十倍,使越南成為東協聯盟第二大流動性市場(僅次於泰國),不過「教育」是它必須面對的問題,2021年該國人口約9800萬,人均所得約3,626美元,該國受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佔比較低,以致於多數人只能從事低薪工作。總結來講,東南亞各國都有其經濟潛力,數據也顯示出其優秀的發展動能,但也有各自自身的問題,誰先解決問題,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地區經濟強國。

1 則留言:

  1. 1970 年代以前的泰國工業化程度很低,經濟發展多半仰賴是農業(普20516)

    回覆刪除